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飞机发动机封严涂层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正交设计实验方法对 BH封严涂层的组成进行了优选,并对涂层的固化工艺进行了优选,确定了 BH封严涂层的最佳组成和固化工艺。BH封严涂层的外观均匀细致、气孔数量少,且孔径小。涂层的耐冷热循环性能比目前使用的封严涂层提高了 4倍以上,可耐 3 8次冷热循环,且涂层的固化工艺比较简便。研究发现 :BH封严涂层满足了 3 0 0℃条件下热稳定性的要求;石墨填料有利于改善涂层的附着性能;涂层的硬度主要取决于石棉、ZL填料的含量;封严涂层的耐冷热循环性能主要取决于涂层与基体热膨胀系数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某型飞行器表面热防护涂料的性能改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防护涂层在进行风洞实验时出现了严重粗糙和龟裂现象,通过降低涂料的细度,解决了涂层高温龟裂和粗糙现象,提高了涂层的隔热效果;涂料细度的降低,提高了涂层的喷涂质量,使涂层更加致密,表面缺陷明显减少,提高了涂层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航空发动机、舰用燃机防护涂层技术应用与发展的3个阶段:铝化物涂层、热扩散障涂层、热障涂层,并对研制热障涂层的必要性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4.
热障涂层应力与失效机理若干关键问题的研究进展与评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热障涂层应力数值模拟类研究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了数值模拟类研究的三个关键性问题:热生长氧化物、材料非线性特性、涂层应力状态与失效机理的内在联系。分别探讨了热生长氧化物的生成对于涂层系统内部应力以及失效模式的影响;涂层蠕变特性对于涂层系统内应力的缓解机制;对比分析了APS/EB-PVD两种不同制备方法所制备的热障涂层的失效模式,总结归纳了涂层系统应力状态与其失效机理的内在联系。最后,探讨了当前传统8YSZ热障涂层的发展瓶颈,明确了未来热障涂层的发展将落在探索新型低热导率隔热材料、探索合理的热障涂层体系两个方面。着重介绍了新型双陶瓷层热障涂层,总结了双陶瓷层热障涂层几个重要的研究问题。对于研究新型热障涂层的应力状态及其失效行为、优化涂层结构,有限元数值模拟仍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5.
高温抗氧化铱涂层改性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Ir涂层的应用背景,分析了目前Ir涂层存在的问题及其对涂层服役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综述了Ir涂层的三类主要改性技术,并对Ir涂层改性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FT8机组特种涂层技术成都发动机公司麻毓璜一、FT8机组中涂层的应用FT8机组中应用的涂层,大致上可分为耐磨涂层、耐腐蚀涂层、控隙涂层和热障涂层。从保证零部件性能、寿命出发,在易磨损磨蚀的部位,都选用了耐磨涂层。如1.1级低压压气机转子叶片就使用了P...  相似文献   

7.
针对航空发动机压气机盘止口磨损这一故障,通过试验验证了等离子喷涂镍铬铝涂层的涂层厚度与结合强度的关系,测试了涂层硬度,分析了涂层微观组织,并验证了压气机盘装配条件对涂层结合强度的影响,实现了喷涂镍铬铝涂层对压气机盘止口进行修复。  相似文献   

8.
采用微焦点X射线源对热障涂层样品进行了高分辨率X射线成像研究,采用多尺度对比度增强算法提高了热障涂层与基体之间的对比度.X射线图像显示热障涂层各处厚度差异较大,热障涂层内部可能存在大量孔隙.通过微焦点计算机层析成像(CT)对样品进行了高分辨率CT扫描与重建,得到了样品的CT重建图像.从热障涂层CT图像观察到热障涂层内部存在大量孔隙,且不同层孔隙尺寸、数量不同.结合3个坐标方向的切片图像分析了热障涂层深度方向的热障涂层厚度,得到了热障涂层厚度的二维分布,测量得到热障涂层平均厚度约为40μm.对沿热障涂层深度方向850~1131层切片图像,利用可视化软件VGstudio MAX得到了热障涂层内部孔隙三维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微焦点CT可用于热障涂层制备工艺质量检测.   相似文献   

9.
针对新型低密度Nb-Ti合金抗氧化性能需求,开展了Si-Cr-Ti系抗氧化涂层研究,重点分析了所制备涂层抗氧化性能和微观组织在氧化前后的变化。结果表明,1 200℃下涂层寿命大于10 h,涂层抗热震性能良好;涂层与基体之间形成一层扩散层,保证了涂层的结合强度;在高温大气环境下,涂层表面生成一种隔绝氧气填补涂层表面空隙的玻璃质SiO_2层,因而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10.
针对典型的起落架300M钢材料,开展了WC超音速火焰喷涂涂层的工艺技术研究,在工艺过程中对喷枪进行了清理调控,测试分析了涂层结合强度、涂层过渡区等,优化了喷涂工艺,降低了涂层的返修率,有效地提升了涂层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抗氧化数Φ(无量纲)的概念来衡量碳纤维涂层的抗氧化能力。依据化学动力学导出了涂层抗氧化数与涂层结构参数的关系:Φ=KX/D。通过实验,研究了SiO_2及sic涂层结构及碳纤维上涂覆SiO_2及SiC涂层后的热失重及抗拉强度,求得涂层抗氧化数并与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由此分析了涂层结构对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用EIS法研究丙烯酸聚氨酯涂层的光老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天亮  张华  王轩  王月红  张璋 《航空学报》2007,28(3):714-718
 用交流阻抗图谱法(EIS)研究了丙烯酸聚氨酯涂层的紫外光老化过程。老化前后涂层的孔隙率电阻、涂层电容、极化电阻以及双电子层电容均发生了明显变化。涂层孔隙率从1.986×10-5上升到2.174×10-4,半定量化地表征了涂层的老化规律。SEM分析验证了涂层孔隙率的变化,涂层失光率、色差变化规律跟孔隙率的变化规律有很好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证明,涂层的孔隙率可以作为一个重要参数用来检测及预测涂层的老化规律。最后,根据EDS的检测结果对丙烯酸聚氨酯涂层的老化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陶瓷热障涂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综述了陶瓷热障涂层的材料体系研究进展,分析了陶瓷热障涂层的制备工艺、组织特点及其对涂层性能的影响,并指出了热障涂层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为了优化应变依赖性硬涂层对整体叶盘的阻尼减振,对具有应变依赖性特征的硬涂层整体叶盘(非线性涂层整体叶盘)的涂层参数进行多目标优化设计.利用基于复合Mindlin板理论的能量有限元法和基于Newton-Raphson法的迭代计算技术分析了非线性涂层整体叶盘的振动特性;利用NSGA-Ⅲ算法求解了非线性涂层整体叶盘的涂层参数...  相似文献   

15.
采用激光熔覆工艺在Ti600合金表面制备了以原位自生TiC为增强相的耐磨涂层,并分析了涂层的微观组织,测试了涂层的硬度.结果表明:涂层与Ti600基体呈现良好的冶金结合,组织均匀致密,TiC均匀地分布于TiNiCrAl固溶体构成的涂层基体中.涂层上部为细小的树枝晶组织,中部为发达树枝晶组织.涂层显微硬度大约是基体的3倍.  相似文献   

16.
采用液相等离子喷涂技术制备了纳米氧化锆热障涂层。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研究了涂层的晶粒特性、显微结构和晶体结构,同时研究了纳米氧化锆热障涂层的热震性能。结果表明:液相等离子喷涂制备的涂层晶粒约30nm;涂层具备均匀的孔隙结构;涂层热震前后的主相为稳定的四方相晶体结构;涂层的特殊孔隙结构有利于缓解热震循环过程中产生的应力、阻止裂纹的形成和扩散,从而提高了涂层的抗热震性能。  相似文献   

17.
基于赫兹接触理论建立了齿轮接触有限元分析模型。以Cr/a-C、a-C、B4C/a-C复合陶瓷涂层材料为优选对象和一对典型航空直齿圆柱齿轮为载体,通过齿轮涂层应力场分析,确定了齿轮涂层优选材料及涂层材料最佳厚度。结果表明:B4C/a-C涂层材料与齿轮基体材料具有较好的匹配性,涂层厚度与赫兹接触半宽之比为0.02时,齿轮基体与涂层结合面处剪切应力较小,且此涂层厚度满足磁控溅射涂层制备工艺要求。研究结果为后续齿轮涂层试验件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采用金相和能谱分析方法,对镍铬硼硅耐磨涂层显微组织和重熔后的涂层性能进行了分析,确定了该涂层重熔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采用等离子喷涂方法制备的镍铬硼硅耐磨涂层达到了某进口原件涂层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9.
以Al(NO3)3乙醇溶液为电解液,利用阴极微弧电沉积技术在纯钛表面制备了较厚的氧化铝涂层.分析了涂层的形貌、成分和相组成,测试了涂层的抗高温氧化、电化学腐蚀及抗热震性能,并探讨了阴极微弧沉积氧化铝涂层的机理.涂层由γ-Al2O3和少量的α-Al2O3组成.涂层中含有少量的钛元素,表明涂层/钛界面附近的钛基体在微弧放电作用下也参与氧化铝涂层的沉积和烧结过程.涂层经过100次(700 ℃水淬)热循环后仍与钛基体结合良好.700 ℃恒温氧化结果表明,具有氧化铝涂层的钛氧化速率降低了4倍.  相似文献   

20.
本文叙述了DD-3单晶镍基合金上铂铝涂层的耐腐蚀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铂铝涂层的防护效果随铝浓度而变化。当涂层中出现PtAl_2时,涂层具有显著的防护效果。镀有3μm厚铂层的铂铝涂层,可显著地改善铂铝涂层的耐腐蚀性能。本文还探讨了铂铝涂层的耐腐蚀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