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工艺过程中误差的补偿目前,航空发动机齿轮的精加工方法主要采用磨齿和珩齿(或研齿)。工艺过程中误差的补偿,对磨齿加工来说,主要是保证合理的磨齿余量和从每一齿廓上切除均匀的余量;而对珩齿(或研齿)加工来说,却和能否最终达到齿轮的设计精度要求密切相关,因为这些加工方法校正加工前的误差的能力现在还是有限的。因此,有效地补偿加工前的误差极为重要。通常,热处理后修复齿轮的基准(例如磨  相似文献   

2.
采用弹振珩磨光整工艺对16Cr3NiWMoVNbE渗碳航空直齿轮进行光整加工,研究了不同珩磨周期和未光整齿轮的齿廓几何特征、齿面形貌、横截面微观组织与显微硬度、残余应力等表面完整性特征参数。结果表明,与未光整齿轮相比,弹振珩磨能改善齿廓倒棱圆滑度,降低表面粗糙度并提高表面残余压应力;其指标改善程度随珩磨周期延长而增大。在2倍珩磨周期条件下,实现了齿顶倒棱圆弧过渡,获得了表面短且交叉的细网状条纹,面粗糙度从0.47μm降到0.20μm,齿面平均残余压应力提高了52%。试验研究为弹振珩磨光整工艺在难加工航空齿轮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我部有关工厂在发动机齿轮精加工方面,都做了一定的工作。一些新工艺、新技术正在试验研究或逐步扩大应用,有的在生产上已见成效,如成型磨齿及珩齿工艺的应用,高精度特殊修正齿形的齿轮加工技术的掌握等,说明在齿轮加工技术方面前进了一步。在精加工设备方面,也在不断地更新补充,但还不能满足生产发展的要  相似文献   

4.
齿轮加工技术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内外珩齿、剃齿、磨齿、滚齿等齿轮加工技术的新进展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对于模数范围在0.3~3mm之间、精度为DIN标6~7级的淬硬齿轮、齿轴及蜗杆等零件,国内传统的精加工工艺主要是磨齿和硬齿面刮削两种.但由于滚刀材料的局限性,刮齿通常不被人们所采用.  相似文献   

6.
硬质合金齿轮滚刀机加工行业为提高齿轮强度而采用硬齿面齿轮,齿面硬度达HRC60左右。但是,由于渗碳淬火和中、高频淬火后齿轮变形量大,所以淬火后齿面必需精加工。精加工一般采用磨齿法,生产效率很低,而且缺少加工大齿轮的磨齿设备。为解决这一难题,本成果研制...  相似文献   

7.
面齿轮滚磨刀具基蜗杆齿廓奇异点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实现面齿轮的滚磨齿加工,采用包络原理对面齿轮滚磨齿刀具基蜗杆进行设计,并对基蜗杆齿廓曲面的奇异点进行分析.建立了刀具基蜗杆的包络坐标系,给出了刀具基蜗杆产形面方程,推导了刀具基蜗杆齿廓的曲面方程,利用Catia软件对基蜗杆进行了三维建模;推导了基蜗杆曲面的奇异点方程,给出基蜗杆曲面奇异点的计算方法,进行了基蜗杆曲面奇异点的实例计算;分别分析了基蜗杆半径、插齿刀模数、齿数、压力角对基蜗杆曲面奇异点位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齿轮加工中,对于7级(JB179—83,下同)以上硬齿面齿轮(HRC45~62)的精加工通常是采用磨齿加工工艺。由于磨齿成本高,生产效率低,国外(如联邦德国、日本等)已采用硬质合金刮削滚刀,对硬齿面齿轮进行半精加工或精加工。我国近几年也逐步掌握和应用了这项新技术,几个主要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明了珩磨加工超精密阀套内孔的详细工艺流程,推荐使用一种全浮式珩磨夹具及精密珩磨头,通过加工实例给出了粗珩、半精珩、精珩及预孔加工的工艺参数,可有效地保证超精密阀套内孔圆柱度0.5μm的形状精度。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用于盲孔和半盲孔珩磨加工的一种珩磨头的结构设计及应用实例。珩磨是一种内孔精密加工的工艺方法。珩磨用工具在珩磨工艺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的珩磨工具有主轴接头、珩磨夹具和珩磨头,而珩磨头在珩磨工艺中又起着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我厂圆柱齿轮的轮齿精加工,除双联齿轮和内齿轮外,一九六六年以前均采用马格磨和Y7131磨齿机利用展成法进行磨齿。但是,这类磨齿设备价格贵、效率低,维护和修理不方便,满足不了生产需要。一九六六年底,在345A 型花键磨床上,改装成功一台成型法磨齿机床,加工两种游星齿轮,精度达6级,光  相似文献   

12.
提高齿轮平稳性精度需要在齿轮加工过程中严格控制齿坯加工精度、磨齿工装制造精度、工装调整精度、零件安装精度以及磨齿机对齿轮平稳性精度有影响部位的调整精度 ,同时要对齿轮进行修形加工。  相似文献   

13.
为总结交流、推广应用近几年来圆柱齿轮精加工工艺经验,扩大采用成型磨齿成果,以及落实近年内需开展的齿轮精加工试验研究课题,部科技局责成三○一所,于十一月一日至五日在西安召开了“圆柱齿轮精加工工艺经验交流座谈会”。有七个发动机主机厂参加了会议。会上重点交流座谈了采用成型磨磨齿和NZA蜗杆磨齿机,加工圆柱齿轮中凸齿型工艺。到会代表回顾了一九七五年以来,我部圆柱齿轮精加工工艺的发展过程,认为:几年来各发动机厂,通过新机研制、老机改型,在齿轮精加工工艺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开发了新工艺,改变了过去只靠MAAG磨精加工的单打一局  相似文献   

14.
王鹏  王莹  汪鼎  田莹 《航空工程进展》2018,9(3):388-395
磨齿加工时齿坯几何中心与回转工作台轴心存在安装偏心误差,降低了磨齿加工精度。以数控成型砂轮磨齿机工作原理为基础,建立偏心误差磨削加工几何模型;提出安装偏心误差补偿法,建立偏心误差补偿数学模型,通过数学模型求出磨削砂轮在X、Y两个方向的进给补偿增量;以YK73125数控成型砂轮磨齿机为例,进行安装偏心误差补偿实验,齿轮的左右齿面单个齿距极限偏差绝对值分别减小了0.9μm和1.6μm,齿距累积总偏差绝对值分别减小了49.6μm和43.3μm。结果表明:安装偏心误差与单个齿距偏差和齿距累积总偏差成正比;采用安装偏心误差补偿进行磨齿加工,有效地减小了单个齿距偏差和齿距累积总偏差,齿轮的精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5.
高精度硬齿面传动齿轮,特别是航空发动机齿轮,其精加工均需磨齿。成型磨齿法在世界各国竞相发展,我国航空工业亦开始应用,并有所发展。齿轮成型磨削机床早期的修整器多采用四联杆渐开线靠模板式。它需要上千块形状复杂、加工困难的渐开线模板,方能适应生产需要。用直尺在基圆上作纯滚的展成原理修整器,以及用近似圆弧代替渐开线的修整器,在  相似文献   

16.
珩磨技术早在20年代初期,就在汽车、拖拉机行业得到应用.早期的珩磨,主要用来提高工件的表面粗糙度,效率低,应用范围小.但在生产实践中,人们发现珩磨加工有许多独特的优点,是一种具有广泛前途的切削技术,因而很快地推广应用于船舶、轴承、军工和工程机械等制造业中.近三十年来,珩磨机床、珩磨工艺、珩磨工具均有很大的发展,特别是人造金刚石和立方氨化硼磨料的问世并在珩磨加工中的应用,把珩磨加工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如今,珩磨已不再是一种只能提高表面粗糙度的加工方法,而成为能够快速可靠地去除一定的余量、提高表面粗糙度和精度的一种半精加工和精加工的工艺方法.珩磨不需要特殊的条件就能使零件获得精确的尺寸、几何精度、良好的表面质量和高的使用寿命,因而在国外机械制造业的各个领域中被广泛应用,甚至成为某些领域中必不可少的加工手段.  相似文献   

17.
早在20年代初期,珩磨技木就在汽车、拖拉机行业得到应用.早期的珩磨,主要用来提高工件的表面粗糙度,效率低,应用范围小.但在生产实践中,人们发现珩磨加工有许多独特的优点,是一种具有广泛前途的切削技术,因而很快地推广应用于船舶、轴承、军工和工程机械等制造业中.近卅年来,珩磨机床、珩磨工艺、珩磨工具均有很大的发展,特别是人造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磨料的问世并在珩磨加工中的应用,把珩磨加工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如今,珩磨已成为能快速可靠地去除一定的余量、提高表面粗糙度和精度的一种半精加工和精加工的工艺方法.珩磨不需要特殊的条件就能使零件获得精确的尺寸、几何精度、良好的表面质量和高的使用寿命,因而在国外机械制造业的各个领域中被广泛应用,甚至成为某些领域中必不可少的加工手段.  相似文献   

18.
采用碟形砂轮的面齿轮磨齿方法理论分析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为了制造出高精度硬齿面面齿轮和获得抛物线传动误差并提高传动稳定性,提出一种采用碟形砂轮加工面齿轮的磨齿方法.分析了碟形砂轮磨削面齿轮的展成原理和碟形砂轮的运动,根据展成原理推导了碟形砂轮的齿面方程,使用渐开线失配的碟形砂轮和改变砂轮的运动,推导出双向修形面齿轮的齿面方程.建立了双向修形面齿轮和常规渐开线小齿轮啮合的齿面接触分析模型,齿面计算和齿面接触分析实例表明,采用碟形砂轮加工双向修形面齿轮的磨齿方法是可行的,获得了面齿轮抛物线传动误差,避免了边缘接触并提高了传动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弧线齿面齿轮齿面接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提高面齿轮副的强度并解决其磨齿问题,提出了弧线齿面齿轮副的一种新的加工方法,并研究其啮合特性.用有刀倾的刀盘旋转而成的切削面作为假想齿轮的齿面,模拟产形齿轮和被加工齿轮啮合过程.推导弧线齿面齿轮副齿面方程;根据两齿面在啮合过程中连续相切条件.建立了考虑安装误差的轮齿接触分析(TCA)模型;齿轮副计算机啮合仿真结果表...  相似文献   

20.
针对珩磨加工阀套孔生产率低、加工精度难控制等问题,开展了内孔珩磨技术研究,通过分析9Cr18不锈钢珩磨过程中材料去除率的变化规律,提出一套适用于珩磨加工的材料去除体积理论公式.同时为使珩后孔不同轴向位置处的孔径趋近一致,需要在上下越程处增设停留时间,以此改进初始模型.基于初始模型与优化模型分别开展单因素珩磨试验,结果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