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力 《卫星应用》2006,14(3):29-34
通过介绍国外导航产品发展以及我国自主导航技术和市场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指出我国自主导航技术向网络化导航体系发展的必要性,强调应加强政府对产业的引导、组织和管理作用。  相似文献   

2.
ADS-B在美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是“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ADS-B)技术研究和应用的先行者之一。继1991年,瑞典首次成功利用飞行座舱显示器(CDTI)演示ADS-B功能之后,美国从1992年就开始在芝加哥的O’Hare机场开展ADS-B技术的早期应用研究。进入21世纪,美国首先在阿拉斯加地区通用航空飞机上推广应用ADS-B技术。2002年,美国联邦航空局FAA终于出台了ADS-B数据链发展政策以及支持ADS-B技术发展的规划蓝图。一、美国的AD S-B技术发展规划(一)近期规划:(2002年—2006年)(1)定义ADS-B最初发展阶段的国内技术系统底层结构;(2)允许“袖珍型”(不具备上行广播…  相似文献   

3.
随着天文观测技术的发展,一类在x射线频段发出辐射的脉冲星显示了良好的导航特质,由此发展了一种全新的基于X射线脉冲星的航天器自主导航方法.该方法通过探测X射线脉冲星发出的周期性脉冲信号进行导航,有别于传统的光学、射电天文导航.本文综述了基于X射线脉冲星自主导航技术,介绍其由来、发展历程、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当前围绕该导航技术开展的研究工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总结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4.
基于国际上成功着陆的火星探测任务和未来火星着陆探测技术的发展需求,阐述了火星进入段自主导航的必要性。首先总结了火星进入段自主导航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随后分析了火星进入段自主导航的特点以及所面临的挑战,并概括了火星进入段自主导航所涉及的关键技术。最后对我国未来火星探测任务进入段的自主导航技术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国内外导航卫星系统有效载荷技术发展状况,重点介绍美国全球导航定位(GPS)卫星系统和欧洲Galileo导航卫星的星上有效载荷技术,分析讨论了未来导航卫星有效载荷自主生存、星间链路、抗干扰等新技术以及有效载荷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GPS的发展及GPS/INS组合制导系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主要论述全球定位系统 (GPS)的发展现状及前景规划 ;GPS和惯性 (INS)组合制导系统的发展以及新型固态惯性传感器的前景等  相似文献   

7.
地磁导航发展与关键技术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周军  葛致磊  施桂国  刘玉霞 《宇航学报》2008,29(5):1467-1472
地磁导航技术作为一种无源自主导航方法,具有抗干扰能力强、无积累误差和精度适 中的优点。本文简述了地磁场理论,回顾了地磁导航技术的研究历程,综合分析了地磁导航 技术采用的导航算法,指出了制约地磁导航技术发展的三大关键技术和当前的研究动向,最 后对地磁导航技术未来的发展和应用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结合航天器自主运行的迫切需求,阐述了航天器任务规划问题给智能规划技术带来的挑战,并重点分析了具有时间属性的规划方法研究必要性。给出航天器时态规划定义,分别总结了状态空间时态规划建模方法和基于时间线的时态规划建模方法,并给出时态规划知识模型关键元素定义。根据规划方法发展现状,归纳总结前向链、模型转换、规划空间规划和分层任务网络四种方法在时态规划技术方面的特点和研究进展,着重描述各种方法对规划中时间要素的处理。在对目前的航天器时态规划技术发展趋势总结分析基础上,给出了未来航天器时态规划技术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
卫星自主导航技术发展综述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李勇  魏春岭 《航天控制》2002,20(2):70-74
综述了国外卫星自主导航技术的研究历史和现状 ,简要地介绍了国外的麦氏自主导航系统、星光折射 /星光色散法自主导航系统和基于雷达高度计的自主导航系统的研制情况、特点及导航精度 ,为确立我国研制卫星自主导航系统的技术路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月球车的视觉和自主导航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俊  孙德敏 《航天控制》2000,18(2):46-51
基于当前对于月球车、火星登陆机器人等的研究结果,介绍了月球车的视觉系统、控制方案和路径规划方法,并提出了对于月球车的控制方案的见解和路径规划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1.
邱致和 《卫星应用》1999,7(3):21-27
该文回溯了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及其各项应用技术的发展历程,探讨了GPS在民用和军事领域的作用和潜在发展,总结了GPS系统发展的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12.
以航天器多约束姿态控制为背景,围绕姿态机动路径的复杂约束处理问题,对姿态机动规划技术的规划模型、方法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论述、分析与归纳。首先介绍了航天器姿态机动规划模型,随后梳理并总结了航天器姿态机动规划技术发展历程及现状,从方法逻辑、设计思想等方面对姿态机动规划方法进行分类和关键技术分析,进一步根据技术发展脉络和未来航天任务需求,提出了航天器姿态机动规划技术的若干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卫星导航定位的基本作用是向各类用户和运动平台实时提供准确、连续的位置、速度和时间信息。它目前已基本取代了无线电导航、天文测量和传统大地测量技术,成为人类活动中普遍采用的导航定位技术。拥有这种技术和能力,将会在军事、外交和经济上占据主动地位,获取巨大的利益。因此,世界主要大国和商业集团不惜巨资发展卫星导航系统。美国和俄罗斯在这方面先行一步,欧洲和日本也即将组建自己的系统。  相似文献   

14.
每月一览     
6月3—4日,为提高民航空管系统空域规划和飞行程序设计人员业务水平,推动我国新航行技术应用,民航局空管局在珠海召开了区域导航技术培训会议。会议邀请美国联邦航空局专家结合京沪、京广RNAV2平行航路技术研究项目开展了专题讲座。  相似文献   

15.
航天器的自主导航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首先总结航天器自主导航技术的发展史,在此基础上分折了目前几种候选的自主导航系统,对比了它们的性能和优缺点。然后介绍了自主导航技术及系统组成规律。着重介绍了载人飞船自主导航系统的组成,自主导航的算法。最后提出了发展我国飞船自主导航系统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高菲 《卫星应用》2012,(4):26-27
5月初,工业与信息化部网站发布《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工业转型升级"十二五"规划》编制,规划期为2011-2015年《。规划》指出,未来5~10年,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将迎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一、加大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培育力度,加快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规划》指出,近10年来,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已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2010年,高端装备制造业实现约1.6万亿元销售收入,约占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的8%左右。整体技术水平持续提升,围绕国民经济各行业的迫切要  相似文献   

17.
基于GNSS服务能力及低轨卫星导航服务需求,对国内外低轨卫星现状进行了综述,总结其技术发展路径及效果,研究了低轨卫星导航系统的使能技术,结合服务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提出我国低轨卫星导航系统发展"增强、备份、独立"三步走的建议,并给出了地面段、空间段和用户段的相应配置.增强模式采用"信息+信号增强"的模式,多种手段综合提升系统服务性能.对于第一步和第二步,可采用统筹建设的方法,形成增强和备份能力.可为我国低轨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彭松  贾阳 《航天器工程》2012,21(1):11-17
在月面巡视器遥操作系统中,路径规划分为任务级路径规划、全局路径规划和局部路径规划。根据巡视器全局路径规划的应用要求,引入粒子群优化算法应用于全局导航点的规划。针对粒子群算法在路径规划中容易造成不收敛或病态收敛的问题,对算法进行了修改,去掉了速度更新中的速度惯性因子,只保留自身认识因子和社会认识因子,使其在全局路径规划中能够快速收敛;同时引入经典遗传算法中的变异因子以增强算法的全局优化能力。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计算简单、全局寻优能力强等特点,能够快速地找到优化的全局导航点。同时在不同的模拟月面地形上进行仿真试验,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应的二次优化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较好地满足了巡视器全局路径规划的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19.
GPS电子攻防对抗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研究GPS各种电子攻防对抗技术的基础上 ,概括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这些问题限制和阻碍了对GPS实施电子干扰技战术的研究和发展 ;对此提出研究开发GPS系统仿真平台的构想 ,并对仿真平台的总体结构和功能作了论述 ,它将成为GPS电子攻防对抗技术研究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20.
调研了国外3项典型的木星系环绕任务(伽利略号、朱诺号和木星冰卫星探测器(JUICE)),归纳总结了行星借力飞行、利用天体摄动演化轨道、高精度导航、限制近木点高度以及利用飞越实现任务拓展等任务规划方法。最后,提出了我国木星系环绕探测任务规划的初步设想,即以木星和木卫二为主要探测目标,采用金星-地球-地球的地木转移借力序列,以及基于木卫二、木卫三和木卫四借力方式开展木星系探测任务规划,实现飞掠、环绕和穿透多种方式的木星系探测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