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8年7月6~14日,在莫斯科召开的“未来火星研究国际讨论会”上,苏联发表了1994年发射下一个火星探测器的决定。就发射而言,若使用大型火箭“能源号”的方案,则从1994年到2010年分三个阶段进行。首先于1994年把带有着陆舱的大型探测器送到火星上;接着2000~2005年发射能带回土壤和大气样品的探测器;最后2005~2010年完成有人火星探测计划。  相似文献   

2.
载人火星探测的行星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行星保护是影响载人火星探索任务的重要问题之一。载人探测的行星保护包括3个方面,即防止来源于地球的微生物污染目标星球的正向污染防护、防止外来生物对地球的潜在危害的逆向污染防护,以及确保航天员的健康和安全。国际宇航界已经开始针对载人火星探测的行星保护制定政策法规和开展技术研讨。本文介绍了行星保护的定义和法理依据,简要回顾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在“阿波罗登月”中的行星保护措施,并对未来载人火星探测中的主要污染物、污染途径以及污染防护策略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火星采样返回对于认知类地行星起源和生命宜居性、奠定未来载人登火基础具有重大意义,是下一代火星探测任务的重点目标。目前美、日、中均已公布火星采样返回任务的计划或相关设想。美国火星采样返回任务预计时间跨度逾10年,将与欧洲空间局合作研制发射样品返回着陆器、样品收集火星车和返回地球轨道器等,将毅力号火星车采集的样品带回地球。日本计划开展火卫一采样返回任务。分析国际采样返回任务方案,有助于中国火星任务的科学目标凝练和工程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4.
航天简讯     
国际空间大学国际空间大学(International SpaceUniversity以下简称ISU)是为多国籍研究部门设立的大学研究院。它以培养具有丰富空间开发技术的人材为日的。建立ISU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8名博士生提出来的。这项建议受到热情的欢迎并被采纳。以美国航宇局(NASA)为首进行了ISU的筹建工作。1987年4月创立了ISU理事会和国际顾问委员会,参加的单位有美国、欧空局各国、加拿大、日本、苏联、中国、印度等国的空间机构与企业。 ISU在1988年至1992年期间是采取在世界各国轮流举行讲座的方式进行活动,内容  相似文献   

5.
最新消息     
NASA计划在2011年向火星发射3个航天器在这3个航天器中,2个是“侦察员”级飞行任务航天器,另外1个是新的“火星技术试验床飞行任务”系列的第1个航天器。在2011年之后,NASA计划每2年进行1次“火星技术试验床飞行任务”的发射,开始为机器人以及最终人类在火星上的生存打基础。这  相似文献   

6.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于2016年立项实施。综合介绍了国际火星探测的历史和现状,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工程目标和科学目标、总体技术方案、关键技术难点、预期创新成果。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将通过一次发射,实现火星环绕和着陆巡视,对火星开展全球性普查和局部的精细探测,推进火星地形地貌与地质构造、土壤特征与水冰分布、表明物质组成、大气电离层和气候环境、物理场与内部构造等方面的研究。实现火星探测任务目标,针对火星探测面临的各种特殊环境,需突破长期自主管理与控制等8类关键技术,取得的一系列创新成果,将为我国建立独立自主的深空探测基础工程体系,掌握深空探测基础共性技术,形成开展深空探测的基础工程能力。  相似文献   

7.
2013年11月5日,印度用极轨卫星运载火箭-XL(PSLV-XL)从印度南部斯里哈里科塔(Sriharikota)发射场成功发射“火星轨道器任务”(MOM)探测器。运载火箭点火升空后,探测器成功与火箭分离,进入绕地球运行轨道,目前飞行情况正常。该探测器已于12月1日进入地火转移轨道。
  “火星轨道器任务”也被称为“火星探测器”(Mangalyaan),音译为“曼加里安”,是印度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由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负责,总成本约为45.4亿卢比(约4.5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8.
2015年10月8日,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公开发布了《火星之旅:开拓太空探索新篇章》报告(以下简称《火星之旅》报告),全文35页,概要介绍了美国分3个阶段实施载人火星探索系列任务的规划,重申将在21世纪30年代实现载人登陆火星的终极目标。NASA规划载人火星探索活动已有数十年时间,此番报告的发布是最新举措,意在向公众和国际社会“传达其探索策略并分享进展”。  相似文献   

9.
美国、苏联、欧洲、日本将合作参加国际载人火星探测研讨。将利用苏联能源号火箭在今后20年内建设有人火星基地。合作计划的总经费为600亿美元,只为NASA预算总额5400亿美元的1/9。这是从NASA刘易斯研究中心的预算及与美国国内航宇有关企业获得资助进行的研究。它与美国总统府咨询机构“综合小组”的研讨结果有以下几点不同: 不把月球基地作为载人探测火星的前提。给予航天器自旋,产生人造重力。  相似文献   

10.
2003年6月2日,欧空局第一个火星探测器“火星快车”及同行的“猎兔犬”2着陆器在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开始了飞往火星的旅程。执行这次发射任务的是俄欧合资斯达西姆公司联盟-弗雷盖特运载火箭。 火星路上伙伴多  相似文献   

11.
随着“火星气候轨道探测器”的发射成功,美国航宇局“挺进”火星的活动得以继续,新一轮的火星探测活动被称之为“火星98”。除了“火星气候轨道探测器”以外,还有在1999年1月4日发射的“火星极地登陆者”和“深空2号”微型探测器,届时将在火星南极地区相差不到160千米的3个位置开展考察。“火星98”的主要任务是寻找火星上远古时期曾出现过的滔滔大水的迹象,并通过地质考察,揭示火星几百万年的历史。本文着重介绍“火星极地登陆者”。  相似文献   

12.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将于2020年实施,一步实现"绕""着""巡"的目标。着陆器在火星表面软着陆后,火星车能否沿转移坡道安全转移至火星表面,关系着本次任务的成败。从火星车转移坡道功能要求出发,提出了一种双向抽展式转移坡道方案,解决了大展出比、驱动共用、可靠展开等关键问题,对其展开原理及力学特性进行分析,并开展了模拟火星重力环境的展开试验,为我国火星车转移坡道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已经选定用国际发射服务(ILS)公司的宇宙神-5-401火箭,在2005年8月10日从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发射“火星勘测轨道器”(MRO,又译为“火星侦察轨道器”,见封面图)。  相似文献   

14.
载人火星和小行星探测任务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载人火星和小行星探测是未来深空探测的重要发展方向,以美国为代表的航天强国正在积极开展相关方案论证和技术攻关。由于任务规模庞大,受制于目前以化学推进为主的运输系统能力限制,要进行火星、小行星探测,必须发展重型运载火箭、轨道转移级等运载工具。从载人火星、小行星探测任务规划的角度出发,对总体任务进行了初步分析,提出了初步的系统方案。  相似文献   

15.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NASA的官员2004年5月18日称,美国“勇气”号火星车不久前在火星上空发现了一个“不明飞行物”,不过他们排除了“神秘因素”,称该“不明飞行物”很可能是人类在火星大气中发现的第一颗流星,或者是一枚人类近30年前发送到火星轨道上的早已失去联系的火星探测器残骸。据报道,科学家在“勇气”号火星车不久前传回的一张火星照片上发现,火星上部天空中竟然出现了一个醒目的白色长条,美国太空专家马克·莱蒙说:“我们不知道那到底是什么东西,但我们仍然在继续寻找线索。”“勇气”号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火星上的岩石和泥土,以寻…  相似文献   

16.
阳光 《太空探索》2012,(10):11-11
NASA近日宣布,用于研究火星地质构成的一个小型着陆器方案已成为该局“发现”计划下的第12项任务。中选的这个火星着陆器称为“见识”(1nSight,由“利用地震调查、测地与热输运的内部探测”英文缩写而来),由喷气推进实验室管理,不含发射在内费用封顶为4.25亿美元(201O年美元值)。  相似文献   

17.
在未来的几十年中,人类将登陆火星。人类登陆火星的任务可能是一次国际合作任务,参与者将开发使航天员能够登陆火星并安全返回地球的技术。  相似文献   

18.
1引言□□美国航宇局最近出版了一本长达33页、名为《人类火星探险》的小册子。它简明地介绍了最近提出的火星探险任务的方案。据喷气推进实验室的DonnaShirley说,那种“旗子与足迹”的短期飞行计划已被放弃了,今后将支持一项长达3年的往返飞行计划。在...  相似文献   

19.
空间扫描     
小光 《国际太空》2007,(5):30-30
新型太空防护系统有助于实现火星任务;美俄签署“国际空间站”协议附录;“伽利略”运营公司正式成立;美国空军聘用外界咨询公司监督新GPS卫星的研发;日本2003年发射的雷达成像侦察卫星失灵;“第聂伯”火箭成功发射16颗小卫星;  相似文献   

20.
孝文 《国际太空》2009,(5):28-29
在美国凤凰号探测器拍摄了火星北极平原的大量宝贵图片并收集了一些样品后,其他国家或地区也不甘落后,正在积极规划、建造和发射新一代火星探测器,用于揭开这个红色星球的神秘面纱。在凤凰号探测器完成为期3个月的探测任务之后,美国航空航天局计划在2011年发射“火星科学实验室”(MSL),以进一步探测火星表面。届时,“火星科学实验室”将成为着陆火星的个头最大的探测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