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旋转固体火箭发动机一维内弹道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给出了带“锥-柱形”装药的旋转固体火箭发动机的一维内弹道计算方法,其燃速计算采用分析方法,喷管流量采用等熵旋转喷管流的简化方法。所得结果和旋转试车台上实测的实验结果吻合较好,计算和实验表明,“锥-柱形“装药呈现较大速度效应。文中提供了计算方法具有较高预示精度,可推广到其它药型旋转发动机的内弹道计算,对旋转发动机设计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所谓装药计算就是求出发动机内弹道计算所需要的装药几何参数。 现代的固体火箭发动机装填系数都很大,因而侵蚀燃烧现象比较严重。为了更准确地计算发动机的内弹道参数,必须考虑由于侵蚀燃烧而引起的装药截面积的变化。考虑这一因素的内弹道计算方法一般是将药柱沿轴线分段计算,这样就需要对装药每一节点处各个时刻的装药几何参数进行计算。装药计算量是相当大的,需要编制计算机程序来配合相应的内弹道计算。目前,国内大多数程序都是针对某一种特定药型的,这使得该程序的使用受到限制。所以有必要对目前国内固体火箭发动机中大量使用的装药进行研究,编制出通用的计算机程序。  相似文献   

3.
陈步学  王晓  吴心平  程留生 《推进技术》1987,8(5):46-51,78,79
通过锥形内初装药发动机试验的压力-时间曲线,利用燃速辨识方法获得了高低两个压强范围装药的基本燃速表达式,比较了考虑c~*、k随燃烧室压强P变化和不考虑其变化所得的基本燃速表达式及其对内弹道予示的影响.结果证明,用本方法获得的燃速比燃速仪获得的燃速高5~8%,预示的内弹道曲线也与发动机实测曲线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4.
装药几何参数不确定性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引言固体火箭发动机装药设计,一般要求在满足发动机内弹道性能和相关约束条件下,选择药型并确定其几何参数,同时综合考虑燃烧室壳体内部绝热层、衬层和人工脱粘层的设计要求。装药设计作为发动机设计的核心,其设计质量很大程度决定了发动机性能优劣。航天飞机固体助推火箭发动  相似文献   

5.
加速度对固体火箭发动机内弹道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片型装药火箭发动机和含铝复合推进剂,研究了加速度对固体火箭发动机内弹道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加速度70g的条件下,2010推进剂的平均效应燃速比r^-a/r^0高达1.515,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内弹道性能呈现明显的变化。该项研究对发动机设计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了面向微型计算机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和程序,包括装药几何计算、内弹道性能计算及强度校核图形显示等一体化设计的计算机程序.目前已开发了三维翼柱型装药的模块化结构程序分支,可在微机PC-286/386上进行.本程序通用性广,精度高,可以很方便地扩充到其他药型.  相似文献   

7.
为了得到无喷管助推器药柱设计的最优解,采用无喷管助推器一维非定常内弹道计算方法和粒子群模式搜索混合优化算法,构建了无喷管助推器药柱优化设计框架,优化框架中粒子群算法用于全局搜索,模式搜索算法用于局部搜索。对圆柱内孔装药无喷管助推器的药柱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最大化总冲设计在不增大峰值压强的条件下总冲提升了5.4%,最小化峰值压强设计在总冲不降低的条件下峰值压强降低了33.8%,表明设计框架适用于无喷管助推器药柱优化设计过程,能够满足不同药柱设计的需求,混合优化算法的采用大大降低了优化设计代价。  相似文献   

8.
秦能  姚军燕  贾延斌 《推进技术》2003,24(2):183-185
为克服某起动器用复合推进剂装药存在燃气残渣多的缺陷,通过物性数据比较及内弹道性能计算,从三个备选双基配方中选出一个与该复合装药性能相近的配方来替代它。对选出的双基配方进行了验证,同时研究了辅助催化剂、辅助增塑剂、燃烧稳定剂对双基推进剂燃烧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所选的双基推进剂能满足该起动器对装药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岳松辰  王强  何迅舟 《推进技术》2020,41(6):1201-1209
为弥补现有单室双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装药结构的不足,提出一种由一个中心圆孔和多个弧形内孔组成的新型单室双推力多弧形孔装药结构。该结构包含7个可控结构参数。导出了药柱燃烧周长及通气面积随燃烧肉厚变化规律的计算公式;利用火箭发动机设计结构,分析了不同参数下多弧形孔装药结构的内弹道特性;在相同技术要求下,对比了多弧形孔装药和双药型装药结构的内弹道特性参数。设计及计算结果表明,新型多孔装药结构易实现单室双推力的要求,在文中所取算例下,采用多弧形孔装药的导弹相比采用星孔-单孔管型药柱装药的导弹加速时间缩短75%,导弹最高速度提高17%,且导弹速度和推力都更加稳定。多弧形孔装药结构为单室双推力火箭发动机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为提升装备完好率,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根据某型地平仪的相关技术资料,结合近30年的修理经验,分析影响该型地平仪可靠性的主要因素,结合产品寿命控制及产品使用情况,研究该型航空地平仪延寿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时域Neal-Smith(TDNS)准则源于频域Neal-Smith(FDNS)准则和阶跃目标跟踪准则,被广泛应用于纵向驾驶员诱发振荡(PIO)趋势的预测研究。在该准则采用的人机闭环系统中,广泛运用结构简单且能反映飞行员基本行为特征的拟线性驾驶员模型。但在实际情况中,驾驶员的行为通常具有高度的非线性,为了更精确地描述驾驶员的非线性特性,采用神经网络方法建立驾驶员模型。利用某机的试飞数据对神经网络进行了训练和测试,生成了神经网络模型。针对TDNS预测准则,建立了相应的仿真模型,通过仿真运算,得到了该飞机的P10预测结果。研究表明:相对于传统的驾驶员模型,神经网络模型能够更好与真实驾驶员相匹配;在TDNS评估准则中运用神经网络模型具有实际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周向平均方法在某风扇/增压级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万科  朱芳  金东海  桂幸民 《航空学报》2014,35(1):132-140
 通过对三维(3D)Navier-Stokes方程进行周向平均,得到了通流模型的控制方程,对其采用时间推进有限体积方法进行数值求解。为实现风扇/增压级在设计初期的快速性能评估,考察了周向平均方法在风扇/增压级分析中的准确性。分别利用NUMECA三维数值模拟软件和周向平均通流模型(CAM)对某高通流风扇/增压级进行了性能分析,从对比结果来看,周向平均通流模型在近设计点给出了与三维数值模拟十分接近的特性参数,最大误差不超过2.0%。在风扇转子中,由于周向平均通流模型能捕获通道激波,其物理本质与三维平均结果有所区别,因此径向参数分布与三维有所差异。而在亚声速流动下的增压级及外涵道各叶片排出口参数的径向分布与三维数值模拟结果都能很好地吻合。  相似文献   

13.
直升机主桨载荷模拟系统是一个多输入多输出液压伺服加载系统,该系统助力器和加载缸之间存在复杂的非线性耦合关系。通过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分析了该系统存在的力耦合关系,发现其造成的影响在系统允许的误差范围之内,因此可忽略这部分耦合因素。从而为简化系统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万科  朱芳  金东海  桂幸民 《航空学报》2014,35(1):132-140
通过对三维(3D)Navier-Stokes方程进行周向平均,得到了通流模型的控制方程,对其采用时间推进有限体积方法进行数值求解。为实现风扇/增压级在设计初期的快速性能评估,考察了周向平均方法在风扇/增压级分析中的准确性。分别利用NUMECA三维数值模拟软件和周向平均通流模型(CAM)对某高通流风扇/增压级进行了性能分析,从对比结果来看,周向平均通流模型在近设计点给出了与三维数值模拟十分接近的特性参数,最大误差不超过2.0%。在风扇转子中,由于周向平均通流模型能捕获通道激波,其物理本质与三维平均结果有所区别,因此径向参数分布与三维有所差异。而在亚声速流动下的增压级及外涵道各叶片排出口参数的径向分布与三维数值模拟结果都能很好地吻合。  相似文献   

15.
导弹助推器分离过程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了结构网格中的Chimera重叠网格技术和Favre平均三维N-S方程以获得流场解.采用k-ε湍流模型模拟气体的湍流粘性影响,计算中分别考虑空气和两种火箭发动机喷流等三种不同流动介质,采用时间相关边界模拟发动机拖尾段的非定常流动,最终求解带约束的六自由度弹道方程模拟了导弹助推器的分离脱落过程.并对发动机喷流对助推器分离的影响开展研究.所做工作可对于精确确定火箭助推器分离轨迹及姿态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6.
针对小型螺旋桨无人机零长发射仿真需求,建立了完善的发射仿真数学模型。助推火箭安装角关系到无人机发射安全,是无人机推力线吊挂工作中最重要的调整参数。结合某型无人机,实例仿真了助推火箭推力线纵向、侧向偏离重心等各种工况的发射过程,确定了火箭安装角偏移量安全边界,可作为实际推力线吊挂工作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跨声速和超声速流中激波/边界层干扰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谭杰  金捷 《推进技术》2010,31(4):394-400
对SST湍流模型中的Bradshaw常数a1进行了修正,并对跨声速和超声速流中激波/边界层干扰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空间离散采用二阶精度差值的低耗散通量分裂格式(LDFSS),时间离散采用对称高斯-赛德尔(SGS)算法。结果表明:在跨声速流动中,计算得到的壁面压力分布、分离区长度和速度剖面都与实验值吻合较好,而且很好地模拟了典型的λ激波结构;在超声速流动中,修正后模型的计算精度较原始模型有了较大改善,计算得到壁面压力分布和分离点的位置都和实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8.
回油型面结构对计量装置特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评价回油型面结构对燃油计量装置特性的影响,以Matlab为平台建立了燃油计量装置仿真模型,采用相同输入量对三角形、矩形和圆形回油型面结构进行仿真计算,并对其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3种回油型面结构对装置的计量特性都有较大影响,在相同条件下,三角形回油型面结构的计量特性最优,而矩形回油型面结构的最差;当活门开启时,矩形及圆形回油型面结构的开度面积及流量特性都会出现震荡现象,而三角形回油型面结构则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19.
Lithium-ion batteries have become the third-generation space batteries and are widely utilized in a series of spacecraft. Remaining Useful Life (RUL) estimation is essential to a spacecraft as the battery is a critical part and determines the lifetime and reliability. The Relevance Vector Machine (RVM) is a data-driven algorithm used to estimate a battery’s RUL due to its sparse feature and uncertainty management capability. Especially, some of the regressive cases indicate that the RVM can obtain a better short-term prediction performance rather than long-term prediction. As a nonlinear kernel learning algorithm, the coefficient matrix and relevance vectors are fixed once the RVM training is conducted. Moreover, the RVM can be simply influenced by the noise with the training data. Thus, this work proposes an iterative updated approach to improve the long-term prediction performance for a battery’s RUL prediction. Firstly, when a new estimator is output by the RVM, the Kalman filter is applied to optimize this estimator with a physical degradation model. Then, this optimized estimator is added into the training set as an on-line sample, the RVM model is re-trained, and the coefficient matrix and relevance vectors can be dynamically adjusted to make next iterative prediction. Experimental results with a commercial battery test data set and a satellite battery data set both indicate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achieve a better performance for RUL estimation.  相似文献   

20.
大涡模拟模型环形燃烧室污染特性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在任意曲线坐标系下,采用大涡模拟模型环形燃烧室两相燃烧流场中污染物的生成.用亚网格涡破碎(EBU)燃烧模型估算化学反应速率;分别用NO亚网格动力学模型与CO亚网格模型来模拟NO和CO的生成;采用随机离散模型模拟气液两相湍流流动,两相之间耦合采用PSIC算法.计算结果与瞬态速度场、出口温度和污染物质量分数分布的实验数据比较吻合,表明大涡模拟方法和亚网格模型可以用来预估实际燃烧室两相喷雾燃烧流场和污染物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