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抚今追昔,感慨万千!南方航空公司与中国民航大学紧紧围绕民航强国战略目标,认真落实民航局关于科创工作的各项要求,凝聚行业优质科创资源,建设和发展民航维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旨在为行业提供科技成果孵化试验田,推动和引领民航维修领域的科技创新.民航维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中国民航在2017年首批认定的14个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  相似文献   

2.
南方航空和中国民航大学共建的民航维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式通过民航局每三年考核期验收评审,绩效考评结果为"良好",标志该中心三年来研究项目和工作成果得到行业认可,南方航空将继续承担"民航维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任务.此举有利于南方航空继续发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平台效应,广泛吸纳行业内外技术优势,向社会招募项目组,争取政...  相似文献   

3.
对民航特有专业人才培养重要性与工作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航是一个特殊行业,对从业人才的要求尤其高,特别是对特定岗位人才往往具有特殊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从专业特定性的角度,行业特有专业人才只有通过行业自身,通过重点发展民航行业特有专业教育而加以培养和造就。  相似文献   

4.
中国民用航空学院(CAIC、简称民航学院)毗连天津滨海国际机场,直属中国民用航空总局,是一所培养民航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的民用航空多科性普通高等院校。自1956年建校以来,学院为民航事业的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各类人才2万多人,在民航工作的毕业生人数占全行业职工总人数的1/7,工程技术和管理骨干占1/2。在民航总局的亲切关怀和支持下,学院现已成为民航培养地面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的重要基地,同时山是民航科研的重要基地之一,被誉为“中国民航人才的摇篮”。学院占地面积86万平万米,建筑面积20多万平方米,其中教…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国内民航维修业的新特点,提出了今后民航维修业发展的方向和路径,其中就飞机改装设计和维修业务自主创新进行了重点论述。针对目前国内民航维修业的现状(获批维修企业约360多家,2009年维修业产值近19亿美元),中国民航局提出了两大发展战略目标:到2020年,在全国形成3个以上大型维修集群;到2030年,出现1至2家具备国际竞争力的MRO企业。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民航院校实验室在民航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论述以及对目前民航院校实验室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民航院校实验室管理的具体方案和设想。  相似文献   

7.
刘伟勋 《国际航空》2001,(11):41-42
50年来,中国民航学院共为民航和社会培养输送了各类人才3万余名,在民航工作的毕业生占全行业职工总数的1/6,占民航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的1/2,被誉为“中国民航人才培养的摇篮”。面对未来民航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他们正在探索新的办学模式,培养出更多行业急需的系统人才  相似文献   

8.
一、科研基地(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目标根据今后我国民航科技发展的目标、任务,结合民航发展需求以及民航二所作为科研基地依托单位的学科优势、人才优势,民航空管和电子信息科研基地计划以应用技术为重点,在空管和电子信息科研基地建成后重点开展以下三个领域和方向的研究:(一)空中交通管理应用技术研究随着民航的发展,民航空管系统的建设将以三大区域管制中心和中小型区域管制中心的建设为重点,这将是未来几年民航空管建设和发展的主要方向,因此研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管制中心系统是当前最迫切的任务。据此,该研究…  相似文献   

9.
正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属于民航飞机维修工程领域的主要专业,其人员占飞机维修工程技术人员70%以上。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自1999年开始设置三年制高职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通过依托行业、立足民航,现已使该专业成为学院创办历史最长、学生规模最大、招生生源最广的专业之一,该学院也成为了国内外飞机维修一线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  相似文献   

10.
简讯     
《中国民用航空》2006,(4):67-67
民航严格航班正常统计;民航将完善财务体系促进行业发展;93家航空公司名列欧盟黑名单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民航总局杨元元局长多次强调要加强民航行业文化建设,为我国实现从世界民航大国向世界民航强国的历史性跨越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竞争力基础。为此,多年来致力于民航行业文化研究的林明华同志以《提高航空运输的质量和品位》为题撰写专著,全面探讨加强民航行业文化建设的理论和现实问题。该书共计10个部分,本刊从这期开始连续刊载该书的主要内容以飨读者。同时,作者希望通过媒体就教于民航内外方家,把这项有益的工作做好。  相似文献   

12.
4月7日,在全国民航规划暨机场工作会上,《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发布。该规划在客观总结民航"十一五"发展成就和问题的基础上,围绕建设民航强国的战略构想,阐明了行业未来5年的发展思路,明确了主要目标及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高等教育要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要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这一基本观点出发。在分析民航的性质和特点之后,提出了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是民航的实际需要;分析了民航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应具有的知识能力结构;最后提出了面向民航实际办学,深化我院教育改革的意见。  相似文献   

14.
6月16日,民航局人事科教司组织发展计划司、财务司、机场司和行业专家对依托航科院建设的民航安全技术分析和鉴定实验室及民航经济运行实验室建设项目验收。人事科教司梁启通司长亲临验收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在验收总结会上,梁启通司长系统总结了航科院在实验室建设中值得借鉴的"三结合"成功经验:一是自主建设与联合共建相结合;二是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相结合;三是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同时为实验室今后的发展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要形成一套高效、长效的实验室建设机制,加快推进民航实验室建设,争取"十二五"  相似文献   

15.
《民航科技》2007,(3):F0002-F0002
空中交通管制新技术应用实验室是中国民航总局投资兴建的中国民航空管重点实验室。工作重点是为民航空管提供技术支持,主要工作方向包括ATC自动化系统、配套系统、相邻系统、雷达系统,逐步向民航空管其他领域扩展。研究和技术支持的领域包括前瞻性的新技术的应用研究和仿真、系统需求的研究和仿真、测试评估、空管技术标准和规范的建设、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是目前国内技术力量雄厚、装备精良、设施完善的实验室。  相似文献   

16.
日前,航空综合环境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通过了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的认可,并获得了认可证书。至此,航空综合环境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已是通过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中国国家实验室认可委员会、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3家权威机构和部门认可的实验室。航空综合环境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通过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的认可$三○一研究所@吴彦灵  相似文献   

17.
6月6日,民航经济运行实验室和民航安全技术鉴定实验室正式挂牌。来自民航总局、民航安全技术中心的领导出席了揭牌仪式。据了解,目前民航业内获得总局批复建设的共有8个科研基地(实验室)。它们是民航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民航组织高水平应用技术研究和管理技术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专家、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其主要任务是根据民航科技发展规划,围绕民航发展战略目标,针对航空运输科技发展前言和航空运输安全保障的重大科技问题,开展创新性研究。其目标是获取原始应用创新成果和自主知识产权。从这期开始,本刊将分两期对这8个科研基地进行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8.
《推进技术》2011,(3):311
2011年5月14-15日,受中国宇航学会、中国航空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空气动力学会的委托,高超声速冲压发动机技术重点实验室、湍流与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承办的中国第二届爆轰与爆震发动机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分别来自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三十一研究所、北京大学、中科院力学研究所等14家国内院  相似文献   

19.
加强民航实验实训体系建设,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引言快速发展的民航业对机务维修等民航特殊专业工程技术人才具有迫切而广泛的需求。根据中国民航"十一五"发展规划,未来五年将是中国民航的高速发展期,到2010年末,民航全行业从业人员总量将达到44万人,需增加飞机维修人员25万人。  相似文献   

20.
民航管理体制的演变及发展趋势新中国民航自成立至1980年以前,是以军队领导为主的政企合一的半军事性行业。民航集政府部门、航空公司和机场于一身,既是主管民用航空事业的政府职能部门,又是直接经营民用航空业务的全国性企业。1980年以后,民航在管理体制改革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实行政企分开、减少管理层次和简政放权。到目前为止,全国有经过批准运营的航空公司67家,其中运输航空公司33家,通用航空公司34家。可以看出,新中国民航成立以后,民航的管理体制,特别是组织机构发生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