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小型无人直升机发动机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发动机转速控制是无人直升机飞行控制的基础,针对小型无人直升机使用的活塞式发动机,给出了一个发动机转速控制系统.通过对发动机输出功率特性、负载特性和动力学特性的分析,建立了发动机的数学模型.采用前馈与反馈的复合控制策略,并通过半物理实时仿真和发动机开车数据的验证,该控制系统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构建了UH-60A直升机六自由度非定常、非线性气动力模型以及完整的直升机/涡轴发动机非线性综合仿真模型.使用增广LQR方法设计了直升机飞行控制器,包线内大量仿真结果及与H控制器效果的对比表明该控制器解耦性能、指令跟踪性能优越,鲁棒性强.此外,该控制器设计过程简单和调参方便.借助上述综合仿真模型研究了发动机闭环系统与直升机的功率匹配关系,数字仿真表明:发动机能够满足直升机机常规飞行任务下的功率需求,功率涡轮转速下垂量满足直升机飞行操纵品质规范(ADS-33E)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直升机/发动机系统变旋翼转速串行优化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用于直升机/涡轴发动机综合控制的变旋翼转速串行优化方案.首先基于Levenberg-Marquarat(L-M)算法/一维最优搜索算法,在保证直升机飞行状态不变的情况下,寻优得到旋翼所需最小功率,再通过优化发动机操纵量,在保证发动机约束成立的条件下得到当前发动机运行最优工作点,即达到直升机巡航时油耗最小或者涡轮前温度最低.最后,在UH-60直升机/涡轴发动机综合控制仿真平台上进行了最小油耗控制模式的仿真,数字仿真结果表明了该串行优化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直升机自转进入和退出是直升机机动飞行经常遇到的状态,它的特性是由直升机旋翼和发动机的安装特性共同决定的,该状态的发动机控制是典型的直升机与发动机的综合控制。本文介绍了直升机自转进入和退出发动机控制逻辑的设计和验证。  相似文献   

5.
一种涡轴发动机系统应急状态快速响应控制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直升机应急状态下特殊快速响应需求,基于涡轮放气原理,提出了一种新的应急状态快速响应控制方法.在应急状态下,除了燃油控制外,同时将涡轮放气量作为发动机控制变量,采用多变量鲁棒方法设计了应急状态直升机/涡轴发动机三变量快速响应控制器,该综合控制方法不仅实现了直升机垂飞通道的控制,而且在保持输出功率通道稳定,即自由涡轮转速恒定的前提下,借助于涡轮放气实现了燃气涡轮转速的闭环控制,有效实现了发动机功率快速跟随能力.最后,以直升机UH-60/涡轴发动机T700综合模型为对象,仿真验证了在直升机应急状态急升-急降过程中,直升机垂飞速度、发动机自由涡轮转速以及燃气涡轮转速跟踪指令的情况,结果表明:相比传统的PID(proportional integration differential)控制,基于快速响应控制方法建立的闭环系统响应迅速,动静态品质良好,能够达到直升机应急状态的特殊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构建了某型直升机装某型发动机控制系统设计方案,建立直升机发动机数字控制系统仿真模型,应用MATLAB6·0进行发动机控制系统仿真计算和动态分析,通过直升机/发动机地面联合试验验证发动机控制系统仿真分析结果,建立一套直升机发动机数字控制系统仿真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7.
基于复合材料的直升机发动机进气道构型的应用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民用直升机发动机复合材料进气道构型设计为例,阐述和分析了基于复合材料的直升机发动机进气道构型的设计特点、进气道防砂网抗鸟撞构型研究以及旁通量设计等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8.
直升机发动机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直升机发动机控制系统作了简单介绍。对直升机发动机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工作特点和直升机发动机液压机械式控制系统,监控式电子控制系统作了较详细的说明。描述了直升机发动机全权限数字式电子控制系统功能及主要技术要求。通过国外三种典型直升机发动机控制系统的比较,进一步指出:我们应当大力开发、应用FADEC系统。  相似文献   

9.
构建了UH-60A直升机六自由度非定常、非线性气动力模型以及完整的直升机/涡轴发动机非线性综合仿真模型。使用增广LQR方法设计了直升机飞行控制器,包线内大量仿真结果及与 控制器效果的对比表明该控制器解耦性能、指令跟踪性能优越,鲁棒性强。此外,该控制器设计过程简单和调参方便。借助上述综合仿真模型研究了发动机闭环系统与直升机的功率匹配关系,数字仿真表明,发动机能够满足直升机机常规飞行任务下的功率需求,功率涡轮转速下垂量满足直升机飞行操纵品质规范(ADS-33E)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涡轴发动机监视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涡轴发动机是直升机的动力装置,对涡轴发动机监视,既可以提高直升机的飞行安全性,又可以降低维修费用,大力发展发动机监视技术是直升机设汁和使用的一种趋势。本文分析了直升机发动机监视中使用的性能、滑油、振动、寿命、噪声和静电探测技术的特点及其应用,并且提出了发动机监视技术的发展趋抛。  相似文献   

11.
直升机自转下滑训练过程发动机的控制规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确定直升机自转下滑训练过程发动机的控制规律,分析了采用正常控制规律进入自转状态时涡轴发动机的变化过程,提出了在现有控制规律基础上增强动力涡轮转速控制模块中总矩"提前器"作用和适当放宽速率限制值的控制对策.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控制规律能够基本满足直升机对发动机状态控制的要求,为解决直升机发动机在自转训练情况下的控制问题提供了一条有效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2.
发动机是直升机动力的来源,发动机功率故障直接影响着直升机的正常运行和飞行安全。本文阐述了AS332直升机发动机功率故障警告系统的原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导致发动机功率故障的常见原因,针对性地提出了故障处理方法和维护建议。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设计仅以单一的发动机为对象,没有考虑直升机与发动机之间的动态耦合的问题,基于Matlab/Simulink高级图形的仿真条件,建立了1种适用于快速控制原型的UH60直升机/T700发动机一体化综合模型,从而为发动机故障诊断提供可靠仿真平台。仿真结果表明:在直升机与涡轴发动机耦合因素影响条件下,基于改进卡尔曼滤波器,可实现发动机气路部件的故障诊断,并验证了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随着各种高效环保的新飞机和新发动机的问世和投入使用,航空界对航空润滑油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一些航空公司或将面临更换润滑油的问题。在当前的航空市场中,飞机制造商纷纷打出了"节能、高效、环保"的招牌,对发动机提出了越来越高的性能要求,发动机在提高性能和推力的同时还需要降低油耗、噪声和二氧化碳的排放。实现这些性能指标的过程中,除了依靠各种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之外,航空润滑油的作用也非常重要。据BP航空润滑油公司发布的最新"世界航空公司指南——涡轮发动机机队"显示,在过去15年中,民用航空发动机机队规模增长了22%,其中使用高性能润滑油的发动机机队规模增长超过了150%。  相似文献   

15.
透博梅卡公司是世界知名的直升机发动机制造商。其研制的阿蒂丹、阿赫尤、阿赫耶等多款型号涡轴发动机在世界直升机发动机市场上占据了领先地位。回顾透博梅卡70余年的发展历程,了解他们的经验教训,对国内航空发动机企业,特别是生产中小型航空发动机的企业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根据舰载直升机的特点,对直升机的着舰方法进行了研究,同时给出了当一台发动机停车时直升机安全着舰所应采取的方法和步骤,并论证了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法国透博梅卡公司早在1950年就研制出首台直升机用阿都斯特Ⅰ型涡轴发动机。此后,涡轴发动机技术迅速发展,在直升机上得到广泛应用,基本取代了活塞发动机,并且每隔10年左右就出现一代新产品。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种用于直升机/涡轴发动机综合控制的变旋翼转速串性优化方案。首先基于Levenberg-Marquarat(LM)算法/一维最优搜索算法,在保证直升机飞行状态不变的情况下,寻优得到旋翼所需最小功率,接下来,再通过优化发动机操纵量,在保证发动机约束成立的条件下得到当前发动机运行最优工作点,即达到直升机巡航时油耗最小或者涡轮前温度最低。最后,在UH-60直升机/涡轴综合控制仿真平台上进行了最小油耗控制模式的仿真,数字仿真结果表明了该串行优化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直升机发动机数字控制系统简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直升机发动机数字控制系统国内外发展现状,并就典型直升机发动机数字控制系统技术方案,简要叙述直升机发动机数字控制系统基本组成主要功能和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涡轴发动机在直升机飞行状态突变时的响应速度,提出一种基于需用功率预测的直升机/发动机综合控制方 法。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法对直升机需用功率影响最大的5个变量进行选取,并以这5个变量为输入量,根据多元拟合方法建立直 升机需用功率预测模型,基于所建立的预测模型,采用预测需用功率信号在发动机控制回路的燃气涡轮转速指令位置进行前馈线 性补偿,设计了直升机/发动机综合控制方法。经过UH-60A综合仿真平台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综合控制方法相比于传统串 级PID控制方法,可以有效减少动力涡轮转速超调量或下垂量60%以上;相比加入总距前馈的控制方法,可以减小动力涡轮转速 超调量或下垂量20%以上;可以有效加快发动机响应速度,缩短发动机响应时间1 s以上,极大提高了发动机的稳定性及鲁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