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单元体设计与基于状态维修等理念的发展,为克服早期传统的使用监视方法的不足,提出并发展了航空发动机限寿件使用寿命监视技术。在归纳发动机使用监视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使用寿命监视概念、功能结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并对比了使用寿命监视相对于早期使用监视方法的优越性与研究的必要性;详细分析了使用寿命监视需解决的关键技术及潜在的应用前景;最后结合国内现状,给出了开展使用寿命监视研究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使用寿命监视对提高飞机和发动机的安全性,可靠性和使用经济性有重要作用。基于军用飞机飞行数据建立的地面数据处理和关键件使用寿命消耗分析系统,其功能包括:对发动机状态监视参数进行筛选并提取影响低周疲劳动寿命的循环数以及影响蠕变疲劳寿命的热状态参数,进而利用线性累积损伤理论建立各关键件在低周/蠕变交互作用下的实际寿命消耗的计算模型。通过发动机使用寿命数据对发动机监视关键件的剩余寿命加以管理,为使用和维修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航空发动机使用寿命监视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阐明了发动机使用寿命监视系统的组成及寿命监视过程,重点介绍了使用寿命的确定方法和计算模型.通过对发动机飞行参数进行筛选,提取影响寿命的参数,可计算出某次具体飞行所消耗的寿命,为使用和维修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涡轴发动机监视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涡轴发动机是直升机的动力装置,对涡轴发动机监视,既可以提高直升机的飞行安全性,又可以降低维修费用,大力发展发动机监视技术是直升机设汁和使用的一种趋势。本文分析了直升机发动机监视中使用的性能、滑油、振动、寿命、噪声和静电探测技术的特点及其应用,并且提出了发动机监视技术的发展趋抛。  相似文献   

5.
李本威  赵勇  蒋科艺  李钊 《推进技术》2017,38(5):1107-1114
为开展发动机涡轮叶片使用寿命监视及掌握典型使用条件对高压涡轮叶片蠕变寿命消耗的影响规律,利用发动机性能仿真程序与使用载荷多场耦合分析方法建立了涡轮叶片寿命消耗综合分析模型,并通过引入寿命消耗因子,定量给出了飞行高度、环境温度、飞行马赫数、高压转子转速等使用条件对涡轮叶片温度与应力以及蠕变寿命消耗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各使用因素均对涡轮叶片的蠕变寿命消耗具有较大影响,其中以高压转子转速的影响最大,转速升高1%其对数寿命消耗因子升高约0.4。  相似文献   

6.
现役航空发动机使用寿命确定和控制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介绍了在我国现役航空发动机定延寿工作中常用的使用寿命确定和控制方法,并分析了这些方法的技术特点和发展趋势。提出了只有根据航空发动机技术特点,综合地运用相关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既延长发动机使用寿命又保障发动机的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7.
智能发动机是美国IHPTET计划及其后继VAATE计划的核心内容之一,而状态监视和故障诊断系统则是智能发动机的关键技术。本文主要介绍智能航空发动机的发展背景、概念与特点,智能状态监视和故障诊断技术方法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冯伟  李世雄 《航空发动机》2007,33(4):21-22,58
根据某型航空发动机实测数据,对发动机任务剖面低循环疲劳损伤统计数据进行了分析;从提高发动机使用可靠性角度,研究了某型发动机使用寿命调控方案.  相似文献   

9.
军用航空发动机的可靠性和寿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最新发表的英国军用航空发动机通用规范的有关内容,讨论对发动机及其零件的可靠性要求。并从可靠性要求出发,介绍确定发动机及其零件使用寿命的工程方法。内容涉及研制阶段的寿命设计要求,寿命设计和试验验证,发动机交付后的使用定寿和各类零件使用寿命确定的原则和方法。该方法用控制发动机翻修寿命和关键零件的允许使用寿命,来保证发动机的安全使用。由于对关键零件的可靠性要求特别高,而使其允许使用寿命的确定方法有别于其他零件,这也是本文的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10.
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涡轮监视温度容错解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琳  王曦  宋志平 《航空动力学报》2014,29(11):2780-2784
提出了对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涡轮监视温度的容错解析方法,以避免由于涡轮监视温度传感器故障造成的发动机控制降级,或未检测到故障导致发动机超温.解析方法包含两种:一种是基于涡轮排气总温的解析方法作为主解析方法;另一种是基于空气流量模型的解析方法作为余度解析方法,用于在主解析温度与测量温度差异较大时进行比较取真.使用发动机试车数据进行了方法验证,结果显示:主解析方法的稳态计算误差不超过0.33%;余度解析方法的稳态计算误差不超过0.8%.这表明两种解析方法都是有效的,可以用于发动机容错控制.   相似文献   

11.
航空发动机热端表面温度场测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航空发动机热端温度场的测量和监视对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简要介绍了目前采用的各种温度测量方式,如热电偶、光电高温计、红外热像仪和示温漆,并详细介绍了多波长温度测量和谱色温度测量两种新型的温度测量方法。两种方法大大降低了温度测量对被测物体表面发射率的依赖性,适用于1000~3000℃温度范围内高温物体表面温度的测量。  相似文献   

12.
航空发动机的发展 ,使其疲劳问题越来越突出 ,预测使用寿命显得十分重要。通过对发动机结构疲劳寿命设计有关的设计准则、设计方法以及研究的新动向的介绍 ,显示出发动机的研究需要更准确的预测 ,需要全面分析、掌握失效规律 ,在机械设计、选材、制造、使用维护等各个环节中寻找改善发动机构件疲劳可靠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国外航空发动机关键件定寿和延寿方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获得航空发动机关键件的最大安全使用寿命,在国际航空领域开发了多种寿命评定方法。针对国外军、民用航空发动机通用规范对关键件的安全性要求,深入分析了5种定寿方法和基于裂纹扩展寿命、改进的统计方法、风险评估等方向研究发展起来的3种关键件延寿方法的原理、使用范围、使用条件以及安全性等问题。根据假设的轮盘试验结果,采用预定安全循环寿命法计算了轮盘的安全寿命,并分别运用改进的统计法和简化的风险模型进行了轮盘延寿的计算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航空发动机性能监视参数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唐耿林 《推进技术》1998,19(2):39-43,54
介绍了发动机性能监视参数选择的必要性,以JT9D-7R4E发动机为例,利用敏感性,相关性和J值分析技术对性能监视参数选择方案进行了研究,得到了3种参数组合下的23个可行性方案,本研究方法及结果具有一定通用性,对发动机性能监视参数的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种新发动机定型投产以后,一般有30~40年使用寿命期。在此期间,在使用中会出现研制中没有暴露和估计到的问题,就要进行修正和完善,使它更好地适应实际使用环境;或者,为了开辟新的用途或提高性能、可靠性和耐久性,运用新技术不断对发动机进行改进。使用发展是针对已经定型投产和正在使用中的发动机所做的工程支持和发展工作,是发动机寿命期的最后一个阶段,其属性与工程研制相同。在我国,使用发展又称为改进改  相似文献   

16.
航空发动机燃油与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绍基 《航空发动机》2003,29(3):1-5,10
归纳和分析了国内外军用航空发动机燃油与控制系统的研制现状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简要介绍和评述了主燃油控制、加力燃油控制、尾喷口控制、防喘控制、发动机状态监视 ,特别是FADEC系统的技术特点、方案选择和研究动向。从中可以看出 ,这些方面的技术进步推动了航空发动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发动机状态监视和故障诊断系统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空发动机状态监视和故障诊断系统的研究已有30多年历史,现在,这种系统已广泛用于各类先进的航空发动机和非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现在国外还在不断研究新的状态监视和故障诊断系统,这包括机载实时诊断系统、智能发动机状态监视和远程故障诊断系统。  相似文献   

18.
刘宝芬 《推进技术》1986,7(1):21-31
本文分析了影响固体发动机贮存寿命的诸因素,并介绍了国外预测固体发动机使用寿命的诸方法.最后,作者针对我国固体发动机使用寿命的测试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的研发与展望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对国内外军用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的研制现状和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归纳和分析,主要对主燃油控制、加力燃油控制、尾喷管控制、防喘控制、发动机状态监视和故障诊断各系统的技术特点,方案选择,研究动向进行了介绍和评述。从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近年来取得的进展,特别是全权限数字电子控制(FADEC)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可以看出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的发展潜力巨大,将会对飞机和航空发动机的研制和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航空发动机中介机匣组件因各种故障而需修理或导致报废的现象时有发生。针对发动机中介机匣分流环裂纹掉块、上部衬套磨损松动、弹性环磨损、同心度检测不合格等故障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解决措施,制定满足发动机使用要求的合理技术标准和修理方法。在修理技术方法中,采用挖补补焊方法解决分流环裂纹掉块故障;采用极坐标定位与专用模板衬套相结合的方法提高新品衬套加工精度以解决上部衬套更换新品后装配准确性难题;采用装配过盈销钉和扩口工艺以保证零件的堵孔质量等。结果表明:这些修理措施提高了中介机匣零部件的利用率,延长了其使用寿命,降低了发动机修理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