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简述了发射北斗导航卫星时上面级加注系统的精度要求以及常规航天推进剂加注系统精度实际情况。为了满足上面级加注系统的高精度要求,引入了一种全新的地面定量方式,即电子秤和气体质量流量控制器联合系统定量方式,并对这种全新的定量方式进行了详细分析和理论计算。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该定量方式正确可行,定量精度高,满足上面级对加注系统高精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新型运载火箭低温加注工艺流程及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宜禥  王军政 《上海航天》2019,36(1):128-133
运载火箭的不断更新换代,对科学的加注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某新型火箭液氧低温加注系统为研究对象,依据低温推进剂的加注结构特点,设计了液氧低温加注工艺流程及相应的控制策略,即以流量为控制目标的PID-DMC串级控制算法。采用分层控制策略,科学合理地通过调节阀门开关控制储罐压力大小,最终达到控制复杂加注系统的目的,并将其应用于某加注任务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效地提高了加注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研究结果对新型火箭加注及决策具有实际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介绍一种导弹液压系统的背压式加注法,该方法的特点是,采用封闭式的注油结构,加注量可直接从气压上升值的大小来确定.几年来,在-30—55℃环境温度下的上百次试验和理论上误差推算证实,它不但对导弹液压系统加注量正确,而且使油液清洁度满足了导弹液压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航天发射场加注系统风险评估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航天发射场加注系统风险评估主观随意性较大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综合云的多属性风险评估方法,并对某发射场加注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了风险评估.首先应用属性约简算法将加注系统风险源权重的确定问题转化为粗糙集理论中属性重要性的评价问题,通过计算得到加注系统各风险源的权重,从而使得加注系统风险源权重的确定更具客观性和合理性;其次,对综合云公式进行了改进,使权重系数直接参与不确定性计算,充分考虑了加注系统性能指标的评分误差给最终结果带来的各种影响.评估结果表明:1)当前使用中的加注泵性能为良偏下,此时的加注系统已经存在了安全隐患,需要更换新的加注泵,否则就容易发生危险;2)该方法能够进一步得到加注系统实际的更多细微信息,结果更加贴近实际.  相似文献   

5.
传统加注系统的设计在加注模式、工艺流程、控制系统、计量可信度、屏蔽泵及训练功能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而新型智能加注系统的设计则在建立多贮箱组合加注模式、优化并泵工艺、建立远近控等多种控制方式并存的集散式自控系统、创建新型指挥管理体制、实现计量互校、研制新型高扬程屏蔽泵、创建加注模拟训练平台、采用工程化软件研制方法及引入安全可靠性设计理念等方面有理论和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6.
液体推进剂的新型加注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规液体双组元推进系统通常采用挤压加注方法,挤压介质一般为氦气,受氦气在液体推进剂特别是氧化剂中溶解特性的影响,加注过程中会出现氦气析出现象,这对加注过程本身以及推进系统后续使用均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为彻底解决该问题,对氦气在MON-1中的溶解特性进行了研究,模拟加注过程中的压力变化开展了氦气析出试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气动隔膜泵的加注方法,并完成加注约1 t推进剂、时长4 h情况下无氦气夹气的试验验证。为推进剂及相关模拟液的加注提供了一种新选择,试验表明该方法彻底解决了推进剂夹气问题,尤其适用于长时、大容量推进系统的推进剂加注。  相似文献   

7.
煤油加注系统是大推力运载火箭动力系统试验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连续、可靠、准确地向箭上贮箱加注煤油。按照系统要求对大流量煤油加注工艺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根据管路特性曲线进行离心泵选型的依据。通过对节流控制、旁路调节及变频调速调节等几种流量控制方法进行比较,指出采用变频调速方法进行煤油加注的优点及可行性。在地面试验系统中使用变频泵已完成数次动力系统煤油加注试验,各次加注状态正常,加注流量稳定,满足各项技术要求。采用变频泵进行煤油加注具有流量跨度大,控制精度高,流量切换灵活及调节响应快的优点,是确保煤油加注系统安全、稳定、长期运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当火箭贮箱中常规燃料的温度超过规定使用范围时,部分泄出燃料,经调温后重新加注的可行性,同时作了误差估算。然后以发射任务加注量为例,给出了有关数据,旨在减小泄回、调温、补加的工作量,节省操作时间;同时也对部分泄回及全部泄回的优劣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为了实现分布式联合守时系统建立需求,设计了远程时间比对系统,包含卫星共视、卫星双向和光纤双向三种时间比对手段,系统内使用的国产化设备比对精度与进口设备相当,实现了实验室间多手段、高精度钟差测量。使用移动校准站完成了时间比对设备相对零值校准,在相距50 km的实验室间开展长达20天的时间比对,试验结果表明,三种比对手段测量得到两地钟差均值相差小于1 ns,变化趋势相同,变化幅度相近,均可以准确测量得到两地钟差。  相似文献   

10.
运载火箭发射场无人值守加注发射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我国火箭在发射场射前操作项目多、保障人员多的问题,分析了国内外火箭发射场无人值守加注发射的现状。结合火箭射前状态,从火箭系统、地面测发控系统和发射场系统等方面提出了无人值守加注发射总体方案,通过火箭状态远程监测及故障处理技术、连接器零秒脱落技术、箭地接口组合连接技术、连接器自动对接技术和火工品自动短路保护与解保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可提高人员和产品的安全性,为后续我国火箭实现无人值守加注发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郑治仁 《中国航天》1994,(11):36-37,41
发射场防爆安全问题郑治仁使用液体推进剂的导弹或运载火箭,其推进剂重量往往占有很大比重,例如美大力神Ⅱ洲际导弹,推进剂加注量为144吨,占起飞重量149.7吨的96%。美国和前苏联都发生过加注后的洲际导弹发生大爆炸的事故。因此,其安全问题十分重要。那么...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运载火箭深度过冷加注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深度过冷加注对火箭性能影响。经分析显示,深度过冷加注在降低增压系统规模、减小贮箱容积需求、降低贮箱壁厚、提高发动机预冷适应性、提高推进剂整体品质及发射适应性、缩短加注发射流程等方面均有明显作用。提出了实现深度过冷加注的关键技术及主要技术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在液体火箭推进剂加注过程中,对泵车和槽车工作进行计算机控制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对该系统的功能、工作原理和特点进行了介绍,同时论述了在研制过程,硬件部分设计和软件部分编程的实现方法。分析了该系统的可靠性和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14.
低温推进剂火箭喷泉效应及其抑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廖少英 《上海航天》2002,19(3):29-34
针对低温推进剂火箭应用过程中出现的喷泉效应,在深入分析其产生机理的基础上,介绍了氦气注入、补充加注和循环回流三种相应的抑制方法。试验和应用结果表明,这三种方法可有效地实现系统平衡,抑制喷泉效应。  相似文献   

15.
卫星用累积检漏技术是目前世界各国宇航工程检漏工作者较多采用的一种检漏方法,但在使用该方法时必须配备定量比对检验方法。介绍了各国常用的三种定量比对校验方法:标准漏孔比对法、定量气体浓度比对法和定量气体量比对法。  相似文献   

16.
为满足某型号运载火箭动力系统试验液氧加注温度要求,需对加注过程进行热力性能分析。通过对常规氧加注过程因漏热和流阻损失引起的温升、液氧泵效率损失引起的温升进行理论计算,得出常规氧加注过程液氧温度变化规律。此外,通过对过冷氧温度掺混特性进行理论计算和数值仿真,得出过冷氧加注的热力性能。上述分析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了比对,结果表明,理论分析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性好,液氧加注过程热力特性分析方法正确可行。  相似文献   

17.
为消除火箭煤油加注实测温度与现行加注温升模型计算理论温度之间的偏差,准确估计煤油加注温升实现精确加注、精准控制,在靶场实测数据仅为小样本数据的现实条件下,采用贝叶斯回归方法,将经验参数作为先验信息给出待估参数的先验分布,由实测数据计算贝叶斯风险,通过最小化风险函数实现对煤油加注温升模型的参数优化估计。数值实验结果表明,与给定的经验参数和经典最小二乘估计参数相比,贝叶斯估计参数估算的加注结束温度与实测温度误差显著减小,且随着可用的数据样本容量相应增大,贝叶斯回归分析的参数估计精度呈现收敛趋势。贝叶斯方法进行煤油加注温升模型参数估计有效提高了加注温升模型精度,为提高推进剂加注精确度提供了方法基础。  相似文献   

18.
利用协同优化方法实现复杂系统分解并行设计优化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李响  李为吉 《宇航学报》2004,25(3):300-304
介绍了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内复杂系统设计的协同优化算法,并针对现有协同优化算法中系统级协调算法计算量大且易发散等缺点,分析了协同优化系统级协调算法的几何意义,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子问题间不一致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种新的系统级协调算法:动态松弛算法,相对于现有系统级协调算法,动态松弛算法的计算量更小,鲁棒性更好。用本文提出的动态松弛算法实现了一齿轮减速箱的齿和轴的并行设计,计算结果表明了本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应用AMESim系统建模和仿真软件并考虑减压阀出口不同节流孔板孔径节流能力,建立了贮箱加注仅为满载加注量40%条件下的系统启动充填过程仿真模型。计算了电爆阀打开后贮箱出口压力变化曲线,获得系统初始充填时间。依据仿真结果结合系统实际情况完成系统冷试验证试验,试验结果与仿真计算数据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0.
地基模拟空间碎片速度测试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碎片速度测试技术是地基空间碎片模拟设备系统中的一项关键技术。文章对于毫米尺寸碎片的测速技术,介绍了电探针方法、激光遮断法、磁感应方法、X闪光照相以及激光干涉测速技术(VISAR)等;压电传感器方法、超高速条文摄影法及散射光法等微米级碎片,测速方法。通过介绍这些测速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应用范围,并对相应的系统性能进行评价,可以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另外,对常用的毫米和微米级空间碎片的地基驱动设备及其技术参数也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