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液压作动筒作为一种动力执行机构,正在获得广泛的应用。不计及油的可压缩性的液压作动筒负载特性在资料[1]、[2]、[3]中已有介绍,本文主要讨论在振动、疲劳等动强度试验以及地震和道路模拟试验领域中,由于作动的频率高、行程长、负载大等原因,液压作动筒的负载特性受油的可压缩性的影响程度及负载曲线的图形特点。  相似文献   

2.
在大惯性负荷振动试验的场合,如军工产品中大的结构件及整机的振动和振动疲劳试验,土建和水利系统中的抗地震试验,交通运输系统中的道路摸拟试验等,大多数都采用电液伺服式振动台。在这些使用场合,由于振动台直接承受的惯性负荷大,作动器的油柱谐振频率通常都低于工作频率的上限,因此该类型电液振动台与低频电液台不同,不能照搬电液伺服位置系统的设计理论。本文基于高频大负载电液振动台的工作特点,主要讨论该类型振动台与一般电液振动台设计理论的区别之处。  相似文献   

3.
电液伺服系统广泛应用于风洞各种执行机构的控制中。随着风洞试验技术的发展,以及对机构小型化的要求,电液伺服系统的工作压力、控制精度不断提高。这种情况下,液体的弹性是不能忽略的。本文提出对液体体积弹性模量进行测试的两种工程方法,并进行了实际测量。对于风洞常用电液伺服系统,液体体积弹性模量在900~1000MPa。针对某风洞执行机构调试中发生的问题,利用油液弹性模量的测量结果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与现象吻合。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电液振动台的正确安装状态应该是将振动台的基座用大直径地脚螺栓和基础牢固地连接在一起,见图1。或者借助于过渡平台,首先将过渡平台用地脚螺栓和基础牢固地相连,然后再将振动台基座和过渡平台牢固地相连,见图2。但目前不少厂、所已建有地轨式的大基础,因而也就因地制宜地利用地轨式基础通过过渡平台安装电液振动台,见图3。有的甚至将电液振动台直接座落在地轨问的基础上,用压扳螺钉的方式进行固定,见图4。实践证明,后两种安装方法的弊病甚多,  相似文献   

5.
电液振动台是航空工业科研生产中所急需的振动试验设备之一。由于它具有能直接承受较大的负载、台面上没有漏磁、推力大、频率较高、坚固耐用、操作方便等优点,最适合用于飞机等结构件的振动和疲劳试验。我们所研制的DYZT-10A型电液振动台经鉴定认为在技术上有所创新,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技术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并获得航空工业部一九八一年度科技成果二等奖。本文较全面地介绍了该研制产品的结构、原理及主要技术问题,对于电液振动台的设计、研制及使用者,均可借鉴。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了在氨气和含碳气体中短时氮化的研究结果及强化汽车零件的实例。 在装有专门供气系统的井式马弗炉(炉膛直径450毫米、高1200毫米)中进行氮化处理(图1)。这种炉子可同时供氨气和含碳气体(天然气或吸热性气体),可以将零件与炉子一起冷却,或者在马弗炉外用各种介质,如水,空气及油加速冷却。  相似文献   

7.
一、概论随着现代控制技术的发展,在电液伺服系统中,对大功率、高响应的电-液转换元件,提出了新的要求。DYSF-3G型三级电液伺服阀就是为适应这种要求而研制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8.
加速度波形失真度是振动台最重要的精度指标之一。由于种种原因,电液振动台的波形失真度一般都此较大,按 ISO 标准规定的“失真度”定义衡量,采用模拟电路控制的电液台经过很大的努力,共加速度波形失真度只能控制在小于30%以内。对于高频工作的电液台在一些频率点上加速度波形失真度可能达到50%,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航空发动机中,由于防腐蚀性能的要求及发动机温度的不断提高,各种油、气管接头、安装座逐渐改用不锈钢材料取代各种碳钢。这些不锈钢管接头,安装座内孔转接多采用球形转接,但这种内孔深处的球形加工常常因为刀具设计有问题,影响加工的顺利进行。目前,我厂及有些单位设计的球形扩孔钻(外径尺寸D=6~24),通常均采用小螺旋角,大钻心、前角等于零度的方案。这种设计,对于加工碳钢零件是适合的,但对于加工塑性变形大、加工硬化严重,切剥力大,导热系数低的不锈钢来说,则很不适应。因为球形扩孔钻  相似文献   

10.
<正>根据《旅游法》第35条规定,"旅行社不得以不合理的低价组织旅游活动,诱骗旅游者,并通过安排购物或者另行付费旅游项目获取回扣等不正当利益。旅行社组织、接待旅游者,不得指定具体购物场所,不得安排另行付费旅游项目。但是,经双方协商一致或者旅游者要求,且不影响其他旅游者行程安排的除外。"此规定明确了对旅行社组织购物及另行付费项目的要求,即只有在双方协商一致或  相似文献   

11.
1.三级电液伺服阀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三级电液伺服阀是一种新形式的宽频带大流量伺服阀。由于它在大流量情况下,具有比同等流量的标准的二级阀高得多的动特性,因  相似文献   

12.
正发动机漏油在日常维护中时有发生,出现这种情况,首先要判断漏的是什么油,其次要判断这种油是从什么地方漏出来的,再次要判断该处渗漏是否超出手册给定的漏油允许值,如果漏油在允许范围内可以放行飞机,如果漏油超出手册给定的限制值,就需要排除故障。下面就以上所述顺序,逐一探讨。首先,当发现发动机漏油,要判断漏的是什么油,这可以通过漏出液体的颜色和气味加以判断。发动机上的液体不外乎就3种,滑油、液压油和燃油,对于燃油直接从气  相似文献   

13.
以一种电液比例调速阀为研究对象,基于AMESim仿真软件建立仿真模型,仿真其在实际工况中的应用,并对一些参数进行仿真优化,从而为这种电液比例调速阀改进设计提供技术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14.
本文围绕冲压发动机电液等α燃油调节系统,介绍了它的研究、试验情况。对系统的调试结果也作了相应的分析。文章还在提供了试验数据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将电液调节系统应用于冲压发动机调节上所应考虑的有关问题及解决途径。诸如,不同工作介质对系统品质的影响以及系统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问题都作了分析。因而,也就为采用电液调节系统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5.
一种电液伺服系统非线性补偿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一类电液伺服阀的中立位非线性特征及其对电液伺服系统的影响,提出了一种非线性补偿方法。根据电液伺服阀的非线性特性,推导出补偿方法的函数并且进行计算,结合传统的PID控制获得具有非线性特征的补偿控制器。以某型电液伺服阀和液压缸组成的电液伺服系统为例,进行仿真与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具有较好的补偿作用,能够减少电液伺服阀非线性对电液伺服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APU非正常自动停车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PU是飞机的辅助动力装置,它主要是向飞机提供电、气源。在航线维护当中,85-129(H)型APU的主要故障常常反映在启动慢或者是启动悬挂以及在运行阶段时APU非正常自动停车。在APU非正常自动停车方面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由滑油系统的故障所引起的,它主要体现在滑油冷却系统出现问题导致的滑油温度过高、或滑油系统的渗漏导致的滑油量过低引起APU非正常自动停车。另一种情况就是在APU系统上的部件也有可能影响到它的非正常自动停车,例如,APU控制组件M280、APU三速电门(E3SS)、APU燃调上的电磁活门、APU转速表等。一般来说,APU非正…  相似文献   

17.
电液束自动化加工监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电液束加工自动化技术中对小孔加工穿透信号的采集及处理的关键过程。在对电液束加工原理及特点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小孔加工返液现象的光电与图像监控,突破了电液束加工时小孔穿透信号的采集、处理及反馈技术,实现了加工的自动化。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一种用于航空发动机单晶涡轮叶片气膜孔加工的工艺技术——电液束加工技术。重点从电液束加工机理、工艺对单晶基体组织的影响、孔口形貌特征及控制方法等几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尤其是针对几种典型的孔口缺陷提出了有效的工艺控制方法,确保了气膜孔加工的表面质量,获得了质量良好的孔口形貌。  相似文献   

19.
在飞行器结构强度试验中,电液协调加载系统能否准确模拟实际结构上的载荷历程对于试验数据的可靠性及飞行器结构的安全设计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电液协调加载系统各通道间具有强耦合、非线性、时变等特点,应用神经网络解耦控制技术实现载荷解耦,并进行了两通道的协调加载试验。系统运行结果表明,该方法动态控制效果良好,能够准确地实现各通道间的协调加载控制。  相似文献   

20.
载荷校准试验设计与实施是影响起落架载荷校准和测量质量的一类重要因素,也关系着试验的安全、周期和成本。起落架载荷校准通常需要在多级缓冲器行程下重复进行,缓冲器行程分级级数是起落架载荷校准试验设计的一个基本变量。以某起落架载荷校准和实测为例,提出了缓冲器分级级数对起落架载荷校准和测量结果影响的分析方法和评价指标,利用既得的载荷校准试验数据,评估了缓冲器行程分级级数对载荷校准和测量误差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出的分析方法正确,评价指标合理,可用于起落架载荷校准质量评估;在仅1级缓冲器行程下校准与分为2级校准相比,应变电桥的响应系数相对误差约8%;缓冲器行程分为2级校准与分为3级校准相比,应变电桥的响应系数相对误差约6%,载荷校准检验工况的载荷误差约6%,飞行测量的航向、侧向和垂向载荷的相对误差分别约为2%、8%和0.3%,而最大误差分别达到了20%、26%和4%,可供起落架载荷校准试验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