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正【据塔斯社12月2日莫斯科报道】俄罗斯米格公司12月2日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第二批10架现代化多功能米格-29K/KUB舰载机已交付俄海军航空兵。2012年初,米格公司获得了为俄罗斯海军提供24架米格-29K/KUB舰载机的供货合同。2013年俄军事部门接收了首批四架米格-29K/KUB舰载机。米格-29K是米格-29战斗机的舰载型,米格-29K为单座战斗机,米格-29KUB为双座战斗机。该舰载机采用折叠翼,阻拦尾钩和增强型机体。不同于  相似文献   

2.
《洪都科技》2014,(4):24-24
【据塔斯社12月2日莫斯科报道】俄罗斯米格公司12月2日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第二批10架现代化多功能米格-29K/KUB舰载机已交付俄海军航空兵。2012年初,米格公司获得了为俄罗斯海军提供24架米格-29K/KUB舰载机的供货合同。2013年俄军事部门接收了首批四架米格-29K/KUB舰载机。米格-29K是米格-29战斗机的舰载型,米格-29K为单座战斗机,米格-29KUB为双座战斗机。该舰载机采用折叠翼,阻拦尾钩和增强型机体。  相似文献   

3.
称雄了约半个世纪的米格系列战斗机,自从苏联瓦解后,似乎遇到一些麻烦.最先进的改进型,例如米格-29M尚没有得到俄罗斯军方或任何国家订货.在俄罗斯空军中的米格-29都是早期型号.到1992年总算有两个中队的米格-29S型在服役.目前仍有约40架米格-29飞机积压在库房内等待外销(匈牙利可能购买其中的24架,包括4架双座教练机).在俄罗斯舰载飞机的竞争中,米格-29K也败给苏-27K.目前只有少量的米格-29S出口马来西亚和可能出口印度.但在这样的条件下,米格型飞机的改进和研制仍在缓慢地进行中.米格-29型飞机仍然是当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斗机.  相似文献   

4.
德国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与俄罗斯莫斯科飞机生产联合企业(MAPO)和外贸军事设备进出口公司签署谅解备忘录,加紧推销米格-29改进计划.上述几家公司已于1993年合资建立了米格飞机产品支援公司(MAPS)根据新的备忘录,三家公司将建立一个MAPS,国际公司,把原来承担的支援德国米格-29的业务扩大到全世界,主 要集中力量为原东欧一些国家的米格一29提供各种改造方案,从最简单的到把原来飞机上的电子设备和武器系统全部换成玻璃座舱和西方武器系统。德、俄联手推销米格-29  相似文献   

5.
新机纵横     
俄法、俄德公司联合改进米格-29型机俄罗斯米格国家飞机制造公司计划于2001年与法国的汤姆逊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在对西欧一些国家装备的米格-29进行改进时,将配备法国公司的设备。安装这些设备可使俄制飞机符合北约的标准,并延长其使用寿命。同时,该协议也可最终确定米格公司和俄罗斯在全世界改进米格-29型机中的主导地位。现在从事这一飞机改进的有许多国家,其中包括罗马尼亚和以色列。此外,今年1月份,俄罗斯国防部与德国签署了政府间协议,对第三世界国家中的米格-29型机进行标准化、改进和设施器材技术保障。该协议规定俄德共同努…  相似文献   

6.
米格-31BM是目前在俄空军中服役的米格-31B截击机的具有压制敌方空防力量的改进型.MAPO推出该改型机的目的在于通过增加现有米格-31飞机的任务能力而延长该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了米格-29系列战斗机新的发展方向,即计划研制它的改进型以及改进现役的战斗机。改进型包括舰载型战斗机米格-29K、双座陆基型多用途战斗机米格-29M2等;对现役米格-29进行模块化改进成为米格-29SMT并简要介绍了它们改进后的性能特点。  相似文献   

8.
米格-35是俄罗斯米格飞机公司推出的最新型战斗机。该机是在米格-29K/KUB 舰载战斗机和米格-29M/M2多用途战斗机基础上研制的。仅从编号来看,该机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正在研制中的俄罗斯第五代战斗机。按照米格公司的说法,米格-35具有第4++代战斗机的技术水平。该机  相似文献   

9.
米格-29重现生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山 《国际航空》2002,(8):55-57
米格-29战斗机项目在经历了10年的困境后,近两年在俄罗斯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不仅走出了困境,还有继续发展的势头。代表米格-29项目发展方向的改型是新的米格-29M2型和米格-290VT型  相似文献   

10.
图片消息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一直在为美国海军进行F-117X“海鹰”技术验证机的研究.与其原型机相比,在气动布局上有了较大的改动.最大改变是,机翼是可折叠的,前缘后掠角从原来的67°30’减少到42°,翼展从13.2米增加至19.8米,进近速度减少约20节为135节(250千米/小时),斜置尾翼的设计作了变动,并在两侧增加了一对水平尾翼.海军型的F-117的最大起飞重量为31.2吨(F-117A为24吨),使用GE F414涡扇发动机.公司还为美空军和英国皇家空军提出F-117B方案,最大起飞重量为33.23吨,作战半径1850千米,可装4枚900千克炸弹,而F-117A则为1100千米、2.27吨武器.  相似文献   

11.
新机纵横     
首架批生产型米格-29SMT出厂 首架批生产型米格-29SMT改型机于1998年12月29日出厂。该机于12月30日沿公路运到儒科夫斯基试飞院,在俄空军1999年初开始部队使用试验之前,该机将在试飞院首飞。俄罗斯空军计划把150~180架米格-29改进成SMT标准。据总设计师诺斯科夫说,只计划改进最近10年生产的米格-29,以使这些飞机能使用于2020年。由于资金的限制,1999年仅能把首批24架米格-29“支点”飞机改进成SMT标准。与此同时,也可为目前米格-29的其他用户提供这种改进。  相似文献   

12.
张洋 《国际航空》2007,(8):56-58
2007年1月20日,俄罗斯米格飞机公司为印度海军研制的米格-29KUB 舰载战斗机成功首飞。与早期米格-29K 相比,该机在气动布局、机体结构上进行了相应的改进,更新了80%的机载设备,而且根据用户需要重新进行了武器配置。在投入使用后米格-29K/KUB 将显著提升印度海军的作战能力。  相似文献   

13.
米格-21ΠΦ截击机系列米格-21ΠΦ(亦称96号机)在试飞过程中作了一些改进。为了改善大速度时的方向稳定性,加大了腹鳍。另外,还将飞机的空速管移至进气口唇部,修改了座舱盖。 米格-21ΠΦ完成试飞后便投入生产。从1962年底起,米格-21Φ-13便从高尔基城工厂和莫斯科“劳动旗帜”工厂的生产线上撤下。米格-21ΠΦ代替米格-21Φ-13进入苏联空军和防空军服役。1964~1968年生产了米格-21ΠΦ的出口型,首先销往波兰和东德,随后销往华沙条约国的其他国家。  相似文献   

14.
米格-29OVT是米格公司新近开发的超机动多功能战斗机,其特别之处是采用了全向推力矢量(OVT)技术,它的发动机喷管可在任意轴向偏转20度,是世界上首架装备了在所有轴向都可以偏转的全向喷管的双发战斗机.米格-29OVT在2005年莫斯科国际航展上第一次对外进行了飞行表演,引起了巨大轰动,其风头甚至超过了同样采用推力矢量技术的苏-30MKI.  相似文献   

15.
军用航空     
米格-29SMT改型细节 该机由米格-21基本型改进而成,改进的主要项目包括:将安装改进的空空和空面武器,以及在RD-33基础上改进的推力矢量型RD-43发动机.据介绍,该机装的短程武器将为K-30,它是在R-73/K-74红外空空导弹基础上改进的后继型.远程的武器是原打算用于米格-31M上的K-37的改进型K-37M,用以代替早期的R-33,中程的空空导弹为一种R-77的改进型.目前,米格MAPO工业联合体正在向俄空军推出这种新改型的米格-29SMT战斗机,并同时推出一种它的出口型.两种型别的主要区别在于,出口  相似文献   

16.
评估工作将在装常规发动机的米格-29和使用推力矢量发动机的米格-29之间进行,根据评估结果来确定现代及未来的“米格”飞机上使用推力矢量发动机是否合理。  相似文献   

17.
米格-29SMT是俄米高扬设计局针对70年代未问世的米格-29所存在的航程短,携带武器种类及执行任务范围有限等不足,进行系列化改装进程中的又一最新改型.据称,它至少可达到“第四代半”(按俄战斗机划代标准)战斗机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将用其雷达和导弹把印度空军的125~150架第二代的米格-21-93战斗机改装为第四代战术飞机,预计费用为4000万美元.这些米格-21将装头盔瞄准具和“标枪”雷达.“标枪”为X波段的多功能、多目标探测脉冲多普勒雷达,重3O1千克,采用50厘米的平板裂缝天线,能探测24个目标,跟踪8个目标,并能对4个最优先的目标进行自动扫描管理.改进后的米格-21将装备2枚R-27R1半主动雷达制导或4枚RVV-AE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另一种挂载方案是4枚R-73E短程红外空空导弹或6枚R-60空空导弹.它还能挂载反辐射导弹、反舰导弹、电视制导炸弹和火箭吊舱.驾驶舱将安装  相似文献   

19.
米格-29OVT 是米格公司新近开发的超机动多功能战斗机,其特别之处是采用了全向推力矢量(OVT)技术,它的发动机喷管可在任意轴向偏转20度,是世界上首架装备了在所有轴向都可以偏转的全向喷管的双发战斗机。米格-29OVT在2005年莫斯科国际航展上第一次对外进行了飞行表演,引起了巨大轰动,其风头甚至超过了同样采用推力矢量技术的苏-30MKI。  相似文献   

20.
2006年9月19日我或许是第一个驾驶过米格-23的中国人。由于历史的原因,虽然这种飞机在1967年就已经首飞,但中国人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真正有机会接触和体验该机。关于米格-23有太多的传奇故事,它是苏联生产的最多的二代机之一,共生产了4000多架,出口到世界近20个国家;它曾经有过击落以色列的 F-4鬼怪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