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考察发状念珠藻在类地行星环境中生存的可行性,搭建了模拟类地行星环境的极端低气压实验装置,并研究极端低气压与低温-高温交替作用对发状念珠藻光合生理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气体组成为CO_2和N_2(体积比为95∶5)的氛围中,在-20℃、100 Pa、600 Pa和1200 Pa气压下,分别处理发菜4天、7天、15天、30天和60天,发菜的呼吸和光合放氧速率与未处理样品没有差别。此外,不同气压下,-20℃到25℃交替处理发菜10天、20天和30天,发菜的光合及呼吸速率与正常相比也没有差异。以上结果表明,发菜能够生存在极端低气压下的低温-高温交替环境。通过分析样品的脂肪酸组成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发现,处理后样品的游离脯氨酸含量升高,脂肪酸组成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这些变化是维持发菜耐受极端低气压和低温-高温交替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光质对螺旋藻放氧效率及抗氧化剂含量的影响规律,从而为CELSS中螺旋藻高效培养光照系统的建立提供理论基础,开展了钝顶螺旋藻在红、蓝、绿、黄、白五种LED光质处理下的培养实验,分析了不同光质对其生长速率、放氧效率和SOD、黄酮、VE、藻蓝素和类胡萝卜素五种抗氧化剂含量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如下:1)红光处理下螺旋藻放氧效率可达161.7 mg·L~(-1)·k W~(-1)·h~(-1),较白光处理提高了32.64%,而黄光、绿光和蓝光处理下均低于70 mg·L~(-1)·k W~(-1)·h~(-1);2)蓝光处理下SOD活性、黄酮和VE含量最高,比白光处理分别提高了24.20%、57.45%和35.45%;绿光处理下藻蓝素含量最高,可达74.50 mg·g~(-1)。因此,红光最有利于螺旋藻放氧,可以作为螺旋藻培养光源的主要光质。蓝光有利于SOD、黄酮和VE合成,绿光有利于藻蓝素合成,可以作为光源的补充光质。  相似文献   

3.
以目前应用较多的7个螺旋藻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摇床培养的方式,在光照强度为200μmol·m^-2·s^-1,光照周期为24h,培养温度为(30.0±1.0)℃的条件下进行培养,通过比较不同藻种的形态特征、生长速率、碳源利用率、营养组分、光合放氧特性以及耐电离辐射能力等指标,从中筛选出满足受控生态生保技术研究所需的螺旋藻藻种。实验结果表明,6号和7号藻种的各项指标比较突出,尤其是6号藻种,在生长速率、蛋白质等含量、光合放氧活性、以及抗辐射的能力表现更为突出,可作为今后受控生态生保技术研究中进一步研究对象和关键生物部件候选藻种。  相似文献   

4.
为满足先进航空发动机刷式封严对涂层材料自润滑耐磨性能的要求,采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制备了NiCoCrAlY-Cr_2O_3和NiCoCrAlY-Cr_2O_3-AgMo两种复合涂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和高温摩擦磨损试验等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涂层的物相组成、微观结构、力学性能以及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研制的两种新型涂层具有较低的孔隙率、较高的显微硬度和结合强度,从20℃到800℃的磨损量都在10~(-5)mm~3·N~(-1)·m~(-1)数量级,显示出优异的耐磨性能;NiCoCrAlY-Cr_2O_3涂层在摩擦系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800℃达到最低值0.3;NiCoCrAlY-Cr_2O_3-AgMo涂层从400~800℃的摩擦系数一直保持在0.23左右。对其摩擦机理的研究表明:400℃时涂层与高温合金GH4145对磨件之间形成连续的含Ag润滑膜,600℃以上时摩擦表面生成的Ag_2MoO_4自润滑相显著降低了涂层的摩擦和磨损。  相似文献   

5.
对某型号军用飞机上航空有机玻璃用热重-差热(TG-DTA)分析仪进行了热分析动力学研究,实验在不同的氧气浓度(5%,10%,15%,21%)和升温速率(15℃/min,30℃/min)条件下进行,用改良的Coats-Redfern法计算出了动力学参数,用Doyle法计算理论失重值。研究发现表观活化能和频率因子都随氧浓度的下降而增加,在升温度速率分别为15℃/min和30℃/min条件下当氧浓度变化时表观活化能分别为100~108kJ/mol和87~92kJ/mol,而频率因子分别为(7~35)106/s和(0.4~1)106/s。计算结果很好的吻合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6.
在苗木生长旺盛时期对19个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无性系当年生苗木耗水特性进行研究,分析比较了无性系间耗水量、耗水速率差异及昼夜分配关系.结果表明:毛白杨不同无性系间耗水量差异极显著,耗水速率差异显著.无性系26、46、BL5、BL8和S86的日耗水量较大,最高的无性系26达(268.1±20.3) g·d~(-1),无性系30、81、87、1316和TG34的耗水量较小,最低的无性系1316仅(92.0±12.5) g·d~(-1).总叶面积是引起毛白杨无性系间耗水量差异的重要原因,两者相关系数达0.78,因此在对毛白杨进行速生丰产林营造时应针对无性系确立合理的栽植密度和灌溉量.毛白杨白天耗水速率为112.1~218.8 g·m~(-2)·h~(-1),其中,无性系26、46、B331和BL2的耗水速率较高,高于181.1 g·m~(-2)·h~(-1),无性系20、30和87的耗水速率较低,低于119.5 g·m~(-2)·h~(-1).毛白杨无性系间昼夜耗水量分配稳定,苗木白天耗水量占全天的88.4%~92.6%(平均约90%),白天平均耗水速率与日平均耗水速率比值为1.8.  相似文献   

7.
应用改进的氯化硝基四氮唑蓝(NBT)光照还原法研究了甘氨酰-L-缬氨酸-铜(Ⅱ)-多吡啶型配合物:[Cu(Gly-L-Val)(Phen)]·3H_2O (1)、[Cu(Gly-L-Val)(Tatp)]·2H_2O (2)、[Cu(Gly-L-Val)(Dppz)]·2H_2O (3) [其中:Gly-L-Val =甘氨酰-L-缬氨酸;Phen=1,10-邻菲咯啉;Tatp=1,4,8,9-四氮三联苯;Dppz=二吡啶并(3,2-a:2',3'-c)吩嗪]在水溶液中催化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歧化分解活性,并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结果表明:3种配合物均具有良好的SOD活性,表观催化速率常数分别为1.03×10~7、0.96×10~7 和 0.79×10~7 L·mol~(-1)·s~(-1).  相似文献   

8.
采用溶剂热合成技术,以SnCl_2·2H_2O作为锡源,硒粉作为硒源,水合肼为还原剂,分别研究溶剂类型(乙二醇、乙醇、水)与水热釜填充比(35%、55%、85%)对产物微观形貌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产物的物相及微观形貌进行表征。研究发现当溶剂为乙二醇时,产物形貌为混杂的SnSe_2纳米颗粒;随着水热釜填充比由35%、55%增大至85%时,产物结构由纳米颗粒生长为纳米片,且填充比为85%时SnSe_2的结晶性最好;通过电化学性能测试发现溶剂为乙二醇、填充比为35%时制备的SnSe_2纳米颗粒组装成的电池具有最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在200 mA·g~(-1)的电流密度下,首次充放电容量分别为884 mAh·g~(-1)、1275 mAh·g~(-1),循环50圈后容量仍维持在472 mAh·g~(-1)。同时,电化学阻抗谱测试表明该电极的电荷转移阻抗最小,是较为理想的储锂负极材料。研究结果可为SnSe_2纳米晶的结构调控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一步水热法合成Na_3V_(2-x)Al_x(PO_4)_2F_3(x=0、0.1、0.5、0.7)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并采用XRD、SEM、电池测试仪和电化学工作站对合成的材料进行表征、分析和测试。结果表明,Al离子掺杂降低Na_3V_2(PO_4)_2F_3正极材料的能隙,提高了其电子电导率。当x=0.5时,正极材料循环至35周时的可逆比容量最高,容量保持率最低。根据所得结果选择性能最优的Na_3V_(1.5)Al_(0.5)(PO_4)_2F_3正极材料进行了石墨烯包覆处理,并与未包覆的材料进行性能对比。石墨烯包覆前后样品循环至25周的可逆比容量分别为17.4 mAh·g~(-1)和47.7 mAh·g~(-1),容量保持率分别为59.6%和82.9%。石墨烯包覆后的Na_3V_(1.5)Al_(0.5)(PO_4)_2F_3,电荷转移电阻减小,晶体结构中钠离子传输速率提高,石墨烯包覆能有效提高Na_3V_(1.5)Al_(0.5)(PO_4)_2F_3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10.
以Al粉、Sm_2O_3为颜料,环氧改性有机硅为黏合剂,采用喷涂法制备了环氧改性有机硅/Al-Sm_2O_3复合涂层。研究了不同耐热温度及耐热时间对涂层外观、微结构、近红外反射率、红外发射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涂层在300℃下热处理5 h后,其外观、微结构保持不变;发射率和1.06μm近红外反射率可分别低至0.607和64.7%;涂层的硬度、附着力和耐冲击强度等力学性能可分别保持在4 H、1级和50 kg·cm;所制备涂层在250℃下热处理100 h后,其外观、微结构仍然保持不变;发射率和1.06μm近红外反射率可分别低至0.624和67.1%;涂层的硬度、附着力和耐冲击强度等力学性能可分别保持在4 H、1级和50 kg·cm。  相似文献   

11.
李俊杰  徐义华  谷湘 《推进技术》2022,43(6):365-373
Mg粉/CO2粉末发动机是火星探测中较为理想的原位资源利用方案,为了掌握Mg/CO2粉末发动机稳定点火燃烧特性,在考虑氧化层厚度对Mg颗粒熄火影响的基础上,基于涡耗散/有限速率模型建立了点火燃烧模型,并应用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Mg粉颗粒粒径(5μm, 10μm, 15μm, 20μm和25μm)、入口预混气流雷诺数(1500, 2000, 2500, 3000和3500)和CO2/Mg氧燃比(0.5, 1, 1.5, 2和2.5)对Mg粉/CO2动态点火燃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雷诺数和氧燃比恒定时,随着粒径从5μm增加到10μm,平均温度升高,平均点火时间延长,燃烧效率增加;随着粒径从10μm增加到25μm,平均温度降低,平均点火时间延长,燃烧效率减少。粒径和氧燃比恒定时,平均温度随雷诺数增加而下降;平均点火时间和燃烧效率随雷诺数增加基本不变。粒径和雷诺数恒定,随着氧燃比从0.5增大到1.5,平均温度升高;随着氧燃比从1.5增大到2.5,平均温度下降;平均点火时间和燃烧效率随氧燃比增大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TiBw/TA15复合材料板材在900~960℃、5×10-4~10-2s-1条件下的超塑变形行为。结果表明,TiBw/TA15复合材料流变应力随拉伸温度的升高和应变速率的减小而降低,在940℃、5×10-3s-1变形条件下获得的最大超塑性伸长率为439%。利用Zener-Hollomn参数和Arrhenius方程所建立的峰值应力本构方程为ε·=3.55×108[sinh(2.0×10-2σ)]1.99×exp(-6.381×105/RT),其变形激活能Q=638.1kJ/mol。复合材料超塑性变形组织与拉伸温度和应变速率密切相关。高温低应变速率有利于基体α相的动态再结晶以及晶须与基体处孔洞的愈合,低温高应变速率下,孔洞更易萌生于增强相与基体结合界面的端部。动态再结晶对复合材料超塑性的发挥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喷射成形7055铝合金的热变形行为,在应变速率为0.001~5 s -1、变形温度为300~450℃、工程应变量为50%条件下,在 Gleeble-3500热-力模拟试验机上进行热压缩实验。结果表明:喷射成形7055铝合金的流变应力随应变速率的增大而增大,随变形温度升高而减小。在应变速率为5s -1时由变形热引起的温升达25℃,经修正流变应力比实测值增高20 MPa。采用包含 Z 参数的 Arrhenius 双曲线正弦本构方程可准确描述喷射成形7055铝合金的热变形流变应力行为,变形激活能为146.91 kJ·mol -1。所建本构方程的平均相对误差(Er )为2.89%,说明可准确预测喷射成形7055铝合金的热变形流变应力。  相似文献   

14.
Al_2O_3-ZrO_2-SiC_W陶瓷复合材料的显微结构和力学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葛启录  雷廷权  周玉 《航空学报》1992,13(7):381-387
通过XRD、SEM、TEM及EPMA技术研究了Al_2O_3-25vol%ZrO_3(2mol%Y_3O_3)-25vol%SiCw(AZS)三元陶瓷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该材料具有较好的强度和韧性配合,ZrO_2与SiC晶须同时起增韧作用。此外,SiC晶须以及弥散分布在Al_2O_3基体中的ZrO_2粒子也提高了该材料的断裂强度。室温下测得该材料的压痕断裂韧性为10.8MPam~(1/2),抗弯强度为676MPa。  相似文献   

15.
以聚铝氧烷为铝源,聚硼硅氮烷兼作硼源和硅源,共混得到SiBAlON陶瓷前驱体,经高温裂解得到SiBAlON陶瓷。采用TGA和XRD对SiBAlON前驱体的裂解行为及陶瓷产物晶相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Al的引入降低了陶瓷的结晶温度,当陶瓷中的Al含量为10wt%时,1 300℃处理后析出β-Si_3N_4晶体,1 500℃时,陶瓷中的Al和O与无定型的Si-N结合生成出现Si_2N_2O和Si_3Al_3O_(3+1.5x)N_(5-x)结晶,1 700℃时Al和O与结晶的β-Si_3N_4固溶生成β’-SiAlON结晶,最终陶瓷产物晶相组成为Si_2N_2O/Si_3Al_3O_(3+1.5x)N_(5-x)/β’-SiAlON。对陶瓷的介电性能进行研究表明,温度1 000℃时,其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较为稳定,分别约为3和0.004。  相似文献   

16.
低温超塑性钛合金的超塑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一种超塑性温度相对较低的双相钛合金SPZ的超塑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40~800℃,应变速率恒为1.11×10-3s-1时,SPZ合金的最大拉伸延伸率均超过1600%;760°C,合金的超塑延伸率可高达2149%.760℃,应变速率高达1.11×10-2s-1时,合金的超塑延伸率仍可达1380%.也就是说,700℃/1hAC处理后,SPZ合金在试验温度范围内具有低温高速超塑性.SEM观察发现,超塑变形前,合金的晶粒细小均匀,平均晶粒尺寸只有0.89μm;应变速率为2.22×10-3s-1,740℃,760℃变形后SPZ合金的晶粒尺寸分别为1.51μm,2.33μm.超塑性变形的微观机制是以晶界滑动为主,晶内变形以及位错蠕变起了协调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35份香蕉品种为材料,采用正交设计L_(25)(5~6)对PCR反应中的DNA质量浓度、Taq DNA聚合酶用量、Mg~(2+)浓度、引物浓度、退火温度及甲酰胺浓度等6个因素在5个水平上进行了优化试验.建立了稳定的、可重复的香蕉ISSR最佳反应体系和PCR 扩增参数.确定在25 μL的反应体系中,DNA模板质量浓度为0.8 ng/μL,Mg~(2+)浓度为1.5 mmol/L,dNTPs浓度为0.3 mmol/L,引物浓度为0.2 μmol/L,Taq酶为1.25 U,退火温度为52 ℃.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冷轧态5B70合金超塑性行为,利用高温拉伸试验对冷轧板材在不同参数下的变形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初始应变速率为5×10~(-4)~1×10~(-2) s~(-1)和拉伸温度为450~500℃范围内,冷轧5B70合金板材具有良好的超塑性;500℃为合金的最佳超塑性变形温度,1×10~(-3) s~(-1)为最佳初始应变速率,在最佳超塑性条件下合金的最大延伸率达到了670%,应变速率敏感性指数为0.43;在超塑性变形过程中,由于动态再结晶作用,原始纤维组织逐渐转变为等轴晶,并且晶粒明显细化;合金的超塑性变形是再结晶辅助下晶界滑移为主的变形机理,表现出了明显的晶间断裂特征。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镁粉对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混合推进燃料燃烧性能的影响,针对含质量分数为5%,10%和15%的20μm粒径镁粉的三种HTPB配方燃料开展了热重-差热(TGDSC)分析,并且利用高速摄影法在1MPa下测试了这三种配方燃料在气态氧气流(GOX)中的燃烧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氧化剂质量密流为370kg/(m2·s)时,相对于纯HTPB燃料,这三种配方燃料燃面的退移速率分别增长了75.61%,142.46%和173.42%。结论显示燃料燃面的退移速率与添加镁粉的质量分数二者之间呈现正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20.
TA15钛合金的动态热压缩行为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为了研究TA15(Ti-6Al-2Zr-1Mo-1V)钛合金的动态热变形行为,采用圆柱试样在Gleeble-1500热模拟机上进行了恒应变速率压缩变形试验(变形温度550~1000℃,变形速率0.01~1s-1),计算了材料的变形激活能Q并观察了热变形组织。结果表明,材料的流动应力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应变速率的提高而增大。材料的流变行为表现为加工硬化(550~600℃)、动态再结晶(650~900℃)、动态回复(950~1000℃)三种类型。材料在(α+β)相区的热变形激活能为517kJ/mol,β相区为205kJ/mol。流动应力曲线、变形激活能以及变形组织分析表明,在α+β相区动态再结晶是材料的主要软化机制,而在β相区软化机制则以动态回复为主。随着变形速率的降低,在(α+β)双相区动态再结晶进行得更加充分,而在β相区则动态回复的亚晶趋于长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