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重点研究了山地地形条件下不同山谷宽度时触地爆炸地冲击波传播规律,通过对中等坚硬岩石的计算得到以下看法:当山谷比例宽度较小时,应力波的传播规律与V形山谷相似,随着山谷宽度的加大,应力波的传播规律逐渐接近平地;当山谷宽度小于2/3平地触地爆弹坑直径时,弹坑深度和半径与V形山谷基本相同;当山谷宽度大于4/3平地触地爆弹坑直径时弹坑深度和半径与平地基本相同;对于比较小的山谷宽度,由于山体的阻挡,粒子速度几乎垂直向上,随着高度的增加,抛掷到高处的岩土碎片和灰尘将形成比平地触地爆时大得多的巨大蘑菇状尘柱,抛向很远的地方,这就是弹坑抛掷物的聚焦和管道效应。  相似文献   

2.
刘立 《西南航空》2004,(12):68-74
科罗拉多河在美国的地图上看去就像一条腾飞的巨龙,蜿蜒曲折,镶嵌在美国西部堪帕布高原上.汹涌澎湃的河水用了200多万年的时间磨擦切割,咆哮冲刷,造就了科罗拉多大峡谷这原始蛮荒苍茫深邃、壮美神奇的景色.  相似文献   

3.
<正>2019年新年伊始,北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进行超低空山谷飞行训练,锤炼飞行员过硬技战术水平。超低空突防是战斗机飞行员必须掌握的飞行技能之一,日常训练时,飞行员会根据地形地貌,选定合适的山谷地带。通常情况下,适合超低空突防训练的山谷长度一般大于10千米,宽度在1000到3000米不等。由于山谷随河流弯曲,因此飞行员还需要精准地做出大坡度机动,而此时的最低飞行高度可能小于100米。  相似文献   

4.
乍一看,九寨的山并无什么神奇之处,论险不如华山、论雄不如泰山、论秀不如峨眉、论奇不如桂林,但是九寨山的神韵不在山势而在山色,你看,天际之上是冰清玉洁的雪峰,雪峰下面是黄色的草甸,草甸下面是色彩各异的灌木丛,再下面就是身旁这些耐寒的油松、青杠、铁杉、冷杉、云杉等常绿针叶树种。时值深秋,放眼望去,山林中深绿、浅绿、翠绿、深黄、浅黄、金黄、棕黄、橙红、浅红、深红……五彩斑斓的色调布满了整个山谷,  相似文献   

5.
输电线路微地形气象灾害的调查研究显示,垭口地貌影响下的输电线路风偏闪络事故多发。鉴于垭口地貌不同位置处的风剖面分布规律尚不明确,借助风洞试验,研究了垭口地貌的山丘坡度、谷口宽度等地貌要素对山谷及山脊中轴线上风速分布规律的影响。风洞试验结果表明:与平地风速相比,山谷中轴线及山丘峰顶处风速的最大加速幅度分别达到了33%和53%,明显大于规范规定的10%,容易造成垭口区域内输电线路风偏闪络或倒塔;山谷中轴线风速修正系数随两侧山丘坡度增加而增加,随谷口宽度增加而减小,提出了符合这一规律的计算公式;山谷中轴线上,下风侧风速加速效应略强于上风侧;垭口两侧山丘山顶处风速未受垭口地貌影响,风洞试验测得风速修正系数与单体山丘拟合公式的计算结果基本一致;设计时可统一偏于保守地取用山丘顶部的风速修正系数对平地风速予以修正。  相似文献   

6.
以中国西北地区已建成的210m世界最高冷却塔为例,采用风洞试验和CFD数值模拟两种方法,获得了考虑复杂山体(海拔接近冷却塔喉部高度,且距离塔体很近)双塔布置冷却塔表面流场信息和压力分布模式。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考虑复杂山体和建筑干扰时冷却塔表面最大负压、基于极值负风压的干扰系数和平均风压分布特性,并针对最不利工况进行复杂山体和塔群之间的风致干扰机理研究。研究表明:采用风洞试验和数值模拟两种方法得到的冷却塔基于极值负风压的干扰系数分布规律一致,两者最大值相差8%;复杂山体对冷却塔群来流湍流和表面风压分布模式的影响显著,同时受到冷却塔和干扰建筑物之间"夹道效应"的影响,最不利工况下冷却塔基于极值负风压的干扰系数可达1.586,远大于没有复杂山体时的工程常见干扰系数。  相似文献   

7.
通过风洞模拟实验对某具体的工程项目的风荷载进行了研究.该项目外形投影呈贝壳状,坐落在山坡下,并且有大门开启和关闭两种状态.风洞实验结果表明,在大门开启和关闭时,由于结构内部风压的很大变化,内、外表面风压叠加后,结构的风荷载受到很大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结构背后巨大山体的影响,结构表面的风荷载与没有山体时比较,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余茂智  彭建商 《西南航空》2008,120(1):82-87
起伏有致的山岗上,浩如繁星的山花正灿烂地开放,微妙的阳光洒在藏人世居的民居上……该有曼妙的绿风掠过山谷?不然这漫山遍野的绿怎么会如此沁人心脾。该有明丽的歌声在绿风中荡漾?不然这千束万朵的山花不会绚丽得那样娇艳。甜美而温馨,野趣而不俗,神奇而灵动,明丽而圣洁,缤纷灿烂又喜悦热烈……这是昨夏七月的石渠,这是昨夏七月摄影家彭建商在遥远的石渠拍得的一张图片。[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喷液式高速走丝电火花线切割高效切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高速走丝电火花线切割在浇注式与喷液式冷却条件下不同脉宽、放电峰值电流、脉间及喷液压力、喷距、运丝速度等因素对大能量高效放电切割的影响规律,分析认为大能量高效切割极间放电状况恶化的原因主要是极间工作液在巨大放电热量作用下产生汽化造成的,并验证了喷液式冷却方式是改善大能量条件下高效切割极间冷却状态恶化的有效手段,采用喷液方式突破了切割效率长期徘徊在200 mm2/m in的局面,最高切割效率可以提高20%,并且切割表面质量有很大改善。文中还针对喷液冷却体现出的高效切割工艺规律对今后喷液式高速走丝电火花线切割的设计提出了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10.
FastCAM软件主要针对等离子、火焰、激光和水刀等数控切割机,用于任意形状零件的绘图、编程、套料、校验和数控切割。通过FastCAM,充分结合人的套料经验和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可以提高钢材套料率,有效节省钢材;提高编程、套料和切割工作效率,有效提高切割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1.
吃在盐边     
萧云从  刘志林 《西南航空》2007,109(2):118-120
盐边山川形胜,吃也有些特色。走在四川省攀枝花市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打着盐边风味招牌的餐馆。有消费者才有市场。僻野小县的餐馆能在市区站稳脚跟,并形成气候,其间自然有些讲究。若论盐边风味,自然首推烧烤。这倒不是因为盐边有个烧烤节的缘故。吃曲边烧烤有文、野之分。文吃就是现在的烧烤城或餐馆里的吃法。老板将肉弄熟,送到客人桌上。客人则就着桌上烧烤炉的文火烤肉,蘸着干碟,喝着油茶或啤酒,聊着天南海北、家长里短。野吃就更有情趣了。盐边河川多,在河坝上选一沙滩或石滩,烧一堆木柴。待明火变成炭火,便可将拌好佐料的肉放在火上。一边用火筷子翻动,一边聊天。  相似文献   

12.
平板及减阻沟槽表面雷诺切应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二维LDV系统对零压力梯度下光滑面和减阻沟槽面湍流边界层流场进行对比测量.着重考察了相同流动条件下光滑面、沟槽面的槽及峰上部区域雷诺切应力的分布特性,并利用象限分析法研究了沟槽面对湍流边界层相干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减阻沟槽面槽峰增强了雷诺切应力水平,使其上部区域下扫事件的平均强度增强;而槽部则抑制了雷诺切应力水平,削弱了其上部区域下扫事件的强度;沟槽上部区域雷诺切应力水平的降低幅度高于槽峰上的增加幅度.由此可以认为:沟槽的抑制作用抵消了沟槽峰部的增强效果,使得近壁区内动量交换水平减弱,从而,减阻沟槽面的雷诺切应力在总体上表现为减小.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详细地介绍了智能包衣机实时控制系统设计的方法,包含软件设计和硬件电气线路的设计。实现了“所见即所得”的组态画面控制。该系统具有节能效果好、可靠性高,实现了全自动化控制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如果对粉末涂装系统技术或合作缺乏足够认识,生产不出高质量的产品,势必有被淘汰的一天。本文叙述了粉末涂料、喷粉设备、施工环境及设备使用维护等有关问题,以帮助使用者作出正确地选择。  相似文献   

15.
利用二维激光多普勒测速仪对零压力梯度下光滑面和小尺度沟槽面的沟槽及峰上部区域中湍流边界层流场进行了对比测量。笔者着重考察了在相同流动条件下两位置的平均速度、流向速度脉动强度、高阶矩以及雷诺剪应力的分布特性。实验中发现:沟槽能够增加粘性底层的厚度,减小壁面剪切力,有减阻效应。而此处的流向速度脉动的强度、高阶矩以及雷诺剪应力在距离壁面的不同区域中均有减小或降低,说明沟槽具有削弱湍流湍动的功能;而峰上部的湍流统计平均量则表现出与槽相反的结果或趋势。还讨论了该沟槽面减阻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黎朗做事情喜欢深入探究。他不是那种玩文字玩图像或玩感情的人。他说话时.你能感觉到他谈的都是他全身心投入的事情。要是和他说话的人不够正经和他“波长”不同,他还会有点不高兴。他的声音他的凝视和他的照片中都充满了怜悯。他的严肃态度属于当代艺术家中并不“流行”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7.
与群花聚会     
春节如天公的一面旗令,呼啦啦过,风便轻柔起来,各种春花陆续登场。被厚重的衣帽束缚了整个冬天.身体和心情一样渴望能够到无垠的天地间去跑.去跳,去撒野。如欲在春日灿烂的阳光里抛开繁琐的俗务.和大自然来个零距离接触,那么参加一场花的节日绝对是个不错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围绕某跨深切峡谷桥梁的设计风参数,按缩尺比1:1000的比例制作了4组不同规模的地形模型并展开风洞试验。与4组模型相对应的实际地形的投影面积分别为25、20、9和1km2。模型的地形跨度用峡谷的特征尺度进行了无量纲化。试验测试了沿峡谷走向的东南方向(SE)风向下桥址的平均风速分布、平均风迎角以及湍流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桥位平均风速以及平均风迎角特性,从桥位往SE方向地形的无量纲跨度大于2.2后已足以得到稳定的测试结果;对于桥面高度处的湍流度,实际面积大于20km2、从桥位往SE方向地形的无量纲跨度大于3.7后的模型才能得到较稳定的测试结果。而对于湍流度剖面4组模型各不相同,没有收敛迹象,表明模型规模还不足以形成稳定结果。山区桥梁抗风研究中已广泛采用地形模型试验法,本文的试验研究结果定性表明地形模型规模的选取须审慎对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