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针对空间站阶段航天员搜救问题,对航天员搜救特点和航天员搜救按需服务进行了分析,提出基于天基信息系统的航天员搜救按需服务和建立航天员搜救按需服务信息系统;以天基信息系统为主要基础设施,基于航天员搜救"拉"和"推"两种服务模式,将搜救需求分析、搜救服务决策、信息获取和信息传输有机结合起来,对航天员搜救按需服务信息系统进行了设计,并提出了系统应用方案。系统可为航天员搜救提供可定制的按需服务,促进航天员搜救一体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提升。  相似文献   

2.
现阶段航天器照明系统主要以满足工作照明需求为目的,并未充分考虑航天员长期在轨的生理和心理因素。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可以应用于空间站舱内LED情景照明系统方案。从总体方案、场景模式、光源和控制、通信及软件框架进行了方案设计及阐述,并对方案进行了试验验证。初步结果表明,该情景照明系统更加符合人体生理和心理需求,能够实现远程控制,有望提高航天员在轨舒适度,提高空间站任务效能。  相似文献   

3.
航天员出舱通信系统是舱外航天服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航天员的舱外活动提供支持。通过简要分析航天员出舱通信的需求及信道环境,提出一种采用ZCZ序列的新型CDMA技术通信方案,较传统CDMA系统实现更为简单,多用户和多媒体业务可扩展性强。仿真结果表明,新型CDMA技术可用于误码率要求较高的图像/高清视频等高速数据的传输,能满足未来航天员出舱通信系统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航天员进行出舱活动时,存在与空间站分离的可能性,涉及航天员安全。救援与空间站分离的航天员,是出舱活动必须考虑的问题。对此,总结了救援技术的发展历程,从人机能力及特性的角度,重点研究了救援的关键技术,包括分离可能性和分离状态分析、救援策略和机制确定、救援系统设计;提出现阶段应以航天员驾驶救援装置返回空间站为主,同时分析了人服特性对控制系统的影响,以及相关新技术的应用前景,指出救援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人机系统机动能力的整体提升,可为设计建造实际的救援装置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无线局域网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深刻的影响。该文着重介绍了无线局域网中的关键技术———直序扩频技术的工作原理和系统结构,讨论了无线局域网的协议结构。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个无线扩频通信局域网的典型设计方案。此设计方案主要对某大型企业无线局域网的扩频通信部分的各具体参数进行了详细设计,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了可行性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6.
载人航天中,失重环境和结构复杂的空间站对航天员空间定向能力的影响极大,导致航天员可能出现空间失定向现象。针对在地面难以使用实物进行空间定向任务训练的问题,阐述了虚拟现实技术在空间定向训练中的应用,并对其特点进行了分析,设计了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空间定向训练系统提供飞行前的适应性训练,使航天员掌握依赖视觉信息进行空间定向的技能,为后续更为复杂的航天员空间操作任务提供新的训练方式。  相似文献   

7.
针对空间站运营管理中保证航天员和平台安全的需求,介绍了国际空间站安全性工作组织架构和工程活动实施经验,从我国空间站在轨寿命长、在轨任务多、安全性要求高等特点出发,从与人机工效相关的安全性工作、有效载荷安全性认定、以安全性为中心的维修、风险量化分析与控制、建立运营任务安全性规范体系五个方面提出了空间站运营任务的安全性评估工作思路,可以为我国空间站工程安全性技术体系的建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随着民航的高速发展,空中交通拥挤的现象显得日益突出。除了需要更精确的飞机飞行轨迹,以确保空中交通安全之外,还对其他一些辅助设备,如内话系统、记录系统等等,在技术的先进性和使用灵活性上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这里简单介绍话音记录仪。话音记录仪可以记录所有重要和特殊的话音通信(包括有线、无线以及雷达数据),以便在出现事故或进行事件调查时用于听取汇报和跟踪事故原因,同时通过分析事故,消除事故隐患,降低事故发生率。此外还可以起到监督服务质量的作用。话音记录仪可以在机场、银行、军队、电力、铁路以及呼叫中…  相似文献   

9.
航天员在空间站内的不同舱段间穿行时常常会遇到失定向的问题。为了探究不同穿舱路径对航天员完成定向任务的影响,建立了多舱段的空间站虚拟环境,并开展试验,研究了不同穿舱路径中完成定向任务绩效的差异。结果表明:定向任务的绩效在不同种类的穿舱路径间具有显著差异,失重条件下运动方式的变化会造成定向任务绩效的下降。研究结果可以为航天员空间站内定向训练和空间站内导航辅助标识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应用于中国空间站姿态测量的技术可行性,调研了中国未来空间站运营时北斗全球系统导航星座情况,给出了北斗系统对空间站的服务能力;基于载波相位高精度测量原理,对载人空间站利用北斗全球系统完成姿态测量所需的技术条件进行了分析,首次提出了在空间站三舱分别配置北斗天线,使用基于北斗导航信号载波相位的高精度测量算法进行组合体姿态测量的技术思路,初步给出并分析了相应的设备配置和工作方案,并对其在轨运行时的姿态角测量精度进行了仿真分析。在配置三天线组成两条10 m量级基线条件下,仿真的姿态角测量均方根误差约为0.05°。在具备相应信息处理和通信能力的条件下,利用北斗全球系统接收机可以完成空间站姿态测量功能,具有技术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稳定的有线/无线通信链路是北斗/GNSS-RTK技术应用于滑坡灾害监测的必要条件,当监测区域地面通信基础设施缺失或突发险情引起通信链路中断时,滑坡监测工作难以开展。针对于此,研究并分析了北斗三号区域短报文通信(regional short message communication, RSMC)技术应用于滑坡灾害监测的可行性。首先设计了一种基于北斗三号RSMC的GNSS观测数据编码方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基准站与流动站观测数据的不同传输方案对滑坡灾害监测的影响。最后对其中两种可行性较高方案的通信指标与定位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基准站采用4G、监测站采用北斗三号RSMC的第一种传输方案,平均解算时延优于1.1 s,传输成功率可达98.46%,实时监测序列精度在水平方向优于1cm,高程方向可达厘米级水平。该方案保持了监测序列的高频率高精度实时获取,同时提升了地面通信受限时监测信息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12.
Today, every modern organization aspires to improve its performance through better 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mproves, organizations can operate over wider distances and can even assemble operational components on an ad-hoc basis to meet requirements of a specific objective. Future air traffic communication studies are already discussing whether to operate IP networks that are combining voice and data transport. The problem is that although voice and data are using a common infrastructure, they remain separate at the application level. Probably, some service providers have already enjoyed reduced network infrastructure and operational costs by merging voice and data transport, but the majority may have failed to realize the significant cost, productivity, and service differentiation capabilities that converged, collaborative applications could bring. This elaborates mechanisms needed for a robust and globally interconnected network environment (including infrastructure, systems, processes, and people) in which data is shared timely and seamlessly among users, applications, and platforms. Such an environment enables substantially improved situational awareness and shortened decision-making cycles. Stepping ahead, our contribution discusses standards making application or service convergence a reality.  相似文献   

13.
针对现有作业场所安全监测系统普遍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ZigBee技术的作业场所安全监测系统,凭借基于ZigBee技术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可移动、组网快速简单、成本低、网络易维护等特点,解决了分布复杂的监测区域监测点之间的通信问题,实现对作业场所环境全方位实时监测和预警,大大降低生产安全隐患,该监测系统有着很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适应我国载人航天任务的新特点,有效支持空间站量化风险评价工作,调研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载人登月、国际空间站、航天飞机等载人航天项目的概率风险评价(PRA)工作,对比分析了PRA方法在不同载人航天项目中的应用效果。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空间站工程的特点,初步提出了基于PRA的空间站工程量化风险评价方案与工作思路,对该方法在我国空间站实施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方法规范、数据收集等方面提出了工作建议,为我国空间站量化风险评估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采用载波相位差分GPS为多移动机器人系统提供定位导航,利用串口和无线网络通讯构成一对多的数据链,转发基站改正数信号,利用里程计和GPS数据加权融合,消除GPS数据中的粗差,然后通过最小二乘估计确定机器人的位置,经实验,此方法可以使多机器人系统实现0.5米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16.
空时分组编码的无人机中继通信航迹规划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无人机(UAV)中继通信是实现远距离点对点无线通信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为提高无人机中继通信系统链路传输的可靠性,提出基于空时分组编码的无人机放大转发中继通信传输方案,并基于双跳链路遍历容量最大化的准则给出了无人机最佳航迹规划方法,并进一步利用FM-EM算法给出了基于空时分组编码无人机中继通信系统的中断概率及遍历信道容量计算公式。计算机仿真表明:提出的方法显著优于传统的单发单收(SISO)无人机中继通信系统。  相似文献   

17.
民用飞机内部航空电子通信技术由无线通信部分替代有线通信,可进一步降低飞机自重,增强飞机安全性,提升民用飞机运营经济性,将成为下一代民用飞机发展的重要技术。目前,该技术尚处于研究起步阶段,为了促进该技术的发展,本文在研究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当前的研究进行概括和总结,明确民用飞机无线航空电子内部通信( WAIC )网络的定义,概括了 WAIC 网络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了 WAIC 网络的特点,介绍了 WAIC 网络架构、时间同步、网络管理及网络安全等关键技术,提出了基于软件无线电平台技术开展4.2~4.4GHz 无线通信节点硬件设计的技术路径,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Ad-hoc网络中数据包大小对通信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绍Ad-hoc网络的特点以及常用的TCP协议版本(Tahoe,Reno和Vegas),分析数据包大小对移动无线网络通信性能的影响,利用NS2网络模拟软件对此做出检验,发现数据包有限增大时通信性能大幅提高,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提高网络吞吐量的有效方法,该方法适用于通信链路频繁中断的无线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19.
Geographic routing is a highly active area of research in mobile ad hoc networks (MANETs) owing to its efficiency and scalability. However, the use of simple greedy forwarding decreases the packet reception rate (PRR) dramatically in unreliable wireless environments; this also depresses the network lifetime. Therefore, it is important to improve delivery performance and prolong MANET lifetime simultaneously. In this article, a novel geographic routing algorithm, named energy-efficiency and load-loalanced geographic routing (ELGR), is presented for lossy MANETs. ELGR combines energy efficiency and load balance to make routing decisions. First, a link estimation scheme for the PRR is presented that increases the network energy efficiency level. Second, a learning method is proposed to adaptively sense local network loads, allowing enhanced whole network load balance. The results of a simulation show that ELGR performs better than several other geographic routing algorithms; in particular it extends network lifetime by about 20%, with a higher delivery ratio.  相似文献   

20.
潘巨龙  闻育 《航空计算技术》2007,37(2):124-126,130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低成本、高度集成和自组织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将会逐渐普及.首先总结归纳了无线传感器网络异构性的几种表现形式,如计算能力异构性、节点能量异构性、链路异构性及网络协议异构性,然后介绍了异构无线传感器网络层次网络体系结构和两种适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标准.最后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安全问题进行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