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车间的B_1—135型鈑金下料数控铣床(见图1),自一九七六年五月安装调试后正式投产以来,运转正常,性能稳定,已加工零件10多项,编程30多项,效果良好,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减少了工装,提高了工效。这台机床能铣大型铝合金蒙皮零件的轮廓和内孔,对小型零件也能成组套材铣切,凡原在回臂铣床和鈑金铣床上加工的零件,除宽度小于150毫米的窄条外,不论外形多复杂,只要能准确定出尺寸,均可铣切。一、机床规格加工鈑料最大尺寸 7000×1500×12毫米主轴法兰盘端面到工作台距离 220毫米主轴中心线到龙门架导轨面距离 310毫米主轴前轴承颈直径φ40×φ56毫米主轴转速 12000转/分  相似文献   

2.
以DMC60H数控机床为试验平台,以壳体类铝合金零件加工为研究对象,提取数控铣削加工试验数据,采用BP神经网络建立数控加工铣削参数优化模型。生产验证表明,提出的数控加工铣削参数优化方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一定的先进性,能有效提高加工效率,对实现数控机床综合应用效率最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空气压缩机阀片,直径与厚度比值大,一般D/t>40,呈圆环形。零件较薄(一般为3毫米),光洁度(?)8~(?)9,翘曲度要求不大于0.04毫米(图1)。此类零件,在专业化的空气压缩机厂是采用专用磨床进行磨削的。在维修工作中,如果在普通平面磨床上用磁吸法磨削,很难加工出合格零件。对此,我们在普通平面磨床上采用无磁吸磨削法解决了这个难题。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4.
我厂在生产中遇到一种材料为LY12-CZ的铝合金薄壁筒零件(以下简称薄筒)。孔径210毫米、壁厚5毫米、长785毫米、孔径公差0.073毫米,内表面光洁度▽7。它的刚性很差,如用手在径向加一个外力,在百分表上就可以看到有一个明显的变形,薄筒结构见图1。为了解决薄筒加工中的变形问题,我们进行了工艺分析。首先,材料本身已经淬火(自然时效),粗车后不许可用人工时效来消除切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螺纹铣削加工工艺的分析,详细阐述螺纹铣削加工刀具的选择,螺纹铣削编程方法,以及基于Vericut仿真软件进行实体仿真的具体方法。最后,通过应用实践,证明了采用螺纹铣削加工工艺,能在数控加工中心上优质高效的加工各种螺纹,对零件的螺纹铣削加工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我厂在加工某齿轮零件时,需用一种齿轮梳刀(见图1).这种齿轮梳刀其相邻齿距误差要求不大于0.002毫米,每五个齿的齿距累积误差要求不大于0.008毫米.根据我厂现有的磨床设备,其进给机构不能保证齿距的精度要求.鉴于此情况,我们采用了  相似文献   

7.
钛合金径向超声振动铣削表面粗糙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钛合金零件加工质量,设计了径向超声振动辅助铣削试验装置,研究了切削速度、切削深度、进给速度和超声振动幅值对钛合金零件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与普通铣削相比,径向超声振动铣削后工件上的刀痕更加平整、分布更加均匀,材料去除更彻底,有效减少了由于钛合金切屑粘刀造成的表面划痕和积屑瘤等现象.在不同的切削参数下,径向超声振动铣削均可以改善钛合金零件的表面粗糙度,这一点在低速切削时更为明显,而超声振动幅值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加工质量.对加工系统的切削力进行了分析,发现超声振动辅助铣削时系统的切削力明显减小,有助于提高加工系统的稳定性,从而能够获得较好的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8.
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dvantEdge模拟了航空铝合金7055高速铣削过程,获得了单个刀齿高速加工中铣削力变化曲线,预测了不同切削时间下工件及刀具上的温度分布,获得了刀具前刀面和后刀面的温度分布曲线;建立了高速铣削参数对铝合金7055铣削力和铣削温度的影响曲线,可辅助优化切削加工参数,有助于减小切削过程中刀具的磨损,改善刀具切削状态,提高刀具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9.
以铝合金雷达波导件的高速铣削加工为例,通过设计专用夹具、选用硬质合金刀具进行顺铣、遵循分面加工原则、优化走刀方式和路线、优化切削参数来控制并且减小变形,可以很好的实现铝合金薄壁整体构件结构件的高速铣削加工,并且加工时间缩减为普通铣削的1/3。  相似文献   

10.
我厂自制400吨大台面油压机时,有四根长4.25米、直径200毫米的立柱需要加工,公差为0.15毫米。而现有最大车床 C650仅能加工3米长的零件。工人同志坚持自力更生的精神,自己制造了一个支撑架,采用掉头装夹反复拔正的办法,在 C650车床上将立柱加工出来。经测定,光洁度达▽6左右,椭圆度为  相似文献   

11.
如图1所示大长径比细长杆外圆与深孔加工,材料是30CrMnSi加工性能差,毛料是厚壁管材,加工量约为0.35~0.5毫米左右,又有不同程度的弯曲,管内原有约为2~2.5毫米内孔,加工孔时客观上起导向作用,且壁厚不均,上下差可达0.2毫米左右,由于外径工量很小,且不能热处理,故内应力不能消除,加工后变形大,此件技术要求是(外径负0.2毫米,壁厚差不大于0.2毫米,即内孔直线偏差在0.2毫米以内,全长跳动不大于0.2毫米)就很难达到。针对零件材料状况和要求,进行了工艺分析,为保证技术要求采取了以下措施。  相似文献   

12.
航空铝合金铣削加工中切削力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弥补当前斜角切削数值模拟多采用直线刀刃的不足,结合立铣加工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适合立铣加工的螺旋齿单刃斜角切削有限元模型,进而对航空铝合金7050-T7451进行了铣削加工切削力的数值模拟研究,得到了切削力值。通过铣削力实验测得了同样切削条件下的铣削力值,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值比较吻合,从而证明所建立的有限元模型是正确的,可用于预报铣削力值。铣削加工切削力的数值模拟研究为航空铝合金切削加工的工艺参数优化、刀具的合理选择及其优化设计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进一步有效控制整体结构件的加工变形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一类典型流线型曲面——叶片的高效数控铣削加工方法研究,提出了基于加工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的高效切削参数优化技术,该方法是提高切削加工效率,保证零件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的有效手段.首先,辨识得到加工零件材料的铣削力系数;其次,利用锤击试验分别得到机床-刀具系统及弱刚性零件结构的动态特性,同时利用有限元方法进行模态分析,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可辅助验证锤击试验结果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仿真得到铣削颤振稳定域曲线,然后对建立了基于加工系统动态稳定性的高效数控铣削加工参数优化系统进行高效铣削参数优化;最后,依据优化的铣削参数制定零件铣削加工工艺,试验得到了加工质量合格的叶片,其加工效率较传统方法有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天线指向机构是实现天线高精度指向和跟踪的重要零件,其功能是为天线本体提供固定支撑、旋转精确指向、快速跟踪定位等。天线指向机构支架采用硬铝合金材料,整体外形尺寸为210mm×112mm×125mm,结构为薄壁支架零件,装配后四孔形位公差要求极高。在实际加工中采用三轴机床,通过局部余量控制技术来调节零件的变形,合理选择刀具及创新装卡方法和铣削方法实现薄壁支架零件高精度四孔同轴和高平面度的组合件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的数控加工。  相似文献   

15.
由于在一般坐标镗床上加工钻模板所能达到孔间距公差的经济精度为±0.01毫米,而钻模板之孔间距公差,在钻模设计时,根据经验约取零件对应孔间距公差的1/3~1/2。因此,对于按直角坐标(或极坐标)标注孔位的零件,当其孔间距(或经极—直坐标转换后的孔间距)公差≥±0.05毫米时,各厂广泛采用钻模钻孔。这里试就使用钻模钻孔零件孔间距的检验方法作一些不成熟的讨论。  相似文献   

16.
针对国产某型号座椅中滑轨零件的加工变形难以控制及提高加工效率的问题,研究了滑轨高速铣削工艺.用高速铣削加工代替龙门刨可确保达到设计要求,并为加工长薄壁零件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7.
整体叶盘由多个叶片呈圆周阵列布置在轮毂上,由于叶身型面为弱刚性零件,精加工时刀具磨损、颤振及让刀变形较为严重,影响了加工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提出一种面向全型面精加工的整体叶盘铣磨组合加工工艺,叶片型面采用磨削加工工艺,叶根、流道区域采用铣削加工工艺,通过控制磨削与铣削刀轨重叠区域的接刀误差实现叶盘全型面加工。试验结果表明,铣磨组合加工工艺表现出较好的加工质量,接刀误差控制在0.01 mm以内,轮廓误差小于0.04 mm,并通过加工试验验证了多主轴阵列加工的可行性,在保证加工质量的同时可大幅度提升加工效率。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红外测温系统对高速铣削过程中切削温度的动态变化进行在线监测.给出了铝合金高速铣削过程中不同磨损程度和不同材料的刀具加工时对应的切削温度以及切削温度随切削速度的变化规律,其结论有助于指导铝合金高速铣削加工、优化高速切削工艺.  相似文献   

19.
针对航空铝合金薄壁工件铣削加工时易出现的颤振以及切削效率低的问题,从动力学角度出发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提出了通过采用保持工艺系统高刚性的加工过程工艺优化与铣削加工动力学仿真结合的方法进行铣削加工.试验结果证明本法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较好地解决了航空铝合金薄壁结构工件加工的颤振问题,提高了工件的加工表面质量和切削效率.  相似文献   

20.
我所研制的产品中,选用含铬13%的不锈钢比较多,依零件的不同要求选用不同的牌号,如1Cr13、2Cr13、3Cr13、4Cr13等。有一种齿轮选用4Cr13,齿轮的加工路线为调质—粗加工—消除应力时效—精加工—最后热处理—抛光。对最后热处理的要求:零件不圆度不大于0.02毫米;端面最大跳动不大于0.03毫米;内孔Φd的变形量不大于0.02毫米;硬度RC50~5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