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测试是否针对系统的内部结构和具体实现的角度来看,软件测试可分为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而灰盒测试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的软件测试方法,它兼顾了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方法的优点。本文在实践的基础上,对灰盒测试方法进行了研究,介绍了灰盒测试基本知识和一种灰盒测试方法的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在民用飞机系统顶层设计中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方法的应用.该流程由需求分析、功能分析和设计综合阶段构成.对每一个用例的功能分析中得到活动图、顺序图和可执行的状态机.执行状态机可验证需求的符合性,同时形成系统功能和非功能性需求.储存在数据库中的需求逐条与模型元素建立链接关系,保证可追溯性.黑盒模型完成之后,将功能与流程分配系统架构中,形成子系统白盒模型和子系统接口.相比传统设计方法,该流程更好地保证了系统可测试性、可追溯性和功能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3.
软件测试是保证软件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其中测试用例的设计是软件测试的关键。以大气数据计算机软件测试为例,详细介绍了软件黑盒测试的几种方法,用黑盒测试技术来设计切实可行的测试用例。实践证明,应用黑盒测试技术在大气数据计算机软件测试中设计测试用例,提高了测试效率,发现了软件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王泓 《航空计测技术》2006,26(2):13-15,35
采用黑盒测试方法对某数据采集系统的测试软件进行了测试.通过对软件需求和性能的分析,建立了软件的运行剖面和测试案例,进行了可靠性测试,得到了该软件输入模块的可靠性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5.
王先荣  柴强 《宇航材料工艺》1997,27(3):56-56,60
根据有关标准,对卫星用13种胶粘剂材料出气污染性质进行了标准筛选测试和不同预处理条件下的再标准测试。测试结果分析表明:真空烘烤预处理可明显降低材料总质量扣损失;真空烘烤预处理不能明显改善材料水气回吸性。  相似文献   

6.
给出了一种黑盒测试用例的自动生成方法,该方法基于组合覆盖测试,能够在保证测试质量的同时有效地减少测试用例的数目和测试成本,提高测试效率。本文给出了这种用例生成方法的算法,说明了其有效性,并介绍了该方法软件原型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针对航空电子系统中PCBA功能电路复杂度不断增加,传统的测试模型和方法难以满足不断发展的测试需求的问题。我们采用了可测试性设计,将测试与设计统一,在初始设计阶段就引入测试要求,提出一种基于FABmaster分析软件的可测试性设计实现方法,实践表明,我们的方法可以将相关模块测试覆盖率提高10%~30%左右,解决了ICT在线测试性的难题。  相似文献   

8.
王恺  郭霖瀚  高渤程  王乃超 《航空学报》2013,34(7):1646-1653
由于装备复杂程度的提高以及维修过程的不确定性,对复杂可修系统修复性维修(CM)过程的分析一般基于概念模型进行仿真.通过建立随机的维修功能框图(MFBD),考虑装备测试性设计对维修过程的影响,建立了支持多级多层(MIME)维修活动的仿真模型,同时该模型也支持维修活动间复杂层次及逻辑关系的描述.给出了考虑资源等待时间的复杂可修系统的平均修复时间仿真计算方法,建立了复杂可修系统的修复性维修过程仿真应用案例.通过对测试性设计参数等不同影响因素的调整进行敏感性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9.
测试性验证中抽样方案的精确算法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通过对二项分布函数单调性的讨论,提出了求解二项分布函数联立不等式的精确算法,可迅速准确地获得测试性验证的抽样方案。并研制了测试性验证软件包,可以较好地满足测试性验证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随着装备结构的复杂化,测试性设计越来越重要,其中测试性建模是测试性设计的基础工作。本文在测试性模型相关理论基础之上,分析了测试性建模数据需求,规划制定了所需数据信息属性表格,由设计人员提供数据,通过双方信息交互,可有效指导测试性建模,为测试性设计与分析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民机电传飞行控制系统测试性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比于军机,民机电传飞行控制系统对测试性提出更高要求,希望通过测试性建模手段,提前发现和检测出所有故障,并将故障隔离,进而提高飞机系统可测试性,降低产品寿命周期费用。分析了典型电传飞行控制系统的结构,构建了民机电传飞行控制系统的测试性设计和诊断策略,并以作动器控制电子为例,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完成模型验证,其结果满足相关测试性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2.
测试性模型可用于产品测试性分配、预计和分析。测试性工作中传统的表格预计和分析将逐渐为测试性模型所取代。测试性模型具有直观、准确及可辅助设计等优点。本文描述了测试性模型的定义、测试性模型的建模原因和建模方法,并给出了示例。  相似文献   

13.
研究多功能可重构软件无线电开发、测试与评估通用平台技术,验证多信道软件无线电技术可实现性,突破平台设备实现级关键技术,通过论证,证明了基于通用平台的测试及故障诊断技术的可行性,及多信道软件无线电在不同应用领域通信系统的适应性和可重构性。  相似文献   

14.
张勇  邱静  刘冠军  杨鹏 《航空学报》2012,33(2):273-286
 由于测试性预计和测试性试验验证客观存在的困难及问题,测试性虚拟验证将在测试性工程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根据测试性虚拟验证对模型的需求,针对传统测试性模型存在的定量特征少、导致测试性评估结果不准确等问题,提出一种功能-故障-行为-测试-环境一体化模型.首先,分析并指出该一体化模型由功能、故障、行为、测试、环境5大类要素构成.然后,在数学上对该一体化模型及其子模型进行定义和描述,分析并建立各子模型之间的关联关系.最后以某导弹及其测试系统为案例进行实验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在建模信息量充足的情况下,基于该一体化模型得到的测试性虚拟试验验证与评估结果较准确,能较好地支持装备测试性摸底、鉴定与验收等.  相似文献   

15.
测试性研制阶段数据评估验证方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石君友  田仲 《航空学报》2009,30(5):901-905
分析了现有测试性验证方法应用情况,阐述了测试性研制阶段数据评估验证方法的必要性。通过与现有测试性验证方法的对比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测试性验证方法,并说明了该验证方法的含义和特点。该验证方法可用于故障检测率、故障隔离率和虚警率的验证。建立了该验证方法的工作框架,包括验证要求、验证程序、验证技术和验证组织。重点阐述了该验证方法的两种工作方式实施流程、适用的最小样本量范围、测试性数据收集表格和测试性数据判据。其中,测试性数据收集表格可以记录故障检测、故障隔离和虚警信息。进行了案例应用,给出了数据分析结果和经验总结。案例应用表明该方法能够达到测试性验证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采用PDCA的核心思想,结合某型综合显示控制系统研发过程工程实际,提出了一套系统测试性设计的技术方法。通过将系统测试性设计过程按照“策划-实施-评估-改进”的戴明环循环思路,以测试性需求实现和验证为出发点,聚焦测试性设计技术状态风险管控,提出了测试性设计工作的关键技术路径,落实测试性设计过程闭环,可有效指导系统测试性设计。  相似文献   

17.
测试性是航空电子设备基本设计特性,测试性设计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航空电子设备感知自身状态(正常、故障和降级)并自动隔离内部故障的能力。从全寿命周期费用探讨了民用飞机航空电子设备开展测试性设计的必要性,给出了民用飞机研制过程中航空电子设备通用测试性设计、机内测试设计和电路及元器件的测试性设计考虑。实践证明航空电子设备开展测试性设计能有效提高民用飞机的功能安全性和维修经济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应用数据挖掘和决策树算法,将测试专家分类重用测试用例的思想固化,并可以根据新采集的可重用的测试用例,不断扩充分类规则,使测试用例重用库具有不断自扩充和自完善的能力。通过使用测试用例重用库中可重用的测试用例和测试思想,可以提高测试人员对被测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中功能和性能等指标的测试全面性和有效性,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量,并提高测试质量。  相似文献   

19.
如何高效而精确的检测无人机机载设备的功能与性能,越来越重要且急迫。文章提出了一种将无人机机载计算机作为自动测试系统组成部分,并利用测试资源模拟无人机机载设备输入输出信号,仿真机载设备功能的测试系统设计方法,充分发挥机载计算机本身与其他机载设备的数据交联功能,以保持测试系统与实际装备工作环境一致,使得无人机整机BIT和正常工作过程能顺利完成。通过配备不同型号无人机的机载计算机和测试附件,可完成多型号无人机的测试,有效提高了内场检测维修的能力,提升了无人机的战斗力。  相似文献   

20.
杨鹏  邱静  刘冠军  张勇 《航空学报》2021,42(12):324717-324717
针对实践中缺乏理论性、可实施性强的测试性指标论证方法的现状,提出了一种基于可靠度、战备完好率与可维修度(ROM)模型的测试性指标论证方法。从战备完好率(O)、可靠度(R)、可维修度(M)关系式入手,将关系式中的可靠度和可维修度分别用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和平均修复时间(MTTR)替换,再建立MTBF和MTTR与故障诊断率、虚警率和机内测试(BIT)故障率的关系式并代入"ROM"关系式,得到战备完好率与测试性指标之间的关系式,建立待解指标与BIT数量之间的关系式,通过代入和消减参数得到战备完好率随BIT数量变化曲线,通过找到曲线极值点得到最佳BIT数量,进而得到最佳的测试性指标。在模型构建和指标求解过程中进行了较为充分的仿真分析,得到了大量与经验相符的规律性结论,为不同对象应用该方法进行参数设置时提供了较为充分的参考。最后应用本文方法对某光电一体化设备进行了指标论证,演示并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