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对于理想流不定常差分方法中边界点计算给出了一个二阶精度的格式。该格式中已不再包含未知时刻各量的横向导数。对球锥体和平头体进行了计算以验证本方法的效能。计算结果与传统方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二者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2.
全局灵敏性分析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局灵敏性分析是解决多学科优化中复杂耦合系统的重要方法,对全局灵敏性分析技术进行了论述,基于一阶模型,建立了二阶以及高阶导数模型,发展了全局敏感性计算方法。编制了基于梯度的优化算法,并与全局灵敏度方程(GSE)求得的导数信息融合,进行了实例应用。与多种优化方法进行了比较,证明了设计方法的可行性、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复变量的参数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进行敏感度导数计算的有限差分法和复变量法。在原有流场求解程序的基础上,引入了复变量,实现了敏感度导数的自动计算。算例验证表明,差分法由于减消误差(subtractive cancellation error)的存在,其计算精度对扰动步长比较敏感,合适的扰动步长需经过多次尝试才能得到。而复变量方法虽然计算量大,但是由于没有引入减消误差,因而当扰动步长趋于足够小时其计算精度能够真正达到二阶精度。  相似文献   

4.
高超声速飞行器加速度导数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Etkin的非定常气动力模型基础上,采用非定常Navier-Stokes方程描述飞行器的非定常强迫沉浮振动流场,采用空间二阶精度的NND格式和"双时间"时间离散法进行数值求解,研究飞行器加速度导数的数值计算方法。并给出了返回舱外形和HBS(Hyper Ballistic Shape)标模外形的加速度导数、旋转导数和俯仰阻尼导数的计算结果及分析。  相似文献   

5.
考虑多种物理效应的钝锥俯仰稳定性参数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采用二阶ROE格式计算了非定常NS方程下高超声速钝锥体的俯仰阻尼导数,通过与文献中内伏牛顿法和实验结果对比验证了本文所采用非定常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同时采用二阶ROE格式及双时间步长、刚性旋转动网格技术等,数值分析了NS方程计算条件下高空高马赫数钝锥体模型的强迫振动非定常流场特征,并运用最小二乘法辨识出其俯仰静稳定性导数与俯仰阻尼导数.通过计算结果对比分析了不同高度(含稀薄气体效应)、Maxwell滑移边界条件及五组元化学非平衡模型对钝锥体模型非定常流动特征及静、动导数的影响.结果分析表明,本文所计算的钝锥模型在所假设强迫振动下的俯仰稳定性参数随高度变化剧烈,且考虑滑移边界条件与化学反应会使得俯仰力矩迟滞曲线形态发生较大程度改变.准确计算高空、高马赫数条件下飞行器俯仰阻尼导数应考虑化学非平衡效应和稀薄气体效应的影响,是否考虑这些物理效应会关系到飞行器静、动稳定的程度.  相似文献   

6.
高超声速滚转阻尼导数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伟  牟斌 《飞行力学》2000,18(2):27-29
采用非定常Navier-Stokes方程描述物体简谐振动流场,并在Etkin理论下给出绕定轴转动时滚转阻尼导数的计算公式,定常流场的计算采用空间二阶精度的交替方向隐式分解的NND格式,非定常流场的计算采用时、空二阶精度的Runge-Kutta多步格式,采用代数和方法生成物体静、动网格。最后给出高超声速下钝体外形滚转阻尼导数的计算结果,以及滚转力矩系数随瞬时振幅的变化曲线。  相似文献   

7.
文章建立了完整的人脸识别系统,通过图像预处理、特征提取和识别3个过程,实现了人脸的分类识别;研究了图像预处理过程中的边缘检测方法,比较了基于一阶导数的Robert算子、Prewitt算子、Sobel算子和基于二阶导数的Gauss-Laplacian算子的检测效果□在识别阶段采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方法,进行人脸识别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8.
指明考察多元函数的二阶混合偏导数不相等问题的理论依据,给出两类二元函数的二阶混合偏导数不相等的例子,并说明在此基础上取得新例子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针对高性能飞航导弹过载控制系统,从便于工程实现的角度出发,应用滑模观测/区分器(SMOD),通过角速度对角加速度进行估计,然后利用角速度和角加速度与过载的一阶、二阶导数间的近似关系,设计了一种滑模变结构控制律,滑模面由过载误差及误差的一阶、二阶导数组成。仿真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高性能飞航导弹过载控制系统,考虑舵机的一阶动态特性,设计了一种滑模变结构控制律,其中滑模面由导弹的过载及其一、二阶导数组成。为便于工程实现,进一步采用角速度和角加速度信号来近似代替过载的一、二阶导数。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高超声速钝头体变熵流表面热流计算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蒋友娣  董葳  陈勇 《航空动力学报》2008,23(9):1591-1594
采用动量厚度来修正变熵效应的工程算法,并以15°钝锥为例,对其表面热流进行了计算,将计算结果与试验值进行了对比,结果吻合良好,表明该工程算法,方便简捷,计算量小,且有足够精度,可为高超声速飞行器初步设计热环境计算和防热材料的合理选择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2.
高超声速气动力及激波位置快速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快速计算方法进行高超声速气动力计算时,影响计算精度的关键问题主要在于模型面网格的划分和计算方法的选取。采用一种灵活实用的结构化面网格划分策略,使得模型的各个部件能分别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发展一种基于近似流线的二阶激波膨胀波方法,该方法可以用于多种具有三维流场特性的部件,不仅降低对使用者的经验依赖,还能提高计算精度;配合激波位置计算方法,可以较为准确地计算模型的激波位置,保证边界层外缘参数的计算精度;粘性力计算使用基于起始面元修正的Spalding-Chi方法和参考温度方法。通过对四个典型算例的计算与分析,表明本文发展的高超声速气动力计算方法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能够作为高超声速飞行器初步设计阶段的气动力快速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把航天器的外形用数以百计的平面四边形元素来近似。利用高超声速绕流时面积元素之间的干扰可忽略的假设,分别计算出各面积元素的气动力,积分后得出航天器的气动力,算例的结果是令人满意的。本文也描述了航天器表面网格的生成技术和计算机绘制航天器在不同视角下外形图的原理。本文方法可供航天器初步气动设计时用。  相似文献   

14.
准确预测气动推进性能是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研究的重要挑战之一。针对CARDC吸气式高超声速实验室(AHL)自主设计的一体化高超声速飞行器风洞试验模型,通过数值模拟计算,研究了CARDC600mm脉冲燃烧风洞的流场,并与试验结果做了对比,确定了试验模型在风洞中的合理安装位置,分析了带舵面飞行器在进气道打开、发动机不工作情况下的气动性能,对比研究了试验模型部分处于风洞流场非均匀区时,风洞结果对模型气动性能产生的影响,对比了数值计算结果和风洞试验结果。结果为利用风洞试验结果准确分析飞行器气动性能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乘子罚函数法在航天飞机机翼外形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乘子罚函数法,在满足高超声速配平和低亚声速进场着陆的要求以及几何约束条件下,寻求在不同重心位置时使航天飞机机翼质量极小的气动外形。计算结果表明,航天飞机机翼外形优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锥体高超声速尾流辐射特性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应用显式有限差分法求解了轴对称尾流边界层方程,求出高超声速锥体尾流化学非平衡流场。在求得温度、速度、密度和粒子浓度场的二维分布的同时,详细求解尾流中各种粒子的辐射强度和辐射量的二维分布。  相似文献   

17.
超声速湍流流场的RANS/LES混合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对接/拼接网格技术,建立了基于分区混合和基于湍流尺度混合的双重RANS/LES混合计算模型,并对环翼低速绕流、翼型跨声速绕流和球锥带凹窗外形二维超声速绕流进行了初步的数值模拟.环翼和翼型绕流计算表明,该混合模型可给出较合理的湍流宏观平均量;球锥带凹窗外形二维超声速绕流计算表明,该混合模型可得到超声速瞬态湍流脉动流场,凹窗处存在复杂的旋涡结构和波系结构,呈现较大尺度的脉动.但该模型还需要进一步的考核验证.  相似文献   

18.
《中国航空学报》2020,33(9):2295-2312
In this paper, a hybrid Lattice Boltzmann Flux Solver (LBFS) with an improved switch function is proposed for simulation of integrated hypersonic fluid-thermal-structural problems. In the solver, the macroscopic Navier–Stokes equations and structural heat transfer equation are discretized by the finite volume method, and the numerical fluxes at the cell interface are reconstructed by the local solution of the Boltzmann equation. To compute the numerical fluxes, two equilibrium distribution functions are introduced. One is the D1Q4 discrete velocity model for calculating the inviscid flux across the cell interface of Navier–Stokes equations, and the other is the D2Q4 model for evaluating the flux of structural energy equation. In this work, a new dual thermal resistance model is proposed to calculate the thermal properties at the fluid–solid interface. The accuracy and stability of the present hybrid solver are validated by simulating several numerical examples, including the fluid-thermal-structural problem of cylindrical leading edge.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sent solver can accurately predict the thermal properties of hypersonic fluid-thermal-structural problems and has the great potential for solving fluid-thermal-structural problems of long-endurance high-speed vehicles.  相似文献   

19.
Efficient and accurate strength analysis of bolted connections is essential in analyzing the integral thermal protection system(ITPS) of hypersonic vehicles, since the system bears severe loads and structural failures usually occur at the connections. Investigations of composite mechanical properties used in ITPS are still in progress as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composites is complex. A new method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for strength analysis of bolted connections by investigating the elastic behavior and failure strength of three-dimensional C/C orthogonal composites used in ITPS. In this method a multi-scale finite element method incorporating the global–local method is established to ensure high efficiency in macro-scale and precision in meso-scale in analysis.Simulation results reveal that predictions of material properties show reasonable accuracy compared with test results. And the multi-scale method can analyze the strength of connections efficiently and accurately.  相似文献   

20.
电磁流动控制技术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重要研究方向,在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特性优化、气动热环境减缓、边界层转捩和等离子体分布等流动控制方面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考虑高超声速飞行器绕流流场中发生的离解、复合、电离和置换等化学反应,气体分子振动能激发以及化学非平衡效应,耦合电磁场作用并基于低磁雷诺数假设,通过数值模拟求解三维非平衡Navier-Stokes流场控制方程和Maxwell电磁场控制方程,建立磁场与三维等离子体流场耦合数值模拟方法及程序,采用典型算例进行考核。在此基础上,开展不同条件下磁场对再入三维等离子体流场以及气动热环境影响分析。研究表明:建立的高超声速飞行器的等离子体流场与磁场耦合计算方法及程序,其数值模拟结果与文献符合,外加磁场使飞行器头部弓形激波外推,磁场强度越强,激波面外推距离越大;不同磁场强度环境下,流场中温度峰值大小略有变化,变化幅度较小;磁场对绝大部分区域的热流有减缓作用,作用的大小与飞行高度、马赫数以及磁场的配置紧密相关;当前的计算条件下,飞行的高度越高,磁场的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