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无机高分子铁盐-聚铁及其和有机高分子絮凝剂PAM复配使用处理高浊度原水的最佳实验条件、絮凝性能、效果和机理,为铁盐絮凝剂的选择和管式絮凝器的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处理高浊度原水效果和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有机高分子絮凝剂PAM、CTAB及它们的复配PAM+CTAB处理高浊度原水的最佳实验条件、絮凝性能、效果和机理,为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选择和管式絮凝器的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铝盐絮凝剂絮凝性能和机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系统研究了无机低分子铝盐、无机高分子铝盐以及无机铝盐和有机高分子絮凝剂PAM复配使用处理高浊度原水的絮凝性能和机理,测定了电导率和粘度,并用显微摄影拍摄了絮凝过程程不同阶段矾花大小的变化。为管式絮凝器的研制和铝盐絮凝剂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磁絮凝在餐饮废水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COD去除率作性能参数,考察了几种复合磁絮凝剂在高、低二种浓度餐饮废水中的絮凝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与普通絮凝剂相比,采用复合磁絮凝剂处理餐饮废水不仅能大大缩短分离时间、减少污泥体积,还能提高絮凝效果。  相似文献   

5.
PAC,PAM复合絮凝剂处理不同浊度水的动力学和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系统了无机高分子铝盐PAC与有机高分子PAM复合絮凝剂处理不同浊度水的絮凝效果、性能和机理。测定了最佳投药量、最佳水力条件及余浊变化、密度变化等,并一微摄影后摄了絮凝过程不同阶段的矾花大小。为管式絮凝器用于处理不同浊度术的设计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处  相似文献   

6.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以流动原水为研究对象,首次考察了PAM、PAC、PAF和PFS几种絮凝剂在絮凝过程中的透光脉动值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絮凝剂投加条件下所形成的絮凝体具有不同的特性,能及时得到絮凝体破碎和重组的有关信息。  相似文献   

7.
高浊度原水絮凝过程的动力学和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用无机低分子铝盐,铁盐:无水AlCl3,FeCl3,FecL3,6H2O和无机高分子聚合氯化铝PAC以及无机与有机高分子PAM复配等絮凝剂处理高浊度原水,实验测定了余浊与静沉时间、水体密度与静沉时间的变化曲线;采用多次多因素多水平正交试验进行最佳水力条件选择,并结合矾花大小变化对絮凝过程力学和机理进入深入的研究,为管式絮凝器的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微絮凝变孔隙深层过滤处理低浊度废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微絮凝变孔隙深层过滤处理低浊度废水时,滤料粒径、絮凝剂种类、投加量、滤速等因素对过滤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达到相同出水水质的情况下,由于变孔隙结构等原因,该系统具有用药量省、阻力损失小、出水量大及整床过滤效能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亚铁盐与PAM复合絮凝剂处理电镀废水中C6+r的絮凝效果、性能和机理,测定了最佳PH值、最佳投药量、最佳水力条件以及絮凝过程中C6+r的浓度变化、水纤密度变化和电导率变化等,并用显微摄影拍摄了絮凝过程不同阶段的矾花大小。为管道絮凝器用于处理电镀废水的设计研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亚铁盐与PAM复合絮凝剂处理电镀废水中Cr^6+r的絮凝效果,性能和机理,测定了最佳PH值,最佳投药量,最佳水力条件以及絮凝过程中C^5+r的浓度变化,水纤密度变化和电导率变化等,并用显微摄影拍摄了絮凝过程不同阶段的矾花大小。  相似文献   

11.
将嵌入式技术、信号处理技术与漏磁检测技术结合起来,研制成一种适用于野外作业的便携式漏磁检测装置。由于采用了嵌入式模块,简化了电路的设计,提高了系统的整体性能。实验测试表明,该装置灵敏度及检测效率高,且成本低。在管道外侧一次扫查能检测出深度为0.2mm的缺陷,在冶金、石油化工以及城市水暖供应等工业部门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讨论了钕铁硼永磁磁力吊的工作原理 ,并根据要求设计和开发了 5 0 0Kg钕铁硼永磁磁力吊。其体积小 ,性能稳定 ,安全系数高 ,克服了铝镍钴磁力吊最大起吊能力在使用过程中大幅下降的缺点。可广泛用于机械加工、模具制造、冶金等行业。  相似文献   

13.
磁粉探伤漏磁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磁偶极子理论出发,计算无限长矩形槽人工缺陷在交直流电磁化及有限长矩形槽人工缺陷直流磁化条件下的漏磁场,并分析了漏磁场的空间分布特性及与缺陷大小、磁化场、工件磁性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磁制冷的基本原理是应用磁工质的磁热效应。外加磁场作用下的磁工质总熵组成包括磁熵S_M、品格熵S_L和电子熵S_E,其中只打磁熵变化可用于制冷,而晶格熵和电子嫡却是磁制冷的重要热负荷,影响磁制冷效率。因此提高磁制冷效率的一种关键途径是选用具有大的磁熵变,而晶格熵和电子熵都较小的磁制冷工质,这就需对磁制冷工质进行正确的熵分析。本文分别由量子力学分子场近似理论、德拜理论及电子能级理论推导出计算磁工质磁熵、晶格嫡、电子熵的数学模型,运用上述模型研究了高温磁制冷典型工质钆的总熵、磁熵、晶格熵和电子熵等随温度和磁场强度的变化关系,讨论了熵的各种形态变化影响因素及其对磁制冷的性能影响,从而得出了磁制冷工质正确选择的一般原则,为研制实用磁制冷机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磁性磨料磁力研磨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效率、高质量的抛光方法,能够加工复杂外形工件和各种内壁、内腔表面,具有加工装置易于控制、工作环境清洁、加工成本低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设计、制造了加工装置并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在研磨过程各主要参数对研磨的影响作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研磨初期加工效率较高,但随着研磨时间的延长,研磨效率降低,研磨质量提高不多;工件转速越高,研磨效率越高,而对研磨质量则没有影响;研磨存在最佳的加工间隙与电流强度值,在此条件下,研磨效率高,研磨质量也较好。本文最后对加工机理作了理论分析,认为磁极的设计与制造研磨能力好、磁性强的磁性磨料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Signals can be sampled by compressive sensing theory with a much less rate than those by traditional Nyquist sampling theorem,and reconstructed with high probability,only when signals are sparse in the time domain or a transform domain.Most signals are not sparse in real world,but can be expressed in sparse form by some kind of sparse transformation.Commonly used sparse transformations will lose some information,because their transform bases are generally fixed.In this paper,we us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for data reduction,and select new variable with low dimension and linearly correlated to the original variable,instead of the original variable with high dimension,thus the useful data of the original signals can be included in the sparse signals after dimensionality reduction with maximize portability.Therefore,the loss of data can be reduced as much as possible,and the efficiency of signal reconstruction can be improved.Finally,the composite material plate is used for the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The experimental result shows that the sparse representation of signals based o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can reduce signal distortion and improve signal reconstruction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光学和军品零件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采用普通研磨加工方法,虽然加工表面粗糙度和形状精度可符合要求,但表面加工变质层会使零件的机械物理性能降低。为此,开发研究出许多精加工技术。磁性研磨法是70年代新开发研究的一种加工方法,具有高精度、高效率和加工表面无变质层的特点,特别适合难研磨材料和复杂形状表面的研磨加工,并能在研磨加工过程中控制研磨效率和研磨精度。本文以自行研制的研磨装置为实验手段,对磁性流体研磨加工进行工艺试验,探索了研磨时间、磨粒粒径、混合液体积添加率和磁场强度诸因素对研磨效率和研磨精度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研磨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提出了磁性流体研磨加工中单颗磨粒的运动模型,找出了研磨表面产生铜屑粘连、夹渣、磁性颗粒粘附和较粗划痕等缺陷的原因,以及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8.
SiCp/Zn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显微组织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探讨颗粒增强低熔点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和性能,扩大锌合金的应用范围,本项工作采用旋涡搅拌法制备了SiCp/Zn基复合材料,并讨论了搅拌工艺参数,增强颗粒表面处理对复合效果的影响。显微组织观察表明:SiCp分布均匀程度取决于颗粒的表面处理以及复合工艺参数的控制。SiCp经高温焙烧后,其表面获得一层稳定的SiO2,从而有利于改善SiCp与基体锌合金的浸润性能。在基体中加入Mg等金属粉末,对于S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