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9年11月9日,香港中国航空公司和中央航空公司近3000名爱国员工,毅然脱离国民党政权,刘敬宜、陈卓林两位总经理率领12架飞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通电起义,胜利北飞.这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个重大爱国壮举,是一件震惊中外、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史称“两航起义”.在香港回归前夕,两航起义事件被一些传媒重新披露,再次受到人们的关注.两航起义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举行的一次特殊斗争方式的境外起义,其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是没有任何先例的.深入研究这一境外起义的特殊性.不但对中国航空史的研究,而且对党史、近代史的研究,都有重要意义.本文拟对此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今年的十一月九日是前中国航空公司和前中央航空公司在香港起义(简称两航起义)的四十七周年纪念日。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肯定了这次起义的作用,说它是一个重大意义的爱国举动,并勉励参加起义的两航员工,坚持爱国立场,努力进步,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航空事业而奋斗。 参加起义的两航员,除在香港留下二百多人维护留在香港的两航产业外,自1950年中旬至二月底有一千五百余人回到祖国。1950年三月三十一日民航局向中央建议:1.以小飞原则开航;2.民航采用企业制。中央人民政府批准了这个建议。然后民航局全面地展开了开航的准备工作。航行、机务、电讯、场站和油料部门都积极地行动起来了。  相似文献   

3.
两航(指中国航空公司和中央航空公司)起义,在我国人民解放战争史和新中国的民航史上,是较大的事件之一。两航起义是在1949年11月9日,值此本刊本期特组织三篇稿件以示纪念。 “中航起义前后”一文,是刘敬宜先生在1959年5月8日所写,是刘敬宜夫人刘伟英女士几经周折保存下来的《记中航起义前后》遗稿的节录。《刘敬宜与两航起义》一文的作者刘保琴为市政协委员,两航联谊会副会长,刘敬宜的堂弟。《讲话稿》是西安航空电气公司的,他代表公司中的两航起义人员在纪念座谈会上的发言。  相似文献   

4.
(一) 天津民航发展 自从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制造并试飞成功了世界上第一架飞机后,到1919年,法国首开民用航空飞行。而在1920年,民航班机就在北京—天津间首航,翻开了中国境内民用航空飞行史的第一页。1949年11月,中国航空公司和中央航空公司负责人刘敬宜和陈卓林率爱国员工驾12架飞机从香港飞回大陆,其中11架飞机载大部分人员和器材降落在天津机场,史称“两航起义”。此后,就在天津组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支民航飞行队并于1950年8月,首先开辟了天津始发经武汉至广州、重庆的两条航线。1952年7月,新中国第一家航空公司—中国人民航空公司在天津成立,并开始训练自己选拔培养的首批飞行人员。1955年3月,以天津机场  相似文献   

5.
(一)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开始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时期,也标志着中国民航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11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在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下,设民用航空局,受空军司令部领导。1950年8月10日,中央又决定,民航局行政领导属国务院,从而确立了民航局的领导体制。针对国民党政权将中国航空公司(中航)和中央航空公司(央航)大部分人员和飞机迁往香港的情况,中国共产党从发展国家经济必须建立和发展民用航空的战略出发,拟争取两航空公司起义。1949年8月,周恩来派中央…  相似文献   

6.
11月4日,民航总局在京召开了纪念中国航空公司和中央航空公司起义55周年座谈会。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思卿,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朱维群,原中顾委委员、周恩来总理办公室副主任罗青长,民航总局局长杨元元,副局长高宏峰、杨国庆、李军、王昌顺,纪委书记严智泽,胡逸洲、陆元斌、陈耀寰、周炳等“两行”起义人员代表和总局有关司局负责同志出席纪念座谈会。杨国庆主持座谈会。高宏峰代表民航总局党委发表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首先向出席座谈会的全国政协、中央统战部的领导,向罗青长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为新中国民航事业作出积极贡献的全…  相似文献   

7.
一、民航事业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民航事业的发展。1949年3月5日,毛泽东主席指示要准备建立空军和民航。11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设民用航空局。11月9日中国航空公司和中央航空公司在香港组织12架飞机及有关人员起义北飞。民航局成立后,先后组建天津、广州、重庆等地办事处和航站,并于1950年8月1日开始国内航空运输。1950年3月27日中苏两国政府签订《关于创办中苏  相似文献   

8.
各位领导、各位朋友: 我代表西安航空电气公司的两航起义人员向陕西省航空联谊会在今天(编者按:指94年11月9日)召开纪念两航起义45周年座谈会,致以衷心的感谢。 45年前的今天,我们已经在香港两航起义宣言上签了名,45年前的今天,我们心里很紧张,因为那天早晨六点以后,就有一架央航的“空中行宫”,中航的3架C—46,7架C—47和央航的一架C—47共12架飞机,在香港启德机场陆续起飞,分别飞往祖国首都——北京和天津。当  相似文献   

9.
空中交通管制是民航工作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心任务是保证飞行安全 ,到今年的 11月份 ,我国的民用航空事业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 ,五十年来民航的空中交通管制工作是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 ,走过一段不平凡的路。194 9年 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之后 ,中央立即由部队抽调一批优秀的中青年干部 ,组建军委民航局 ,任命钟赤兵为局长 ,唐凯为副局长 ,当年 11月 9日原中国、中央两个航空公司在香港宣布脱离国民党的统治 ,起义回归祖国 ,为新中国的民用航空队伍增加了有生力量。1950年根据《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组建“中苏民用航空股…  相似文献   

10.
<正>从新中国民航起始至1 974年我国的航空器都没有国籍标志,仅用国旗、局徽、"中国民航"字样标识。1949年11月9日,"两航"飞机起义北飞,其中刘敬宜、陈卓林两位总经理乘坐的是CV-240型XT-610号飞机,"XT"是旧中国飞机的国籍标志。1974年5月31日,国际民用航空组织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器国籍标志为"B"后,中国民用航空器上开始标明国籍标志"B"。香港、澳门回归后,在两岸四地登记的航空器具有同一国籍标志"B"。  相似文献   

11.
张海如同志(1920—1993),陕西省旬邑县人.1933年2月在本县参加工农红军,被编入陕北红26军少年先锋营.1950年9月由陆军选拔到空军六航校学习,1951年7月任空军18师52、53飞行团团长,参加抗美援朝.1954年8月被推荐到南京军事学院空军系学习.他刻苦钻研,努力学习飞行技术和指挥知识,为祖国的航空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一)走马上任新中国民航事业是周恩来总理始创的.在周总理亲自领导和党的地下组织具体策划下,于1949年11月 9日出现了震惊中外的“两航”起 义.周总理指出“两航”起义是新中国民航事业的起点,又指出,我国的民用航空事业,将来还要发展到比过去的航空公司要大好多倍呐.在周总理  相似文献   

12.
今年 3月 5日是周恩来总理诞生 10 1年 ,50年前 ,1950年 1月 6日英帝 (英国政府 )宣布承认新中国 ,周总理发表声明 ,号召在港各国民党政府机构员工“保护财产 ,待命接收”后 ,中央即决定组织“政务院接收港九中国伪政府机构工作团”派冀朝鼎为团长 ,张铁生为副团长 ,团员及工作人员由中央贸易部、交通部、邮电部、财政部、铁道部、人民银行、民航局、海关等单位各派代表组成。于 1月底由京抵穗 ,积极准备入港接收 ,拟入港后分设秘书、稽核、联络、总务四组 ,由香港同志及各部来穗同志分任。1994年中国民航史志编辑部出版《两航员工爱国起义…  相似文献   

13.
50-DecadeAchievementsofChina'sCivilAviationandtheProspectForcast我们刚刚欢度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50华诞,又迎来了新中国民航事业创建50周年和“两航”起义50周年。回顾过去,成就辉煌,无比激动和振奋;展望未来,前景广阔,更加充满信心。一1949年11月2日,中央政治局决定成立军委民航局,从部队抽调人员组建民航,这是新中国民航事业的开端。11月9日,中国和中央航空公司的两千多名员工毅然起义,回到新中国的怀抱,为民航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50年来,伴随新中国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中国民航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  相似文献   

14.
《在境外举行的两航起义特殊性初探》中 ,除了港九民航工会的组建目的问题外 ,还有几个提法值得商榷。1 .第 3页“一、两航起义的秘密准备 ,……也体现了两航员工的机智勇敢和对祖国的绝对忠诚。”第 5页亦有“绝对忠诚”的提法。笔者认为“绝对”二字说的太满。香港情况复杂 ,两航员工爱国是主流 ,但也不是全部一边倒的。“绝对”并非如此 ,绝对忠诚为什么起义后又有近二百人投靠沈德燮、戴安国 ,背叛起义的 ?保密工作好 ,是多方面因素的结果。两航起义员工对祖国忠诚 ,采取中层骨干以行政渠道布置各项准备工作 ,通过工会进行面上发动群众 …  相似文献   

15.
《航空史研究》编辑部:贵刊1998年第二期登载了《两航起义始末》,这是继《纵横》1987年第6期刊载《飞向新中国——“两航”起义始末》之后,又一篇两航起义历史记述性文章.笔者团曾从事过两航起义人员落实政策工作,并参与过民航总局政治部撰写《两航起义始末》,故对该文特别关注.拜读后感到美中不足,不仅文字上有错漏之处,而且有些情节与史实也不尽相符.有种责任感驱使我与多方面资料核对,为了翔实反映这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爱国壮举,提几点意见,以供探讨.一、从贵刊所载《两航起义始末》(以下简称“始末”)的标题与内容来看,题文不符,题为始末,而内容有始无末.众所周知,两航起义是中国、中央航空公司两千多名员工的整体起义.该文只阐述了为什么策动两航起义,如何策  相似文献   

16.
1949年11月9日“两航”起义,从香港飞回12架飞机,加上1950年下半年到1951年组织“两航”机务人员修复的国民党遗留在大陆的17架飞机,构成了新中国民航事业创建初期飞行工具的主体,奠定了新中国民航业的基础。从“两航”起义到现在50多年间我国民航从小到大逐渐发展起来,大致经历了5个发展阶段,即1949年到1957年的初创时期,1958年到1965年的调整时期,1966年到1976年的曲折前进时期,1977年到2001年新的发展时期,2002年之后的高速发展时期。我国航空货运业也从无到有,先后经历了计划经济下和市场经济下的发展,逐渐发展到信息经济下的今天,成为…  相似文献   

17.
<正>1950年1月15日军委民航局驻渝办事处成立后,从中国人民解放军重庆军管会手中接管了中国航空公司、中央航空公司("两航")和国民政府交通部民航局在重庆的机构、设备、物资和人员。在269人中,不仅有原在重庆工作的,还有"两航"从宁夏、汉口、衡阳、芷江、兰州、西宁、来凤、毕风、西安等地撤退来重庆的员工,人员的组成比较复杂。当时百废待兴,而当务之急是如何对这批人员的任用和教育,以利于将民用航空的工作恢复和开展下去。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45周年,也是中国民用航空总局成立45周年。1949年11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成立中国民用航空局。从此,在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下,在广大民航干部职工四十多年的艰苦努力下,中国民用航空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逐步发展壮大起来。 50年代,中国民航始建时基础弱小,当时只有两航起义带回来的十几架小型运输机,仅有国际国内航线12条,年载运旅客1万人,运输总周转量  相似文献   

19.
我的回忆     
我是旧社会从事航空工业的一名普通工人。从1938年开始进入中央杭州飞机制造厂当学徒,从汉口到云南瑞丽垒允,1942年日寇侵入缅甸,该厂被迫遣散。同年我被调至成都第三飞机制造厂。1943年我在重庆考入中国航空公司,派往印度加尔各答维修基地工作。1945年调往印度汀江航站工作。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回上海,1948年去香港。1949年在香港参加“两航起义”。回国后,一直在太原、成都等地航空工厂工作,直至退休。我这一生从十八岁起就一直和飞机打交道。退休后有时回忆起往事,也想写点什  相似文献   

20.
国内要闻     
《中国民用航空》2004,(7):86-87
▲6月1日,国货航正式启动“承运人接收法”,成为第一家货运销售结算管理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中国航空公司。▲6月8日,春秋航空有限公司、奥凯航空有限公司两家民营企业航空公司获得中国民航总局的批准筹建。▲6月8日,海南航空公司委托中国民航学院,将首次在全国范围内招收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四年制大学本科飞行学员。▲6月8日,南航新疆公司乌鲁木齐—喀什—伊斯兰堡航线开通,喀什机场成为新疆第二个国际口岸机场。▲6月10日,上海航空公司获得国际航协(IATA)组织颁发的IOSA运行安全审查合格证书。▲6月10日,由于高压电掣突然跳掣,香港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