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改变传统专业导论类课程以授课为主的被动式学习状态,提出并实施 Seminar 教学模式下,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方式学习的教学思路。在Seminar教学模式下设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导论教学内容组织,制定P-P-E教学流程,有效提升学生对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认知、学习兴趣以及各项能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复杂性、自组织演化科学世界观为依据,探析科学思想与教育思想的关系,确立系统思考下的"科学课堂教学观",并综合应用基于系统思考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于《人类与自然》课程教学实践,提升"探究攻关提升展示"创新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以提高学生自主科学探究的思想意识和学习能力的持续发展。让现代教育给学生以科学思想,使学生获得面对现实与未来问题的信心与勇气、知识与能力、方法与智慧。  相似文献   

3.
工程本科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技术基础扎实、专业知识宽广、工程应用能力强和良好团队协作能力的工程师。课题组根据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实际现状,以CDIO教育理念为指导方向,以项目任务学习为主线,构建基于CDIO的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模式。从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实验方式、学习成果评价等相关问题进行设计、探索与改革。实践证明,新的课程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创新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数据结构课程教学的突出难点是知识的抽象性和动态性,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和单一的教学方法难以克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概念抽象、算法繁多、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脱节。实践表明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模式,及基于此模式下的多种教学方法应用的课程教学改革,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基于“以就业为导向、以实用技能为核心、以项目为主线”的职业教育理念,探索基于以网络平台进行的线上自学、网上辅导和线下组织课堂教学相结合的线上线下教学改革与创新,能充分有效利用网络资源优势,共建和共享优秀教学资源,同时可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求,方便学生自学教学知识内容。本文从北华航天工业学院金属材料专业实际情况出发,对学生情况和课程情况进行了分析,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以学生为中心,对材料分析方法课程进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改革,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同时对考核方法进行了完善,在传统考核的基础上,加强了过程考核,为材料类专业课程改革提供了一种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6.
课程依托现代信息技术,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达成为目标开展教学改革与实践,采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建立了二维三阶教学流程。同时在教学内容上不断创新,增加学习的高阶性和挑战度。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课程思政,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基于大数据统计功能开展学习行为观测,建立以过程和能力为导向的多元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基于SPOC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模式,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了线上和线下两种教学优势。在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课题组了重新确定教学理念,教学目标,重构了教学内容,融入了课程思政,改革了考核方式。混合式教学模式拓展了教与学的时间和空间,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了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电子测量与仪器>实验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过程的实施进行了研究和思考,针对培养目标和对象有新要求、新特点的情况,提出了在实验内容设计上注意原理与应用、虚拟与实际、验证与综合相结合的指导思想,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按学习与创新、课内与开放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安排.以达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满足个性发展需要,提升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电子测量与仪器>实验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过程的实施进行了研究和思考,针对培养目标和对象有新要求、新特点的情况,提出了在实验内容设计上注意原理与应用、虚拟与实际、验证与综合相结合的指导思想,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按学习与创新、课内与开放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安排.以达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满足个性发展需要,提升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在“应用型”为主大学本科教学中,以学生产出为主要的教学导向,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方式中要有所创新,论文中通过与传统教学方式的对比,提出了一种以教师理论教学为辅,学生实践+演示为主的Android开发与应用课程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翻转课堂教学方法的提出,充分发挥了学生在上课过程中的积极性,极大调用了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即丰富了学生的课余实间之外,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更好促进了翻转课堂在本科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