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柳珊  张晓东  陈健 《火箭推进》2013,39(3):83-86
为了减轻宇航推进系统用自锁阀的重量,采用理论、数值仿真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永磁环材料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和传统材料相比,新型永磁材料在性能上更优,装上新型永磁材料的自锁阀的锁闭特性有很大程度的优化,而且自锁阀的体积更小、重量更轻。  相似文献   

2.
永磁材料NdFeB因超高的磁性和低廉的价格,成为现代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材料,但由于耐蚀性较差而影响其使用寿命。本文通过研究永磁体表面中温化学镀工艺来提高其耐蚀性能,改变镀液的主盐浓度、温度和pH值,获得了理想的中温化学镀工艺为:硫酸镍35g/L,次亚磷酸钠30g/L,乙酸钠30g/L,氟化钠2g/L,酒石酸40 g/L,pH为6.5,温度70℃。在此工艺下,获得的表面镀层覆盖完整、镀层的胞体致密且大小均匀,表面无明显缺陷;化学镀镀层厚度均匀,镀速为19.80μm/h,符合工业生产要求;化学镀使永磁体表面硬度和耐蚀性均得到了提高,在上述工艺下,表面硬度由450Hv提高到610Hv,腐蚀电流密度由0.30A/cm~2降低到0.8×10~(-6)A/cm~2。  相似文献   

3.
利用炼铁废渣铁鳞代替优质氧化铁并采用不氧化工艺生产微波用永磁铁氧体,不仅确保材料性能,而且大幅度的降低生产成本。利用铁鳞不直接氧化及两次预压制粒工艺制成的同性永磁铁氧体,其材料性能达到国外研究水平而高于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4.
杨文将  刘宇  温正  段毅  陈晓东 《宇航学报》2007,28(3):522-526
为了满足低成本、高安全可靠的可重复使用航天运载器发展需要,磁悬浮助推发射技术以其高地面起飞速度,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技术途径。设计和研究了一种永磁导轨与高温超导体作用形成的磁悬浮系统。通过建立磁悬浮单元准静态力测试系统,分析了块状高温超导体在永磁导轨上方不同位置作用的悬浮特性。然后建立高温超导磁悬浮缩比研究试验平台,其包括4个磁悬浮单元和7米双永磁导轨。通过测试和分析试验平台在不同场冷高度和载荷条件下的悬浮特性,得出低场冷高度有利于提高磁悬浮发射装置的横向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航天技术的发展和深空探测的需要,对热控涂层的光热性能和空间环境稳定性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为此,文章设计内核为Zn2SiO4、外壳为具有可见光波段高透过性SiO2的核壳结构颜料,并将其制备成热控涂层。试验结果表明:涂层T-Zn2SiO4@SiO2的太阳吸收比为0.09,具有超低吸收特性。在此基础上,文章系统性表征了涂层在真空-紫外辐照后太阳吸收比和内部缺陷的变化,初步解析了紫外辐照后光学性能演化机理,可为研制低太阳吸收比、高稳定性新型热控材料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碳纤维复合材料产品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变形问题,指出产品的变形是由于材料中存在残余应力而引起的。为了提高碳纤维复合材料产品的精度及稳定性,促进其在空间遥感器上的应用,对消除该材料残余应力的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可采用振动时效的方法来消除碳纤维复合材料中的残余应力。  相似文献   

7.
对飞行器材料内部缺陷情况的及时有效检测,可实现对飞行器等重要器件材料缺陷而引起的风险作出预判,避免航空航天事故的发生。文章在回顾脉冲涡流无损检测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综述了该技术的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及其在航空航天材料缺陷检测中的应用。进而结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相关实验室的研究项目,介绍了基于超导量子干涉仪的脉冲涡流无损检测在微小缺陷检测方面的优势、相关技术和初步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SiCw/Al复合材料(碳化硅晶须增强铝复合材料)的尺寸稳定性,结果表明:这种材料的微屈服强度、微蠕变抗力均明显高于其基体铝合金,其热膨胀系数明显低于基体铝合金,这种材料具有优异的尺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讨论了模拟空间辐射环境对用弹性体增韧环氧石墨复合材料尺寸稳定性的影响。描述了该材料受辐照后(剂量相当于在地球同步轨道上6个月到30年受到的辐照剂量)的响应特性。其结果显示,辐照与环氧基体的相互作用使得复合材料在相当低的总剂量(10~7rads)下即发生脆化。在热交变期间,材料脆化导致热膨胀性能的变化并产生大量的层合板微裂纹。这些性能的变化,限制了这些材料在某些空间飞行器上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0.
脉冲涡流无损检测技术是无损检测领域研究的前沿和热点。文章基于对脉冲涡流检测技术的分析,对其物理过程进行了抽象简化,推导建立了理论模型。结合电磁理论分析,考虑脉冲涡流过程的趋肤效应等因素,进一步建立了针对检测对象的二维轴对称有限元理论仿真模型。3A21铝锰合金材料是航空构件的重要材料之一,针对该材料中的裂纹缺陷进行了理论分析,给出了不同频率激励下的电磁响应物理图像,最后在实验装置上进行了脉冲涡流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建立的理论模型能够定量地给出缺陷的相对位置和大小等信息,是一种有效的航空构件缺陷检测手段,具有很好的应用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1.
钕铁硼磁环辐向充磁,要求Bd平均值达1500Gs。材料磁性能实测数据为:Br=1.10T;Hcb=840kA/m;Hcj=1040kA/m。由于材料的内禀矫顽力Hcj较高;磁环尺寸仅为φ23×φ7×3(mm),而一般充磁电磁铁在10mm间隙中磁场强度仅能达到1200kA/m,不可能将磁环充到饱和。为此自行设计了半封闭式磁化装置,其磁路不对称,有较大漏磁;后改为全封闭磁化装置,又选用电阻率高、涡流损耗小的1J21材料作充磁芯棒,使磁路对称、封闭、漏磁小,从而使磁环在未经热处理退磁或非首次充磁的情况下也能充磁达到饱和,从而也证明了充磁磁场强度已大于3200kA/m。  相似文献   

12.
程俊波  张强  虎刚  郭超勇  张猛 《宇航学报》2016,37(3):307-315
为减少帆板驱动机构(SADA)对太阳帆板挠性模态的激励作用,以扰动力矩较小的永磁同步电机(PMSM)作为驱动源,提出一种T-S模糊控制与校正网络相结合的控制方法。利用校正网络增加系统的相位裕度和增益,并通过T-S模糊控制器降低系统的超调和非线性摩擦的影响,从而有效抑制太阳帆板的振动。通过圆判据对带有此控制器的驱动系统进行了稳定性证明,很好地解决了模糊控制系统在摩擦扰动下难以进行频域理论分析的缺陷。仿真结果表明,在非线性摩擦等扰动的影响下,该控制方法能够很好地抑制太阳帆板引起的挠性振动,提高系统的速度精度和稳定度,具有较好的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13.
稀土钻永磁体具有非常高的内禀矫顽力,稀土永磁组件一经磁化,就很难退磁。所以,它们是制造直流力矩电动机最合适的永磁材料。然而,为了充分利用昂贵的稀土永磁体,在直流力矩电动机的传统磁结构中,直接用稀土永磁体取代铝镍钴磁钢是不适宜的。为了得到合理的气隙磁通分布,本文提出一种优化直流力矩电动机的稀土永磁结构的机辅设计方法。在机辅设计时,用有限元法来预测磁场图形。最后,磁场计算结果与电动机的试验数据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碳纤维增强聚四氟乙烯材料的最佳加工工艺,采用扫描电镜对碳纤维增强聚四氟乙烯材料的微观结构形貌进行了观察,并对碳纤维增强聚四氟乙烯材料的结晶形态和成型后毛坯的内部微观缺陷进行了对比研究和分析。研究表明:碳纤维增强聚四氟乙烯毛坯表面存在"球状结晶",无缺陷的毛坯内部不会产生"球状结晶";碳纤维增强聚四氟乙烯毛坯内部的气孔、分层缺陷在冷压过程中形成。减少碳纤维增强聚四氟乙烯粉料的团聚,能有效减少成型后毛坯内部气孔缺陷的产生;碳纤维增强聚四氟乙烯材料冷压时适当降低压制压力,能有效减少分层缺陷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关于网壳结构整体稳定性的研究是空间结构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目前,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对于网壳结构整体稳定性的研究很少有考虑杆件缺陷这一影响因素的。本文利用多段梁法建立具有杆件缺陷的K8型网壳结构模型,通过削弱不同位置处的杆件,使其先于网壳结构整体失稳之前首先屈曲,重点研究在三向地震荷载作用下,不同位置处的杆件屈曲对网壳结构整体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了保证碳纤维材料产品的可靠性,消除各种可能存在的缺陷,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手段对其质量进行检查。结合图像识别算法的基于X射线无损检测技术被认为是一种快速有效的解决方案。然而,加工材料的表面通常附有包含各种信息的标签,这些标签会在检测中对缺陷的识别造成干扰,甚至被误检为缺陷。主要研究基于图像特征的产品标签噪声恢复方法及其在缺陷检测中的应用,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消除噪声,而不影响其余的图像信息,从而确保算法正确识别材料中的缺陷。  相似文献   

17.
针对航天永磁同步电机方案初步设计耗时长、过度依赖商业软件的问题,基于磁路法和热网络法,提出了一套方案设计阶段航天永磁同步电机磁热性能快速预估与仿真方法。给出了定子内径、定子外径、铁芯长度、匝数等关键参数的取值准则,建立了包含36个节点集总参数热网络模型,并以端部绕组为例给出了热平衡方程的详细推导过程。通过与成熟商业软件对比,其电磁计算最大误差出现在电流有效值上,偏差值为607%;与样机实测值对比,绕组温升最大误差为73%,满足方案设计阶段预示精度要求,为方案设计阶段航天永磁同步电机快速性能预估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8.
概述了有机聚合物材料在航天领域的应用及空间环境因素对材料的作用。介绍俄罗斯在有机聚合物材料空间环境稳定性试验方面制定的术语标准、试验标准、辐射稳定性评估标准等一套统一试验要求的标准。  相似文献   

19.
GaAs太阳电池在空间辐射条件下的性能衰减与电池内部微观结构紧密相关。文章针对空间辐射带质子辐照GaAs材料,利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由被辐射材料中产生的不同能量(0.1~10 ke V)初级离位原子(PKA)引起的级联碰撞过程,分析缺陷随辐照时间、入射PKA能量的演化规律,探讨点缺陷和缺陷簇的形成特征。研究发现,在GaAs材料的缺陷对数目随时间的演化曲线中,在"离位峰"和稳定状态时,缺陷对数目与PKA能量呈一定的线性关系;PKA能量越高,辐射损伤越严重、越不易恢复,但缺陷复合率随能量升高趋于饱和;点缺陷在GaAs中主要以缺陷簇的方式存在,且随着能量的升高,孤立缺陷倾向于缔合成缺陷簇。  相似文献   

20.
用有限元法对花瓣铺层C/C喷管扩张段外缠绝热层工艺固化过程的应力-应变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C/C材料的层间缺陷对热应力的影响。通过分析可知,由于花瓣铺层C/C材料与绝热层材料线膨胀系数不一致,导致它们在固化过程后产生热应力;而C/C扩张段中少数缺陷的存在,使得缺陷附近的层间剪切应力大幅增加,从而可能导致其结构的完整性被破坏。文中的分析可为花瓣铺层C/C扩张段的设计和工艺提供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