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空天瞭望     
尼尔登陆爱神星 2月12日,美国近地小行星交会(NEAR,又称苏梅克)探测器成功地在爱神星小行星上着陆,成为第一个在小行星上登陆的探测器。这颗造价2.23亿美元的探测器是1996年发射的。1999年它在首次尝试进入围绕爱神星的轨道时因发动机故障而失败,去年的第二次入轨尝试终于成功。着陆前,它已完成了其主要任务,对爱神星进行了测绘,拍摄了16万张照片。 这次着陆属临时决定,成功几率只有1%。着陆过程中,NEAR对长33公里、形状不规整的爱神星进行了近距离拍照。着陆前它重1.1吨,轨道高度为25公里。着陆后,它仍能发射微弱的信号;若太阳能帆板继…  相似文献   

2.
<正>欧空局"罗塞塔"彗星探测器上携带的"菲莱"着陆器2014年11月12日成功地在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表面上实现软着陆,成为在彗星表面上登陆的首个人造探测器。此次着陆使67P彗星成为人造探测器登陆造访的第7个天体。另6个天体分别是金星、月球、火星、土卫六以及爱神星和丝川小行星。欧空局局长多尔丹称,继成为首个进入绕彗星运行轨道的人造探测器之后,"罗塞塔"彗星探测计划现在又再次被载入  相似文献   

3.
袁越 《中国航天》2000,(4):29-30
美国航宇局的近地小行星交会 ( NEAR,简称“尼尔”)探测器 2月 1 4日在茫茫太空中多游荡了一年后 ,终于进入了围绕爱神星小行星运行的轨道。这是人类制造和发射的航天器首次成功地进入围绕小行星运行的轨道。在此之前 ,人造航天器已进入过6个太阳系内天体的轨道。这 6个天体分别是地球、月球、太阳、火星、金星和木星。尼尔的成功入轨 ,使爱神星成了第 7个有人造航天器环绕其飞行的天体。首次尝试尼尔是美国航宇局在其低成本行星科学探测计划——发现计划下发射的第一颗探测器 ,重80 5公斤 ,由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学实验室设计和建…  相似文献   

4.
位于休斯敦的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2月12日下午宣布,无人探测器“鞋匠尼尔”(NEAR Shoemaker)号(又称“近地小行星约会”)成功降落到“爱神”(Eros)小行星上,并向地球发回了信号。它标志着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完成了将人造飞行器送上小行星的壮举。这一太空奇迹正好发生在西方的“情人节”(2月14日)前夕,西方媒体称之为“‘鞋匠’亲吻‘爱神’”。  相似文献   

5.
《航天器工程》2017,(1):28-35
为减小载人近地小行星探测器的系统质量,提出采用先期运送部分推进舱至小行星、可伸缩式舱体、发展核推进技术的3种技术途径。介绍了国内已有的载人近地小行星探测器的系统组成及其质量估算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一个载人登陆探测近地小行星的算例,给出了采用上述3种减小质量途径的载人探测器系统质量估算结果。对3种技术途径的探测器总质量减小效果进行了对比,对各技术途径的特点和难点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3种技术途径均可有效地减小载人探测器系统的总质量,有助于提高载人近地小行星探测任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靳力 《航天器工程》2007,16(4):133-133
2007年7月7日,NASA宣布,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原定本月升空的黎明号小行星探测器将推迟至9月发射。探测器将从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发射,开始对太阳系中两颗最大的小行星——灶神星和谷神星的深探索进程。探测器预计在2011年抵达灶神星并围绕此星开展观测研究,此后,它将于2015年飞至谷神星周围对其探测。据认为于46亿多年前形成的灶神星和谷神星保存了它们的原始记录,由此可揭开小行星演变和这些天体形成条件之谜。  相似文献   

7.
小行星表面取样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深空探测技术的发展,小行星探测逐渐成为深空探测的热点。小行星探测也从早期对表面进行简单的拍照观测,发展为着陆探测和物质取样等。1996年2月美国发射的"近地小行星交会"(NEAR)探测器是第一个专用近地小行星探测器,也是第一个在小行星上降落的  相似文献   

8.
发射短讯     
夏光  瞭望 《航天器工程》2011,20(4):38+59+64+71+116+151+154-38
日本将于2014年发射隼鸟-2小行星探测器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在2011年5月12日宣布,将于2014年发射隼鸟-2(HAYABUSA-2)小行星探测器。这个探测器将于2018年到达在地球和火星之间轨道上运行的1999JU3小行星  相似文献   

9.
《航天员》2010,(4):7-8
7月10日.耗资10亿欧元的欧空局“罗塞塔”彗星探测器近距离飞掠“司琴星”小行星,随后该探测器前往最终目的地——“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  相似文献   

10.
载人小行星探测的任务特点与实施途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载人小行星探测的发展现状,对目前美国基于"猎户座"飞船的载人小行星探测的概要方案进行了描述,包括探测器系统组成、运载火箭和飞行方案等内容。从速度增量、目标星引力等方面,分析了载人小行星探测的任务特点,并与载人火星探测、载人月球探测以及无人小行星探测的任务特点进行了比较。给出了载人小行星探测的实施途径建议,包括目标星选择、载人飞船系统设计等。讨论了其所涉及的推进、星际飞行安全保障、小行星表面行走等关键技术。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开展载人深空探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天宇来风     
《航天员》2008,(3):4-9
中国CHINA 35313号小行星命名为航天员中心星本刊记者于4月20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40周年纪念大会上获悉,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航天员中心星"。这颗小行星是中国国家天文台于1997年1月2日发现的。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中  相似文献   

12.
袁越 《中国航天》1997,(3):21-22
从现在开始,世界各国将迎来一个行星际探测新时代的到来。到2005年,按计划各国共将向各大行星及其卫星、香星和小行星发射约20颗探测器,而1989年时在研的星际探测器只有5颗。与以往由美国和俄罗斯唱主角不同,欧洲和日本现在也在牵头搞一些星际探索项目。此外,美国航宇局还  相似文献   

13.
欧空局“罗塞塔”彗星探测器9月5日从直径约10公里的一颗小行星近处掠过.首次开展了科学观测工作。2004年发射的该探测器耗资10亿欧元。它从仅800公里左右的距离上从斯坦斯小行星旁飞过。目前“罗塞塔”正在火星和木星间的小行星带内穿行.将在2014年5月同楚留莫夫-格拉西门克彗星交会.并把称为“菲莱”  相似文献   

14.
波特 《航天》2011,(7):40-40
除了家园地球之外,人类仅仅登上了月球这一个天体,并计划着登陆火星。此外,美国航宇局还设想在不远的将来能够登上一颗近地小行星。不过,登陆小行星可能会比登陆火星更加困难。难点在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引力环境。月球的引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所以阿波罗登月的航天员在月球上是蹦跳着行走的。而小行星的引力如何呢?  相似文献   

15.
空天瞭望     
《中国航天》2012,(10):51-53
美探测器启程转往谷神星NASA"黎明"探测器9月5日凌晨利用其小推力氙离子推进系统挣脱了灶神星小行星的引力,重新进入绕太阳运行轨道,踏上了飞往其下一站谷神星的旅程。探测器将通过小行星带向谷神星转移,2015年初到达谷神星。"黎明"探测器发射于2007年,2011年7月进入绕灶神星运行轨道,对这颗巨型小行星进行了13个月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正>火星是除了月球之外,人类热情最大、探测和尝试登陆任务次数最多的外星球,也是最有希望、最有条件让人类首先登陆的行星。从最早一次失败尝试,即1960年10月10日苏联发射第一颗探测器"火星1A"号,一直到最近一次成功登陆,即2018年11月26日美国"洞察"着陆器,人类共执行过44次火星探测任务,包含56个探测器任务。其中19次任务成功,25次失败,成功率只有  相似文献   

17.
《中国航天》2011,(8):46-46
在飞行超过27亿公里后,NASA“黎明”探测器7月15日进入绕灶神星小行星运行的轨道.成为绕太阳系小行星带中天体做轨道运行的首个人造探测器。灶神星直径约530公里.是小行星带中第二大的天体,也是太阳系中最亮的小行星,有许多秘密有待破解。“黎明”探测器耗资4.66亿美元.发射于2007年9月。灶神星是它此次探测任务的第一站。它将测绘灶神星表面。  相似文献   

18.
1994年,美国将发射一颗军/民两用卫星——克莱门蒂娜 1号卫星,该卫星将飞越月球和近地小行星 Geographos,并在飞行期间对一系列轻型星载探测器和电子部件进行试验。克莱门蒂娜1号卫星重218~227公斤,由美国战略防御计划局(SDIO)和NASA共同研制。  相似文献   

19.
<正>2014年12月3日,日本宇航探索局(JAXA)的隼鸟-2(Hayabusa-2)小行星探测器由H-2A运载火箭从种子岛宇宙中心发射升空,飞往1999JU3目标小行星。隼鸟-2探测器是2003年发射的隼鸟小行星采样返回任务的继承者,预计于2018年中与1999JU3小行星相遇并进行探测,2020年12月携带样本返回地球。小行星探测是日本深空探测的重点,已提出的小行星系  相似文献   

20.
张文雁  王晓晨  潘晨  紫晓 《航天》2013,(11):17-18
嫦娥二号从嫦娥一期工程的备份星到二期工程的先导星,从“替补”变“先锋”,从月球探测器到太阳系探测器,从距离地球38万千米外的月球,到150万千米远的日一地拉格朗日L2点,从700万千米外的小行星,到5000万千米的遥远深空,不到三年时间,嫦娥二号多次完成了华丽的转身。此刻,在遥远的星际空间,嫦娥二号正奋力向前翱翔,将中国深空探测的臂膀伸向了遥远的星际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