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充气测压气枪是我厂自行没计制造的,专供飞机轮胎充气和测压用。这种气枪结构紧凑、工作可靠、操作简便、充气时间短、工作效率高。充气测压气枪结构剖视图见附图。飞机轮胎充气时,首先用胶管将进气嘴11与气源相接,充气接头2套在轮胎的气门嘴上,顶杆3打开气路,使两端接通。此时,再打开压式  相似文献   

2.
某发动机壳体使用30CrMnSiA板材卷焊成型,在内压力P下工作,壳体的环向应力为σ_c。当强度σ_b小于σ_c时壳体失效,其失效模式用下式表示:σ_c=P_(max)·R/H>σ_b (1)为应用方便,常改用下式表示:P_(max)>σ_b·H/R>P_b (2)式(2)表明,壳体的承载能力即最小爆破压力  相似文献   

3.
基于直动电磁阀的气压控制是结构最为简单的控制系统,为确保其具有稳定、快速的控制输出,应考虑气容延时环节和电磁阀增益等影响因素。文章首先介绍了基于电磁阀的自动气压控制系统结构,分析了系统工作过程;然后在对各功能部件进行理论简化的基础上,给出系统数学模型;其次建立了基于连续系统的仿真结构,就延时环节、电磁阀增益、气源压力等影响因素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这种简单控制系统仅适用于小容积、低速、低精度气压控制系统,并需要在系统响应快速性和稳定性间进行取舍。  相似文献   

4.
广泛用于国防工业、民用工业的自动控制系统的磁滞电动机,普遍采用2J4、2J7系列磁滞材料。电机转子转矩为 M=0.162×10~(-3)PP_(ro)V_2(g·cm)式中 P——极对数; V_2——转子有效层体积; P_(ro)——转子有效层的比磁滞损耗。  相似文献   

5.
五、线路设计举例 1.换向线路工作缸活塞有三种状态,即前进、后退和中间停止。一个信号控制的换向线路称为单稳态换向线路;两个信号控制的换向线路称为双稳态换向线路;三个信号控制的换向线路称为三稳态换向线路。 (1)单稳态换向线路(见图8) 线路由非门、输出阀、常闭开关组成。在常态时,非门输出为“1”,气缸右端有气,活塞处于复位状态。按下常闭开关,接通气源,非门输出为“0”,输出阀气路切换,活塞前进,当输入信号撤除,活塞便复位。  相似文献   

6.
以色列拉斐尔公司最近研制出了直升机用的一套气垫减震系统,称为旋翼机外部气垫保护系统(REAPS)。该系统由几组气垫和传感系统组成,它能在直升机坠地或紧急着陆时保护机组成员不受损伤和防止机身结构及机载武器系统设备受损。气垫充气靠传感器控制,当传感器探测到损失高度或危险性接地时,便触发点火系统工作,对安装在机身底部的气垫自动充气,气垫吸收坠地能量。1997年4月,以色列发生了两架 CH-53直升  相似文献   

7.
油—气式缓冲器内部的油液特性及充气压力会随环境温度而变化,进而影响起落架的缓冲性能。为了探究温度对油—气式起落架缓冲性能的影响,在起落架落震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缓冲器环境温度模拟方法,并分析油—气式起落架缓冲器在20~80℃环境温度下的缓冲性能。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温度范围内,缓冲器初始充气压力对温度变化敏感,随着温...  相似文献   

8.
以TB200飞机为例讨论一种机械泵故障的自动应急方法,即机械泵在供油压力低或故障时,自动起动飞机上的电动燃油泵,保持发动机正常的供油。目前,这种供油方法已在学院的飞机上试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某型飞机前起落架摆振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摆振分析基本思路,分析了轮胎充气压力对某型飞机前起落架摆振特性的影响,并进行了摆振响应分析和摆振试验验证。研究表明:当轮胎充气压力降低时,摆振临界阻尼减小,有利于防摆;当轮胎充气压力增大,摆振临界阻尼增大,不利于防摆;摆振响应分析试验表明前起落架满足摆振稳定性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一九八四年底,航空部对我厂的ZJY—1型总压静压试验器科研成果进行了鉴定,并顺利通过。 ZJY—1型总压静压试验器,是一种将测试、操纵、电源、气源综合为一体的试验器。它还附有压力/真空泵。操作时,既可手动,又可电动,灵活方便。该试验器可实现飞机仪表校验现场化,因而被评为国内首创,本试验器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射流模拟冲压进气条件下,气源喷口尺寸和气源压头对脉冲爆震发动机(PDE)地面台架试验推力测量的影响,分析地面台架试验中阻力和测量推力随模拟进气条件变化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PDE充填速度随气源压头或气源喷口尺寸的增加而增加;PDE阻力随气源压头的增加线性增加,随喷口尺寸增加而增加;喷口尺寸在78~105 mm内,PDE台架测量推力随喷口尺寸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2.
在跨声速叶栅通道内,试验研究了叶片压力面气膜冷却特性,详细地对比分析了在不同主流进口雷诺数(Re=17×105,37×105,57×105)、出口马赫数(Ma=081,091,101)及多个气膜吹风比(M=05~30)条件下的压力面簸箕孔型气膜冷却效率。试验结果表明:主流出口马赫数变化对气膜孔下游冷却效率的分布与具体数值均无影响;而主流进口雷诺数的影响较大。增大主流进口雷诺数使得气膜分离再贴附对应的吹风比相应增大,Re=17×105时在吹风比M=10时出现气膜分离与再贴附现象,而Re=37×105和Re=57×105对应的临界吹风比则分别为20和25;主流进口雷诺数越大,小吹风比下近孔区域的冷却效率越高,而在孔下游区域则相反;大吹风比下,则主流进口雷诺数越大冷却效率越小。  相似文献   

13.
针对高精度电动燃油调速系统在负载突变工作时燃油增压与燃油流量调节的稳定性问题,研究了前馈补偿控制策略,提出了一种基于降维负载转矩观测器的抗负载扰动控制方法。该方法实时对电动调速系统的同步电机输出转速与负载转矩进行观测,并将观测到的负载转矩补偿到同步电机交轴电流,实现闭环调速控制,从而避免了负载扰动影响系统输出转速,减小电动燃油泵对燃油的压力与流量的影响。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在快速加载与卸载实验条件下所提出的方法的正确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爆震燃烧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爆震管中爆震燃烧的压力特性及爆燃到爆震转捩 (DDT)特性。在乙炔与氧气的预混气中 ,通过高频响压力传感器及自行研制的离子探针 ,测量了不同工况下爆震燃烧的压力与火焰传播速度的变化历程 ,获得了爆震波峰值压力、波后压力及 DDT距离随混气初始压力 (2×10 4 Pa~ 1× 10 5Pa)、混气当量比 (0 .3~ 1.0 )及混气浓度 (6 0 %~ 10 0 % )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 :降低预混气的压力、混气当量比及浓度会使爆震波的峰值压力、波后压力不同程度的下降 ,DDT距离增大 ,其中 DDT距离对混气浓度最敏感  相似文献   

15.
为满足小型无人机用活塞发动机对航空煤油雾化效果的要求,设计了某新型气动雾化喷嘴并进行了雾化性能试验研究。该喷嘴的结构主要由电磁直射喷嘴、气一液混合室和空气喷嘴3部分组成。试验分别对电磁直射喷嘴和空气喷嘴进行了流量标定,研究了喷油脉宽t1、时间延时t2、喷气脉宽t3和喷气压力对燃油雾化性能的影响,得出喷油脉宽减小、喷气脉宽增加、喷气压力增大均可提高雾化质量,最佳值处于t1=2ms,t2=1ms,t3=5ms时,此时DSH〈10um。  相似文献   

16.
系统包括空气压缩、空气处理、储气、冷却水供应和中央监控等五个分系统,空压机的吸入流量为248m^3/min,排气压力为2.4MPa,成品气常压露点达-38℃,可以满足一座0.6m量级的高速风洞对气源的需要。该系统在与800m^3储气容积配套时,能保证在气体流量达140kg/s、持续时间达40s的风洞试验中,其总温变化不超过1.5K。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种基于气液加载方式的航空发动机机匣热内压试验方法,用于模拟机匣件在典型工况下的温度和内压联合加载考核。采用气液加压装置实现温度和压力加载介质的解耦,以高温耐压油作为温度加载介质,利用仿形电加热器实现热载荷施加,以高压稳定气源作为压力载荷源对气液压控制腔体加压,通过对加压模型的理论分析指导压力载荷的定量控制。验证表明试验方法能够有效实现温度和压力载荷的精确控制,解决了液压系统难以实现高温控制和气压系统温度控制均匀性差的问题,同时也有效避免了气压加载方式开展破坏试验时的爆破现象。基于气液加压方式的试验方法能够有效应用于机匣件的热内压考核,实现温度控制精度优于±3 K和压力加载过程定量控制。  相似文献   

18.
空客公司一架A340飞机于1995年3月下旬,在中国的北京、上海和广州进行了历时约两周的使用卫星导航的自动着陆飞行表演,这是A340首次在国外进行自动着陆飞行表演。此前,A340曾在法国图鲁兹进行了50次自动着陆试验,平均定位精度约为±2米(横向1.5米,垂直2米)。通常情况下,卫星导航系统可以使已知飞机位置  相似文献   

19.
孙敏  方丁酉  张超才 《航空学报》1988,9(11):572-576
 一、实验研究 (1)实验装置 图1是实验装置系统示意图。整个系统分为气源,颗粒输送器,过渡段,实验喷管和测量仪器五个部分。实验中气相用压缩空气,颗粒相用铝粉。 气源由两个贮气罐构成,输入端接高压管路,输出端接过渡段。颗粒经由粒子输送轴上的螺旋形通道,被送到过渡段与气相混合。颗粒质量流量通过辅的转速来控制。过  相似文献   

20.
针对关节轴承采用常规压力设备装配精确压力不易控制的缺点,提出一种采用气液增力传动和最高压力值限定法精确控制装配压力的设计方案,实现新型外环开槽型自润滑关节轴承外环翻边收口精准自动装配。自动上下料机构和安全光幕装置,使其具备双重安全保护功能,体现人性化设计。该产品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