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线性时不变系统Kalman标准分解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明了线性时不变系统一般不能通过先可控分解,再分别对可控和不可控子系统进行可观分解而得到Kalman标准型.并讨论了在4个子空间< A|β >∩η、< A|β >∩η、< A|β >∩η和< A|β >∩η中取一组基,构造一个化系统为Kalman标准型的非奇异变换的可能性.最后,证明了在一定条件下存在一个正交变换,可将线性时不变系统化为Kalman标准型.  相似文献   

2.
冯·卡门(Von Kármán)撞击坑位于月球背面的SPA盆地西北部,切穿了浅层月壳,具有异常的矿物成分分布。基于微波辐射计数据的月壤微波辐射特性分析,对月球热演化和岩浆演化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研究基于“嫦娥2号”卫星微波辐射计数据,采用时角分析、双线性插值方法,生成了研究区域的亮温(TB)图和亮温差(dTB)图像;结合Arcgis软件,叠加地质图,并结合成分、地形图,研究了Von Kármán撞击坑微波辐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北部出现高TB异常,初步判定为下垫面温度较高;研究区南部出现与钛铁矿(FeO+TiO2)含量分布相对应的亮温表现;结合研究区的微波辐射特性,重新进行了冯·卡门撞击坑地质解译;根据冯·卡门撞击坑的亮温表现,建议北部为着陆区重点选择区,其次为南部和西部。  相似文献   

3.
冯·卡门(Von Kármán)撞击坑是“嫦娥4号”的候选着陆区之一。基于LOLA高程数据,对当前的月球光照模型做出改进,建立了月表太阳辐射模型,对冯·卡门地区2018年太阳辐射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地形对太阳辐射的影响很大,撞击坑的南部坑壁、中央峰北部以及内部小撞击坑南部坑壁接收的太阳辐射能较多,坑底平原大部分地区接收的太阳辐射能在(0.9~1)×1010 J/m2之间;不考虑月面坡度时,太阳辐射能量主要受纬度的影响,计算区域的变化范围为(0.87~1.01)×1010 J/m2。结合月表坡度和光照条件提出了两个候选着陆区(S1区和S2区):S1区位于坑底南部平原,地势更平缓,日出更早,光照时间更长;S2区位于中央峰西北侧,接收的太阳辐射能量更多。两区全年平均接收的太阳辐射能分别为9.31×109 J/m2和9.65×109 J/m2,7月份光照时间最长,更适宜着陆。  相似文献   

4.
2004丰12月14日。由大导演马丁&#183;斯科西斯与莱昂纳多&#183;迪卡普里奥和好菜坞两大女影星凯特&#183;布兰切特、凯特&#183;贝金赛尔共同拍摄的传记影片《飞行者》在纽约举行了盛大的首映式。“该片主要反映传奇式的人物——霍华德&#183;休斯1930-1947年的生活。目前该片已获得包括最佳摄影奖、最佳剪辑大奖、最佳艺术执导奖、最佳女配角、最佳服装设计奖、最佳艺求执导奖等在内的五项奥斯卡奖,同时该片还获得2005金球奖中的最佳剧情片、最佳剧情片男主角、最佳原创配乐等奖项。  相似文献   

5.
金奖影帝丹泽尔&#183;华盛顿及金奖影后梅丽尔&#183;斯特里普,以及金球奖及葛莱美奖入围演技派男星利夫&#183;施雷伯,共同为金廷导演乔纳森&#183;戴米全新政治惊悚片《谍影迷魂》担纲演出。当美国人民为总统大选陷入空前的狂热,一名军人必须和时间赛跑,揭发一项惊人的内幕,阻止一个足以撼动民主政治根基的世纪大阴谋。  相似文献   

6.
新闻左右看     
《飞碟探索》2012,(10):5-5
再现宇宙大爆炸;“黄金大米”事件;核泄漏后遗症;“奋进”号飞向洛杉矶;细菌谜团;2050年的中国人口;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掺磷对纳米硅薄膜微结构和电学特性的影响.指出气相掺杂能使nc-Si:H膜中磷原子浓度达到原子分数5%的水平,掺杂效率可达η≈1.0%.掺磷后能使薄膜暗电导率提高两个数量级,达到σ=10-1~101S·cm-1,电导激活能ΔE=(1~6)×10-2eV水平.掺磷能促使nc-Si:H膜更加有序化且晶粒尺寸变小,这有利于使纳米硅薄膜往应用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2005年11月初,韩国“斗山”公司披露,他们将使用其新型8X8轮式装甲车竞标韩国陆军“神马”机动防空系统项目,该车是“黑狐”(Black Fox)轮式装甲车的变型车之一。“黑狐”轮式装甲车采用模块化设计,具有6&#215;6、8&#215;8和10&#215;10配置,这些车型都可由洛克希德&#183;马丁公司的C-130飞机空运。  相似文献   

9.
冯·卡门(Von Kármán)撞击坑位于南极—艾肯(South-Pole Aitken,SPA)盆地西北部,为“嫦娥4号”的预选着陆区。本文基于LRO卫星LOLA数据,分别采用最大平均值法、均方根高程法和盒维数法,得到并分析了冯·卡门地区的坡度、粗糙度和分形维数等地形参数信息。结果表明:冯·卡门撞击坑的海拔低,其中坑底最南部海拔最低,其余地区海拔相对较高;冯·卡门撞击坑内存在很多小的撞击结构;冯·卡门撞击坑平均坡度为1.3°,小于2°的地区约占盆地底部面积的85%;粗糙度值小于20 m的区域占95.1%;整体上有较大的分形维数。上述结果说明冯·卡门撞击坑整体上地形起伏小,结构稳定。统计结果表明:冯·卡门撞击坑南部、东南部及西北部地区都有较小的坡度、粗糙度值和较大的分形维数值,可满足探测器的着陆要求。与“嫦娥3号”着陆区地形的对比表明,冯·卡门撞击坑内部的地形条件要优于“嫦娥3号”着陆区。  相似文献   

10.
    
为了实现空空导弹的高机动性,基于模型后体直径D以及试验风速的雷诺数ReD=1.54×105,通过风洞测力和测压试验对钝头旋成体背涡流动特性随迎角的演化形式进行了研究。根据对模型不同迎角下所受侧向力、截面压力分布以及截面侧向力系数随时间波动情况的分析,确定了不同迎角下的钝头旋成体背涡流动形式。以此划分了4个迎角分区:附着流动区(α≤10°)、对称涡流动区(10°<α≤20°)、定常非对称流动区(20°<α≤50°)和非定常非对称流动区(α>50°)。对各迎角分区的背涡流动特性进行了详细讨论。  相似文献   

11.
载人深空探测磁场主动辐射防护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单粒子轨道理论和蒙特卡洛方法建立了一种磁场主动屏蔽防护分析方法,针对理想磁场构型分析了屏蔽磁场强度、厚度和结构对屏蔽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屏蔽效率随磁刚度BL增大且当磁刚度BL一定时,增加磁场强度B比增加磁场厚度L更有效;对于有限长屏蔽磁场构型,端盖区需加强防护;桶状区与端盖区采用直线型屏蔽磁场的构型防护效果最好,能够对典型银河宇宙线能谱屏蔽90%的高能粒子。  相似文献   

12.
“嫦娥4号”预计在月球背面的冯·卡门(Von Kármán)撞击坑着陆,为近距离研究月球最大和最古老的南极—艾肯(South Pole-Aitken)盆地的形成和演化提供了机会。综合利用多种光谱数据,本研究分析了冯·卡门撞击坑及其周边地区TiO2和FeO的含量变化,以及铁镁质矿物的分布情况,并推断了其主要的岩石类型。研究结果表明:冯·卡门撞击坑内部贫TiO2(约1.5~2.5 wt%)富FeO(约12~16 wt%),主要岩石类型为低钛玄武岩。撞击坑以外的地层则以苏长岩质物质(低钙辉石)为主,并含有约1 wt%的TiO2和10 wt%的FeO。此外,冯·卡门撞击坑外的南部局fFf), and infilled by low-Ti basalts. The materials outside the crater are dominated by noritic materials (Low-Ca pyroxene) with abundance of TiO2(~1 wt%)and FeO(~10 wt%). In addition, some plagioclase-rich layers are also exposed on the southern region outside the Von Kármán crater.  相似文献   

13.
《太空探索》2009,(12):25-25
10月16日,在中国宇航学会的安排下,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袁家军会见了来访的美国航空航天学会(AIAA)执行主任鲍勃&#183;迪克曼和技术活动执行主任梅根&#183;习特。  相似文献   

14.
In the ionospheric research, various progresses have been made during the last two year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cent works of Chinese scientists. For convenience, the contents include: ionospheric storms and space weather; ionospheric irregularities and scintillation; ionospheric variability; ionospheric disturbances; ionospheric response to solar eclipses; ionospheric coupling with atmosphere and lithosphere; ionospheric climatology; ionospheric modeling; and ionospheric prediction and application.   相似文献   

15.
《空间科学学报》2004,24(6):401-411
推广完备正交函数系(OFSE)展开方法,应用它研究冕环中无耗散扭转Alfvén波和快波耦合的时变过程.采用这种方法,从数学上描述了总体波模的固有角频率,从理论和数值计算结果两方面分析了Alfvén波和快波耦合时冕环中磁力线Alfvén波固有角频率.采用这种方法,分析了耦合驱动项和Alfvén波共振的关系.计算结果给出了耦合共振出现位置Alfvén波和快波的波幅特征,发现如果足点驱动角频率不等于冕环总体波模的固有角频率,在耦合共振位置当扭转Alfvén波幅出现δ断面时,快波振幅沿径向梯度很大,有时近似为一个间断,非常有利于快波耗散;如果足点驱动角频率等于总体波模的固有角频率,Alfvén波振幅出现δ断面时在径向出现丰富的小尺度结构,共振位置近似为一个间断,非常有利于Alfvén波耗散.  相似文献   

16.
深部月壳和月幔物质结构是月球科学探测的关键问题之一。“嫦娥4号”初步将月球背面南极—艾肯(South Pole-Aitken,SPA)盆地内的冯·卡门(Von Kármán)撞击坑作为着陆点,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结合月球重力、地形、布格重力、月壳厚度等地球物理数据,综合对冯·卡门撞击坑的月壳及其深部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冯·卡门撞击坑重复撞击到南部的冯·卡门M撞击坑上,后者的中央峰具有明显的布格正重力异常和线性的布格重力梯度特征,显示出高密度的幔部物质向上涌起;冯·卡门撞击坑极有可能穿透了该区域的整个月壳,并挖掘出了深部月幔的物质;该区域南部月壳厚度较薄小于5 km,北部平均月壳厚度在15~20 km,月壳平均密度为2 630 kg·m-3,比背面高地月壳密度高,且平均孔隙度为9%,低于月球的平均孔隙度12%。  相似文献   

17.
在世界月球会议开幕式的午宴后,我们有幸采访了欧空局局长让&#183;雅克&#183;多尔丹。让&#183;雅克&#183;多尔丹局长的健谈和对国际合作的丰富经验及热切渴望让我们印象深刻。这已经是他第十次来中国了,问及他对中国的印象,他说:“中国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中国的太空计划令人记忆深刻!”同时他对中国航天界的工作成果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中国在太空领域是一个大国,在太空发展计划、地球探测及定位、航空航天、载人飞行等方面做得很好,并且努力地拓展项目的外延。  相似文献   

18.
月面冯·卡门撞击坑的着陆选址和科学探测目标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卡门(Von Kármán)撞击坑位于月球背面南极—艾肯(South Pole-Aitken,SPA)盆地中部,是中国“嫦娥4号”计划的优先级较高的探测目标。对该撞击坑的着陆和探测,有助于揭示月球形成和演化的一些关键问题,在月球科学研究中具有重大的意义。论文概要总结了冯·卡门撞击坑的研究意义和科学价值;结合LRO卫星LOLA数据、Clementine UV-VIS数据、GRAIL数据、“嫦娥2号”卫星CELMS等数据,简要分析了冯·卡门撞击坑的地形、成分、深部结构和亮?%rater are analyzed with LRO satellite LOLA data,Clementine UV-VIS data,GRAIL data,and Chang''E-2 CELMS data and their scientific meanings are also presented. Finally,combined with our results and the previous prospects about theVon Kármán crater,three candidate landing sites and the possible scientific discoveries are proposed.  相似文献   

19.
西班牙的“阿尔瓦罗&#183;德&#183;巴赞”(Alvaro de Bazan,亦称F100)级护卫舰是一艘多功能护卫舰,一艘为处理危险状况,能为远征部队提供保护且在海上作战时作为旗舰指挥作战的理想水面舰艇。F100级护卫舰在担任海上特遣舰队的旗舰时,除取有进行空中作战信息整合、指挥舰队进行防空作战之外,也能担任反潜作战指挥平台。虽然在今日海军中反潜已经不是水面舰艇最重要的任务,但是,西班牙海军的“阿尔瓦罗&#183;德&#183;巴赞”号护卫舰还是配置了高科技的反潜作战系统,并在未来的作业中证明其价值。  相似文献   

20.
During the past two years (2016-2018), great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in the Chinese research of interplanetary physics, with nearly 100 papers published in the academic journals. The achievements are 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the following topics:solar corona; solar wind and turbulence; filament/prominence and jets; solar flare; radio bursts; particle acceleration at coronal shocks; magnetic flux ropes; instability; instrument; Coronal Mass Ejections (CMEs) and their interplanetary counterparts; Magnetohydrodynamic (MHD) numerical modeling; solar energetic particles and cosmic rays. The progress further improves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eruptions of solar activities, their evolutions and propagations in the heliosphere, and final geoeffects on our Earth. These results were achieved by the Chinese solar and space scientists independently or via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s. This paper will give a brief review of these achieve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