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加速发展我国航空发动机事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 前言二十世纪,是航空飞速发展的时代,而航空发动机则是推动航空事业飞速发展的强大动力.半个世纪以来,我国航空工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航空发动机方面却进展迟缓.30多年前周恩来总理就指出:我们的飞机得了"心脏病”.这种状况仍然延续至今.航空动力落后严重制约了我军航空装备的更新换代,已成为航空武器平台发展的"瓶颈”技术.因此,根治飞机"心脏病”,加速发展我国航空发动机事业,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
2000年9月中国航空学会召开的21世纪航空动力发展研讨会上,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刘大响院士的主题报告“对加快发展我国航空动力的思考”具有很大启发意义。 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我国航空发动机落后,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正在加大,已成为制约军、民用飞机发展的“瓶颈”技术。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值得我们认真反思,总结经验教训。虽然我国至今尚没有一个发动机型号走完自行研制全过程,但通过半个世纪的努力,特别是近20年的快速发展,已具备了一定的研制能力和技术基础。在目前的严峻形势下,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快研制,实现航空动力的“跨越式”发展,本文提出了几条措施建议。感谢《航空动力学报》杂志赐稿  相似文献   

3.
对加快发展我国航空动力的思考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我国航空发动机落后,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正在加大,已成为制约军、民用飞机发展的“瓶颈”技术。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值得我们认真反思,总结经验教训。虽然我国至今尚没有一个发动机型号走完自行研制的全过程,但通过半个世纪的努力,特别是近2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具备了一定的新机研制能力和技术基础。面对新世纪,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和希望同在。在目前的严竣形势下,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快研制,实现航空动力的“跨越式”发展,本文提出了几条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航空发动机研制过程中的主要经验教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我国航空发动机研制过程中主要经验教训。认识到航空发动机的发展可以带动和促进国家许多相关产业的发展,“动力先行、预研先行”是航空工业发展的规律;既要自力更生,又要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完成从仿制到自行设计的战略转变,开创我国航空发动机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5.
探讨我国航空发动机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我国航空发动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说明我国航空发动机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要发展除自身的基础和技术水平外(先天的),还需国家财力的特殊支持(后天的)。航天工业的快速发展充分证明,国家的财务支持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要认识到航空发动机的发展可以带动和促进国家计多相关产业的发展,而“动力先行,预研先行”是航空工业发菜的规律,仿制不是目的,创新才有出路。要合理利用现有资金,要贯彻“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要改变发动机工厂制造技术落后制约发动机研究的局面;管理上要制订科学的发展规划,并坚持贯彻执行,要深刻认识到发动机研制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相似文献   

6.
新一代飞机和发动机对材料热成形技术的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展更先进的新一代飞机和航空发动机已经成为目前形势对我国航空工业的迫切需求,对我国航空材料成形技术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航空工艺     
在经历了从修理到制造、从仿制到自行研制,我国航空工业已经逐步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和基础的科研、生产工业体系,积累了从飞机、发动机到机载设备制造的成套的工艺技术.它不仅成为我国航空产品研制和生产的重要保障,更成为带动我国其他民用工业发展的技术引擎.  相似文献   

8.
航空工业是一项高技术产业,许多国家,包括印尼、巴西、日本、印度等都能自行研制出飞机,但真正能独立研制出航空发动机的只有美国、英国、法国和前苏联.这表明航空发动机技术是一项难度更大、技术和风险更高的技术.纵观世界航空发动机工业的发展现状,目前美国属当今世界一流水平.  相似文献   

9.
新机纵横     
《航空科学技术》2006,(2):46-47
我国研制成功大推力涡扇发动机记者从日前召开的中国一航发动机事业部工作会上获悉,我国自行研制的大推力涡轮风扇发动机——“太行”航空发动机最近通过技术设计定型审查。“太行”航空发动机性能先进、技术成熟,可一机多用,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是航空工业打基础、上水平的重点项目。它的设计定型不仅是一航人航空报国、自强不息的非凡壮举,也是我国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征途上迈出的重大一步,标志着我国从此跨入了第三代航空发动机研制国家的行列,在自主研制航空发动机方面实现了从中等推力到大推力的跨越,从涡喷发动机到涡扇发动机的跨越,从…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我国航空发动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说明我国航空发动机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要发展除自身的基础和技术水平外(先天的),还需国家财力的特殊支持(后天的).航天工业的快速发展充分证明,国家的财力支持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要认识到航空发动机的发展可以带动和促进国家许多相关产业的发展;而"动力先行、预研先行”是航空工业发展的规律;仿制不是目的,创新才有出路.要合理利用现有资金,要贯彻"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要改变发动机工厂制造技术落后制约发动机研究的局面管理上要制订科学的发展规划,并坚持贯彻执行,要深刻认识到发动机研制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相似文献   

11.
对航空发动机研究和发展规律的认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探讨了世界上航空发达国家航空发动机技术加速发展的态势。分析了甸航空动力技术预先研究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加深了对航空发动机发展规律的认识。对如何振兴航空、动力先行,把我国航空发动机搞上去,走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美国航空推进系统关键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美国的国防关键技术计划中,航空推进技术受到重视。通过对美国国家级计划--高性能涡轮发动机综合技术计划、脉冲式爆震波产生推力的新概念发动机计划、燃烧室内气流过渡为超声速的冲压发动机计划的研究,对美国选择推进系统的理由作了分析,并对各国在航空推进系统的研究和发展工作进行了评估。可以看出,日本、德国继美、英、法、俄后在航空航天的推进系统方面已完成了一系列的研究。日本斥巨资建立发动机模拟高空试验台。最后详细列出了燃气涡轮发动机,其它航空动力和燃料三类中的10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3.
全球航空发动机维修市场的竞争现状与前景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90年代以来,全球航空发动机维修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发动机制造厂家、独立维修商及航空公司第三方维修实体为了提高各自的维修市场份额而纷纷扩充其维修实力。虽然这三类维修商目前在业务上平分秋色,但从发展趋势来看,发动机制造厂家很可能会在该市场上居于支配地位。本文在介绍该市场的全球业务规模及目前的竞争状况的基础上,对未来的变化趋势和发展走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航空发动机是为航空装备提供动力的装置,维修保障是保障发动机完成服役周期的重要阶段。随着航空发动机维修产业的不断发展,为满足未来大批量、高质量、高效率的维修需求,发动机维修技术也在不断提升和发展。本文简要介绍了航空发动机维修发展历史;从故障检查、整机清洗和整机装配三个方面综述了航空发动机整机维修技术的研究进展,从再制造发展、关键技术和技术开发流程三个方面阐述了航空发动机再制造进展;并对航空发动机维修和再制造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GE90-115B发动机结构设计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GE90-115B发动机是目前世界上推力最大的发动机,由GE90-94B发动机衍生发展而来.与传统的衍生发展不同,GE90-115B发动机的高压压气机减少1级,风扇转子支承作了重大改变,将1号滚珠轴承改为直径特大的滚棒轴承,滚珠轴承则置于风扇轴后端处.对风扇转子支承方式的变化作了深入分析,同时对风扇、高压压气机、低压涡轮、轴承等的结构设计改进进行了分析,可供航空发动机结构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某型航空机匣铸件改机加工,结合航空企业智能制造实施应用,通过制定攻关方案,选择铣车复合工艺路线、定制外购刀具,选择自制夹具,优化数控加工工艺,完成了智能制造模式某型航空机匣在航空制造企业工艺验证与实施应用。  相似文献   

17.
间冷回热航空发动机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间冷回热航空发动机是最受到重视的新型循环发动机.详细分析了间冷回热航空发动机的研究背景和开展该类发动机研究的必要性,描述了间冷回热发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典型的技术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间冷回热航空发动机的技术发展历程的回顾,对其技术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做出了预测.分析表明:间冷回热航空发动机以其低油耗的显著技术优势,将成为未来最有希望的“环境友好”民用航空发动机概念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中国电动飞机技术创新与实践观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凤田  范振伟  项松  刘远强  赵为平 《航空学报》2021,42(3):624619-624619
电动飞机极大地提高了飞机的环保性、舒适性、维修性和经济性,是航空工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电动飞机应具备高气动效率、高推进效率、高结构效率、高能量密度,以提高航时。"十三五"期间,中国已完成2机首飞,2机取证。"十四五"期间,电动飞机研发应该以高功率高效率电推进系统为研发重点,以混合电推进系列飞机为研发核心,以现有新能源型号全寿命保障体系研究为关键,以拓展新型电动飞行器研发和标准构建为目标。  相似文献   

19.
带有腔室旁通道的进气道气动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晓  李潞龙  马若龙 《航空动力学报》1994,9(3):267-270,332
分析了支线民航机一种新型亚音速带有腔室旁通道的进气道的几何形状设计和气动试验结果。针对某型发展型飞机设计并制造了缩尺比例为1∶2的该型式进气道模型, 进行了流态观察, 气动性能试验和投掷外来物试验。结果表明, 这种带有腔室旁通道的进气道虽然总压恢复系数比某型发展型的带有管状旁通道的进气道稍低, 但具有许多优点, 尤其是具有很强的排除外来物的能力, 对适航性有严格要求的民航飞机来说, 这种进气道将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