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6年,国际民航组织(ICAO)在修订《芝加哥公约》附件6(航空器的运行)、11(空中交通服务)和14(机场)时,首次提出建立安全管理体系(SMS)的要求。之后,ICAO在附件1(人员执照的颁发)、6、8(航空器的适航性)、11、13(航空器事故和事故征候调查)和14中规定,作为其国家安全方案(SSP)的组成部分,各缔约国应要求其经批准培训机构、航空器运营人、  相似文献   

2.
国际民航组织(ICAO)在2008年要求各缔约国按照《芝加哥公约》附件的要求,建立并实施国家航空安全方案(SSP)和安全管理体系(SMS),而安全绩效管理是SSP和SMS的重要内容。实施安全绩效管理是ICAO对各缔约国的一项要求。安全绩效管理的实施包括企事业单位自身的安全绩效管理和局方对企事业单位的安全绩效监管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一、背景2004年国际民航组织第35届大会决定自2005年起将ICAO普遍安全监督审计计划(USOAP)项目扩展至涵盖所有与安全有关的附件(除附件9和17之外的所有附件),同时采用全面的系统方法实施安全监督审计,所包含的机场安全审计遵循的标准是附件14。2010年3月底至4月初,国际民航组织召开了高层安全会议,通过了在普遍安全监督审计计划中采用持续监测方式(CMA)的决议。  相似文献   

4.
<正>研究表明,当前在MRO企业中继续推行安全管理体系,不是重复建设,而是锦上添花。因为安全管理体系逐渐被认为是具有可加性的。国际民航组织(ICAO)于近期推出的《安全管理体系(SMS)附件》,不仅详细介绍了SMS的发展过程以及ICAO构建附件的方法,而且诠释了SMS在航空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正>国际民航组织附件1、附件6、附件8、附件11、附件13和附件14要求各国应建立国家安全纲要(SSP),以使航空运营达到可接受的安全水  相似文献   

6.
《国际民用航空公约》附件一《人员执照的颁发》中关于ICAO英语语言能力等级测试的要求于2003年正式生效,明确提出了飞行人员英语能力的要求,为了与《国际民用航空公约》附件一有关要求相一致,进一步提高民用航空安全水平,民航局修订了《民用航空器驾驶员、飞行教员和地面教员合格审定规  相似文献   

7.
2003年9月22日-10月3日,ICAO召开的第十一届航行会议的主题之一是审议和评估《全球空中交通管理运行概念》,并就未来的工作提出建议。由于历届航行会议决议在制作和修订国际民航公约附件、国际航行服务程序和各种技术手册等方面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所以各缔约国对《全球空中交通管理运行概念》及其实施问题都表现出异常的关注。一、制定全球空中交通管理运行概念的目的和要求使用当代新技术改进航空运行环境是ICAO缔约国的长期共识和共同行动准则。1983年,ICAO成立了新航行系统委员会(FANS委员会),并制定出一套基于数字通信、卫星…  相似文献   

8.
国际民航组织(ICAO)对所有缔约国的普遍安全监督审计计划(USOAP)是从1999年1月正式开始实施的。第一轮是逐个附件审计的做法,首次选定的是针对附件l、6、8符合性的审计,时间从1999-2004年。当准备选定针对附件12、13、14符合性的审计时,发现费用、时间、附件之间的关联等一系列问题,决定第二轮采用全面系统做法(CSA),  相似文献   

9.
民航安全管理与风险管理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际民航公约附件1、6、8、11、13、14条,以及国际民航组织有关文件要求,安全管理体系作为国家安全纲要(SSP)的组成部分,各缔约国应强制要求已获批准的且在提供服务时面临安全风险的培训组织、航  相似文献   

10.
<正>本文通过介绍国际民航组织普遍安全监督审计计划(USOAP)审计的历史、发展及现状、我国的适航规章体系,对比《国际民航公约》附件6与我国民航运行规章的适用范围、仪表设备及维修管理要求的符合性等内容,分析国内部分航空公司主力机队对国际民航组织(ICAO)持续适航管理要求的符合性及不符合原因,提出对我国民航适航规章体系和适航管理方面的建议,旨在探讨《大型飞机公共航空运输承运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CCAR-121部)持续适航部分对《国际民航公约》附件6的吻合性,  相似文献   

11.
早在1998年,国际民航组织(ICAO)就通过了A32-16号大会决议,敦促各成员国采取措施,在那些要求使用英语的空域内,确保空中交通管制员和飞行人员具备熟练的英语无线电通讯能力。2003年,ICAO修改了涉及语言要求的相关附件,提出飞行员和管制员"在任何规定的情况下必须使用ICAO标准化的专门用语,唯有标准化的专门用语无法实现通话时,才使用简明语言"。为执行这些决议,包括我国在内的很多国家相继开始了飞行员和管制员的语言培训和测试。这些语言测试,按照ICAO的要求,既包括对ICAO标准  相似文献   

12.
正自2014年3月8日马航MH370航班发生失联事件后,国际民航组织(ICAO)要求全面改进飞机追踪系统,这对新型飞机和在役飞机都有一定的影响。与此同时,市场上也涌现出了多款新型飞机追踪系统,完全可以满足ICAO的指令要求。  相似文献   

13.
《国际航空》2010,(10):14-14
9月10日,国际民航组织(ICAO)国际航空保安公约外交大会在北京闭幕,近80个国家和组织的300多名代表及ICAO的高级官员参加了会议,共同商讨并审议了《蒙特利尔公约》、《海牙公约》的修订文本,产生了新的2010年《北京公约》和2010年《北京议定书》。  相似文献   

14.
近10年民航系统的安全水平提高的趋势放缓,安全事故数量和伤亡人数长期无法有效降低。尽管民航运输仍然是众多交通运输方式中最安全的方式之一,但现有的民航安全水平仍然令世界各国及民众感到不满。国际民航组织(ICAO)针对这种情况提出建议和要求,要求各国民航引入安全管理系统(SMS),以改善当前的安全状况。本文针对民航引入SMS的背景和主要原因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明确SMS的作用和其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孙兰 《飞机设计》2020,40(4):1-4
2017年交通部发布了《CCAR121大型飞机公共航空运输承运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R5版本,其中维修体系的主要变动为附件J:持续适航和安全改进,民航局审定司同时发布/修订了8个相应咨询通告。其中重点规章为《AC-121-FS-2018-71修理和改装的损伤容限检查要求》。本文通过民航史上关键事故,介绍并阐述规章和咨询通告中“安全寿命“、”损伤安全“和最终发展为“损伤容限“的历史及落实到附件J和咨询通告的相应条款,为业内人员提供借鉴,加深对于飞机结构安全设计理念理解。  相似文献   

16.
《航空科学技术》2006,(6):38-38
空中客车公司计划开展一系列新的尾涡相遇(wake vortex-encounter)飞行试验,以说服国际民航组织(ICAO)放宽 A380客机进场推荐飞机间距。空客坚持称,像 A32O 这样的中等飞机进场时在 A380后保持13km 距离可安全飞行,但 ICAO 最近实施的准则推荐间距为14.8km。今年初,空客使用一架 A380、747、777、A340-600和 A318进行了180h的尾涡相遇飞行试验。结果成功使 ICAO 同意 A380可保留使用9265m 的巡航标准间距。  相似文献   

17.
2017年交通部发布了《CCAR121大型飞机公共航空运输承运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R5版本,其中维修体系的主要变动为附件J:持续适航和安全改进,民航局审定司同时发布/修订了8个相应咨询通告。其中重点规章为《AC-121-FS-2018-71修理和改装的损伤容限检查要求》。通过民航史上关键事故,介绍并阐述规章和咨询通告中“安全寿命”、“损伤安全”和最终发展为“损伤容限”的历史及落实到附件J和咨询通告的相应条款,为业内人员提供借鉴,加深对于飞机结构安全设计理念和规章理解。  相似文献   

18.
LOSA——航空安全管理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航空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大多数事故或事故征候都是由人为过失造成的。因此,识别人为过失,降低风险,找到预防措施,是提高航空安全水平、预防事故或事故征候发生的重要手段。LOSA(Line Operations Safety Audit-航线运行安全检查),是国外最近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控制人为过失的方法。它可以协助航空公司发现安全隐患,确定飞机运营系统的优势和缺陷,同时,也能对机组的飞行技术和管理能力进行全面评估,从而提高整个系统安全的水平。1999年,国际民航组织(ICAO)正式承认并支持了这一方法,并把它作为预防人为过失的主要措施。LOSA因而成为2000-2004年度ICAO飞行安全和人为因素计划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在民用飞机持续适航阶段,需要开展风险评估工作,以保证运营安全水平能够维持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基于运输类飞机风险评估方法(TARAM)及风险准则,考虑不同的结构裂纹尺寸,给出基于机队故障数、临界裂纹、特征寿命的机队风险值计算方法;以机身增压边界结构受到循环增压载荷的疲劳裂纹为例,进行持续安全风险评估,计算该事件的风险水平,以及纠正措施实施时限;并通过使用纠正措施实施时限内个人风险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个人风险低于风险阈值,本文制定的纠正措施及实施时限满足机队持续安全要求,可保证该机队的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20.
<正>一、HUB及其特点飞机平视显示器(head-up display,HUD)是一项航行新技术,利用计算机技术将地面导航和飞行姿态信息集成显示在平视显示器上,驾驶员可保持平视状态注视平视镜上的飞行仪表和导航数据,跟随HUD指引飞行。HUD平视镜上的数据与飞机外界实景叠加,飞行员可随时根据数据指示修正飞行状态,实现精细化飞行,有效防止各类天气条件下飞机平飘距离过长和低空大坡度的事件。国际民航组织(ICAO)在附件6中确定了HUD技术的特性及其应用,要求各国民航局利用这项技术改善飞行品质,提升航空安全水平。近年来,我国航空运输量持续快速增长,天气、机场设施等因素给飞行安全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