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浅析水平扭转M型下滑天线对入口高度及下滑角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于M型下滑天线,对天线作微调能改变近场DDM分布,从而对入口高度产生影响。本文阐述了扭动天线及调整辐射场形的原理。通过扭动上、下天线,定量分析入口高度和下滑角的改变量与扭动距离的依赖关系,并对飞行校验中的实例进行比较。对比扭动对近场(入口高度)和远场(下滑角)的影响。理论计算得出:上天线向跑道方向扭动一定角度,可以明显提高入口高度,向跑道外侧扭动后,入口高度减小;扭动下天线情况则相反,且两者基本都不影响下滑角。因此表明,扭动天线是一种有效改变近场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跑道入口高度是关系着飞机能否安全着陆的关键参数,在其计算中需要采用曲线拟合预测的方法。目前大多是采用基于最小二乘准则的拟合方式。由于最小二乘准则的局限性,当下滑道随机误差不满足正态分布,在飞行数据中出现异常点时会给预测带来较大误差。将最小一乘方法引入到跑道入口高度计算问题中,提高了算法的稳健性,很好地克服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仅表着陆系统在校飞中跑道入口高度过高的形成原因和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涡流发生器周向相对位置和高度对高负荷风扇性能的影响,根据风扇的流动特点,设计了在第二级静子叶根入口前加涡流发生器的流动控制方案,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多种不同周向位置和高度的涡流发生器方案,通过计算对采取各种方案下的流场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涡流发生器对风扇第二级静子角区气流分离有较好的控制作用;涡流发生器的周向位置对第二级静子角区气流分离和损失的影响较大,采取方案C时可以更好地抑制角区气流分离,减少局部损失;涡流发生器高度过高会使静子压力面出现不同程度的低速区,同时也会引起静子通道内局部损失增加,在所研究的范围内,当涡流发生器高度降低1%叶高时,其对吸力面角区分离的控制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5.
为满足直升机发动机入口燃油压力的严格要求,在传统供油系统的基础上设计了自适应供油系统方案,基于仿真平台 建立了自适应供油系统仿真模型,并对此开展自适应供油系统供油压力仿真计算研究。在机动飞行包线1、2下对自适应供油系 统的发动机入口压力进行计算,并分析了飞行姿态、油箱液位高度、供油流量连续变化等因素对发动机供油压力的影响。仿真结 果表明:飞行姿态对发动机入口燃油压力有较大影响,在供油系统设计初期必须加以分析,而油箱液位高度的影响较小,可按最低 油箱液位高度进行计算分析;在某机动飞行包线1、2下自适应供油系统供油压力始终处于发动机入口压力要求范围,自适应供油 系统可满足某型直升机发动机入口燃油压力要求。  相似文献   

6.
主要对民航飞机巡航时的高度能力的计算方法进行介绍。对高度能力的计算原理进行分析,并推导出一系列计算公式,建立数学模型,绘制软件处理计算流程图。最后通过绘制飞机高度能力分析曲线,得到了各因素对飞机高度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世界海拔最高民用机场四川稻城亚丁机场的基于性能导航(PBN)飞行程序设计过程中,由于GPS在垂直方向精度较低,最后进近航段采用气压垂直导航(Baro-VNAV).但机场海拔高,这种导航方式受到修正高度的影响较大.因此通过对ISA偏差对气压高度的影响公式进行推导,得出修正高度公式,利用Matlab对机场温度、航段高、机场标高与修正高度H修的关系进行分析,并以四川稻城亚丁机场Baro-VNAV实例进行了验证.最终给出了在PBN飞行程序设计过程中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叙述了空中交通管制和高度分层的内容及要求,飞机高度位置误差的确定方法和精度分析,为确定的高度分层试飞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一架飞机的最大高度受下列三个因素的限制:最大的认证高度、抖振极限的最大高度和推力极限的最大高度。这三个最大极限高度决定了最大运行高度。目前,波音公司生产的飞机的飞行管理计算机能判定这三个最大高度、选择最大极限高度并且能够通过飞行管理计算机的控制显示器向飞行机组提供建议。飞行机组能使用这些信息去接受或要求空中管制改变飞行高度层。最大运行高度不是飞行中燃油利用的最典型、具有效的高度。飞机也不可能飞行在最佳高度或最佳高度附近。尽管如此,飞得高些还是比飞得低些更可取,而是否飞行在最大高度或它的附近,应该…  相似文献   

10.
不同边界层厚度下高马赫数进气道自起动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施欢  谢文忠  梁钢  金毅  靖建朋 《推进技术》2019,40(12):2684-2693
为了探寻入口边界层厚度变化对高马赫数进气道自起动性能的影响,对简化的二元高马赫数进气道的加速自起动过程进行数值仿真研究,分析了边界层厚度对自起动过程中流场波系结构变化和自起动性能的影响机制,获得了不同边界层厚度下的进气道自起动性能及主分离包高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边界层相对厚度从0.05增加至0.3,进气道的自起动马赫数一开始保持不变,然后快速增大;相同主流条件下,不起动流场跨越主分离包无量纲压升和主分离包高度随边界层相对厚度的增大均变小;边界层动量损失厚度和跨越主分离包无量纲压升对进气道起动性能影响重大。  相似文献   

11.
针对飞错高度这一导致空中危险接近、空中相撞、可控飞行撞地等一系列事故或事故征候的主要根源,通过对具体实例和数据进行分析,找出飞错高度的原因,归纳飞错高度类型,并提出一系列避免措施,以期减少或消除因高度错误而造成的飞行事故征候或飞行事故率。从根本上提高飞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在目前风场自保持性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等效物理粗糙高度,给出一类近似满足自保持性的用于风雪运动数值模拟的边界条件.首先结合低温风洞实验室的风雪实验数据,把文献的方法应用于风雪运动数值模拟中.经对比验算发现,文献的方法应用于风雪数值模拟中不能很好满足自保持性.为了进一步满足自保持性要求,引入等效物理粗糙高度,建立起雪跃移高度与等效物理粗糙高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通过引入等效物理粗糙高度,边界条件的自保持特性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最后对该方法的应用进行了推广验证.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低高度告警产生的几个原因,进行了逐一分析、排除,阐明了详细步骤,点出了建筑物遮挡、系统固有的误差及偶然因素的巧合对低高度告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基于轴对称N-S方程和7组分18化学反应对20~90 km再入高度下RAMC-Ⅱ飞行器周围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并对算法进行验证。计算了电子密度分布,同时给出了不同再入高度下的碰撞频率、平均温度及总压强分布。通过分析得出电子密度随再入高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同一再入高度下电子密度沿轴向方向减小,沿着垂直于飞行器表面方向符合高斯分布。最大碰撞频率随着再入高度增加而减小,同一再入高度下沿轴向方向减小。同一再入高度下最大平均温度沿着轴向距离逐渐减小。最大总压强随着再入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同一再入高度下最大总压强沿着轴向距离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5.
风切变中飞行能量高度分析及反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潮 《飞行力学》1991,(2):11-18
本文采用模态集结法,导出了能量高度响应的近似公式并分析了高度模态与能量高度的对应关系,由此给出了采用能量高度反馈的设计方法。计算表明近似公式反映了飞机在穿越低空风切变时的响应特性,模拟结果表明本文中的反馈设计明显提高了飞机穿越低空风切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针对快速准确获取高超声速滑翔峰点高度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在给定初始速度大小的情况下峰点高度计算的迭代算法.考虑将动压和过载约束条件统一到热流率约束条件上,首先在常数速度条件下估算了峰点高度,然后依据峰点高度容许误差迭代计算了峰点高度的修正值,最后通过算例进行了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计算速度快、精度高,具有同时处理三种约束条件的通用性.  相似文献   

17.
吕石  唐硕  闫晓东 《飞行力学》2013,(4):349-353
针对快速准确获取高超声速滑翔峰点高度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在给定初始速度大小的情况下峰点高度计算的迭代算法。考虑将动压和过载约束条件统一到热流率约束条件上,首先在常数速度条件下估算了峰点高度,然后依据峰点高度容许误差迭代计算了峰点高度的修正值,最后通过算例进行了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计算速度快、精度高,具有同时处理三种约束条件的通用性。  相似文献   

18.
首先从分析停车转弯的基本运动入手,根据停车转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重点讨论了停车转弯高度损失的问题,然后较详细地分析了各种转弯情况引起高度损失,最后,以H6飞机为例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在迫降处置中,可作较大坡度的转弯,以减少高度的损失,为实际飞行提供了最优的操纵手段。  相似文献   

19.
运输类飞机适航标准规定了气压高度误差的可接受范围,按照条款要求,表明符合性时需要将试验高度处的气压高度误差向海平面进行换算。相比ERJ、ARJ在适航审定试飞时采用的等静压误差处理方法,本文从是否考虑压缩性的角度出发,建立了适用性更高的气压高度误差转换方法,并通过某型飞机试飞结果分析进行了验证与说明。  相似文献   

20.
高度对金属橡胶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以多孔材料理论为基础建立的非线性本构关系,通过对空心圆柱形金属橡胶材料做静态试验并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得到了非线性本构关系模型中各项系数与材料高度的变化关系,发现材料的高度越大,材料的非线性本构关系的各项系数的绝对值越大,从而实现了对由金属橡胶材料所组成的结构在密度和承载面积一定,高度发生变化情况下的非线性本构关系的预估。最后运用算例进行验证,说明运用金属橡胶材料非线性本构关系的各项系数和材料高度的关系式能准确地预估材料的非线性本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