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采用抗热震因子这一指标来衡量三向碳-碳增强石墨复合材料的性能,指出最终热处理温度对材料性能的影响:提高最终两次的热处理温度,可以降低材料的线膨胀系数、拉伸强度,提高材料的抗热震因子,导热系数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
前言三向增强碳-碳复合材料是一种有着抗烧蚀,机械性能、物理性能好等很多优良特性的高级导弹再入端头材料。在三向增强碳-碳复合材料的研究中,普遍的问题是线烧蚀率大、强度低、断裂应变值小、工艺效率低、周期长。表现在复合物的微观结构上就  相似文献   

3.
碳-碳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烧蚀性能和机械性能,以及较好的热物理性能,是战略核武器头部防热材料中极有希望的一种材料。但是它存在“剥蚀”问题,“剥蚀”是影响碳-碳性能的技术关键之一。本文概要地回顾了国外对碳基防热材料的烧蚀剥蚀和破坏的论述。报导了碳-碳材料当前性能,并与国外典型碳一碳材料进行了对比。通过电子扫描显微镜,研究了碳-碳材料的微观结构,重点对三向2-2-2和 Z 向增强毡碳-碳烧蚀后的试样进行了研究、观察和分析。其中包括:基质碳的微观结构和特点;裂缝在基质碳中的取向及其发展;基质碳在烧蚀过程中的变化和破坏;Z 向和 X—Y 向纤维束的结构形态和烧蚀以及“球形碳”和它的影响因素等。提出了对上述材料烧蚀剥蚀过程和热裂破坏特性的初步分析。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研究改进碳-碳材料工艺的方向与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要介绍三向碳/碳复合材料拉伸性能测试方法,研究了试样形状、夹持方式、变形测量方法对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并用总体参数的统计检验对总体均值进行了显著性检验,用数理统计方法提出了合理的试样数量,从而比较严格、正确、合理地确定了测定三向碳/碳拉伸性能的试验参数。  相似文献   

5.
为评估三向碳/碳材料的烧蚀性能,在北京空气动力研究所研制的FD—04F电弧加热器上对三向碳/碳材料进行了滑行试验,测出了三向碳/碳材料的转接压力。试验结果表明:滑行试验在测量转接压力方面是有效的,并给出了三向碳/碳模型的转授压力数据和最终外形形状。  相似文献   

6.
碳-碳复合材料是本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耐高温材料,它在发展航空和航天等尖端技术中具有重要意义。碳-碳复合材料的性能与其织构有密切关系。本文作者着重总结利用金相显微镜对三种不同工艺所得三维编织碳-碳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7.
多向碳/碳复合材料是以多向织物为增强剂,沥青碳、树脂碳、沉积碳为基体复合而成的材料。三向正交结构是多向结构的最简单形式。这种材料的强度极限、断裂应变、烧蚀性能和整体破坏性能比石墨和二向碳/碳材料都高,因此美国首先将其用作MK-12A导弹的端头材料。细编穿刺结构是三向正交结构的改型,和三向正交结构相比细编穿刺结构具有更小的烧蚀量和更好的烧蚀外形,另外通过穿刺过程加入一定的粒子组分从而提高了抗侵蚀性  相似文献   

8.
引言碳-碳复合材料的性能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体织物。特别是在制作较大尺寸的样品时基体因素的影响更为明显。中国科学院化学所的三向中样(110×110×200毫米)工艺试验表明:由于原始织物不致密(Z 向间距1.2毫米),编织不均匀(疏  相似文献   

9.
美国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宇航公司与美国空军合作正在大力研制供再入应用的新型碳-碳复合材料,其特点是用树脂作为碳-碳复合材料的基本原材料,探索不用沥青高压工艺生产高级碳-碳复合材料的可能。 七十年代中期美国通用电气公司采用三向细编和高压浸渍碳化沥青工艺研制成高级碳-碳复合材料,美国空军接着就与通用电气公司  相似文献   

10.
前言 碳-碳复合材料主要用作防热烧蚀材料。七十年代美国已经成功地把碳-碳复合材料用作洲际导弹“民兵-Ⅲ”弹头MK12A的鼻锥材料。航天飞机等新的应用,要求碳-碳复合材料不仅作为防热烧蚀材料而且在超低温下工作,因此研究碳-碳复合材料超低温下一些性能是有现实意义的。 碳-碳复合材料的常温或高温性能,国内外都已经进行了许多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很  相似文献   

11.
抗氧化碳—碳复合材料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碳-碳复合材料的氧化敏感性限制了它的应用。为满足未来航天、空天飞机热结构材料的需要,必须解决碳-碳复合材料的抗氧化问题。改善碳-碳复合材料抗氧化性能的途径包括结构、纤维和基体的改进,目前碳化硅涂层是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美国用于民兵Ⅲ-马克12A导弹再入鼻锥的三向碳-碳复合材料,经过多年试验研究与实弹飞行试验考核,据1980年报导已正式生产,投入使用。由阿夫柯公司负责组织生产配套,通用电气公司承担三向碳-碳复合材料的高压致密复合工艺。复合最后产品,交给阿夫柯公司加工、配套和组装。  相似文献   

13.
美国战略核武器“民兵—Ⅲ”拟用MK12A取代MK12,MK12A头部防热材料是碳—碳复合材料。美国海军“三叉戟”的机动弹头MK500,也很可能系采用碳—碳材料作为头部防热材料。美国陆军认为反弹道导弹鼻锥经受极为苛刻严历的条件,碳—碳材料是可能满足这些条件的唯一材料。从1958年发现碳—碳材料以来,它的研制和应用已经经历了三个阶段,取得了极大进展。第一代碳—碳材料系三向正交细编碳—碳材料,增强剂大多采用高模石墨纤维,纤维排列推荐2—2—1和2—2—3,复合工艺发展趋向是先用化学气相沉积,然后浸渍、碳化、石墨化,浸渍剂趋向于用沥青。三向正交细编碳—碳材料已经克服了过去碳—碳材料所存在的严重各向异性问题。与七十年代初期3DMod3相比,机械性能与烧蚀性能等都有了显著提高与改进。  相似文献   

14.
四向织物增强碳一碳复合材料的研究工作正在进行中。这种复合材料是为制造在工作时承受很高的热应力的零、部件而专门设计的。本文概要地描述了四向织物并指出它与三向、七向、十一向相比较所具有的优点。四向织物是用单向碳纱按“抽拉工艺”制得的杆制造的,复合研究证明沥青在压力下浸渍-碳化工艺是优越的。  相似文献   

15.
碳纤维由混编,软编制成预制体,后经致密化制成C/C销钉复合材料,讨论了编织方法,复合工艺,界面,加工性等影响C/C销钉的因素,高压碳化沥青碳基体与碳纤维界面结合强;纤维体积分数对碳销钉的强度起决定性作用,软编C/C销钉可机加性好,带轴纱4向软编C/C销钉的纤维含量高,剪切强度高达63.7MPa。  相似文献   

16.
碳纳米管/碳复合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多壁碳纳米管和中间相沥青为原料制备了碳纳米管/碳复合材料,主要研究了碳管用量及热处理温度对材料制备的影响,考察了材料的弯曲强度、硬度和热、电传导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增加,材料表现出较大的收缩和失重,碳管用量较少的样品失重、收缩更大,碳管用量15%(质量分数)的样品经2500℃处理后密度可达1.90g/cm^3;复合材料表现了远高于基体碳的弯曲强度和硬度;然而热、电传导性能远远低于基体碳。  相似文献   

17.
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三种碳-碳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 碳-碳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的防热烧蚀材料和耐磨材料,用于制造导弹鼻锥或喷管喉衬和飞机刹车片等部件。取决于实际使用的具体条件,对碳-碳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将有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纤维和基体原料及不同的复合工艺,所得碳-碳复合材料将具有不同的结构和性能。本文着重总结我们利用日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单向碳/碳的高温疲劳特性,从疲劳损伤力学出发,提出了考虑温度、氧化速率的碳/碳复合材料剩余刚度、剩余强度模型,并开展了碳/碳复合材料[0]16单向板试验件在室温、有涂层700℃和无涂层700℃的拉/拉疲劳试验和剩余强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单向碳/碳复合材料的剩余刚度曲线呈倒"S"形,材料的刚度退化存在三个阶段;单向碳/碳复合材料在室温和有抗氧化涂层700℃的疲劳加载初期和末期存在刚度突降,中期的刚度无明显退化;单向碳/碳复合材料在室温的疲劳刚度退化小于10%,而有抗氧化涂层单向碳/碳复合材料700℃的刚度退化超过30%;无抗氧化涂层单向碳/碳复合材料在疲劳中期存在明显刚度退化,末期无刚度突降。模型的拟合结果表明:复合材料高温剩余刚度、剩余强度模型能够很好地预测单向碳/碳复合材料在室温和700℃的剩余刚度、剩余强度变化。  相似文献   

19.
碳石墨材料具有耐高温、热膨胀系数低、有良好的耐腐蚀性、独特的自润滑性等特性。这些优良特性,使碳石墨材料被广泛地应用于化工、冶金、机械、航空、原子能等部门。碳石墨材料和金属相比,虽然有许多金属材料所不及的优异性能,但也有其严重弱点,例如机械强度低,易漏液漏气,这就大大地限制了碳石墨材料的应用范围。国内外碳石墨材料工业部门都致力于研究新工艺,以便利用碳石墨材料的优良性能,克服其弱点,改善性能,扩大应用范围。而浸渍金属的工艺就是达到此目的最有效的新工艺之一。  相似文献   

20.
碳纤维表面处理对碳-酚醛复合材料界面粘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液相氧化、电化学氧化和电化学聚合等表面处理对碳纤维的束丝强度和碳-酚醛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的影响,并利用纤维的表面能和试件断口的扫描电镜形貌分析讨论了碳-酚醛复合材料中纤维与树脂界面的粘接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