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懿珺 《国际太空》2023,(10):42-47
<正>面对近地天体撞击地球这种关乎全人类命运的共同威胁,近地天体观测与提前预警是开展近地天体防御、保护地球家园的前提,然而,目前近地天体观测面临观测网络无法覆盖全天区、天体编目率低的现实困境。国际合作在解决近地天体观测的现实困境中具有必要性与重要意义,其一方面有利于实现地基望远镜与天基观测系统的互补,另一方面为天体防御手段的选择提供了空间。开展近地天体观测国际合作有两种具体路径,其一为通过国际合作构建地基-天基联合观测系统,其二为建立近地天体观测数据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2.
国际空间站作为近地轨道空间唯一在轨运行的大型综合实验平台,部署了许多先进的对地观测和遥感设备。使用手持或自动装置,航天员可以灵活开展对地观测活动,尤其是在监测突发自然灾害时,较无人飞行器而言,更具灵活性。作为一个“全球观测与监测站”,国际空间站在收集全球气候、环境变化及自然灾害信息,推动探究和解决地球环境问题以及推动全球对地观测活动的国际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自美国陆地卫星获得地球表面清晰图片取得成功以来,地球观测卫星的遥感技术已有惊人的发展。为此,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决定研制地球观测平台技术卫星(ADEOS),其目的是:①监视地球环境的全球变化;②继海洋观测卫星1号(M-OS-1)和地球资源卫星1号(ERS-1)之后,持续发展地球观测技术;③促进有关地球观测领域的国际合作;④取得未来型地球观测技术(平台公共连接技术)。  相似文献   

4.
经过长期的考虑和磋商,日俄两国的空间合作协议终于于1993年10月13日在东京签署。据日本外务省负责国际空间合作的官员透露,协议并没有涉及某一具体的合作计划和立即要着手的项目,而只是一个简单的工作框架,但是它为两国未来的具体空间合作建立了基础。日本科学技术厅国际空间事务部将负责对协议进行补充。空间事务部部长表示,日本非常感兴趣在地球观测和空间医学领域同俄罗斯合作,因为日本在这些领域的经验非常有限。他说,日本还有兴趣采用俄大型火箭试验设施研制希望号航天飞机,这种小型航天飞机可能用于运货而不是载人,…  相似文献   

5.
据预测,由于今后美国的经济衰退,要同时确保空间站和地球观测平台(EOS)两项预算是不可能的。第1个地球观测平台(EOS-A),除有美国的仪器外还搭载有日本、加拿大、英国、欧空局(ESA)的观测仪器,该平台决定于1998年发射。它和空间站一样,都是美国主导的国际合作大型计划。美众议院把NASA为EOS要求的3.36亿美元,削减为1.45亿美元。  相似文献   

6.
正1引言印度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着手独立自主地发展对地观测卫星技术,以获得长期、连续的天基观测能力,建立了"国家自然环境资源管理系统"(NNRMS)。印度利用有限的航天预算通过国际合作和自主研发建设了两大系统,其中低地球轨道部分主要为"印度遥感卫星"(IRS)系列,地球静止轨  相似文献   

7.
日本的极轨平台(JPOP)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早些时候曾提出极轨平台的设想,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现已进入可行性研究阶段(自己研制)。该平台将在南北横跨地球的最适于地球观测的极轨道上运行,是可按一定时间间隔观测地球表面的空间飞行器(图见封三)。 NASA、ESA、NAS-DA建议以国际合作的形式研制极轨平台以代替地球观测卫星。利用极轨平台的长寿命、高可靠性和可更换观测仪器的有利条件,可获得高精度、多种类、大量而廉  相似文献   

8.
地球观测卫星委员会召开第七次全会1993年12月16日至18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委派朱爱康和杨维垣同志参加了在日本筑波空间中心召开的国际地球观测卫星委员会(CommissionofEarthobservatlonSatelliles)第七次全会。中国...  相似文献   

9.
美国商业部国家海洋大气局副局长约翰·H·麦克尔罗伊,12月3日宣布成立两个国际小组:一个是国际极轨道气象卫星(IPOMS);一个是地球观测委员会(CEOS)。同时,他也介绍了10月初在列宁格勒签订的一项卫星搜索和营救国际合作协议,期限到1990年。参加这一协议的国家,除了美国、苏联、法国和加拿大以外,还有来自保加利  相似文献   

10.
在这里我们提出一个地球环境观测组合卫星系统的设想。第一步是充分利用现有的气象卫星和地球资源卫星;第二步是增加两组遥感小卫星系统,一组用光学遥感器(可见光和红外谱段),另一组用微波辐射计,共同监测地球的环境变化;第三步是发射少量雷达卫星,穿透云层遮挡进行观测。我们相信该系统对于全球和区域的环境观测,了解事物的空间和时间的变化情况是十分有利的。我们所建议的全球系统是为了作为亚太地区国际合作的一个可行方案进行讨论。1 绪言众所周知,空间技术和人类日常生活的关系正日益紧密,而地球观测卫星系统是可以为全人类带来巨大利…  相似文献   

11.
第3号科学卫星“太阳” 1975年是太阳活动最小的时期。众所周知,此时包围地球的电离层状态既受太阳活动变化的极大影响,同时也受地球磁场变动的极大影响。“太阳”卫星正是为了在太阳平静期研究这种太阳活动和包围地球的热层(它的底部是电离层领域)之间的相互作用而计划研制的。当时正在进行一项包括地面观测研究在内的国际合作研究,此年也称国际太阳宁静年。 1975年2月24日“太阳”卫星被送入倾角为32°,远地点高为3140公里,近地  相似文献   

12.
国际空间年的一项主要活动是执行“全球变化研究计划(GCRP)”。该计划旨在通过研究全球自然的和人工诱发的变化,为寻找对策提供科学依据。NASA对这项研究计划的贡献是提供一个地球观测系统(EOS)。该系统的目的是从空间以全球的角度深入研究地球系统的组成及其相互关系,以及正在发生的变化,从而达到科学地了解地球系统。地球观测系统的任务是建立一个能对地球进行观测最少15年的空间系统以及相应的处理、归档和分析设施。地球观测系统包括科学基础单元,空间测量系统和综合数据信息系统三部分。地球观测系统的空间测量系统由三颗中  相似文献   

13.
刘佳 《国际太空》2014,(12):1-6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又叫资源-1,研制始于1988年,至今已经走过了26年的辉煌历程,先后成功发射了"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的01星、02星、02B星、04星(简称01星、02星、02B星、04星)共四颗卫星。它们在轨运行稳定,前两颗均超期服役,获取了大量的观测数据,为全球各国免费提供了大量图像数据。2014年12月7日,04星发射获得圆满成功,确保了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系统长期连续的稳定运行,对促进航天领域的国际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载人航天事业的特点是技术难度大和耗资巨大。世界各国,甚至美国和原苏联,都极难单独承受这种巨大的人力和财力的消耗,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从另一方面讲,对宇宙的探索和开发会给全人类带来利益,应该是地球上整个人类的共同事业。因此,在载人航天领域进行广泛深入的国际合作是一个必然趋势。60年代的国际合作航天领域内国际合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初期阶段,这种合作带有极大的局限性:(1)合作仅限于无人飞行方面;(2)国际合作只限于东西两大阵营内成员国之间。如1965年1…  相似文献   

15.
欧洲空间局正式启动了一项称为“有生命的行星”(LivingPlanet)的新的地球观测卫星计划。这是一项长期计划,由许多较小的、任务较单一的科学和应用项目组成,主要目的是进行地球、气候和环境研究。该计划的另一目标是,通过促进技术创新和加强同工业界的协作,鼓励欧洲独立地开展地球观测活动。此计划将由欧空局、欧盟委员会和欧洲气象卫星组织合作实施。欧空局管理人员估计,LivingPlanet同目前欧洲的大型地球观测卫星计划(如ERS和Envisat卫星)相比,每年可节省经费25%左右。它将借鉴“好、快、…  相似文献   

16.
寒松 《国际太空》2013,(9):37-39
日本于1977年7月14日发射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1(GMS-1),以后陆续发射了5颗"地球静止气象卫星"。"地球静止气象卫星"一直运行到2003年,在这期间,东亚太平洋和澳大利亚地区的卫星观测主要依靠"地球静止气象卫星"。中国在风云-2卫星未稳定运行前也依赖"地球静止气象卫星"观测,特别是对热带气旋的监测。接替"地球静止气象卫星"的是日本"多用途运输卫星"(MTSAT)。"多用途运输卫星"系列是日本运输省和日本气象厅合作投资的多功能(气象观测和飞行控制)卫星。目前正在运行的是多用途运输卫星-  相似文献   

17.
在未来的几十年中,人类将登陆火星。人类登陆火星的任务可能是一次国际合作任务,参与者将开发使航天员能够登陆火星并安全返回地球的技术。  相似文献   

18.
1972年,美航宇局发射第一颗地球观测卫星。当时,为了卫星数据的分析工作,日本一些科学家参加了陆地卫星计划。这标志着日本空间地球观测活动的起步。1978年,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在东京附近建立了一个地球观测中心,并在翌年开始直接接收陆地卫星的数据。1976年,在各方面专家小组的支持下,NASDA开始进行地球观测卫星计划的调研基础  相似文献   

19.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计划于2000年用H-2A火箭发射新型地球观测卫星——陆地观测技术卫星(ALOS)。ALOS是一颗装有大型单翼太阳电池帆板和天线,采用三轴控制方式,重3900kg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其轨道高度为700km,轨道倾角为986,轨道周期为101分钟。它也是自日本1987年和1990年发射海洋观测卫星MOS-1a和MOS-1b,1992年2月发射地球资源卫星(JERS-1),1996年8月17日发射先进地球观测卫星-1(ADEOS-l),以及1997年发射的一热带降雨观测卫星”(TRMM),1999年发射ADEOS-2之后所开发的第7颗地球观测卫星。ALOS载有3…  相似文献   

20.
在2月16日于布鲁塞尔召开的第三届地球观测高峰会议上,约60个国家签署了一项为期10年的行动计划,以加强地球观测方面的协调,包括采用通用标准、改善地基探测器的维护和减少卫星餐力的重复建设。该计划称为“全球对地观测综合系统”(GEOSS).将在日内瓦的世界气象组织所在地设立一小型秘书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