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精密伺服阀偶件的生产批量不断增大,加工精度不断提高。阀芯台肩与阀套方孔之间的迭合量精度要求达1~3微米,因此要求阀芯工作台肩轴向配磨尺寸公差控制在1微米以内。 但是在外圆磨床上配磨阀芯时,由于没有轴向微量进给装置,只能微调工作台实现工件的纵向微量位移,用砂轮端面对工件轴肩进行靠磨。工件轴向尺寸的控制精度,取决于工  相似文献   

2.
精密液压伺服阀阀芯棱边去毛刺的难点在于去毛刺后的棱边不得倒圆。传统工艺方法的共同的缺点是效率低、废品率高。应用磁力研磨法去除阀芯棱边毛刺可得到半径不超过5μm的圆角,研磨时间约10S/件。磁力研磨法系将工件(必需由导磁材料制成)放入特定磁场、加入磁性磨料,使工件在磁场内旋转同时作轴向振动,选择合适的工艺参数,即可去毛刺而且保持棱边不倒圆。  相似文献   

3.
一种亚微米级两座标微动伺服装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能同时实现轴向和径向微量过给的一两座标微动伺服装置。该装置由电致伸缩器件驱动,采用整体式双柔性铰链结构。以数字信号处理器TMS320C25为中心的控制系统自成体系,能实现高速输入输出操作和快速数学运算。文中主要阐述了其微进给原理、控制系统组成、控制方法,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两座标微动伺服装置位移量大于±3μm,定位分辨率高于0.01μm。  相似文献   

4.
为了克服舵机的抖动现象,开展了对电液伺服阀的研究工作。较详细分析了影响电液伺服阀在系统中适应性的因素,提出了克服舵机抖动的措施,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改变阀芯阀套的配磨状态,增加预开口量是提高电液伺服阀适应性的最佳措施。  相似文献   

5.
实现刀具的精确数量进给是进行超精密切削加工的重要条件之一.特别是对于要求较长距离精确定位的超精加工机床,若采用粗、精、微三级进刀系统,既可以使机床具有快速趋近的功能,同时可用微量进刀机构的精微进给,补偿粗、精进给所产生的位移误差,而使机床的进刀系统在整个行程范围内,具有与微量进刀机构同一数量级的精度.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首先对实际刀具位移量进行自动测量,此外,借助微处理机进行适时快速的分析与控制,即对微量进刀机构进行闭环控制.  相似文献   

6.
球轴尖系惯性导航仪表中的关键零件之一,用NiCrA1弹性合金制成。应用自制拉管装夹,在UL-130车床上加装被改造的金相双管显微镜,在放大的视野下加工检测。自制专用刮刀,初步刮削成型;用研磨套管研磨,抛光,完成半精加工和最终精加工;特制非标准黄铜反顶尖,采用两顶尖顶持磨削,确保了球头和圆柱部0.001mm的同轴度。磨削时的顶持力,球头最终尺寸的掌握,在相当程度上依靠工人的操作技能。工件的圆度、球度、同轴度在泰勒森2000型圆度仪上检测,轴向尺寸加工时采用特制的平测头百分表实现在线检测。零件球头的球度达0.065μm;表面粗糙度Ra=0.02μm;尺寸精度φ0.3~(±0.001)mm;相对于装配定位轴的同轴度达0.5μm;硬度达HRC61~63;120倍镜检无斑点;配宝石轴承孔的单面间隙0.0015~0.0025mm。  相似文献   

7.
超精密加工技术,是以材料科学为基础制造工艺为中心的综合技术,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一、超精密加工的定义 什么是超精加工?究竟多大误差值才算超精密级?目前意见不一,且无明确的定义。国外有人将1~0.1μm定为精密加工;将0.1~0.01μm定为超精密加工(见日刊《精密机械》,1972,N02,津和秀夫的《超精密加工》一文)。日本在1975年提出“精密加工精度提案”  相似文献   

8.
阵列碳纤维复合材料管是由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薄壁圆筒壳阵列排布后粘接制备而成,兼具碳纤维复合材料和蜂窝结构的优异性能,是一种新型的可应用于深空探测反射面板的理想材料结构。由于材料和制备方面的特殊性,在阵列碳纤维复合材料管加工过程中会由于磨削力过大导致多种加工损伤,为其高效低损伤加工带来了挑战。本文开展CFRP薄壁圆筒壳磨削加工正交试验,系统研究磨削深度、切出角度、主轴转速、进给率对磨削力的影响规律和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工艺参数对水平面合力的影响程度依次为进给率、磨削深度、切出角度、主轴转速,对轴向力的影响程度依次为切出角度、主轴转速、进给率、磨削深度。研究对阵列碳纤维复合材料管高效低损伤加工工艺的制订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油滤组件是伺服阀过滤装置,作为伺服阀的重要组件,用来保证外部油液多余物不进入伺服阀油路系统,防止精密微小型腔和微小孔因多余物而堵塞,造成产品失效。近年来,针对油滤组件研制过程质量薄弱环节,开展多方面研究工作,运用质量管理方法与工具对油滤组件加工进行质量控制,确保了油滤组件研制质量受控,实现产品加工质量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10.
H型动压气体轴承副精度要求高,材料加工困难,通过对精密磨削、精密研磨工艺、稳定化处理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可使动压气体轴承副达到超精密级的加工精度。  相似文献   

11.
从理论上分析了变磁阻传感器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定子和转子的主要加工误差。选用高精度线切割机床线切割定子和转子各齿。采用精密研磨棒研磨加工定子内孔、选用精密车床,临床加工胶木芯轴与定子内孔摩擦定位加工定子外圆。选用精密磨床,临床加工精密磨胎,以转子线切割外圆定位、轴向压紧精密磨削转子内孔。再临床磨削胶木芯轴与转子内孔磨擦定位精密磨削转子外圆。上述加工方法实现了设计基准与工艺基准重合,提高了定位精度,减小了装夹变形,从而大大地减小了定子和转子各齿的附加累积分度误差。加工出来的定子和转子各齿相邻分度误差<土3',累积分度误差<土5',定子内孔和转子外圆的圆度<O.003,定子、转子的内孔和外圆同心度<0.006,经总装调试,传感器精度达到或超过了设计指标。  相似文献   

12.
以曲轴连杆轴颈行星磨削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坐标轴移动指令值与移动速度的计算以及对自变量的分析,给出了曲轴连轴颈行星磨削的算法.介绍了砂轮进给方式,给出了FANUC系统编制的加工用户宏程序,并进行了精度分析.  相似文献   

13.
由于磁致伸缩微量位移机构的误差补偿通常是动态过程,因此而研究磁致伸缩的动态响应特性。利用宽频带的位移测量仪,得到了磁致伸缩对阶跃驱动电流的传递函数;利用计算机数字校正系统,研究了磁致伸缩的最小拍控制方法,进而研制了磁致伸缩微量进给机构及其单板机最小拍数字校正闭环系统,成功地使过渡过程时间由0.02秒减小到0.09秒。此系统不仅适用于精密微量进给,而且也适用于动态误差补偿系统作执行机构。  相似文献   

14.
超精密加工最关键的问题是超微量切削技术。要达到极限的加工精度和极限的加工速度,刀具是一项关键研究课题。单晶金刚石是目前超微量切削加工中最常用的切削刀具材料。金刚石刀具是超精密加工技术的开发重点之一。单晶金刚石刀具切削刃的几何形状是根据被切削材料和加工形状等特定要求而制作的。金刚石刀头可分为直线刃刀头、圆弧刃刀头和特殊形状刀头三种。金刚石刀具的制造大致有以下几个步骤:1.坯料的选择;2.定向;3.研磨;4.检验。  相似文献   

15.
程延江  胡忠辉  马文生  陈斌  张志 《宇航学报》2006,27(Z1):222-226
对光学非球面超精密磨削技术和表面加工质量控制技术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通过对MSG-325金刚石超精密车床的技术改造,可以对各种光学表面进行超精密磨削加工,尤其适合于光学非球面的超精密加工,在较短时间直接达到光学零件的表面质量要求.采用改造的磨削系统,加工出左端为抛物面,右端为双曲面的微晶玻璃内非球面,加工表面粗糙度Ra3 nm.  相似文献   

16.
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SiC_p/Al)具有优异的机械物理性能,也是一种典型的难加工材料,加工表面易产生裂纹、凹坑等缺陷,使用表面粗糙度难以有效表征评价该类材料的表面加工质量。针对SiC_p/Al复合材料加工表面质量表征评价困难的现状,文章提出了综合反映SiC_p/Al复合材料已加工表面形貌特点的特征参数Scr的概念,并以其为优化目标,基于NSGA-Ⅱ算法对SiC_p/Al复合材料超声振动磨削加工进行了工艺参数优化,获得了优化工艺参数组合为主轴转速n=15 000 rpm、进给速度v_f=5 mm/min、磨削深度a_p=15μm、超声振幅A=5μm。对工艺参数优化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优化后的工艺参数提高了SiC_p/Al复合材料的加工表面质量,特征粗糙度能够有效表征SiC_p/Al复合材料的加工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17.
电液伺服阀力矩马达弹性元件智能化刚度测量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新型电液伺服阀精密弹性元件智能化刚度测量技术。针对生产现场中使用的手动测量法的不足,提出一种新的刚度自动测量方法。采用计算机驱动步进电机,步进电机作为控制执行器对精密弹性元件快速而又连续的施加载荷,实现自动加载;力和位移信号送到计算机进行处理和计算。理论分析和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的解决精密弹性元件刚度测量中的测量精度低、操作复杂、效率低等问题,对精密弹性元件能够高效的完成刚度测量,得到刚度曲线,并且不重复性测量误差低于 1%。  相似文献   

18.
亚微米级切削系统,要求空气静压主轴的回转精度在0.05μm范围内。为提高切削系统的加工精度,研制成功了中突中心孔结构。阐述了中突中心孔的加工和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19.
根据磁自锁阀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磁自锁阀的阀芯在永磁场作用下始终处于偏置状态。由于与阀体导向面挤压接触,增加了阀芯与阀体间的摩擦,导致磁自锁阀动作寿命短于直动螺管电磁阀,主要研究了磁自锁阀阀芯的对中状态对静态吸力的影响。首先,阐明了磁自锁阀工作原理及磁路设计特点; 然后,在阀芯完全对中条件下,建立并对比了磁自锁阀的磁...  相似文献   

20.
星间双单程测距技术(DOWR)是保证KBR测量精度最主要的手段。KBR星间原始相位测量量作为DOWR的输入数据,其精度对实现星间微米级测距具有重要意义。重力卫星将星上原始相位测量数据下传至地面,在地面进行测距、测速解算。为了解决卫星星地数据传输量大和数传带宽受限的矛盾,并确保下传至地面的原始测量数据精度不损失,文章提出利用分段加权叠加最小二乘拟合算法,对星上测量信息进行拟合压缩下传的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研发的KBR地面试验系统中实测的相位信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算法压缩比为15.6∶1,压缩精度对测距的影响小于0.01μm量级,对测速的影响小于0.01μm/s量级,该量级的误差对于整个系统微米级测距的影响可忽略。研究成果对我国重力探测卫星KBR系统实现高精度的数据压缩及星地间大数据量的压缩传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