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内首台高速线材精轧机组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45°高速线材精轧机组由西安航空发动机公司研制成功,并已在首都钢铁公司投入运行。专家们认为,这台精轧机组的性能质量达到了国外同类设备的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一项空白。它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高速线材精轧设备的研制...  相似文献   

2.
科技成果     
国内首台高速线材吐丝机研制成功 一台设计速度为135m/s的高速线材吐丝机由西安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研制成功,并填补国内空白,现已在唐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高速线材精轧机生产线上成功投入使用。目前,这台高速线材吐丝机已顺利通过了投产技术鉴定。专家组认为,西航集团公司开发研制的高速线材吐丝机结构紧凑、布局合理、运行平稳、工作可靠,具有振动小、噪音低、速度高等特点,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设计要求,井接近国外90年代同类设备水平,可以投入批量生产。 吐丝机是高速线材精轧机生产线上的关键设备,位于精轧机后控…  相似文献   

3.
国产精轧机组出口印尼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西安航空发动机公司研制生产的成套高速线材精轧机组,最近在通过陕西省商检局鉴定和外商验收合格后,首次出口印度尼西亚。经专家鉴定,这套精轧机组质量优良,性能稳定,制造精度高,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可与国外同类设...  相似文献   

4.
科技成果     
高精扎机组制造生产线在西安通过验收郭旭之 一条每秒钟轧钢速度可分别达到50米、65米、84米、117米和135米的高速线材精轧机组制造生产线在西安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竣工,并于日前通过省部级验收。 这条高速线材精轧机组生产线技改项目于1996年底开始实施,1999年9月竣工,新建厂房2529.21平方米,改建厂房390平方米,新增设备14台,其中引进国外先进设备5台,技改项目总投资2967万元;该生产线年制造高速线材精轧机组及备件可达 2000吨,投产后可新增销售收入1亿元,向国家提供利税2…  相似文献   

5.
根据技术工作实践,总结出在高速线材精轧机轧辊箱装配和试车过程中应重点注意的几个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法和措施,对装配其它类型的复杂,精尖设备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6.
根据高速线材精轧机的生产实践,对原设计中螺旋伞齿轮副安装侧隙的确定进行了补充改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同类结构的间隙选取,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出钢速度为 90m/s的两条国产高速线材精轧机生产线最近在西安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制造成功,经外国专家和用户验收合格后,于日前交付鄂城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和唐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并将于近期投入使用。 西航集团公司生产的两条国产高线均采用了国际先进设计技术,每条高线由预精轧机组、精轧机组、夹送辊、吐丝机等 20多台重要部件组成。每条线上配备的 10台轧辊箱呈 45度顶交式结构布局,具有结构紧凑、重心低、转速高、噪音小、稳定性好等特点。经过对唐钢高线单机试车和鄂钢高线联动试车表明,这两条高线运行平稳,振动、温升…  相似文献   

8.
<正>您长期从事机器人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请您简单介绍一下机器人研制的关键技术。丁希仑:一般的机器人由机器人机构、驱动、传感与控制系统等构成。机器人的研制技术涉及材料、机械、电子、通信、人工智能与控制等多学科领域。以工业机器人为例,其研制的关键技术包括轻量化高速精密机器人传动系统的设计与制造、伺服驱动系统的设计与制造以及人机交互技术等。  相似文献   

9.
推进系统的高速计算技术今后十年新发动机研制很有必要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和高速计算技术,以缩短研制周期并找出新的最佳设计方案。 高速计算面临的技术挑战包括: 有掺混和激波损失的多级叶轮机气流流动; 低污染燃烧室设计,应用综合考虑化学动能、流体力学、传热、材料和结构的计算程序; 用与推进系统稳定性和控制新思想有关的程序描述非定常现象; 通过CFD,将声学和噪声特性反映在发动机的初始设计过程中。  相似文献   

10.
根据高速飞行器的发展趋势,介绍了高速涡轮发动机概念及应用背景。通过分析国外典型高速涡轮发动机产品及研制计划,归纳出高速涡轮发动机的基本特征:以现有涡轮发动机为基础,采用组合循环、进气预冷等扩包线技术,具有耐高温能力。鉴于此,提出高速涡轮发动机的发展,需突破进气预冷、先进加力/冲压燃烧室设计、冷却与热防护、先进进排气系统设计等关键技术。同时,对高速涡轮发动机的技术发展也提出了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1.
最近.美国国家标准即技术研究所(NIST)拨款200万美元给密执安州的BalanceDynamics公司,用以开发转速为24000-40000r/min高速主轴的在线质量平衡技术.该技术应在控制振动的同时,能承受高温。高离心力和高的角加速度.其研制目标是:汽车制造业用的高速主轴和其他行业用的回转机械,在运作改变期间和刀具自动更换后,能实时进行在线质量平衡.刘摘自《新技术新工艺》1999,(1):40美拟开发高速主轴在线平衡技术  相似文献   

12.
大型飞机高速气动力关键问题解决的技术手段及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型飞机采用超临界机翼,并具有尺度大、飞行雷诺数高等特点,其研制中必须解决好高升阻比机翼、翼身组合体设计,推进系统/机体一体化设计,抖振特性、静气动弹性特性预测及超临界机翼流动控制等高速气动力问题。要解决这些关键气动力问题,必须进行一系列相关的大型高速风洞试验,以及解决相应的试验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高超声速推进系统中,涡轮基组合动力装置凭借宽广的飞行范围和良好的比冲性能,成为临近空间飞行器的主要候选动力装置。历经几十年发展,其在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了诸多突破,目前正向着工程研制方向迈进。通过对国外TBCC动力技术的发展路径、技术特点、研制经验进行系统分析,认为TBCC动力技术研究主要围绕高速涡轮发动机、冲压发动机以及组合循环发动机的技术验证开展。用于TBCC动力的涡轮发动机首选是现有发动机的改进,未来可能在继承涡轮发动机先进技术的基础上,针对高马赫数任务场景等特点进行适应性设计,发展高速涡轮发动机;冲压发动机技术进展显著,但还需向大尺寸方向发展;模态转换技术虽然取得一定突破,但还需深入验证。基于未来临近空间飞行器的需求,立足于现有技术基础和可预见的技术方向,分析提出了TBCC动力技术发展建议:提前开展关键技术预研、基于现有资源发展演示验证平台及进行基于技术发展需求的飞发协同设计。  相似文献   

14.
涡轮发动机射流预冷关键技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射流预冷技术(MIPCC)是扩展现有涡轮发动机工作范围的一条有效技术途径和重要发展方向,其技术研究将极大地支撑后续高速/高超声速飞行器动力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根据国内外研究现状,梳理了开展射流预冷技术研究的技术难点,并对需要掌握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和解读,可为国内后续射流预冷技术工程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王超  张征宇  殷国富  孙岩  朱伟军 《航空学报》2014,35(5):1193-1199
高速风洞静弹性模型设计和制造是静弹性风洞试验的一个关键。为解决模型设计周期长、制造费用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立体光固化快速成型面向高速风洞大展弦比机翼静弹性模型研制方法。基于机翼刚度分布相似参数,采用机翼钢梁骨架和树脂蒙皮组合结构,通过优化结构尺寸完成静弹性模型结构设计;使用机械加工和快速成型技术完成模型制造,并通过地面刚度试验对加工模型进行了刚度分布验证。风洞试验结果表明:基于立体光固化成型技术设计和制造的静弹性风洞试验模型工程实用、可行,与传统静弹性模型研制过程相比,具有研制周期短、成本低而且不存在因填充物带来附加刚度的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6.
由于暂冲式高速风洞运行时间短暂,普遍采用阶梯变迎角方式进行静态测力试验,其试验信息量难以满足先进飞行器研制的试验需求。为在暂冲式高速风洞中获得更为详尽的气动力信息,在2.4m跨声速风洞中进行了连续变迎角测力试验技术应用研究。主要介绍了该项试验技术的基本特点,给出了J7标模的主要试验结果。结果表明,该项试验技术获得的气动力数据与常规阶梯方式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可以满足工程实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快速无损检测方法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快速无损检测是近年来为了适应航空现代装备、产品快速研制和高效生产而提出的一个重要支撑技术。非接触、大面积扫描、多通道和高速自动化检测是今后快速无损检测技术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王伟 《航空计测技术》2012,(5):56-57,60
以2400精轧机的压上控制系统为参考,介绍其控制系统的原理,详细论述改造前后的位置测量系统和改造后实际应用的效果分析。  相似文献   

19.
按照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公司与俄罗斯“星星”科研生产企业关于对中国生产的飞行员弹射座椅及防护装备进行空气动力试验的合同,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机载设备局率有关人员于1993年9月10日至10月10日在俄罗斯进行了飞行员弹射座椅及其防护装备的高速气流吹袭试验。试验共进行22次,试验速度分别为1000,1200,1260,1370公里/小时,其目的是结合产品型号研制和有关高速气流防护措施研究课题,考核验证其结构强度、总体方案是否合理。主要试验内容为:检查弹射座椅及其装备在相当飞行表速1200公里/小时状态下强度及各连接点的连接情况;评价座椅  相似文献   

20.
高速聚焦纹影改进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聚焦纹影技术能对垂直于光轴的特定平面内的流场细节进行显示,该特点使其成为近年来被重新研究的流场显示技术之一。本文在综合考虑了锐聚焦深度、非锐聚焦深度、灵敏度和清晰度等指标情况下,结合风洞实际情况,研制了一套聚焦纹影装置。主要在均匀照明流场、切割光栅的制作和不通过成像屏的高速相机直接记录等方面进行了改进工作,得到了较好的显示结果,并在小激波风洞上进行了相关的验证工作。同时,对采用聚焦纹影显示高速变化的流场也进行了探索,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