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没有探寻苍穹的飞天壮举,没有众星捧月的荣耀,在航天员大队这个光芒四射的集体里,他似乎只是喧嚣背后的陪衬。他的理想并不宏伟,只想当飞天路上的一块小小铺路石,却用最不起眼的工作赢得了英雄们金子般的赞誉。神六航天员费俊龙深情讲述他所尊敬的共产党员——炊事战士阙宏武。  相似文献   

2.
吴斌 《航天员》2008,(2):32-35
他们不畏艰难,挑战国内空白的航天员选拔与训练领域;他们勇于开拓,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航天员选拔与训练体系;他们培养出我国的第一批航天员,孕育了我国的飞天英雄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他们是塑造英雄的英雄们。  相似文献   

3.
文野 《航天员》2013,(3):33-35
由私营组织发起的火星计划此起彼伏,彰显着比国家航天机构还要惹眼的勃勃雄心,有人说这是世界航天界的盛世;有人说这只不过是商人们制造出来的一出出哗众取宠的闹剧;也有人说这是一些疯狂的想法,只会永远停留在“可能性”上;还有人从专业的角度认真分析着其实现的可能性有多大。不管怎么说,人类以目前的科技发展水平,要想送人登上火星,并不是容易的事情,更何况是缺少技术和人才基础、缺乏硬件设施支撑的私营机构。那么,面对这种境况,他们的解决之道何在?凭借他们手中的资源,到底能否送人踏上那片神奇而陌生的土地?这是一条怎样的路?  相似文献   

4.
稍微了解“加加林”航天员训练中心的人都知道,加加林航天员训练中心有着丰富的航天员培训经验,在当今世界上“无人能出其右”。有人会问加加林航天员训练中心为很多国家培养了合格的航天员,那里曾有过中国航天员的身影吗?还有人说杨利伟、费俊龙和聂海胜都是中国自主培养的优秀航天员,中国航天员是否需要去外国接受培训?在这里,我们就为大家解惑答疑,请看——  相似文献   

5.
《航天员》2006,(1)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永远的丰碑”,将一个个史诗般的英烈铭刻在亿万人民心中。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短短十三年的历程,在应用系统工程中积劳成疾而倒下的科学家就有8人之多,他们同样是亿万人民心中的英雄。谨以此篇告慰英雄们的在天之灵。  相似文献   

6.
都说教师是天底下最神圣的职业,“航天员老师”不仅神圣而且神秘。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航天员教员如何为航天员授业、解惑?他们需要有怎样的职业素养?他们眼中的航天员又是怎样的?在对这个特别的群体做访前准备之时,编辑部有幸得到了两位航天员教员所写的记录与感想。  相似文献   

7.
人们十分关心月球内部的结构如何?而了解月球内部结构的最好方法就是研究月震波。有人打过一个比喻,说地震波好比一盏灯把地球内部的结构给照亮了,月震波同样也是照亮月球内部结构的一盏灯。因此,研究月震是月球探测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8.
与过去的一些专题不同,这个专题稍显年轻。首先,它说的几乎都是年轻人的事;其次它说了一些可以实现或已经实现的航天梦:最后,因为不受国家和政府部门的直接管制,他们在航天领域里的努力都显得相对轻松而自由。对航天有着强烈兴趣的年轻大学生、对太空有着超级痴迷症、旁人难以理解的个人,对暂不成熟的航天市场积极投身的私人企业——他们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地点、干着不同的事情,但最后都促成了同一个结果:他们的参与让航天人更加多元,让航天事业的发展形式更加多彩、让航天事业的发展力量更加强劲有动力。这是一个新时代的航天大舞台,航天大PARTY,有人倡导,有人实行,大家分工又合作,可以学,可以玩,很开心。这是让我们感到亲切和高兴得事情,航天离我们更近了。我们也可以参与,可以共同努力,可以去共同见证将来,不再老是回顾历史上的航天了。  相似文献   

9.
沈羡云 《航天》2010,(2):50-52
欧洲空间局为欧洲青年学生提供了航天大舞台。在这个舞台中,他们有人担任编剧,有人当导演,更多的人是演员,大家分工又合作,即学得了很多航天知识,又真正地参加了航天实践。对于他们来说,航天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他们已经亲身参加到这个行列中了。  相似文献   

10.
安睡太空     
全世界有将近1/4的人深受失眠的困扰,有过失眠经历的人更是数不胜数。患失眠症的人多种多样,如果有人告诉你失眠症也同样困扰着太空中的航天员,你恐怕不会相信。在不少人看来,航天员每天的工作量很大,应该倒头就能呼呼大睡,更何况是在失重状态下睡觉,他们应该很快乐地享受这种奇妙的感觉才对。其实,太空中影响航天员睡眠的因素远比地面多。哪些因素可以影响航天员的睡眠?航天员怎样才能让自己在太空中睡个好觉?读完这篇文章,你会得到初步的答案。  相似文献   

11.
陈钦丽 《航天员》2008,(3):26-27
他们对着国旗庄严宣誓,他们在志愿者精神的大红幅上签下自己的名字。从那一刻起,他们不仅是孩子的爸爸、爸爸的儿子、妻子的丈夫,他们还成为了一诺千金的战士!他们要遵守的不仅是一个成熟男人的信义,更要承担一项伟大事业参与者的责任。无论身体有多么苦痛,无论日子有多么难熬,承诺,这背后的道德基石和品质力量让他们在自我控制和调节中顽强坚守。这是一场隐忍的战斗,没有刀光剑影,没有战火硝烟,而他们的敌人在他们的心里,在漫长的枯燥时光里,时刻准备着突击。他们相互鼓励,相互打气,让心中的爱,心里存满的挂念化作勇气和力量。你会相信:在和平或战争的年代,他们都是一支精锐之师。  相似文献   

12.
蔡芸 《空载雷达》2007,(1):64-64
韩国国防部研究所在2004年11月23日宣布,他们已经研发出了一种能在任何气象条件下得到敌方的地形地物图像的雷达。韩国国防研发机构(ADD)说他们的这种小型合成孔径雷达(KOMSAR)可以探测到15km以内、隐藏在山背后的敌方设施,并且还可以得到高分辨率的图像。而韩国军方目前使用的地面观测雷达在夜间、阴雨或雾天还不能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13.
洪菁菁 《航天员》2009,(1):37-41
事的背后是更加鲜活的人。当我试图描述“北航2号”背后的那群年轻人时,太多词语纷至沓来,青春的华美毋庸置疑。但是,他们身上有着更为一目了然的东西——纯粹,有力,透着成长的明澈。事成之后,就是长大。——也许,这是最美的收获。  相似文献   

14.
《航天员》2008,(4):27-33
蓝天之下、大海中央的大地上/从不缺少风霜和雨露/在低矮的地平线上眺望/高加索山上的巨人/仍饱受饥寒和苦痛那绵延的圣火呵/可是在各处散开了自由的花你看/铁环铮铮,而雄鹰自翱翔/白雪皑皑,而雄狮正奔放谁有阻止你成为英雄的权利?/谁有阻止你成为英雄的力量?瞄准奥运,瞄准英雄日期:2008年6月2日关键词:奥运前体验奥运射击馆飞碟射击6月2号上午8点,照着体验营活动计划表,我和几位教官要把营员准时送达奥运射击馆。这天,营员们的集合有些拖沓,也难怪,知道今天要去参观的地方都和奥运有关,一会儿要上楼拿相机,一会儿又忘了带足电池,还有的问要不要带本子和笔。  相似文献   

15.
正载人飞船由火箭护送进入预定轨道后,就独自开始了在宇宙空间的飞行旅程。那里是一个怎样的环境呢?在航天英雄杨利伟眼中,太空中群星璀璨、浩渺无垠,远远地能看到一颗如同蓝色宝石般的地球,非常壮观、美丽。但说到具体的环境参数,那轨道空间可就不那么舒服了。那里空气非常稀薄,接近真空,而且近似于一个温度低至-269℃的超大黑腔,太阳、行星等分散其中。载人飞船运行在距离地球表面约400千米高度的轨  相似文献   

16.
宿东 《航天》2014,(9):62-62
7月2日,由浙江省共青团省委、少先队工作委员会在全省11个地区的几千所学校中选拔出的"学科星、学英雄、见行动"优秀少先队员代表和平湖市黄姑中学的"十佳"学生共46人来到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与他们心目中的偶像——航天英雄杨利伟见面、交流,接受了一次特别的"航天精神"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17.
论文借助于叙事学理论,着重剖析了汉娜?阿伦特?极权主义的起源?一书中关于极权主义的宣传策略及效果。全文分成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极权主义宣传的主体与对象、策略与手段;第二部分,极权主义宣传的内容及特点,涉及到了叙事人称背后的主体丧失和宏大叙事背后的虚假与阴谋;第三部分,极权主义宣传的效果,主要论述了叙事无视现实引发的平庸的恶以及叙事拔高现实之后导致的神圣的泛滥。  相似文献   

18.
孝文 《航天》2014,(11):32-37
有一群人如此执着地想要去火星生活,甚至在火星上死去,难道他们疯了吗?按照普通人的思维,他们的想法确实是疯狂的。但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上注定有这么一批人:他们不甘平庸,下定决心要做前人从没做过的事情。而那些梦想去火星生活的人,正是这些人中的一部分。他们的梦想眼下还遥不可及,也早有人指出“火星一号”公司是在进行商业炒作,但是你不能否认这样一群人的存在。这篇文章所讲述的正是这样一群“疯子”的故事。  相似文献   

19.
11月7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庆祝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等出席大会。会上,李克强宣读了《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授予翟志刚同志"航天英雄"、刘伯明、景海鹏同志"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颁发"航天功勋奖章"的决定》,胡锦涛向他们颁发了证书和勋章并发表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20.
曹禹  符志民 《中国航天》2009,(12):20-21
20世纪40年代。系统工程与项目管理相继问世。经过60多年的应用。已发展成为了一套独特而完善的学科体系,形成了一批系统工程和项目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成果。但无论是学术界还是企业实践者,对两种方法的关系总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说,对于一个大型、复杂技术项目,项目管理和系统工程是“一个硬币的两个面”。也有人指出,系统工程可以认为是项目管理环境下的工程开发方法.即复杂技术项目管理包含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