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AD590是一种新型集成化测温元件,它具有较高的线性度、稳定性与可靠性。本文在简要地介绍了测温传感器 AD590的主要特性之后,给出了测温系统的处理电路及参数计算公式,并针对实际使用的情况,概要地阐述了多路测温系统的原理及组成,还给出了一个六路巡检测温系统的原理电路图。文中对传感器的校准调试方法和使用经验也作了相应的介绍。本文所介绍的多路测温系统,将使用在磁悬浮风洞的激磁亥姆霍兹线圈上,通过测温控制系统,可以保持线圈温度和激磁电流稳定不变。当然,这个系统也可以使用在其它的测温场合。  相似文献   

2.
特殊条件下的远程、快速温度测量的前沿需求,对经典温度传感技术提出了挑战。磁学原理测温方法在这些领域颇具潜力,磁纳米粒子具备显著高效的温度–磁场转换效应及纳秒尺度的响应时间,可实现远程、高精度、快速的温度测量。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磁纳米测温技术的发展现状,具体包括几种不同的磁纳米温度测量物理模型及仿真分析方法,以及相应的温度信息提取方法与测量系统设计。基于磁纳米粒子的远程温度测量方法主要原理是测量磁化率或磁化强度信号,通过Langevin磁学模型获取温度信息。多个原型实验证明了磁纳米测温技术在远程或超快速等约束条件下应用的可行性。磁纳米温度计为大功率芯片的结温测量、瞬态温度测量、穿透金属的远程温度测量以及高超声速风洞转捩点下游温度成像等极端条件下的温度测量提供了一种新的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3.
2012年8月31日,被称为中国西部第一汽车展的成都车展上众车争艳,“新世代豪华汽车”DS品牌携旗下三大车型DS3、DS4、DS5亮相第十五届成都国际汽车展览会,尽展“法式奢华”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DDS在跳频频率合成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直接数字频率合成(DDS)基本原理进行了简要介绍,提出了一种由DDS和直接频率合成(DS)构成的适用于宽带跳频通信系统的频率合成器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5.
实体数控铣削仿真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数控铣削仿真系统结构。该铣削仿真系统实现多类型刀具的加工仿真,快速干涉检查和碰撞检测,过切加工错误的显示。本系统主要支持平底刀、球头刀、圆角刀、锥形刀和钻刀。提出基于设计模型的新方法检查干涉和检测碰撞。详细探讨了刀具扫掠体构造中扫掠体自交及其解决方法。基于ACIS平台实现刀具和毛坯实体的构造,布尔求交,以及毛坯实体的刷新显示。  相似文献   

6.
发动机数控系统含实物电子仿真是用真实的数字控制器与发动机实时数学模型构成闭环仿真系统,控制器接口所需要的各种传感器信号及机械液压供油装置和喷口控制装置由电子模模拟,从而为数字控制器提供基本运行环境。本文研究了发动机数控系控制规律和控制逻辑,,检测了数字控制器软件硬件的工作性能,表明含实物电子仿真试验具有试验成本低,风险小等特点,是发动机数字控制器研制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微机控制的双色测温系统。简要描述了双色测温系统的测量原理和系统结构,着重对发射率和谱线带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采用仿真处理修正测量误差的方法,从而实现了物体表面温度的高精度自动测量,最后给出了仿真修正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本生型甲烷/空气层流预混火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背景纹影技术在层流轴对称火焰温度场测量中的应用。考虑到背景尺度对窗口和相机参数的限制问题,采用了多尺度小波噪点背景。比较各类运动图像处理技术的特点,选用变分光流法获取光线穿过火焰后的偏转角。搭建实验台并进行背景纹影火焰测温实验,实验中发现,在选用多尺度小波噪点背景的情况下,由变分光流算法获得的像素位移分布图的噪声小于同等条件下由互相关算法得到的结果。最后,假设火焰呈轴对称分布,结合Gladstone-Dale公式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分别获得了甲烷火焰当量比为1.06和0.83这2种实验条件下的温度场,所获得的温度分布与Raman-LIF法的测温结果相比,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航空发动机数字控制系统的可靠性,本文用解析余度技术,对系统传感器故障检测,隔离、调整的方法进行仿真研究,仿真系统中的发动机数学模型是用一系列小偏差线化模型去逼进某一实际发动机的试车数据而得到的,这里建立的传感器故障模型模拟各种故障的发生,设计分离的卡尔曼滤波器产生的残差秩序构造-决策函数,对故障进行检测及隔离调查。本文在MATLAB语言环境,对可能发生的故障进行了仿真研究,所得结果说明,这种  相似文献   

10.
工厂中,多工序、多指标系统是常见的。在该系统中推行质量控制与诊断必须考虑下列两点:上工序对下工序的影响以及指标间的相关性。由于这两点是同时存在的,使得问题更加复杂。我们需要应用张公绪教授在1996年提出的两种质量多元诊断理论来解决此复杂问题。本文介绍了其基本原理和具体应用,实际应用结果与理论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1.
薄膜电阻温度计是高超声速测热试验中一种常用的传感器,多用于激波风洞中.改进薄膜电阻温度计测热数据的后处理方法,分析其原理性误差,提出修正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热流测量精度,为防热设计提供可靠数据.应用三维热传导理论,考虑热流和温升的耦合影响,计算了气动加热条件下薄膜电阻温度计结构温升情况,得到了铂层内的温度分布规律,并与一维半无限简化理论得到的薄膜电阻温度计表层温度相互对比,得到了模型简化带来的原理性误差;建立了由表面温升计算表面热流的导热反问题计算方法,与经典的Cook-Felderman处理公式和热电模拟网络处理方法相互对比,提出了修止热流值的方法,为提高热流测量精度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同步定位与制图(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 SLAM)系统在复杂环境下工作时,无法分辨环境中的物体是否存在运动状态,图像中运动的物体可能导致特征关联错误,引起定位的不准确和地图构建的偏差。为了提高SLAM系统在动态环境下的鲁棒性和可靠性,本文提出了一种顾及动态物体感知的增强型视觉SLAM系统。首先,使用深度学习网络对每一帧图像的动态物体进行初始检测,然后使用多视图几何方法更加精细地判断目标检测无法确定的动态物体区域。通过剔除属于动态物体上的特征跟踪点,提高系统的鲁棒性。本文方法在公共数据集TUM和KITTI上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在动态场景中定位结果的准确度有了明显提升,尤其在高动态序列中相对于原始算法的精度提升在92%以上。与其他顾及动态场景的SLAM系统相比,本文方法在保持精度优势的同时,提高了运行结果的稳定性和时间效率。  相似文献   

13.
温度是一种很重要的物理量,测量方法很多。但是对于危险物体、高温物体的温度测量,传统的接触式测温方法不太适合。文章提出了一种远程测温方法,即用比色测温技术实现安全、准确的测温,用无线收发系统实现信号、数据的远程传送。  相似文献   

14.
设(λ,x)为简单连接弹簧一质点系统的一个特征对。假定在原系统的末端附加质量m和/或刚度为k的弹簧,(μ,y)为修改系统的特征对。考虑由这两组特征对、附加质量m和/或附加弹簧的刚度k构造弹簧-质点系统的3类逆模态问题。本文将问题转化为Jacobi矩阵特征值反问题,给出由(λ,x),(μ,y),m和/或k构造具有正质量和正刚度的真实物理系统的充分必要条件。如果这些条件得到满足,则可惟一地构遣简单连接弹簧-质点系统,并给出了构造真实物理系统的一个算法。  相似文献   

15.
数字孪生技术具有虚实融合的特性,智能车间数字孪生可以使生产过程透明化,利用实时数据可以有效指导车间生产。为实现基于数字孪生的生产过程可视化管控,提出了面向生产过程的智能车间数字孪生建模及应用。首先,建立了智能车间数字孪生系统体系架构。然后对系统实现的3项关键技术——基于点云拟合的三维几何模型构建方法、面向数据交互的对象链接与嵌入的过程控制统一架构(Object linking and embedding for process control unified architecture,OPC UA)信息建模方法、以及多源异构数据集成及虚实映射数据快速匹配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最后,对某发动机制造车间进行了数字孪生的实现,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运算放大器的零点漂移、逆变桥功率开关管的特性不一致等原因会使逆变器输出交流电压中含有直流分量。对于无输出隔离变压器的逆变器并联系统,各模块输出电压直流分量不一致会在模块间产生较大的直流环流。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了逆变器并联系统直流环流检测和抑制方法,通过对逆变器基准正弦波直流分量的高精度数字调节,相应调节逆变器输出电压直流分量以抑制直流环流。试验结果证明,本的直流环流检测与抑制方法对逆变器并联系统直流环流有较好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7.
混合电路仿真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际的数字系统均由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组成,分析数字电路的方法与分析模拟电路的方法是完全不同的。本文将给出一种仿真混合电路的新方法及相应的模拟器。MC-SIM的主要原理如下:首先把被模拟电路划分成许多模拟模块和数字模块,模拟(数字)模块只有模拟(数字)输出;任一模拟输入均视一系列发生在离散的时间点上的事件;模拟模块在达到之前与数字模块一样参加排队;不论是数字模块还是模拟模块都在统一的时间轮下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曲面端铣加工的效率,在保证加工质量的前提下,应尽量保证刀具在各切触点处沿切宽最大的进给方向运动。复杂曲面上各点处的切宽最大进给方向常呈现区域化分布规律,基于单个加工区域的传统端铣轨迹生成方法仅能得到局部优化解。本文给出了平底刀端铣曲面切宽张量,将切触点处的最优进给方向求解转化为张量特征方向的求解,并基于切宽张量场的退化性质,提取三分退化点为曲面多个加工区域的交点,进而以相交点为起点、以最优进给方向为切向构造曲面内部边界,将曲面划分为一系列加工区域,各加工区域的最优进给方向分布连续,分别生成各区域的加工轨迹。该方法在CATIA CAM系统中实现,选例进行了应用验证,与传统的曲面加工轨迹生成方法相比,基于切宽张量的平底刀端铣分区加工方法显著提高了加工效率。  相似文献   

19.
用于高焓风洞实验中模型表面温度测量的CCD红外热成像系统 ,测温范围 1 0 0 0~ 350 0K。笔者介绍系统原理和标定过程 ,并给出了初步风洞实验结果。通过与红外高温计测量结果的比较分析 ,验证了该系统的可靠性和实用性。系统的研制成功为地面防热 /热结构实验中模型表面温度测量提供了先进的手段。  相似文献   

20.
随着机械加工与制造行业的迅速发展,焊接已被广泛运用于结构件的成型连接中。目前多采用人工方式进行焊接和焊缝质量检测,生产效率低下,产品质量不稳定。本文针对焊缝特征尺寸视觉检测需求,以焊缝为研究对象,搭建了基于线结构光的焊缝特征尺寸视觉检测系统,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的光条亚像素中心提取算法和一种焊缝光条的特征点提取算法。实验结果表明:焊缝宽度的检测误差为0.216 mm,焊缝余高的检测误差为0.035 mm,单次测量在109 ms内,系统的检测稳定性和重复性为1%,满足了实际应用的在线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