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Sn-Ag合金无氰电镀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Sn -Ag合金无氰镀液 ,并获得了均匀致密平滑的Sn -Ag合金镀层 ,该镀液适用于电子部件的可焊性镀层 ,以取代传统的Sn -Pb合金镀层。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镍盐—次磷酸钠镀液的特点,分析了电镀参数对镀层质量及组成的影响,讨论了电镀镍—磷合金镀层的性能。  相似文献   

3.
本文选用了三种配方的镀液进行化学镀Ni—P的研究。确定出最佳镀液及施镀工艺参数,并对镀层的成分和结构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镀层具有较高的硬度值(HV800~824),其中含磷量沿镀层纵、横两向分布基本均匀。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镀液组分及电镀工艺条件对银锑合金镀层锑含量和沉积速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镀层锑含量随电流密度、氰化钾含量、酒石酸锑钾含量的增大而明显提高,随氢氧化钾含量的增加而明显降低,温度、酒石酸钾钠对镀层锑含量影响不大;镀层沉积速度由电流密度决定,镀液组分对其影响不大.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及霍尔槽试验结果确定了镀液配方及电镀工艺参数,并对按此工艺镀出的镀层进行了全面性能检测.  相似文献   

5.
使用可溶性金属阳极电刷镀的磁性Ni-Fe合金镀层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根据实际需要,镀层的含铁量可在10 ̄30%内变化,镀液稳定性比常规的使用石墨阳极电刷镀镍-铁合金镀液的高。该镀种也可用于机械设备维修等领域。  相似文献   

6.
钢铁表面热镀Al3Ni耐蚀合金镀层工艺涉及Al3Ni合金由液态冷凝固化成镀层的过程.冷凝速度对微结构的影响是工艺中关键问题之一.本文采用F-S多体势对液态合金Al3Ni在不同冷却速度下的微观结构及其转变机制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得到了不同冷速下各温度的双体分布函数;采用HA键型指数法对其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Al3Ni在两种冷速下均以非晶的形式出现,只是慢冷时体系的有序度略有升高,这为最终确定工艺参数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Sn和Sn合金电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多种含有苯并唑类磺酸化合物的Sn和Sn合金镀液 ;试验获得外观良好镀层的电流密度范围 ,并对镀层的可焊性作了评估。  相似文献   

8.
对钛合金前处理工艺、镀液配方及镀后处理进行研究,发现钛合金在进行喷砂、活化、预镀镍、化学镀及热处理后,可获得耐磨性较好、结合力良好的Ni-P合金镀层。  相似文献   

9.
成果简介     
1 代镉镀层——锡锌合金电镀及 钝化工艺 本成果的关键技术是研制和确定适合要求的电镀络合剂和光亮剂,研制和确定高耐蚀性、低污染的钝化液和钝化工艺。在合金镀层中引入微量镍,从而提高镀层硬度,保证钝化膜牢固性,降低了氢脆性。镀液成分  相似文献   

10.
铝上电镀的工艺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 众所周知,采用一般电镀工艺不能在铝及其合金上得到结合力良好的镀层。这是由于在铝上存在着可自愈的自然氧化膜,同时又由于铝的电位很负,进入镀槽后,槽液中的金属离子会接触析出,从而影响了镀层的结合力。要保证铝上镀层的结合力,就必须  相似文献   

11.
电镀Ni-Sn合金热处理前后的组织和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电镀Ni-Sn合金各种镀层的镀态组织和加热时组织的转变机理,并对镀层的耐磨性、耐蚀性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镀态组织主要由亚稳相αNi(M)和NiSn(M)组成,高Sn时出现平衡相Ni3Sn4和βSn;加热时随着温度升高,亚稳相逐渐向平衡相转变,在一定的温度下由于平衡相弥散析出,使镀层硬度升高;单相NiSn(M)组织耐强氧化性介质能力比不锈钢稍差,当加热到400℃时耐磨性优于中碳钢淬火.  相似文献   

12.
电镀表面装饰业中掀起“仿金热”,仿金电镀业务日趋增多,尤其塑料镀件仿金业务增长最快。 一、合金仿金镀层 仿金镀主要关键有三: ① 镀层是否符合仿金色译; ② 仿金镀多为镀合金,而这些合金易在空气中氧化而变色,需采用良好的钝化工艺; ③ 为增加抗蚀性还需采用保护涂料。 1.常用合金仿金镀层 目前国内合金仿金电镀主要有二大类:一为二元合金铜一锌或铜一锡,另一类为三元或四元合金,如铜锡锌、铜锌钻或铜锌锰等,可以按仿金外观要求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3.
本文简要介绍了氰化—柠檬酸盐镀金—锑合金的槽液配方和工作规范;槽液成份及工作规范对镀层的影响。一、概述纯金镀层具有多方面的优越性,但美中不足的是硬度低、不耐磨。为了弥补其不足,人们在镀金电解液中加入异种金属盐类,使其以合金形式沉积出来,提高其硬度。目前已有金—钴,金—镍,金—锑等多种。其中以镀金—锑合金用的较为广  相似文献   

14.
1 电刷镀技术本成果研究的金属电刷镀与非金属电刷镀 ,与传统的电镀技术相比 ,它无需镀槽 ,采用专用电源、镀液和镀笔 ,通过电化学结晶过程 ,使被镀工件表面获得镀层。设备简单、加工工件尺寸不受限制 ,可在现场操作 ,镀层种类多 ,镀液达 15 0多种。适应性强 ,镀层结合强度、硬度和耐磨性良好 ;工艺灵活 ,容易掌握 ;沉积速度快 (较镀槽镀快 2 0倍 ) ,省工、省料、省能源 ,投资少 ,环境污染小 ,经济效益显著。电镀层厚度为 0 .0 1mm~ 1.0 0mm ;沟槽镀层厚度 3mm ;结合强度 2 35 .2MPa(槽镀为 83.3MPa) ;表面硬度HRC60 ;耐温…  相似文献   

15.
采用双向脉冲电沉积法从Cr3+镀液中电沉积出铬镀层,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脉冲参数对铬镀层的微观形貌影响的规律,分析脉冲波形参数与Cr3+镀液阴极电流效率之间的相关性,就双向脉冲电沉积与直流电沉积过程中所得铬镀层的微观形貌、Cr3+镀液的阴极电流效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平均电流密度、逆向脉冲系数、脉冲频率、以及占空比均对铬镀层的微观形貌及电流效率有较大影响;采用双向脉冲电沉积法制备出的铬镀层具有表面平整、结晶细致、粗糙度良好的特点,且具有较高的阴极电流效率.  相似文献   

16.
纳米电刷镀     
《洪都科技》2005,(2):15
纳米材料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新型材料,具有不同于微观和宏观物质的许多介观特性,由于材料的超细化,使其在许多方面表现出独特的特性,具有比普通材料高得多的强度与硬度。研究表明,在电刷镀中加入纳米硬质颗粒能获得比普通复合镀层更高的硬度、耐磨性和减摩性,有效提高镀层性能,因此,纳米复合镀层的应用前景广阔。电刷镀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机械零件表面修复与强化的表面工程技术。纳米电刷镀属于复合电刷镀的新发展,其基本方法,是采用刷镀的方法,使金属离子和悬浮在镀液中的不溶性纳米硬质微粒共同沉积到被镀基材表面,从而形成纳米复合镀层,这是一种新的刷镀工艺方法。由于不溶性固体微粒在复合刷镀层中的强化作用,使纳米复合电刷镀层表现出耐磨、耐蚀等优异的综合性能,为机械零部件的再制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成为再制造工程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纳米电刷镀技术和电刷镀的基本原理相同,都是金属离子的阴极还原反应。纳米电刷镀与电刷镀的区别主要在于:纳米电刷镀要在镀液中加入一定量的不溶性纳米微粒,并使其均匀地悬浮在镀液中,这些不溶性纳米微粒能够吸附镀液中的正离子,发生阴极反应时,与金属离子一起沉积在工件上,获得纳米复合镀层。其余一些没有吸附正离子的不溶性固体(...  相似文献   

17.
镀锌是对产品进行防护和半装饰性处理的工艺。有氰镀锌质量高,但氢化物有毒,危害工人健康又污染环境。老的无氰镀锌工艺由于不使用无机络合剂氰化物,镀液性能和镀层质量远不及有氰镀锌。本成果经试验研究,以水玻璃为络合剂的无氰镀锌新工艺获得成功。无氰镀锌新工艺的镀层质量与工艺性可与有氰镀锌相媲美,主要性能和质量指标甚至高于有氰镀锌。如镀层外观彩色纯正色泽鲜艳,白色纯化装饰性优异,镀层金相组织细致、紧密,增强了抗腐蚀性。抗变色性也优于有氰镀锌。本成果具有工艺性好,镀层质量高,根除了氰化物毒害,成本低等优点。由于镀液阴极…  相似文献   

18.
化学镀Ni-Co-P 工艺配方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获得化学镀Ni-Co-P工艺配方的合理配比,运用单因素对比实验,探讨了各种添加剂对化学镀Ni-Co-P合金镀液和镀层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各添加剂浓度范围,选取5个工艺参数,设计了L16(45)正交实验方案,用极差法分析了各参数对工艺性能影响的顺序,确定了最佳工艺配方。结果表明:当溶液中硫酸镍40 g/L,硫酸钴2 g/L,次磷酸钠25 g/L,柠檬酸钠50 g/L,硼酸为20 g/L,添加剂A为20-40 g/L,pH值7.0,温度90℃时,可以得到可以得到含钴量3.7%、含磷量约6%的Ni-Co-P中磷合金镀层,镀层表面胞状物均匀分布,组织致密。  相似文献   

19.
刘伟 《航空学报》1990,11(12):583-587
 用空心阴极离子镀技术,在常用的不锈钢(1Cr18Ni9Ti)基材上,镀制Ti(N,C)耐磨镀层。对镀层的成分进行了分析,讨论了镀层成分的耐磨性,显微硬度和附着力的影响。通过对Ti(N,C)镀层与TiN和TiC镀层性能的对比,肯定了Ti(N,C)复合化合物镀层具有更优越的耐磨性和附着力。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火箭发动机紧固件不但要具有足够的连接强度,而且还应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抗氢脆等综合性能出发,用对比试验,研究了高强度紧固件在镀Zn、镀Cd和镀Cd-Ti三种不同表面防护条件下的性能。由此给出了用于火箭发动机紧固件的表面防护措施:电镀Cd-Ti。高强度紧固件表面镀Cd-Ti后,其耐腐蚀性能优于镀Zn,不低于镀Cd,且其抗氢脆性能明显高于镀Zn、镀Cd。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火箭发动机的紧固件采用Cd-Ti镀层进行表面防护,能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