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通航机场建设得到迅速发展,远程塔台由于低成本建设周期快等特点在国外机场已经得到验证使用,也必将在未来我国的民航业推广。本文分析了国外远程塔台的技术组成和功能特点,探讨了基于增强现实(AR)技术下塔台交通管理中的应用,为将来提供更优质的管制服务打下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2.
能见度与跑道视程是对航空有重要影响的两个气象要素,都是表示能够看清楚目标距离的概念,但两者之间不能互相代替,且常常在塔台管制应用中产生冲突。本文结合塔台管制实际,提出明确航空器在起飞、着陆阶段的能见度/跑道视程应用方法、互相换算方式等建议,旨在解决空中交通管制员和飞行员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偏差及由此所产生的矛盾,保障塔台管制范围内航空器运行秩序,保证航空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3.
随着航空运输业的不断发展,迫切需要更多的管制员。为了适应这一需求,陆续出现了培训使用的雷达模拟机、塔台模拟机等设备,提高了管制员的实际业务水平,缩短了培训时间。为了更好地发挥模拟机的作用,我们把语音合成及识别技术引入其中,实践证明,提高了培训效率,达到了设计目标和用户要求。  相似文献   

4.
10月22日,民航局人事科教司在桂林组织召开科研成果鉴定会。民航二所“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远程塔台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先进场面活动引导和控制系统重大专项关键技术研究”两项科研成果顺利通过民航局鉴定。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CORBA的特点、组成和工作原理,根据航空远程诊断活动的技术需求,提出一个基于CORBA的远程诊断系统模型,并讨论了其组成部分以及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获航空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自1987年首次进行航空优秀科技期刊评选以来,我国航空系统的科技期刊又有了新的发展,编辑水平和报道内容质量有了较大提高,为航空科学技术进步、科技体制改革和国民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知识和科技成果信息,做出了...  相似文献   

7.
航空发动机结冰和防冰过程复杂,数值计算无法对其进行准确模拟,因此试验研究是发动机研究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手段。我国首座大型结冰风洞已具备开展飞机翼段结冰试验的能力,有必要进一步发展航空发动机结冰与防冰试验技术,以满足下一步我国航空发动机型号设计与适航取证的需求。依托3 m×2 m大型结冰风洞,发展了进气模拟技术和热气供气技术,提出了一套结冰风洞试验流程及方法,并针对某型航空发动机进气部件开展了结冰风洞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可真实模拟发动机内外流耦合和压气机引气防冰状态,且提出的结冰风洞试验流程及方法合理可行,实现了试验动态过程监测及进气道内流场压力测量,为下一步我国航空发动机结冰防护系统设计与安全适航符合性验证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通用航空飞行服务体系可为通用航空提供全过程飞行服务保障,也是实施低空监视和管理的必要支撑。本文介绍了当前通用航空飞行服务体系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了目前我国在通用航空服务方面的不足,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基于组网运行的分层次通用航空飞行服务体系方案,可有效满足我国低空监视、管理和通航的飞行服务需要,同时也给出建立我国通用航空飞行服务体系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适航技术专业人才的缺乏是制约我国航空产业发展的瓶颈。在总结我国民航适航人才需求基础上,分析了适航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探讨了面向民航的适航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构建了适航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体系及实施路径,为探索面向民航的适航技术专业应用人才培养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民用航空客运量的不断增加和航空物流的快速发展,商用飞机远程驾驶(Remotely piloted operations,RPO)模式的研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远程驾驶模式通过构建机载自动/自主系统、远程地面机组和空中交通管制的三方协作架构来共同完成飞行驾驶决策。本文首先对商用远程驾驶飞机系统的组织架构及其组成部分进行了描述;然后建立了新型的空地协同决策模式,并根据飞行类型和远程飞行员的身体状况划分了六种不同的情况;最后,我们以机场场面运行过程为例,将机场场面运行过程进行建模并从时间和操作覆盖度的层面对比分析RPO模式和目前双人制机组之间的优缺点,分析得出RPO模式基本上能够覆盖双人制的飞行操作,可以提高飞行驾驶操作精度并在飞行前检查中缩短了48%的操作时间。通过上述内容研究,为我国商用飞机开展远程驾驶研究奠定了一定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近年来通用航空产业的社会关注度逐渐提高。通航产业发展也为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不断提供动力。随着社会需求日趋多元化,通航产业的发展也遇到了层层阻碍。本文通过对美、中两国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对比,找出我国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存在的差距,并制定出具有科学性的发展对策,保障我国通用航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航空货运发展形势及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航空货物运输从最初作为航空公司业务的补充,已发展成为航空运输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面对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要求和形势,全面整合和提升我国航空货运业,从战略的高度发展航空货运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ATM网在民航航空情报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中南地区空管局航空情报系统和ATM技术的现状,重点分析了ATM网的特点,并构建了基于民航ATM网的中南地区的航空情报异地备份系统,为ATM网在我国航空情报系统自动化、网络化建设中的应用提供了方向并做了有益的探索,为保障中南地区航空情报生产和飞行安全发挥了富有成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机场自动综合遥测系统是以微型计算机技术为核心,集传感器技术、数据采集处理技术、数据通讯技术及数据管理为一体的气象数据采集系统,可为塔台、机场气象部门提供天气实况及气象资料.本文介绍其工作原理及常见故障的处置办法.  相似文献   

15.
国航近日在成都至北京的“蓉京快线”上投入远程宽体客机波音747—400,每天一班,再次发力打造成都航空枢纽。这个拥有两层舱位布局和豪华服务设施的“空中巨无霸”的出现大幅提升了高端旅客的舒适度,给旅客带来崭新的飞行体验,同时也让本就竞争激烈的成都航空市场更加激烈。  相似文献   

16.
《西南航空》2013,(3):18-18,20
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将于2013年5月19日开通成都直飞德国法兰克福航线,每周三班,由远程主力机型A330—200飞机执飞,空中飞行时间仅需10小时左右。届时,成都作为中国西部航空区域枢纽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将可为西南地区的旅客往返欧洲提供更加省时、实惠的飞行选择。  相似文献   

17.
我国航空情报服务向航空信息管理方向发展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IM是近年来国际民航界提出的一个新的航空信息管理的概念,它包含一系列航空信息服务的理论、目标和方法。本文通过对AIM的核心内容、目标和技术实现进行分析,提出了我国航空情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依照综合模块化航空电子系统(Integrated modular avionics ,IMA)平台的健壮性分区特点,IMA平台必须能够为驻留应用和驻留功能提供健壮分区隔离和其他保护能力,这些措施要允许多个驻留应用共享一个平台及平台上的资源,且自身的资源支持系统级分布功能在容错网络上运行。根据综合模块化航空电子系统开发指南与认证考虑RTCA DO-297标准中关于IMA平台健壮性分区、安全性以及认可证明数据的要求,本文对IMA平台分区分析展开研究,重点对IMA平台及其组件通用处理模块(General processing module, GPM)、航空数据网络ARINC664交换机和远程数据集中器(Remote data concentrator, RDC)进行分区分析方法的研究。给出每个组件的分区分析策略和目标,明确每个任务需要进行的活动,为IMA平台及其组件的健壮性分析、缓解潜在风险、安全性分析和认可提供充足的证据。  相似文献   

19.
我国民用航空运输业务发展较快,已成为世界第二航空大国。而通用航空业务发展严重滞后,与我国航空大国严重不相称。随着我国航空事业的快速发展,低空空域的开放,通用航空业务量必将有跨越式发展。本文主要调查分析了中南地区通用航空的现状和主要业务类型,发现通用航空业处于初始阶段并且业务类型极端不均衡,并对发展通用航空业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虽然调查只是中南地区的情况,但能反映我国通用航空的现状,即我国通用航空还处于初始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20.
特殊条件下的远程、快速温度测量的前沿需求,对经典温度传感技术提出了挑战。磁学原理测温方法在这些领域颇具潜力,磁纳米粒子具备显著高效的温度–磁场转换效应及纳秒尺度的响应时间,可实现远程、高精度、快速的温度测量。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磁纳米测温技术的发展现状,具体包括几种不同的磁纳米温度测量物理模型及仿真分析方法,以及相应的温度信息提取方法与测量系统设计。基于磁纳米粒子的远程温度测量方法主要原理是测量磁化率或磁化强度信号,通过Langevin磁学模型获取温度信息。多个原型实验证明了磁纳米测温技术在远程或超快速等约束条件下应用的可行性。磁纳米温度计为大功率芯片的结温测量、瞬态温度测量、穿透金属的远程温度测量以及高超声速风洞转捩点下游温度成像等极端条件下的温度测量提供了一种新的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