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行政道德法律化作为伦理学和法学研究的热点话题,也是规避转型期中国行政道德失范的有效途径.文章试图构建示范性、强影响广的行政道德失范行为、边缘性行政道德、隐性行政道德、行政伦理监督四个层面的法律化以助于推行政道德法律化,规避转型期中国行政道德失范现象.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道德的现状入手,论述了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问题,认为市场经济应与道德同步发展,应该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儒家"慎独"思想是传统儒家提倡的一种道德修养方法,是个人自我修养达到较高境界的一种表现,与网络道德世界中大学生应养成的自律品质和道德修养高度一致。以儒家"慎独"思想的当代价值来审视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中面临的问题,从提高网络道德意识、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要求、提高抵制网络诱惑能力、文明使用网络语言、规范网络道德行为几方面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道德"一词自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便作为规范社会秩序与人自身行为的重要规则,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在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期,世界文化的交融导致价值观的冲突、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蕴含着的道德标准本身也存在冲突,使人们主观认知模糊。加上当前道德教育倾向于经验和感性认识,缺乏理性反思,以及高校大学生对自我意识的过分关注,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道德困境"顺其自然产生。要突破其道德困境,亟需国家、社会、学校、个人形成合力:国家要加快文化整合视域下的道德制度建设,建立具有共识的规范性社会秩序;社会要倡导公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健全规范网络拟态环境;学校要全面提升教师素质,加大对学生的道德情操培育,建立行之有效的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道德实践的个体要重建德性伦理,自觉提升德性人格。  相似文献   

5.
如何有效开展高职院校学生的德育工作,是关系学校突破发展的基础之一.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成长观、注重用传统道德文化引导学生道德品行养成、丰富校园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涵养学生纯洁的道德情趣和高尚的思想品性是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职业道德滑坡的现象与内涵的剖析 ,从理论上探求其出路与对策 ,归结起来 ,要把思想道德建设作为切入点 ,以达到提升道德体系的目的 ,重新建构新的道德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7.
转型时期高校图书馆读者道德约束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读者道德约束是图书馆工作中必须认真解决的问题。本文对社会转型时期,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中读者道德困惑的特点,成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指出应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德育作用。并提出进行读者道德约束的对策:1、落实并完善图书馆的规章制度;2、建立良性循环的读者约束机制;3、充分发挥图书馆员的育人作用,从而达到图书馆读者道德约束的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8.
如果说在当前的中国经济领域人们破旧立新,形势喜人的话,那么,在全社会的道德领域由于经济变革的冲击而出现的种种道德变化,则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深切关注的忧虑。诸如集体观念淡化,个人主义滋生,相互友爱减弱,利己主义膨胀;讲索取的多,讲奉献的少;好人落难,有人围观,无人相助;斤斤计较,金钱至上等等,即使在资本主义社会也要受到谴责或法律制裁的现象,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现实中却随处可见。面对道德的种种变化,感叹者有之,担心者有之,慌恐者有之,疾呼道德“滑波”,“失落”者有之。道德已成为人们普遍谈论并困扰人们思想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伦理的核心是共产主义道德。中国的共产主义道德是在党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在历史上,党德和革命队伍道德规范不断充实扩展。在战争年代毛泽东提出了"为人民服务"思想,它集中体现了共产主义道德在我国的形成。"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具体的道德规范构成了我国的共产主义道德规范。"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提出为马克思主义伦理在中国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下我国的伦理道德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受到现代世俗观念的冲击.如何正确引导、调整或重新规范现时的中国道德生活是当前应倾注全力研究的一个课题,本文试图从建立新的道德信仰这个角度来论述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1.
儒家思想绵延数千年而依旧充满生机与活力,离不开历代知识分子的不断建构和统治者的大力推崇。儒家道德哲学以道德为切入点,推崇仁爱、诚信、和为贵等思想,这种人本思维不仅能够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发挥作用,而且在当代也能够大放异彩,对新时代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发挥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虽加强了对学生社会主义道德教育,违反道德准则的人和事在逐年减少。但是,极少数学生仍常有违反社会主义道德的现象发生。因此矫正这些学生的不良品德,既是“三育人”活动的重要内容,又是关系到我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大问题,同时也是我们政工干部需要研究的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3.
在离婚纠纷中时常发生诸如“从道德上讲应不准离婚而法律上却应允离婚”的所谓法律与道德的冲突,对此应如何认识?笔者认为,社会主义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所谓冲突主要是社会主义法律与道德在适用范围、价值取向上不完全相同的结果,属合理冲突。这种“冲突”是可以消融的。但“冲突”的彻底消融只有在进入共产主义社会、法律自行消亡之后才能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4.
在工业化进程中,农民工的权益保护正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企业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它们在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同时,必须承担起对社会尤其是对农民工的法律义务和道德责任。因此,加强企业伦理建设,自觉用企业伦理来规范企业行为,用人道、诚信、公平、关爱的态度来对待农民工,切实解决农民工面临的种种问题,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是当今我国各类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的紧迫任务,也是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必须解决的道德课题。  相似文献   

15.
一、道德的滑坡 道德的滑坡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不容否认的事实。社会上有那么一些人,为了金钱、名誉,地位,公然放弃做人的起码标准,丧失人的善良、亲爱、正直的本性,心甘情愿地堕落为披着人皮的现代兽类。在他们的眼里,以良善为辱,凶恶为荣;以友爱为愚,奸为智;以诚实为拙,虚伪为巧;进而口密腹剑、欺上瞒下、招摇撞骗、尔虞我诈;更有甚者,索性自投恢恢法网,堕入贪污受贿、敲诈勒索、打家劫舍、奸淫凶杀的罪恶深渊。众多的人虽然痛恨腐败,却又沉默不语,小心翼翼无可奈何地求生;尽管受害于邪恶,却只会忿然地忍受,企图侥幸地自保。程度不同,形式各异,但都是精神的麻木,道德的倒退,生命的悲哀,人类的悲剧。  相似文献   

16.
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和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市场经济作为一种通过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运行机制,要求每个经济活动参与都必须具备相应的道德素质,遵循一定的道德观范。在目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力加强道德建设,对于规范人们的行为,保障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是思想教育战线上面临的重大而迫切的任务.笔者认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对于更好地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更有力地抵制当前社会上出现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想,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道德素质,改善社会道德风尚,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管理者不同的道德观及其影响进行分析 ,提出管理者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并以其来影响下属 ,才能提高组织绩效 ;用制度规范人性 ,用利益引导诚信 ,才能不断提升组织的道德水准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心理品质,指的是一个人在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两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本质特征,如情感、意志、性格、兴趣、能力等。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心理品质对学生的个性和品德产生着极大的影响,我校学生正处在14—21这个年龄阶段,正是人生道德情操的形成过程。作为他们的直接教育者——教师,其修养、意志、治学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品德和道德水准,影响着教育的质量。因此,提高教师的素质已成为一个具有社会意义的问题,应引起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六、诚信透明《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强调,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我国社会信用管理体系的建立应包括政府、企业和个人三个方面,其中政府是国家信用的代表,政府信用在社会中具有示范效应。因此,建设诚信政府是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效能的重要内容之一。诚信属于社会、道德范畴。加强行业监管文化建设,就是要倡导和实践诚信理念,在有序的市场经济基础上,通过起点公平、公正的竞争,使民航经济活动在求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