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制备SiC涂层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制备了SiC涂层,对涂层进行了SEM及XRD分析,考察了温度,载气和稀释气体对涂层微观结构的影响;对不同基体进行了对照试验。在1100℃-1300℃沉积时,随着温度的升高,SiC涂层积速度加快,SiC颗粒变大,同时颗粒间的孔隙也变大,涂层的致密度降低,Ar流量相对小时,制备的涂层致密,光滑。以SiCp/SiC作基体时,涂层和基体结合得很牢固,SiC颗粒会向基体中渗透,从而增强了涂层和基体之间的结合力。  相似文献   

2.
新型MCrAlX包覆型涂层是国外70年代发展的第三代高温防护涂层。以GH220合金为基材,采用磁控溅射沉积MCrAlX涂层,并通过对涂层的成分及其复合结构、梯度系统优选试验,获得了Ni-20Co-18Cr-12.5-0.6Y-Si-Hf/Al梯度涂层,该涂层的抗氧化性,抗腐蚀性、塑性与脆性得到合理统一,表现出优异的高温防护性能。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空间有机热控涂层发展的现状及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述了俄罗斯卫星及空间站常用的两类空间有机热控涂层-高反射率白色涂层和高太阳吸收率黑色涂层的技术水平,并对其发展的新动向作了分析,为我国发展新一代长寿命卫星和空间站计划所需的有机热控涂层预研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利用浸渍试验研究了B737-300货舱重要承力结构件的不同涂层在ω(NaCl)=3.5%NaCl溶液中的腐蚀电化学行为,讨论并评价了各种涂层对基底金属7075-T6铝合金的防护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环氧底漆和环氧底漆与聚氨酯面漆的组合防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耐高温聚苯硫醚复合涂层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主要讨论增韧材料对PPS性能的影响和各种填料用量对PPS复合涂层的附着力、抗冲击强度等性能的影响以及PPS复合涂层的耐高温性能。结果表明:增韧树脂PEK-C的加入可提高PPS共混树脂的力学性能;共混树脂中加入5%的石墨、10%TiO2时,可获得综合性能良好的复合涂层。  相似文献   

6.
防热涂层材料热防护性能预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预测防热涂层热防护性能有三个技术关键:即描述三层结构热响应守恒方程的建立,三层结构热物理性能的确定以及防热涂层表面边界条件的建立,本文用租糙度测量仪测量了表面形貌,表面等高面和表面粗糙度曲线,为建立防热涂层热防护性能的物理模型提供依据。利用参数辨识灵敏度法对防热涂层材料导热系数进行参数估计,取得了有用的结果。分析不同工艺的表面烧蚀特性,建立了三种表面边界条件。本文讨论了涂层材料在加热过程中出现的三层结构的吸热机理,建立不同层反映不同功能的守恒方程。给出了防热涂层热防护性能预测与试验结果的比较,比较的结果是满意的。  相似文献   

7.
美国用于空间站辐射器中的热控涂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了六种美国可用于空间站辐射器中的热控涂层。从涂层的性能、价格、质量以及成熟性研究,对这六种热控涂层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Z-93型热控涂层最适合用于空间站的辐射器中,镀银F-46薄膜型热控涂层次之。  相似文献   

8.
新型MCrAIX包覆型涂层是国外70年代发展的第三代高温防护涂层。以GH220合金为基材,采用磁控溅射沉积MCrAIX涂层,并通过对涂层的成分及其复合结构、梯度系统优选试验,获得了Ni20Co-18Cr-12.SAI-0.6Y-Si-Hf/Al梯度涂层,该涂层的抗氧化性、抗腐蚀性、塑性与脆性得到合理统一,表现出优异的高温防护性能。  相似文献   

9.
涂层改性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微波性能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在碳纤维表面制备SiC涂层、SiC-C共沉积涂层的工艺方法、结构、复合材料电磁参数、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等内容的研究,分析了这两种涂层对碳纤维复合材料微波性能的影响,探讨其涂层改性在防热、隐身双功能复合材料应用中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本成果采用硅树脂DC-805、环氧树脂E-51、低分子量聚酰胺、催化剂及填料等作为涂层材料。该涂层兼有环氧树脂和硅树脂的优点,具有良好的耐高低温性能、很强的气体密封性和较宽的温度适用范围、并具有优良的耐水和耐盐水性能,可在恶劣环境(如外压、150℃高温、-40℃低温、潮湿及盐雾等)下,可对复合材料壳体有效保护。该树脂体系工艺性好、粘接性优良、成本低。  相似文献   

11.
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La2Zr2O7热障涂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克服传统热障涂层材料YSZ耐温性能和隔热性能的不足,以ZrO2和La2O3为原料,采用无压烧结法合成了烧绿石结构化合物La2Zr2O7,用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EB-PVD)法在高温合金基体上制备了La2Zr2O7涂层,分析了涂层的成分,并对其显微结构、热物理性能与传统YSZ热障涂层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La2Zr2O7涂层成分处于P结构范围内,呈典型的柱状晶结构,柱状晶头部呈明显的金字塔形状.与传统YSZ柱状晶相比,La2Zr2O7涂层的柱状晶紊乱度更大,尺寸更加细小,并且柱状晶上的树枝状亚晶更多.在25~1200℃范围内,La2Zr2O7涂层的热导率最大为0.985W/(m·K),最小为0.796 W/(m·K),大大低于同条件下的YSZ涂层.低本征热导率、小柱状晶直径、大紊乱度、密度轻及高孔隙率是造成La2.Zr2O7涂层低热导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Dy对EB-PVDβ-NiAl涂层高温瞬态氧化行为的影响(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β-NiAl是一种有前景的应用于1150°C以上的抗氧化涂层材料。本文利用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EB-PVD)方法制备了0~0.5at%Dy含量的β-NiAl涂层,研究了涂层的瞬态氧化行为。1200°C时,在0.05at%Dy掺杂的涂层中只观察到了稳态α-Al2O3相,而在0.5at%Dy掺杂的涂层中,1h氧化过程中,发生了θ-Al2O3到α-Al2O3的相变。1100°C时,在最初的15min所有涂层均发生了θ-α相变。0.05at%Dy掺杂的涂层在45min的时候相变已经完成,这比0.5at%Dy掺杂涂层要早得多。过量Dy的掺杂能够延缓θ-α相变。未掺杂和过量掺杂涂层在20h氧化之后仍存在针状相θ-Al2O3,而0.05at%Dy掺杂的涂层中则为经典的颗粒状α-Al2O3形貌。  相似文献   

13.
FeNiCrAl涂层是一种用作轴类零部件的表面耐磨防护材料,为深入研究高速电弧喷涂工艺对FeNiCrAl涂层性能的影响机理,对不同喷涂参数下制备的涂层的组织结构、结合强度、物相组成和显微硬度等性能进行分析表征,探究“喷涂电流-涂层组织结构-结合强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喷涂电流对涂层的组织致密性及结合强度影响较大;喷涂电流200 A、电压34 V、喷涂距离160 mm的工艺参数下制备的FeNiCrAl涂层组织致密,孔隙率约8.76%,结合强度52.3 MPa,涂层硬度约626 HV0.1,约为基体硬度的1.6倍;影响机理与Fe-Al金属间化合物和Cr0.19 Fe0.1 Ni0.11固溶体在涂层内部均匀弥散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14.
热障涂层在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热障涂层在涡轮叶片的应用需求出发,研究了陶瓷热障涂层的材料与制备方法,介绍了热障涂层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工艺特点,解决了热障涂层在喷涂过程中所产生的堵塞气膜孔、减小排气面积、降低疲劳性能、遮挡等方面的难点问题,给出了热障涂层叶片在试验和试车中的考核结果。  相似文献   

15.
为了理清火焰筒耐温技术的发展脉络,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对火焰筒壁面冷却技术、热障涂层技术与耐高温材料技术进行了综合分析.火焰筒冷却技术是保证火焰筒壁面处于材料允许的安全工作范围内的关键技术,多种冷却技术相结合的复合冷却技术将是今后的重点发展方向,而采用EB-PVD技术进行多层涂履的热障涂层技术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陶瓷材料由于其特殊的耐高温热氧化能力,将有望成为未来燃烧室火焰筒的主要材料.  相似文献   

16.
卢子兴  张慧 《航空学报》2006,27(2):253-257
针对含涂层空心微球的复合泡沫塑料,利用三参数标准线性固体模型和黏-弹性对应原理得到了材料由于温度改变而产生的残余热应力,研究了涂层厚度、体分比和时间等因素对残余热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增加,由温度改变而引起的材料内部的残余热应力将逐渐减小,且涂层厚度和涂层空心微球体分比的减小会使残余热应力增加。此外,沿半径方向热应力在微球内逐渐增加,在涂层和基体中则逐渐减小,在涂层与空心微球的交界处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7.
《中国航空学报》2019,32(8):2017-2027
A hydrophobic coating of the silica fiber reinforced silica composites (SiO2f/SiO2) was synthesized by sol-gel method using methyltriethoxy-silane (MTES) and boric acid (B(OH)3) as raw materials. The relationship among boron doping, chemical structure of precursors and durability of hydrophobic coatings was discussed. The Si-O-B and methyl groups were successfully introduced in the gel precursors according to the FT-IR and XPS results. The resins were filled in the internal and surface holes of the SiO2f/SiO2 composites partially or completely, which is beneficial to reduce the physical adsorption of the moisture. In addition, hydroxyl groups of the SiO2f/SiO2 composites reacted with the resins and hydrophobic methyl groups were introduced, leading to the reduction of the chemical adsorption of water. Also, the boron doping was beneficial to enhancing the physical cross-linking between the coating and the SiO2f/SiO2 composites, and improved the adhesion of the coating to the substrat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ptimal hydrophobic coating with contact angle 130.33°, moisture absorption 0.33% and adhesion level 1 is obtained when the molar ratio of MTES to B(OH)3 is 10:4. The real permittivity of M10B4 is constant in the range of 2.32–2.51 and the dielectric tangent loss is constant in the range of 5.5 × 10−4–8.7 × 10−3. The hydrophobic coating has excellent dielectric properties.  相似文献   

18.
针对第二代单晶高温合金DD6开展了一种具有阻扩散功能的金属防护涂层的探索性研究.采用电镀和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EB-PVD)方法在DD6单晶高温合金上制备了NiCoCrAlY/Ru双层结构涂层,同时采用EB-PVD在单晶合金上沉积了单层NiCoCrAlY涂层.研究结果表明,在1 050℃大气环境中扩散处理300 h后,...  相似文献   

19.
采用JP-5000超音速火焰喷涂技术在AZ91D镁合金表面喷涂WC-10Co4Cr涂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计等设备和浸泡腐蚀实验来分析WC涂层的组织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WC涂层均匀、致密,孔隙较少,涂层与基体结合紧密,无裂纹,无剥离;WC发生分解形成W2C,分解率与火焰作用时间有关;随涂层厚度的增加,涂层的显微硬度有增大的趋势;WC涂层提高了镁合金的耐腐蚀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