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用模拟反应和交联反应说明端羧基聚丁二烯与多官能团氮丙啶及环氧树脂固化反应的特性1 绪言遥爪聚合物(即在分子两末端有富能基的聚合物)的固化如图1所示,它与沿主链上的反应点进行固化的(a)有所不同,是由分子末端产生固化(b)。因此,可以推断,在后一种固化中不存在影响物理性能的末端自由链,而形成理想的网状结构。从加工性方面来说,液态遥爪聚合物比以往的固体聚合物要优越。  相似文献   

2.
采用品氏粘度计表征了室温下磷酸/糠酮树脂固化体系的粘度变化,采用热重(TGA)-差热(SDTA)同步分析仪测试了其固化过程,以研究固化剂含量和升温速率对其固化反应的影响。同时,采用一定工艺制备固化后的试样并进行验证。结果发现,即使在室温条件下,固化反应也在缓慢进行;固化剂含量为6.67%的固化体系固化后质量损失较小,表观比较致密;加热速率为2 K/min时,有利于固化反应的进行。在此基础上,采用Malek最大概然机理函数法求取固化反应动力学参数,建立了描述该体系固化反应的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3.
固体推进剂聚氨酯固化反应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引用了重均官能度概念,把固化反应的理论模型与固体推进剂固化反应的实际正确地结合起来。从而把凝胶化理论推广应用于固体推进剂固化反应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利用LF-NMR研究燃速催化剂对推进剂固化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分别加入0%、2%和4%燃速催化剂Ct的某推进剂A、B、C 3个体系,应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LF-NMR)分别在线监测50、60、70℃固化反应,通过聚合物氢质子横向弛豫时间T2进行固化反应动力学研究。结果显示,T2与体系固化反应程度有相关性,可在线监测样品固化反应的初期、中期和末期;3个体系在反应初期、中期均表现为一级动力学反应;各体系的反应初期的表观反应活化能Ea均大于反应中期,说明2个阶段的反应机理不同;提高固化温度能增加反应速率常数k、缩短固化时间,但不影响固化反应规则,没有改变交联网络的组成;同一固化温度下,随着Ct含量增大,k值增加、固化时间缩短,说明Ct对固化反应有催化作用,含量越高,催化作用越大,但过多的Ct会影响交联剂体系的链反应规则,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推进剂的空间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5.
采用DSC法研究了不同升温速率下E51环氧树脂与ABO芳香胺固化体系的固化工艺、固化交联反应动力学参数及树脂体系的热性能。通过分析确定了树脂的基本固化工艺,采用Kissinger、Ozawa方法计算出树脂的表观活化能,其平均值为52.94 kJ/mol,结合Crane公式求出反应级数为1.1,固化反应动力学符合n级反应模型;测得玻璃化转变温度Tg=217℃,热失重曲线表明体系的起始分解温度为361℃。  相似文献   

6.
环氧化端羟基聚丁二烯室温固化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环氧化端羟基聚丁二烯(EHTPB)中环氧基团难以室温固化的特性,探索了以钛酸酯偶联剂(TC-114)为固化剂实现EHTPB室温固化的固化工艺。采用红外光谱(FTIR)证明了TC-114中的P—OH能够使EHTPB的环氧基团在室温下开环固化,借助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该固化体系的固化动力学特征,推导出该固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40.76 kJ/mol。考察了TC-114用量、固化温度、EHTPB初始环氧值等对固化产物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TC-114质量含量为24%、固化温度为50℃时,固化产物的力学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7.
不同固化方式下环氧树脂体系固化行为及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采用热固化、微波固化及微波和热组合固化3种方式对双酚A环氧树脂/4,4’二氨基二苯甲烷(DDM)体系进行了固化试验研究,用红外光谱法(FT-I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扫描电镜(SEM)等分析其固化行为及微观形态表征,对固化试样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微波固化能显著提高体系的固化反应速率,缩短凝胶化时间,微波固化及微波和热组合固化达到完全的时间仅分别为0.9 h和1.5 h,微波固化产物具有比热固化产物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组合固化试样的拉伸强度能达到热固化试样的95%以上,但微波固化试样拉伸强度仅为热固化试样的80%,扫描电镜分析表明微波固化产物在微观形态上与热固化及组合固化产物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8.
以苯并噁嗪为基体树脂,短切高硅氧纤维为增强材料,制备了一种模压用复合材料。研究了该树脂的热性能、固化动力学性能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苯并噁嗪增强高硅氧纤维混合物随固化温度升高工艺窗口未发生显著变化,利用Kissinger、Crane法得到固化反应活化能为69.619 kJ/mol,反应级数为0.95。复合材料拉伸强度为35.5 MPa,,压缩强度为196 MPa,线烧蚀率为0.14 mm /s.  相似文献   

9.
环氧化端羟基聚丁二烯/H12 MDI型聚氨酯固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环氧化端羟基聚丁二烯(EHTPB)与H12MDI固化交联形成聚氨酯弹性体,利用DSC外推法研究了EHTPB/H12MDI型聚氨酯固化的最佳反应温度,再通过测量固化产物的力学性能研究了其他最佳固化工艺参数,包括反应时间、固化剂H12MDI用量、EHTPB环氧值以及扩链剂BDO用量,并在相同条件下对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H12MDI和EHTPB/H12MDI固化产物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EHTPB/H12MDI固化产物具备更好的力学性能,并得到了EHTPB/H12MDI型聚氨酯弹性体的最佳固化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0.
结合3种经典的非等温动力学处理方法对加热原位池/FTIR联用技术获得的PET/N100固化反应的数据(TIR曲线)进行了动力学研究,获得了该固化反应的动力学参数,建立了研究固化反应的TIR法。结果表明,积分法、微分法和等转化率法3种动力学参数处理方法获得同一体系不同试验条件下的动力学参数基本一致,从线性相关系数r比较,积分法优于其它两种方法。PET/N100粘合剂体系的固化反应机理函数符合g(α)=-ln(1-α),为一级反应,TIR法能很好地用于固化反应动力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介绍了复合材料结构件固化设备、固化工艺、操作及控制 ,同时介绍了热压罐固化设备使用中的技术改造等内容。  相似文献   

12.
鲁国林 《固体火箭技术》1999,22(3):34-36,58
研究了混合温度及固化温度工艺参数对高燃速HTPB/IOPDI推进剂力学性能的影响,在现有的实验条件下随着合温度升高,推进剂力学性能下降,固化温度升高,推进剂这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3.
DSC对苯基苯酚改性酚醛树脂固化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DSC技术、Kissinger法对苯基苯酚改性酚醛树脂的固化过程进行了研究,得到放热峰顶活化能为169.3 kJ/mol,远大于普通酚醛树脂(约70 kJ/mol)。理论近似凝胶温度、固化温度及后处理温度分别为414.5 K、448.9 K和483.9K。酚醛树脂的固化通常由化学反应控制和扩散控制两阶段组成。通过Ozawa法得到活化能与转化率(E-a)的变化关系表明,2种树脂固化历程存在明显差异。普通酚醛树脂固化反应进行到10%(a=10%),粘度迅速增大,反应转向扩散控制;而苯基苯酚改性酚醛树脂固化反应时粘度变化小,直至a=70%,才较快增长。这将有利于小分子的逃逸和各基团充分反应。同时高活化能也表明,反应形成了高键能的化学键,有利于提高树脂的残炭率和烧蚀性能。  相似文献   

14.
PET/N100粘合剂体系固化过程FTIR研究(Ⅰ)--TIR曲线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采用了加热原位池/FTIR联用技术实时跟踪N100和环氧乙彬四氢呋喃共聚醚(PET)固化反应过程的方法,获得了固化度与温度的关系(TIR)曲线,研究了添加物及升温速率对固化体系的影响,发现催化刺对固化反应有明显的力口速作用,增塑荆的加入,使得固化反应的起始温度增加,终止温度降低,这些结果为固化TIR动力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本数据。  相似文献   

15.
影响室温硫化硅橡胶脱模剂表面固化时间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验分析了影响室温硫化硅橡胶脱模剂表面固化时间的各种因素。结果表明,脱模剂表面固化时间与环境温度、湿度和交联剂、催化剂、稀释剂用量,以及加料顺序有关,经实验得出了最佳配制工艺。  相似文献   

16.
重均官能度具有按当量数分数加和的性质。利用实验数据统计处理的方法,证明了丁羟胶重均官能度与推进剂最佳固化参数线性相关,为选择丁羟固体推进剂的配方和装药最佳固化参数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湿法缠绕用环氧配方适用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DSC、IR、GPC等测试技术对芳纶纤维湿法缠绕复合材料用环氧配方在贮存过程中的粘度,固化度,固化动力学参数以及分子量以及其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HR18环氧配方的室温适用期较长且随存放温度升高而变短,在较低温的度条件下可延长树脂系统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8.
采用DSC研究了有机硅固化剂1,3-二氨丙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DSX)与双酚F环氧树脂(BPFER)的固化动力学。BPFER/DSX体系的非等温固化反应曲线和dα/dt-t曲线表明,该反应符合自催化反应模型的基本特征。T-β曲线预测的固化工艺的凝胶温度、固化温度和后固化温度分别为36、87、138℃。采用E变量法分析得该体系的固化反应表观活化能为46.70~50.54 kJ/mol,与Starink、Kissinger、Ozawa、Boswell等方程的验证结果基本一致。采用E常量法求得该体系不同升温速率下的固化反应动力学方程,动力学方程预测值与实验值十分吻合。TG和DTG曲线表明,BPFER/DSX固化物的耐热性优于BPFER/DDM固化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