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半个世纪多之前,我们是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8期(第一分校第6期)的学员,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建设人民航空事业的需要,我们这些当年的小八路,从陆地升到了三维空间,在征服蓝天的斗争中,为建设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的人民空军和人民航空事业,又做出了新的贡献。在纪念“抗大”一分校成立60周年(1998年12月25日)的大喜、大庆的日子里,特将“抗大”第8期学员参加人民空军初期建设的情况,向敬爱的母校作一汇报。  相似文献   

2.
本刊编辑部在第60期《平息吉林省通化“二.三”暴动始末》一文按语中说:“据闻日本的衫本一夫也在写书继续宣传‘所谓枪毙林保毅’问题,这些都不是历史的真实”.此文发表后,张开帙同志提出这说法不确,因这是在没有看到(日).前田光繁(衫本一夫)先生撰写的《中国の证言,通化二.三暴动の真相》中《通化暴动的回顾》的文章之前写的.现在看来,此话说的不准确.衫本一夫先生在平息通化暴动的战斗中,是在吴溉之身边工作的人,是能够和吴溉之同志直接对话的人,他所回忆的材料据有高层次的、较大的权威性.请大家结合本刊第31期中《“对东北老航校诞生前后”中两个重要问题的考证》,第36期中《1991年4目7日林弥—郎先生给韩明阳先生的信》和第60期中《平息吉林省通化“二.三”暴动始末》三篇文章,认真地读一读.  相似文献   

3.
“‘历史就是历史 ,研究历史的人就要有严肃认真的态度。’这句话说得太对了 ,希望大家都以此为准绳 ,认真检讨一下自己的言行吧 !”(《航空史研究》6 4期 43页 )韩明阳同志的这一段话 ,可以说是我们的共同语言 ,也希望他自己研究历史要有严肃认真的态度。韩明阳同志在《航空史研究》第 31期 (91 .3)、36期 (92 .6 )、6 0期 (98.3)、6 4期 (99.3)连篇累牍地发表文章 ,其中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引用大量“史实”来论证“枪毙林保毅”的事是没有的 ,以后又说是没有下命令。说命令“是伪造的、虚构的、无中生有的、欺骗人的”。并指责写历史回忆录…  相似文献   

4.
拙作《空军航空博物馆“乐士文”l号飞机说明辨正》(载《航空史研究》)1995年第4期及1996年第2期,简称《辨正》,下同)从原始历史文献记载,有关人员(包括黄光锐、杨添霭、区润忠等人)的回忆,近人著述中有关宋庆龄乘坐“乐士文” l号飞机试飞的不同说法等方面,论定宋庆龄没有乘坐“乐士文”1号飞机试飞.发表后,韩明阳、盂力发表了《为“乐士文——1号”飞机正史》(见第62期),(简称《正史》),以黄光锐、唐铎、杨添霭、区润忠等当年“亲身实践者”于70年后所作的回忆,否定拙作《辨正》中关于宋庆龄没有乘坐“乐士文” l号飞机试飞的主张,并“不客气地提醒”“想否定‘乐士文'1号飞机若干历史问题的先生们”,必须  相似文献   

5.
本刊第9期刊登了“70座涡桨飞机中的两支劲旅”一文后,雪天先生认为该文中的一些观点和对冲8-400/ATR72-500的比较有失偏颇之处,因而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本刊将这篇文章发表是希望通过一些争论,使广大读者对支线飞机的性能、营运和市场特点有更全面的了解.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航空史研究》编辑部:贵刊1998年第二期登载了《两航起义始末》,这是继《纵横》1987年第6期刊载《飞向新中国——“两航”起义始末》之后,又一篇两航起义历史记述性文章.笔者团曾从事过两航起义人员落实政策工作,并参与过民航总局政治部撰写《两航起义始末》,故对该文特别关注.拜读后感到美中不足,不仅文字上有错漏之处,而且有些情节与史实也不尽相符.有种责任感驱使我与多方面资料核对,为了翔实反映这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爱国壮举,提几点意见,以供探讨.一、从贵刊所载《两航起义始末》(以下简称“始末”)的标题与内容来看,题文不符,题为始末,而内容有始无末.众所周知,两航起义是中国、中央航空公司两千多名员工的整体起义.该文只阐述了为什么策动两航起义,如何策  相似文献   

7.
[编者按 :本刊收到韩明阳同志的严正声明已是 5月 10日了 ,当时第二期 (即 69期 )早已开印了 ,所以只好在本期上刊出 ,应该说是没有耽误吧 !对于本严正声明 ,我们很为纳闷 ,怎么韩明阳同志连自己做的事都不知道了 ,使人费解。在此 ,我们不妨回顾一下 :我刊于 99年 6月的 65期上刊出“一大怪事”一文后 ,收到一些稿件及信件 ,包括韩明阳的“保卫航空史研究的旗手”(此标题是我们加的 )一信 ,信中说“姜长英是当代中国航空史研究的旗手 ,应勇敢地保卫他 ,不允许任何人纂改历史 ,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可以说 ,就是在他的促进下 ,我们后来才发表了两批文章的 )这些稿件信件均刊于 99年 12月的67期上。这下又来了一些稿件和信件 ,但正值学校放寒假 ,基本上都是开学时才收到的 ,所以只能在今年 6月份的 69期上 ,才刊出这些。其中包括韩明阳同志于 2月 2 4日写的信 ,其中称“最近我看一些保卫旗手的文章 ,我感到主攻目标是对的……。”我们想信韩是看到 67期上的文章 ,才写出此信的 ,而“保卫旗手”还是他首先提出来的呢 !可那时不来声明 ,还反而“感到主攻目标是对的。”到五月份才来这严正声明 ,我们实在不好理解。有兴趣的读者 ,可以对照 67期及 69期阅读之。至于这场“争论”是否毫无意义容后再议之  相似文献   

8.
在《航空史研究》第67期上读到刘树堂同志的《与“初探”商榷之一》一文后感慨颇深,达到四人帮,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祖国建设欣欣向荣的今天,怎么还会出现歪曲历史的奇谈怪论。我是这段历史的亲历者之一,身临其境,为了纠正已造成的失误,挽回党的威信,给后代留下一份真实的史料,不得不克服百  相似文献   

9.
《航空标准化》1977年第6期《关于平键键槽不对称度误差的含意及测量问题》一文的按语指出,有必要对这类问题展开讨论,以期统一认识。为此,谈谈我与该文作者的一些不同看法,与大家共同研究讨论。  相似文献   

10.
一九七三年第五期刊登了侯均林同志《怎样理解国标GB192—63和部标HB241—70中的某些区别?》一文。对于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如有不妥之处,请大家提出意见。 一、关于G B192—63第8条和HB241—70第6条的区别问题。我认为这两条是没有区别的,只是表达的词语不同,实质是完全一致的。因为:  相似文献   

11.
《航空史研究》编辑部寄来两本 1999年第 4期刊 (编者注 :那期刊登了刘的文章 ,按本刊规则赠当期两本 ,是作为稿酬 ) ,谢谢贵刊给了我在杂志发表意见的机会。在通览期刊中 ,醒目的标题“保卫航空史研究的旗手”吸引我拜读了论坛栏目的几篇文章 ,个人有些看法 ,愿供编者、作者、读者参考。研究航空史 ,要尊重历史 ,要实事求是 (编者注 :你们在编写时连同名资料都不知道或是知道的但抹煞它 ,这是尊重历史 ,实事求是吗 ?)。但史料数量之浩大 ,收集齐全不易 ,况且有些失传湮灭 ,给研究工作增加了难度 ,加之认识的局限性 ,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失当亦…  相似文献   

12.
《航空史研究》1999年第 2期 (总第 65期 )《航空杂谈》栏刊登黎民、震阳的文章 ,针对《中国民航史料通讯》1998年第 6期 (总第 175期 )鲍培德在《中国航空史》出版座谈会上讲话中的两句话“遗憾的是我们至今没有一部自己的航空史”,“现在《中国航空史》的出版 ,填补了我国航空事业的一个空白”加以曲解 ,进行指责。就此谈谈我们对黎民、震阳所写的《我国航空界中的一大怪事》一文的看法。为了完整了解“两句话”,我们先把鲍培德讲述两句话的全段原文摘引如下 :“我国的航空事业虽然起步并不晚 ,但由于外敌入侵 ,清政府和国民党政府腐败 ,…  相似文献   

13.
1959年,《国际航空》为了纪念建国十周年,要我写一篇《中国古代航空史话》(简称《史话》),我向领导请示后,才在暑假里写了约一万字的稿子,编辑部替我配了四幅插图.这是第一稿(见《国际航空》1959年第10期).  相似文献   

14.
《初中生周刊》总第228期4版“红军第一架飞机—列宁号”一文,称“列宁号”空袭黄安是首战告捷,我认为应是“再战告捷”,事实根据如下: 一九三0年四月十六日,龙文光所驾驶的飞机被迫在我鄂豫皖根据地降落。四月二十七日,得到上级批准,红军决定用这架飞机去打击敌人,目标是连攻了三次均未奏效的大古寨。飞机仍由龙文光驾驶。为防止意外,驾驶员两旁有两位同志手持匣子枪,以防万一。这原是国民党一架执行通讯任务的飞机,没有炸弹,善于克服困难的红军就用迫击炮弹代替,还带了一些标语和传单,也算是政治性的炸弹,其威力更不可低估。战  相似文献   

15.
看了《航空标准化》1977年第 5期周尤声同志写的《谈跳动公差》一文之后,对文  相似文献   

16.
《航空标准化》1978年第1期刊登湘江机器厂标准化组写的《浅谈位移度误差的计量》一文,看后很受启发,但最后一部分,谈到用图解法来确定孔组位移度误差时,关于孔组偏心的一些提法,我们感到有一些不同意见。现将我们的看法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航空史研究》1994年第2期(44)刊登黄老一文是非常及时而又衷恳的,大有同感,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不少神乎其神的“杂”志(恕我加上一个”号)和不少史学家,东抄西编,哗众取宠,不但使人啼笑皆非,更令人气愤的是,危害后人,比如曾有一份“杂”志,竟把武汉空战一文用上鹞式垂直起落飞机、F-16战斗机和  相似文献   

18.
常璐 《北方航空》2004,(6):42-44
寒冷在北方格外廉价,就连小巧的鼻尖也不被放过. 边揉搓着冻红的鼻子,一边简单的寒暄后,她就开始打听哪里可以洗脸,仿佛生怕浓艳的妆容会对不起我的眼睛.  相似文献   

19.
我收到今年第44期《航空史研究》杂志,看到其上有《中国直升机先驱·朱家仁》、《直升机在二战中崛起和应用》二文中共同提到1939年美籍俄裔飞行器设计专家И.И西科斯基(И.И СИКОРСКИЙ)研制的VS-300型直升机为世界上第一架直升机。因近日我在写《云南航空之最》一文时,所查《中国大百科全书·航空航天卷》中第574页所载:“1936年德国人H.福克成功试飞了第一架得到公认的载人直升机  相似文献   

20.
英伦诘思录     
(一)仲秋时节,我参加了中国经贸委和英国贸工部联合举办的第六期高级管理人员企业战略培训,当第一阶段共十三门课程结束后,我发现了一个问题:教师所讲的管理论并不深奥,并在所有门类的课目中均不涉及终级价值问题。换一句话说,就是他们只讲应该如何做,而不讲为什么及最终为了什么。 就这个问题我曾广泛咨询了一些学者的看法,他们大都认为这是一个民族的思维习惯问题:即他们认为这样做是对的就非常认真地去做,这是他们文化性格中非常有力的一面,我在以后的参观中印证了这个看法,英国人认真到有些刻板的性格予人深刻的印象。 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