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爽 《国际太空》2014,(7):16-22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是指利用在太空中的导航卫星对地面、海洋和空间用户进行导航定位的一种空间导航定位系统。目前。GNSS不仅成为世界各国重大的空间和信息化基础设施,也成为体现现代化大国地位和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由于GNSS在国家安全和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所以世界主要军事大国及经济体都竞相发展独立自主的卫星导航系统。预计在2020年前,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罗斯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NASS)将完成现代化改造;而中国的“北斗”和欧洲的“伽利略”(Galileo)将部署完成。除此之外,日本、印度等国正在发展本国的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及增强系统。  相似文献   

2.
北斗系统作为我国自行研制的导航系统,具有独特的混合星座特性,其反射事件在海洋上的空间分布和覆盖性能的研究成果较少。针对上述问题,模拟了北斗三号(Beidou System 3,BDS3)以及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空间星座,模拟不同性能参数的低轨接收卫星,在此仿真系统的基础上,计算反射事件在各仿真场景下的海洋覆盖率以及同时发生反射事件的卫星数量。结果表明:BDS3与GPS相比具有更大的反射事件海洋覆盖率,覆盖性能更优;仿真周期7天与1天相比,前者卫星产生的反射事件海洋覆盖率约为后者5倍;低轨道卫星(Low Earth Orbit,LEO)轨道高度越高,天线波束角度越大,反射事件海洋覆盖率越大;3颗LEO卫星下同时发生反射事件卫星数的平均值约为单颗LEO卫星的3倍。可通过设计多星组网来提高反射事件海洋覆盖率。研究结果对星载反射技术海洋遥感应用方面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东方星 《太空探索》2012,(12):24-27
卫星海洋遥感对观测与研究全球海洋环境和海洋资源具有重要作用,其特点是快速、连续、大范围和能同时观测多个参数。目前,全球已发射了40多颗探测海洋的卫星,包括专用海洋卫星和装载多种遥感器具有大气、海洋、陆地等环境监测能力的综合型遥感卫星。海洋卫星是专门用于观测和研究海洋的人造地球卫星。虽然利用气象卫星和资源卫星也可以获得一些海洋现象的信息,但由于海洋现象和变化  相似文献   

4.
杭添仁 《太空探索》2012,(12):16-19
据国家海洋局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最近透露,2020年前,我国将发射8颗海洋系列卫星,其中包括4颗海洋水色卫星、2颗海洋动力环境卫星和2颗海洋监测卫星系列(又叫海洋雷达卫星),形成对我国全部管辖海域乃至全球海洋水色环境和动力环境遥感监测的能力,同时,也加强对我国黄岩岛、钓鱼岛以及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岛全部岛屿附近海域的监测。  相似文献   

5.
印度时间2016年4月28日,印度成功地发射了“印度区域卫星导航系统”(IRNSS)第7颗卫星,抢在欧洲“伽利略”(Galileo)系统初始运行能力部署之前,完成了由7颗卫星组成的IRNSS系统空间段的部署,使印度成为全球第4个完成卫星导航系统部署的国家(位列美国、俄罗斯和中国之后),跻身卫星导航大国行列,拥有完全自主的卫星导航能力的梦想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6.
在过去的30年中,印度已经研制并发射了一系列不断改进的通信卫星、科学卫星和遥感卫星。在西方人眼中,这似乎有点异常,奇怪一个如此落后的国家怎么能够研制和发射这么多的卫星。但在印度人看来,空间工业已经成为印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印度的每一个空间项目在开始时都必须经过论证,只有对印度经济发展有利的项目才能立项。为了发展印度的通信基础,提供TV频道和气象云图,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发射了一系列多用途卫星──印度卫星(Insat);为了加强农业和土地利用,ISRO研制了遥感系列卫星──印度遥感卫星(IR…  相似文献   

7.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反射计(GNSS-R)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被动式遥感手段,可用于提高海洋盐度(SSS)反演精度。首先,在回顾辐射计亮温模型和GNSS-R散射功率模型,并建立星载仿真场景的基础上,研究了GNSS-R辅助辐射计探测海洋盐度的性能,使辐射计工作于GPS L1频点1 575.42 MHz时,通过共用天线和射频前端可以降低星载设备的质量和功耗,但对海洋盐度大于25 psu的条件下,垂直和水平极化的亮温对海洋盐度的灵敏度分别下降约0.1和0.08 K/psu;其次,分析了GPS L1反射信号对辐射计的干扰,发现在仿真场景下当辐射亮温变化1 K时,GPS L1反射信号引入了小于2.5×10-4 K的误差;再者,讨论了不同入射角情况下定义的垂直和水平极化的GNSS-R观测量对亮温校正量的灵敏度,结果表明随入射角增大,水平、垂直极化信号的观测量对亮温校正量的灵敏度分别呈现下降和上升趋势;最后,分析了定义的GNSS-R观测量对亮温校正量的灵敏度与空间分辨率之间的关系,得出了高灵敏度、高空间分辨率反演算法的研究对星载GNSS-R辅助辐射计海洋盐度探测至关重要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欧洲航天局(ESA)的“土壤湿度和海洋盐浓度”(SMOS,见图1)卫星在2009年11月2日升空,用于观测地表的土壤湿度和海洋盐浓度。土壤湿度数据是进行水文研究急需的,海洋盐浓度则对提高人类对洋流的理解至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赵爽 《国际太空》2014,(10):36-40
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罗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NASS)是目前两个能完成全球覆盖的卫星导航系统。不过,无论是从定位精度还是应用范围上,GLONASS都要稍逊GPS一筹,这里面政治经济的原因有之,卫星技术有之,而地面站部署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相比于美国GPS全球布站的优势,俄罗斯GLONASS的地面站部署只集中在其本国和周边国家,尽管利用了星上激光反射器等手段进行补偿,但其性能仍无法赶上前者。  相似文献   

10.
宝瓶座/科学应用卫星-D(Aquarius/SAC—D,以下简称“宝瓶座”)于2011年6月10日由德尔他一2运载火箭从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升空,开始执行其观测全球海洋表面盐分、研究海洋环流的使命。该卫星将运行在657ktn高的太阳同步轨道,每7天完成1次覆盖全球的观测任务。  相似文献   

11.
全球海表流场多尺度结构观测卫星计划(Ocean Surface Current multiscale Observation Mission, OSCOM)首次提出海表流场、海面风场和海浪谱(简称 “流–风–浪”)一体化探测的多普勒散射计(Doppler Scatterometer, DOPS)测量原理和系统体制。OSCOM采用Ka-Ku双频多波束圆锥扫描体制的真实孔径雷达,将实现超过1000 km观测刈幅、公里级分辨率的“流–风–浪”一体化卫星直接观测。OSCOM将突破海洋亚中尺度非平衡态动力学、海洋多尺度相互作用、海气耦合的研究瓶颈,支撑实现海洋系统科学、气候变化等理论研究的重大突破。未来,应用OSCOM海表流速观测的模式改进,将奠定海洋非平衡态过程数值模拟、同化和预报的动力学基础,实现海洋和海气耦合模式的重大改进。通过与多源数据融合,OSCOM海流观测的应用将为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碳收支研究和国家重大任务提供支撑。OSCOM科学卫星的实施对于我国地球系统科学和卫星对地观测重大应用的突破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有望带动我国应用卫星的发展从追赶、并行走向领跑。   相似文献   

12.
□□海洋-1(HY-1)卫星是中国第1颗直接为国家海洋监测、研究与应用开发所研制的卫星,它于2002年5月15日成功发射。HY-1卫星装载有1台10谱段海洋水色扫描仪、1台4谱段的CCD成像仪。该卫星主要用于海洋水色环境要素的探测,如叶绿素浓度、悬浮泥沙含量、可溶性有机物、水温  相似文献   

13.
2011年4月20日,印度空间研究组(ISRO)用“极轨卫星运载火箭”(PSLV)成功将本国资源卫星-2(ResourcSat-2)及其他2颗小卫星送入轨道,这标志着“印度遥感卫星”(IRS)系统又增新的成员。此次发射也是印度“极轨卫星运载火箭”的第18次发射。  相似文献   

14.
文青 《国际太空》2009,(1):34-34
2008年12月15日俄罗斯航天局新闻处公布,俄罗斯2009年首个科学计划是发射研究太阳和地球全球暖化问题的“日冕-光子”(Koronas-Foton)卫星,这次发谢计划将于1月29日进行。“日冕-光子”卫星上的零件和仪器80%由俄罗斯制造,其余20oA由乌克兰、印度及其他国家制造。  相似文献   

15.
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主席拉达克里希南(K.Radhakrishnan)在印度国立开放大学(IGNOU)25周年纪念讲座中表示,由印度自行研发的新型雷达成像卫星一1(RISAT-1)将于2011年发射,一旦这颗卫星成功发射,将大幅提升印度对地观测能力,成为印度航天能力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拉达克里希南表示,印度现有的遥感卫星主要使用可见光与红外谱段,因此不能穿过云层拍摄地球;而RISAT-1卫星具备全天候对地观测的能力。其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由ISRO自主研发,能够全天时工作,从而提高印度救灾响应能力。RISAT-1卫星还将有益于测绘和管理自然灾害,例如洪水和滑坡,此外,它可提高防御监视能力,帮助追踪有威胁的船只等。  相似文献   

16.
今日海洋水色卫星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友 《国际太空》2002,(7):11-13,14
1 海洋水色卫星现状 □□目前世界上有两个海洋水色卫星系列:美国SeaStar系列和印度IRS-P3系列。 1.1 SeaStar系列 SeaStar卫星于1997年8月发射,至今仍在运行。其后继卫星Terra 和Aqua分别于1999年12月和2002年5月发射,也仍在运行中。需要说明的是:Terra是美国发射的多功能卫星,星上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有36个波段,其中含有海洋水色探测波段,NASA将其作为SeaStar卫星的海洋水色仪SeaWiFs的后继仪器。 1.2 IRS-P3系列 IRS-P3卫星于1996年3月发射,后继卫星IRS-P4于1999年5月发射,至今这两颗卫星也仍在…  相似文献   

17.
伍勤 《国际太空》1996,(3):16-20
中华星-1是台湾省“国家空间计划局”(NSPO)委托美国TRW公司正在研制的一颗科学试验卫星。该卫星的任务是进行Ka频段通信、日地物理和海洋水色研究三项科学实验。卫星上的有效载荷由试验通信有效载荷(ECP)、海洋水色成像仪(OCI)和电离层等离子体与...  相似文献   

18.
2013年世界导航卫星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菁 《国际太空》2014,(2):32-37
2013年全球导航卫星的发射数量较少,成功发射了1颗“全球定位系统”(GPS)卫星、1颗“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NASS)卫星和1颗“印度区域导航系统卫星”(IRNSS)。但是,几个发展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或地区都在加紧卫星导航星座的研制和部署,不约而同地将全系统升级换代或投入运行的目标定在了2020年左右。  相似文献   

19.
2008年7月5—6日,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和法国国家空间中心(CNES)联合工作组在印度召开合作项目评审会,以进一步确立双方在航天活动方面的合作关系。 会议期间,双方就“热带云”(Megha-Tropiques)卫星获取数据的分发政策签署了协议。计划于2009年发射的“热带云”卫星是印法合作项目,用于监测热带气候。它将携带4个有效载荷:微波辐射计、湿度计、辐射测量仪和无线电掩星探测器。  相似文献   

20.
中国航天     
《太空探索》2012,(10):4-5
中国将发8颗海洋卫星监测全部管辖海域据中国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透露,2020年前,我国将发射8颗海洋系列卫星,形成对我国全部管辖海域乃至全球海洋水色环境和动力环境遥感监测的能力。按照《陆海观测卫星业务发展规划》,这8颗海洋卫星包括4颗海洋水色卫星、2颗海洋动力环境卫星和2颗海陆雷达卫星,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