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数量庞大的近地小行星对地球安全构成了重大潜在威胁,受现阶段小天体观测技术水平限制,仍有大量危险性小行星尚未发现。瞄准我国近地小行星空间观测技术发展需求,通过综合分析国内外近地小行星观测现状及相关技术水平,并结合天/地基小行星观测平台能力对比,从我国近地小天体观测技术基础出发,提出了我国空间红外小行星观测技术方案。采用可见–红外融合探测的技术方案开展小行星搜寻与光谱详察,并通过空间小行星观测平台与地面观测装备网络协同观测,为推动形成我国天体一体化小行星观测体系奠定基础;同时通过对多种小行星撞击地球的防御策略以及小行星利用价值综合分析,为我国开展近地小行星观测、预警、防御等任务提出了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自从人类认识到近地小行星的撞击危险性以来,一直在思考如何减轻和避免小行星撞击地球所带来的灾害。提前获得近地小行星的信息,是避免其撞击地球的基本保障。巡天观测有利于弄清楚近地小行星的数量和空间分布,辨别出对地球有潜在危险的小行星并密切跟踪,尽快确定避免撞击灾害的措施。巡天观测分地基观测和天基观测两大类。用地面望远镜观测会由于大气层对电磁辐射的干扰和吸收而受到限制;而在地球大气层外围绕地球运行的望远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各国针对近地小行星的威胁及相应防御策略的研究越来越多。调研了国内外近地天体观测发展现状和多种近地小行星撞击地球的防御策略,通过比较分析防御策略的实现原理、关键技术和存在的问题,对各种策略的适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了评估。通过对各种策略的分析和总结,结合我国近地小行星防御策略的研究现状,尝试性提出了采用多种策略组合的方式对有潜在威胁的小行星采取相关有效方案,为航天器的研制和防御策略的实施争取更多的时间。  相似文献   

4.
国际空间站作为近地轨道空间唯一在轨运行的大型综合实验平台,部署了许多先进的对地观测和遥感设备。使用手持或自动装置,航天员可以灵活开展对地观测活动,尤其是在监测突发自然灾害时,较无人飞行器而言,更具灵活性。作为一个“全球观测与监测站”,国际空间站在收集全球气候、环境变化及自然灾害信息,推动探究和解决地球环境问题以及推动全球对地观测活动的国际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1引言印度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着手独立自主地发展对地观测卫星技术,以获得长期、连续的天基观测能力,建立了"国家自然环境资源管理系统"(NNRMS)。印度利用有限的航天预算通过国际合作和自主研发建设了两大系统,其中低地球轨道部分主要为"印度遥感卫星"(IRS)系列,地球静止轨  相似文献   

6.
近地小行星威胁与防御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地小行星与地球碰撞虽然罕见但可能会造成灾难性后果。近年来,各国加强了对近地小行星的监控、跟踪力度,并且实施了几次卓有成效的探测任务,如何防御近地小行星威胁的研究越来越多。总结了目前近地小行星的主要观测监视设施和现状,讨论了国际上对小行星威胁的评估情况,分析和评估了目前提出的防御手段的研究现状及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庄蓓 《国际太空》1999,(11):4-5
美国空军已决定对其“天基激光器”(SBL)计划进行全面修订,并责成波音、洛克希德-马丁和TRW三家公司共同筹建一家合资企业,以重新完善一项天基导弹防御系统计划。SBL系统将作为美国下一代国家导弹防御(NMD)系统,用于摧毁发射不久的飞行中的洲际弹道导弹。国防部希望此系统将来能与正在研制中的地基NMD系统协同作战。地基NMD是个终端防御系统,它必须具备识别真弹头和诱饵的能力,而SBL系统的任务是摧毁尚未释放弹头和诱饵的洲际弹道导弹。SBL系统中的卫星将配备多种遥感器,其中,被动式导弹探测遥感器用于…  相似文献   

8.
政策     
<正>俄罗斯组建空天军在莫斯科国际军事技术论坛军队2015上,俄罗斯空军与空天防御部队以统一的空天军展台亮相,标志俄空天军的成立。空天军由空军和空天防御部队合并而成。空天军组建后将继续开展导弹预警系统的建设工作,包括天基段和地基段。(雨丝)驻韩美军发布2015年版《战略文摘》  相似文献   

9.
空间碎片天基监测图像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间碎片天基光学监测可以有效弥补地基监测的时空覆盖缺陷.目前天基观测数据不足甚至没有数据,这给监测系统研制、数据处理算法研究及软件系统研发和验证造成了一定困难.因此,研发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空间监测图像的空间碎片天基监测图像仿真软件系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天基监测图像的特点,研究基本算法,设计仿真流程,给出仿真图像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为得到符合实际观测场景的高精度仿真图像,软件系统采用瞬时惯性坐标系;基于Tycho2星表提出了采用基于索引文件的快速星表查询方法来生成背景星图;利用两行根数(Two-Line Element,TLE)数据集仿真空间碎片观测值;并对结果图像中目标的运行轨迹进行分析,得出天基监测空间目标的成像特性.仿真结果表明,该仿真系统能够针对不同观测条件和观测平台,在兼顾精度与时效性的情况下,获得较为真实的空间碎片天基光学系列观测图像.   相似文献   

10.
美国影片《天地大冲撞》的上映,引发了人们对近地天体的关注。什么是近地天体?它们究竟会不会撞上地球?如果撞上地球会产生什么后果,一系列有关人类生存与命运的问题由此而生。为此,我们特请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副研究员、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计划的王持者朱进先生撰写此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天基预警跟踪系统具有高视角、探测范围广、预警时间长、具备全程跟踪能力等特点,可为弹道导弹防御和实施反击提供及时预警信息,是导弹预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1月,美国"天基红外系统"(SBIRS)第三颗地球静止轨道(GEO)卫星发射入轨。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竞选期间提出,美国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未来将重点发展天基导弹预警和跟踪技术。2017年6月,美国国会众议院武装力量委员会发布《2018财年国防授权法案》,要求国防部尽快制定天基导弹防御战略,重点是明确未来天基导弹预警探测器如何发展,并对其研制和部署成本进行评估。上述动向表明,天基系统已成为美国导弹预警跟踪系统发展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2.
X射线脉冲星可以为深空乃至近地航天器提供全源、自主、高精度的导航服务.对近地航天器而言,由于中心天体的遮挡,脉冲星信号并非全程可见,所以X射线脉冲星的可见性成为近地导航应用中挑选脉冲星的关键因素,也是脉冲星导航的首要工作.本文对挑选出的30颗X射线脉冲星在北斗系统7个轨道面上的可见性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出了一天内可见脉冲星数量的变化情况以及一年内太阳、地球和月球遮挡的仿真结果,总结了影响脉冲星可见性的天体的遮挡规律,为利用脉冲星对北斗卫星进行自主定轨和守时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3.
晓月 《国际太空》2005,(4):11-11
在欧盟委员会积极倡导下,出席第3届国际地球观测会议的代表于2005年2月16日通过了一项旨在加强地球观测领域国际合作的10年计划,为深化全球在地球观测方面的合作制定了具体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太空探索     
正空间包括地球空间、日地空间、行星际空间。人类探索的足迹遍布陆地、海洋之后,又开始向着茫茫太空进军。空间探测针对的目标可以说是包罗万象,总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是监测地球上的地理和气象活动,二是监测近地空间环境,三是宇宙深空天体的天文观测。  相似文献   

15.
目前提出的地球观测系统(EOS)由太阳同步轨道卫星(极地轨道平台)和低倾角轨道卫星(地球探测器)组成。地球观测系统将大大丰富我们关于地球系统的科学知识。静止轨道观测台(GEO)则是另一类重要的地球观测系统,有着近地轨道观测卫星所没有的特点,它也将成为“行星地球使命”计划的组成部分。静止轨道观测卫星定点于地球静止轨道上的某一点。利用多颗静止轨道卫星组成观测网可实现近全球、24小时连续覆盖,与“行星地球使命”的其他观测卫星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16.
文青 《国际太空》2005,(4):24-24
该公司已经完成并交付了一个复杂的、高性能通信子系统,该子系统是天基红外系统-高轨卫星星座首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红外载荷的组成部分,这在该项目上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这个通信子系统将在“天基红外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它能够从红外载荷向作战人员提供抗干扰、生存力强的通信,提供覆盖全球的导弹发射探测和防御数据。这个子系统还能通过与地面站的持续交互通信对卫星提供安全的指挥与控制。  相似文献   

17.
杨孝文 《飞碟探索》2011,(12):50-51
美国航空航天局已经制订好计划,准备在2025年把宇航员送上某颗小行星。毫无疑问,执行这样的任务将面临重重挑战和风险,但首先要完成的是了解人类可对哪些近地天体进行探索。小行星专家、太空科学家、宇航员和美国航空航天局代表团在最近举行的名为“直击近地天体:为人类进行近地轨道外探索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近地天体”的学术研讨会上,对这个问题以及其他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数据中继卫星和双星定位系统通常由2或3颗地球同步卫星和数颗近地卫星组成,这些系统所提供的“星-星”测量数据提出了多星同时定轨的需求。文章介绍了已知天基星星历定轨和未知天基星星历定轨的主要差别,建立了距离和观测量的测量模型,描述了多星同时定轨的技术难点,分析了整个系统的定轨精度。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空间碎片问题的严重性,特别是在低地球轨道,不能对其置之不理或者仅采取简单的减缓手段。对空间环境演化预测的研究表明,目前的减缓措施并不能够充分保证人类在空间的安全出入以及对近地轨道环境的长期使用。如果希望可持续地开展空间活动,就需要考虑空间碎片天基主动清除技术(ADR)。该技术目前尚未实施。其中不仅有技术可行性的原因,还涉及法律、政治及经济等问题。另外,在当前有限的资金形势下,空间碎片天基主动清除技术的成本问题也无法忽视。  相似文献   

20.
<正>卫星导航系统是指能够为地球表面或近地空间的用户提供全天候三维坐标和速度以及时间信息的天基无线电导航定位系统。卫星无线电导航走过了从低轨道卫星到中轨道卫星,从多普勒导航体制到伪距导航体制,从单一系统、单一体制向多系统、多体制兼容集成的发展历程。卫星导航系统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利用太阳、月球和其他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