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王云楼 《方舱技术》1997,6(3):1-5,,17,
本文依据在实际工程中应用大板方舱的经验,介绍了在卫星通信工程中用大板方舱装载天线设备的结构形式,分析了装载天线设备的大板方舱的特点以及天线设备对大板方舱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钢构架中大板梁翼板100mm厚的19Mn6材料的焊接性分析,在焊接试验工艺的基础上,制定了翼板拼接的焊接工艺,并对焊接过程中,焊缝中心产生热裂纹的原因展开分析,修改焊接工艺,增加预防措施,达到技术条件要求。  相似文献   

3.
工装在方舱大板粘接中的作用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天信 《方舱技术》2002,9(1):27-28
本文对大板粘接工艺及粘接用胶粘剂的性能和特点作了介绍,对加压工装及加热工装在大板粘接过程中的作用作了分析,提出了工装设计的依据和要求,并指出加压工装和加热工装是保证大板粘接质量和提高生产率的前提。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国内外方舱大板成型工艺,对浇注成型和粘接成型工艺进行了系统分析比较,指出粘接成型是大板成型工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方舱大板成型工艺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方舱大板成型的工艺,对浇注成型和粘接成型工艺进行了系统分析比较,指出粘接成型是大板成型工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谢伟浩 《方舱技术》1995,4(1):25-28
本文对方舱板鼓包现象作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指出方舱大板发生鼓包是必然的现象,提高泡沫质量和保护好大板是推迟发生鼓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王云楼 《方舱技术》2001,8(2):19-21
本文概述了卫星通信工程对大板方舱的设计要求,以及卫星通信工程的特殊性对大板方舱的影响,进而讲座了卫星通信这一专门技术领域 板方舱设计的技术关系。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通用大板式方舱的结构特征和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利用ANSYS软件建立了复合大板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典型工况下方舱的传热特性,讨论了不同夹芯材料复合板的保温性能,得出复合大板的结构特征对方舱的传热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方舱大板生产现场出现的鼓包现象作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鼓包现象的办法。  相似文献   

10.
翟胜民 《方舱技术》1996,5(2):32-34
本文从方舱大板鼓包的现象入手,对其产生的机理进行分析,并且主要从设计,工艺,生产三个方面采取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不合格品管理的角度指出方舱大板重复发生翘曲变形和鼓包的原因,建议在方舱生产过程中认真做好不合格品管理工作和落实验证纠正措施,不断提高工作质量,确保大板式方舱的产品质量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方舱技术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在方舱设计、开发、生产过程中,要不断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对方舱大板生产采用自动控制、半自动控制手段,以保证其发泡质量。同时,对目前方舱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分析了美军方舱的内涵、方舱标准、标准战术方舱系列、扩展方舱与组合方舱、蜂窝芯大板方舱、特种环境防护方舱以及美军方舱发展的管理,总结了美军方舱技术发展的主要特点,供我军方舱技术发展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谢伟浩  张崇耿 《方舱技术》1995,4(2):5-11,26
本文论述了方舱大板生产过程中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发泡原理、泡沫的稳定,发泡后熟化温度和熟化时间的选择;指出发泡时要有最佳的模具温度和均匀的模板温度场;介绍了料温和环境温度影响发泡的情况以及提出了选择上乘发泡原材料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随着军用电子设备复杂程度的迅速增加,对其工作环境的要求也日益加强。大板方舱以其良好的电磁屏蔽效能、密封性、运输灵活性等优点应运而生。本文介绍了电磁屏蔽的基本原理和目前国产方舱的屏蔽效能,论述了提高方舱屏蔽效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为保证火星探测器的可靠运行,需要对其进行真空热试验和火星表面热环境模拟试验。文章通过对国外火星探测器热试验的调研,梳理出热试验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并通过对行星际空间热环境和火星表面热环境特点的分析,结合国外相关热环境模拟设备的研制使用情况,探讨不同热环境的地面模拟方法,可为我国火星探测器热环境试验设备的研制及开展相关热试验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航天器热设计中的系统性和鲁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航天器系统设计最优的角度,讨论了热设计应关注的几个问题:系统最优而非分系统指标最优的热设计原则,合理并充分利用航天器资源的热管理思路,解决航天器研制问题的热设计最小重构手段,适应航天器在轨意外故障的鲁棒性热设计方法。提出了现阶段航天器热设计应适当增加主动热控比例的设计原则;结合卫星应用实例,给出了充分利用电加热这种简单可靠的主动热控手段,来提高热设计鲁棒性,从而提升热设计系统性的方案和流程。  相似文献   

18.
空间望远镜的热设计和热光学分析综述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文章对国内外典型空间望远镜的热设计进行综述 ,并详细介绍了空间望远镜热光学分析的概念 ,讨论了热设计和热光学分析的关系 ,提出了将卫星热控制技术与光学波像差理论相结合 ,以光学指标作为热设计的最终评价标准 ,并应用于我国空间太阳望远镜(SST)的热设计和热光学分析之中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国内外典型空间望远镜的热设计进行综述,并详细介绍了空间望远镜热光学分析的概念,讨论了热设计和热光学分析的关系,提出了将卫星热控制技术与光学波像差理论相结合,以光学指标作为热设计的最终评价标准,并应用于我国空间太阳望远镜(SST)的热设计和热光学分析之中。  相似文献   

20.
航空相机的热控设计需要解决流动与传热的耦合问题。文章提出某航空相机载荷舱在复杂飞行环境中上升、巡航、下降全过程的热分析及热设计方法:确定载荷舱热分析数据流,采用专业热分析软件、流体计算软件计算辐射外热流、气动外热流,以及等效对流换热系数沿壁面分布情况及与马赫数的变化关系。将热环境赋予载荷舱热分析模型,通过热分析软件与自开发程序迭代对载荷舱两个极端工况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据此设计的光学窗口内表面温度高于露点温度10℃以上,得到的载荷舱热分析结果满足热控指标要求,热设计方案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