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概要介绍了全箭结构动特性、力学环境、分离系统设计、可靠性、安全性和维修性、接口控制文件以及运载火箭试验的内容和步骤。  相似文献   

2.
简要介绍了运载火箭总体设计中气动力设计、气动热设计、弹道设计、载荷设计的主要内容、设计步骤和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已独立自主地研制了 12种不同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为使读者概要了解运载火箭技术 ,本刊将对宇航出版社出版的《航天技术与系统工程丛书》的〈运载火箭卷〉部分内容分期摘编 ,介绍运载火箭概况、总体设计要求以及主要分系统组成与功能等。本期对运载火箭的组成、技术指标和基本概念等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4.
简要介绍了运载火箭弹道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从弹道设计的基本方法出发,着重分析了弹道设计对于运载火箭总体设计的重要影响。在回顾我国运载火箭弹道学发展历史的同时,对我国运载火箭弹道学的特点进行了系统总结。最后结合后续我国运载火箭发展的技术需求,对弹道学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提出了若干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运载火箭总体设计是一项涵盖多学科的系统工程。在总体设计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弹道、气动、姿控等多个学科的设计方案及其相互间的耦合关系。多学科优化(MDO)方法通过不同的单级或多级模型对多学科系统进行近似建模,再利用相应数值算法迭代计算,从而逼近全局最优解。系统回顾了多学科优化方法在国内外的发展脉络,择要介绍了应用于总体设计的经典多学科优化模型架构、软件平台和实际算例,探讨了多学科优化方法在我国运载火箭总体设计中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对典型运载火箭电液推力矢量控制(Thrust Vector Control,TVC)系统结构进行分析,对不同TVC系统中的共性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对先进技术在TVC系统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分析和预测。给出了电液TVC系统总体设计时需要考虑的三条准则,提出使用结构设计选择树设计方法完成电液TVC系统的总体设计,使得整个设计过程变得更加简便、直观。最后以一型大推力液氧煤油发动机高可靠性电液TVC系统的总体设计为例,给出了基于结构选择树设计方法的电液TVC系统总体设计流程。  相似文献   

7.
简要介绍了箭体结构、火箭推进系统、控制系统、飞行测量和安全系统以及发射支持系统等分系统的组成,并对各分系统的组成功能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运载火箭     
我们把自带全部燃料(含燃烧剂和氧化剂),靠火箭发动机推进,完成探测高层大气,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和宇宙飞船、摧毁敌方军事目标和设施的一类使命的飞行器称之谓火箭。它通常由有效载荷、燃料箱、壳体、动力装置、控制系统和稳定装置等部分组成。然而,靠可制导机构把人造卫星、飞行  相似文献   

9.
长征二号丙(Long March 2c)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中发射次数最多、成功率最高的一种火箭,从1975年11月26日首次发射至今,已连续进行了13次成功的飞行。 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系两级液体火箭,全长34.35米,直径3.35米,起飞质量192吨,起飞推力2747千牛。执行本次飞行任务的这枚长征二号丙火箭同时把两颗科学试验卫星送入太空,主星是一颗国产返回式科学试验卫星,搭载星是瑞典的科学探测卫星弗利亚(FREJA)。 为适应搭载瑞星的需要,这枚火箭在不改变原技术状态的情况下,在主星和第二级火箭间增加了一个直径  相似文献   

10.
长征三号(LM-3)运载火箭由三级组成,一、二子级推进剂为偏二甲肼/四氧化二氮,三子级采用了液氢/液氧(LH/LOX)低温高能推进剂。 长征三号主要由北京万源工业公司和上海航天局共同研制。它是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总体设计及其配套的专用技术牵涉到10多种学科,70多种专业  相似文献   

11.
长征二号丙(LM-2C)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中发射次数最多、成功率最高的一种火箭,从1975年11月26日首次发射至今,已连续进行了15次成功的飞行。 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系两级液体火箭,全长32.6米,直径3.35米,起飞质量192吨,起飞推力2786千牛,有效载荷(低地轨道)2.5吨。□  相似文献   

12.
一、绪言“侦察兵”是美国第一个四级全固体发动机的运载火箭。据美刊报导,由于它连续37次发射获得成功,已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小型运载火箭。早在1957年中期,美国国家航宇局(NASA)的兰利研究中心(Langley ResearchCenter)就开始着手研究一种采用固体发动机的小型运载火箭,与此同时,美国空军也想研制一种先进的固体试验火箭,后经两家协商确定搞一个共同方案,由兰利研究中心负责系统管理,于1957年5月开始研制,运载火箭命名为“侦察兵”(Scout)。同年兰利研究中心与各家承包商签订了各级固体发动机的研制合同,1959年4月从十三家承包商中选定林一  相似文献   

13.
谭邦治 《航天》2010,(4):28-29
我国的液体运载火箭技术是在液体弹道导弹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国的第一种运载火箭为长征一号,是以中远程液体弹道导弹为原型进行研制的。尔后,又在液体弹道导弹的基础上改进研制了我国的第二种运载火箭长征二号。  相似文献   

14.
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敬良 《中国航天》1992,(10):14-17
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是新研制的一种二级火箭,已成功地将我国第二代返囱式科学试验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本文将重点介绍该火箭的总体设计、各系统组成以及首发飞行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5.
长征四号运载火箭是我国长征火箭的又一种新型号,已成功地将两颗风云一号气象卫星送入901公里高的太阳同步轨道。本土介绍长征四号火箭的基本参数、运载能力、各系统组成、首发飞行试验结果分析及其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6.
1993年8月2日,从范登堡空军基地4号台发射的大力神4运载火箭,升空后101s开始程序转弯时发生了爆炸,先是箭体周围出现了一圈白烟并迅速向四周扩散,接着出现了一个火球和一股滚滚黑烟,随之爆炸,大块大块的火箭残骸落向海面。 事后的初步分析认为,爆炸是由两台固体助推器中的一台燃烧室壁被烧穿了引起的。烧穿部位在此台发动机从下数第3壳体段背着芯级的一侧。  相似文献   

17.
第一枚阿里安4运载火箭已于1988年6月15日从库鲁发射场发射成功,这次发射是阿里安4的验证/鉴定发射,也是欧洲发展阿里安运载火箭长远规划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阿里安4是在阿里安1、2、3的基础上研制的,它与它的前身有很多共性。阿里安4的改进包括:加长了火箭的第一级、提高了第二级和第三级的结构刚度,采用了新型仪器舱,加  相似文献   

18.
尽管航天飞机已经问世,但常规运载火箭时代并未结束,特别是那些大载荷运载火箭方兴未艾。这些大载荷运载火箭具有很大的低地轨道和/或地球同步轨道的发射能力。现概要介绍如下。西欧的“阿里安5”火箭1985年1月底,欧洲空间局成员国通过了欧洲新型运载火箭“阿里安5”计划。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CNES)在1月初提出了技术要求,确定了运载火箭的任务、总体结构以及主要的性能数据。5月,CNES开始为制造“阿里安5”进行招标,“阿里安5”将在1996年投入使用,用来发射卫星和  相似文献   

19.
前苏联第一代运载火箭是在洲际弹道导弹 R7上改进的,该导弹于1957年8月22日首次发射成功(图1)。有效载荷为3吨的火箭研制,开始于五十年代初,到1953年底,对提议的 REP 方案进行了审查,将有效载荷增加到5.5~6.0吨。在 R7火箭基础上,研制了一个带有空间试验卫星的运载火箭。  相似文献   

20.
引言五十年代,美苏之间的冷战达到了最高潮。当时美国已经开始研制第一种洲际弹道导弹一一“宇宙神”,但是进展缓慢。当时美空军因急需获得大型导弹,所以决定着手研究新的导弹。1955年,马丁公司与空军签订了合同,负责设计和制造以“大力神”命名的两级液体推进剂火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