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其威 《航空学报》1982,3(1):12-19
为了减轻跨音速风洞试验的洞壁干扰,改善跨音速风洞的流场品质,我们自行设计研制了一套可连续调节开闭比的60°斜孔壁,开闭比变化范围为0~9.2%。本壁板已在一个侧壁为实壁的600毫米×600毫米跨超音速风洞中投入使用。本文介绍这种变开闭比斜孔壁的概况和马赫数0.6到1.2范围内的初步校测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2.
1.引言 风洞中实验数据的测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首要的是洞壁干扰影响,而在跨音速区尤为严重。采用两壁或四壁通气的跨音速风洞可使干扰影响大为减轻,但M数较高时不论从理论或实验上研究洞壁干扰都是相当困难的。 经典的洞壁干扰理论是以考虑压缩性影响的线化亚音速理论为基础的,但当翼面上  相似文献   

3.
一种高速风洞三维洞壁干扰壁压信息修正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其威 《航空学报》1993,14(8):350-355
给出以壁压信息法为基础的高速风洞三维模型试验洞壁干扰修正方法。该方法要求洞壁附近为亚音速流动,但允许模型附近出现超音速区及激波。方法可用于各种通气壁或实壁风洞的亚跨音速试验。最后对四个模型在三种试验段中的二十多种试验进行了修正,其结果和NASA非线性修正方法的结果吻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4.
在FL-26y风洞中利用M1.4喷管和开孔壁试验段进行了实现低超声速流场的实验研究工作。通过实验研究验证了利用M1.4喷管在开孔壁试验段上建立起的低超声速流场的流场品质能够满足国军标合格指标的要求。实验还考察了不同稳定段总压、驻室抽气量等开车参数以及不同试验段扩开角、主流引射缝开度和开孔壁开孔率等洞体条件对流场的影响,为2.4m×2.4m跨声速风洞增设M1.4喷管,拓展该风洞试验马赫数的范围,使其具备M1.4的低超声速试验能力提供了技术支持,同时也为该风洞在下一阶段正式开展M1.4流场调试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调试参数。  相似文献   

5.
民机跨音速实验洞壁干扰修正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洞壁干扰修正方法以实测的洞壁附近的压力分布作为边界条件;要求来流和洞壁附近的Mach数都小于1;但允许模型附近出现局部超音速区和激波。它适用于各种透气壁或实壁实验段。应用该方法对国外三个模型的实验数据进行了洞壁干扰修正计算,修正结果与NASA非线性洞壁干扰修正方法的结果十分接近或完全吻合。该方法已用于B737模型在1.2m风洞中实验数据的洞壁干扰修正,其结果显示该方法适用于大展弦比飞机的跨音速风洞实验数据修正。  相似文献   

6.
适用于任意壁的二维亚跨音速洞壁干扰修正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使用风洞壁附近控制面上的实测静压分布及模型所受的气动力来进行二维亚跨音速风洞试验的洞壁干扰修正。计算时不涉及洞壁的透气特性,可用于透气壁或实壁。根据试验马赫数范围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速势方程进行计算。提供了两种适应不同需要的方法:一种是适用于洞壁附近为亚音速流动情况的快速算法。另一种是可用于低、亚、跨音速风洞试验,并能判断试验数据“可修正”程度的有限差分解法。给出了计算实例,并比较了不同的速势方程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现以ЦАГИ某风洞为例,介绍其物理试验研究方法。风洞概况这是一个连续式变密度亚跨音速风洞。圆形闭口试验段截面直径2.48米,长度4.85米。马赫数0.1~1.1,最大速压6000千克/米~2,试验段压力0.5~5大气压,阻滞温度287°~333°K,初始紊流度0.3%~0.8%,压力脉动0.5%,总压流场不均匀系数0.995,静压流场不均匀系数0,洞壁固定开闭比15%。试验段未扰动气流参数在检验截面测取,该截面距天平轴原点1350毫米。模型迎角机构可使迎角变化范围达到-10°~+33°。模型安装时利  相似文献   

8.
燃烧加热风洞中水蒸气相变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带有非平衡相变模型和考虑高温气体效应的平衡流动模型的数值方法,模拟了燃烧加热高超声速风洞中燃烧生成的水蒸气在喷管流动中发生相变的物理过程,研究了水蒸气凝结对下游流场参数的影响和凝结后气流进入试验段时尖劈模型斜激波后发生液滴蒸发两种典型情况。研究表明,凝结产生的潜热使试验气流参数偏离初始设定的风洞出口模拟流场;在流场中产生的凝结激波,将加剧凝结对风洞出口参数的均匀性的影响;对出口马赫数为6的喷管,为了模拟静温为220K的高超声速飞行环境,水蒸气的凝结将难以避免;带液滴试验气流经斜劈压缩后液滴蒸发,斜激波后气流热力学参数不能恢复到无相变时斜激波后的状态,将影响模型实验的测力等数据。  相似文献   

9.
给出一种新的二维跨音速柔性自适应壁风洞实验迭代方案,计算方法和实验验证结果。根据实验时实验段上下壁和模型上下表面实测压强分布对风洞内、外流场进行非线性数值模拟;计算流线化壁面的形状,进行自适应实验。用该迭代方案,在堵塞比ε=8%,实验段高与翼型弦长比值H/c=1.5情况下,对NACA-0012翼型进行了高亚音速验证性实验。实验结果与国外大风洞无干扰实验结果吻合很好。实验时迭代次数仅需1~2次。实验结果展示了自适应壁风洞实验技术用于翼型跨音速实验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型面旋转连续可调风洞可以获得出口马赫数连续变化的出口流场,其结构简单、易于调节、响应迅速,成为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本文针对某优化设计的出口马赫数2~4的变马赫数风洞喷管,进行了全流场三维数值仿真校核,并进行了风洞流场静态标定试验,获得了该连续可调风洞在不同马赫数下的流场品质及流场均匀区大小。结果显示:该连续可调风洞在马赫数2~4下的出口流场均匀性良好,流场品质满足固定几何风洞流场的国军标要求;试验得到的不同马赫数工况下均匀区大小均大于理想菱形区的2/3,均匀区马赫数标准差在马赫数2~3工况下小于0.01,在马赫数3.5工况下为0.013 6,说明该连续可调风洞可以实现马赫数的连续变化,且具有良好的流场品质,可用于后续的风洞试验。  相似文献   

11.
为了满足现代风洞试验精细化要求,提高风洞试验数据精准度,开展跨声速开孔壁洞壁干扰修正方法研究。本文利用实测壁压信息构造开孔壁边界条件,通过求解 N-S 方程,模拟试验模型在风洞中的绕流场,建立基于壁压信息的跨声速洞壁干扰非线性修正方法。不同于线性修正方法,本方法可用于各种复杂外形飞行器的亚、跨声速开孔壁洞壁干扰修正,结合小展弦比飞翼标模风洞试验数据,对其在 FL-2风洞试验数据开展洞壁干扰特性研究。洞壁干扰修正结果表明,洞壁干扰量随马赫数变化呈增长趋势,Ma =1.0左右达最大,经过修正的 FL-2风洞的跨声速试验结果,与 FL-26风洞近似无干扰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2.
在南京航空学院NH-1三音速风洞进行了NACA 0012翼型跨音速风洞实验,讨论了洞壁开闭比和模型尺寸对驻室参考点静压、翼型表面压力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开闭比和模型尺寸对驻室静压有明显影响,开闭比对翼型表面压力分布有很大影响。在α=0°时,超临界流动条件下,当开闭比从6%变到0.5%时,翼型上表面激波位置向后移动范围达20%的弦长;开闭比为4%时,翼型接近于无堵塞干扰。当α=1°和M_∞=0.759时,消除洞壁干扰的最佳开闭比为4%。因此,开闭比改变引起的洞壁效应对翼型气动力特性的影响是值得重视的  相似文献   

13.
槽壁几何参数对跨声速风洞流场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鞠炼  白俊强  郭斌  崔晓春  李兴龙 《航空学报》2016,37(5):1440-1453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再入片开角、槽腔扩开角和开槽形状对跨声速槽壁风洞流场品质的影响。在数值模拟方面,介绍了对应的出入口边界条件设置方法,通过量纲分析得出适用于内流问题的相似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再入片关闭工况下,其前缘处形成了声速喉道,难以建立稳定的试验段超声速流场;再入片打开工况下,试验段流场的不利扰动主要来自于从驻室到试验段的槽壁出流现象,其根源是驻室涡系产生的垂直于槽壁方向的冲击气流,较大的槽腔扩开角对冲击气流有一定的阻挡作用。槽壁各部件对试验段流场品质的影响均是通过增强或抑制槽壁出流来实现的,其中开槽平面形状的影响尤为突出。采用基于自由变形(FFD)的优化设计方法得到了适用于试验段马赫数0.8到1.2状态的开槽形状,优化结果显示初始构型中存在的槽壁出流大部分得到消除,模型区马赫数均方差降低了一个量级,证明了该方法的合理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高超声速风洞扩压器试验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扩压器是高超声速风洞的关键部件,主要作用是提高出口气流的静压。在某高超声速风洞扩压器上布点测量壁面静压和近壁面皮托压力,并在出口布置尖劈测量出口气流参数,评估扩压器的性能。结果表明:扩压器内的核心流区由于存在逐步衰减的激波-膨胀波系,使气流出现“减速-加速-再减速-再加速”的流动过程;该扩压器能保证风洞正常启动以及试验段流场不受背压的影响;该扩压器的效率与国外类似风洞扩压器效率相当,前室总压较低时,扩压器能起到良好的减速增压的效果,前室总压较高时,扩压器增压效果不明显,扩压器出口气流马赫数偏高。  相似文献   

15.
在开式风洞超声速平面叶栅试验中,从试验启动到叶栅建立超声速流动状态的过程,即超声速流场起动问题,已成为公认的难题。为建立可行的开式风洞超声速流场起动方法,奠定开式超声速风洞的使用基础,基于某超声速风洞,以超声速压气机平面叶栅为研究对象,开展三维数值仿真研究;分析试验条件下超声速流场起动失败的原因,制定三种流场起动方案。结果表明:起动失败的原因为叶栅前缘形成了一道强正激波;仅提高风洞进口总压无法建立叶栅超声速流动状态;仅增大下壁溢流缝宽度可起动超声速叶栅流场,但有效叶栅流道数量减少,壁面附面层增厚;保持上、下壁溢流缝宽度在1 倍栅距以上,在栅前上、下壁设置超声速墙并进行抽吸,可有效起动超声速流场,相邻流道出口马赫数最大波动0.01,出口气流角最大波动0.09°,周期性可满足试验需求。  相似文献   

16.
带进气道的隔离段流场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通过风洞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了超燃冲压发动机带进气道的隔离段流动。结合RNGk ε模型隐式求解了三维N S方程,并将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RNGk ε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出超声速流动的激波与分离现象;进气道喉道流动的非均匀性使隔离段内激波/附面层干扰流场与均匀来流条件下的流场有显著差别。风洞实验表明,同一个模型,风洞马赫数为3 85试验的隔离段入口压力畸变大于马赫5 3;但前者隔离段出口截面压力分布比后者更均匀;隔离段入口畸变度大,隔离段实际能达到的压升就低。研究表明隔离段内的总压损失在整个进气道 隔离段组合体总压损失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相似文献   

17.
采用激波风洞-微波管组合设备对顶混的碳氢燃料-空气混合物的点火与超声速燃烧进行了研究。为缩短碳氢燃料-空气混合物的点火延迟时间,通过激波风洞喷管入口与接触面之间的激波反射对经过雾化与气化的碳氢燃料(汽油)进行预热;此外,由燃烧驱动激波管产生的高温燃气作为引导火焰点燃激波风洞产生的预混与预热的超声速碳氢燃料-空气混合物。采用纹影系统对超声速可燃气流中的火焰传播进行流场显示。实验结果表明,上述方法可将碳氢燃料-空气混合物的点火延迟时间缩短至小于0.2ms,同时还得出了火焰相对于超声速可燃气流的传播速度。  相似文献   

18.
高速风洞洞壁干扰和支架干扰的工程修正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乃明 《航空学报》1990,11(12):523-527
 本文采用涡格法作为洞壁干扰和支架干扰的修正方法,该方法需要知道包含在高速风洞通气壁边界条件中的透气性参数Q。应用理论计算配合实验的方法确定了FL-21风洞的洞壁特性曲线Q~Ma,洞壁特性参数Q在亚音速时随Ma数增加而增加。文中应用该曲线对一些实验结果进行了洞壁干扰和支架干扰修正,所得结果与国外计算值和国内实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9.
出口边界条件对跨音扩压器流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音速及等压两种不同的出口边界下跨音速扩压器的流场做了实验研究.扩压器的扩张角为6°,激波波前马赫数均为1.335.实验结果表明:在等压出口边界条件时,激波自恃振荡的幅度及分离包的尺度比音速出口条件时要大得多.  相似文献   

20.
宽体客机巡航状态、阻力发散马赫数状态以及俯冲状态的绕流均属于跨声速流动,风洞试验过程中由于试验段壁板的存在,模型与洞壁均可能产生较强的激波,并诱发复杂的相互干扰,进而呈现出强烈的非线性耦合现象。针对宽体客机标模在 FL灢26 风洞中试验的洞壁干扰情况,提出一种基于透气壁模型的数值模拟方法;基于该方法研究 0.8≤Ma ≤0.92 范围内的模型洞壁干扰耦合效应。结果表明:与基于壁压信息法的数值模拟方法相比,采用透气壁模型方法不需要测试数据,能够较好地模拟孔壁流动对宽体客机升力系数曲线的影响,同时也给阻力带来较大的修正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