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航天动态     
国内航天动态中国航天科技工业构建8大基地中国航天科技工业构建8大基地,在航天北京、航天上海、航天陕西、航天四川4大科研生产基地的基础上,将新增航天天津、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寄语     
《上海航天》2001,18(1):1
回眸20世纪,最为壮丽和最令人激动的,莫过于人类实现了进入太空的梦想。航天技术的巨大成就,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它已成为对现代社会最具有影响力的高技术之一。值得骄傲与自豪的是,经过40年艰苦卓绝的奋斗,中华民族终于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航天发展道路,运载火箭一次次成功地把不同用途的卫星送上太空,令世人瞩目;"神舟号"试验飞船的发射成功,更为20世纪的中国航天史写下了浓重的一笔。作为上海航天人,能为此作出应有贡献,而感到无比光荣和自豪。 《上海航天》作为航天基础理论研究、交流的科技杂志,也以新的面貌走进了新世纪。《上海航天》记录了这些成就所赖以产生的学习、思维、交流和探索过程,展示了20世纪中国航天人在学术领域内的众多建树,为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在此,我向多年来辛勤耕耘的编辑们表示衷心敬意。 面对新世纪,位于高技术前沿的航天人负有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希望《上海航天》杂志继续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以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知识为己任,为航天战线广大工程技术人员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切磋交流的渠道;同时进一步拓宽思想,努力探索学术研究与科研生产紧密结合的办刊新模式,以吸引更多上海航天科技工作者投身于学术研究活动,为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提高上海航天基地学术研究水平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2005~2035年俄罗斯航天活动的构想及优先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雯 《中国航天》2006,(7):7-11
2005年10月初,俄罗斯公开了一份由齐奥尔科夫斯基宇航科学院与俄罗斯导弹航天领域的重要工业组织及科研院所共同拟定的报告。该报告对俄罗斯航天发展的现状与前景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并向俄联邦政府提出了确定未来30年俄联邦航天发展新战略以及优先发展方向的建议。这份报告的“身价”很高,“分量”很重。  相似文献   

4.
梁桂兰 《中国航天》1994,(10):40-42
普列谢茨克发射场普列谢茨克是位于莫斯科以北850公里的一个小镇,在俄语中“普列谢茨克”是河弯的意思。前苏联将1957年7月15日确认为这个北方航天发射场的正式建造日。最初它曾是导弹核武器的研制基地,后逐渐成为前苏联重要的航天发射基地之一。从这里已把1...  相似文献   

5.
《中国航天》2006,(9):11-12
上海,在国际上是一个著名的大都市;上海,航天的地位和影响也与日俱增。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院,又称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上海航天局,创建于1961年8月。经过40多年来的艰苦创业和勇于拼搏,上海航天一次次地抓住良好的历史机遇,在发展中不断壮大自己,目前已成为中国航天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美国为主,综述了导弹与航天领域在1988年里取得的主要成就和发生的重大事件。内容涉及导弹、航天器、航天运输系统、推进系统、空间飞行和后勤支援、航天电源、空间材料加工和宇航材料等多个技术领域。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 9月 1日,为我国飞航导弹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三研究院迎来了建院 40周年院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题词:“发扬两弹一星精神,完善飞航导弹体系”,表示祝贺。   成立于 1961年 9月 1日的航天第三研究院,是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关怀下组建的。他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开展了飞航导弹的研究、设计和生产。他们用了比世界先进国家少一半的时间研制出中国第一代飞航导弹,装备了人民军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们又把飞航导弹事业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形成了蔚为…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飞航导弹事业进入了不惑之年。4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以及上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下,飞航导弹型号的研制工作,从20世纪60年代引进仿制,70年代自行设计,80年代创新,到90年代全面发展,经历了创业、发展和创新三个历史阶段。几代航天三院人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把一个主要从事火箭发动机、空气动力研究试验的型号保障院发展成为一个集研  相似文献   

9.
王建民 《中国航天》1999,(10):24-26
改革开放20年来,航天三院人团结奋进,负重拼搏,在拓展飞航导弹事业的道路上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脚印,创造出了一组组令人信服的数字。创建于1961年的航天三院,是我国研究、设计、试制和批生产飞航式导弹的科研生产基地。建院37年来,经历了创业、起步发展和创新发展三个阶段,先后研制成功了多个系列、10余种性能良好的飞航导弹,不仅结束了我国有海无防、有舰无弹的历史,而且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改革开放的20年,是我院创新发展的新时期,也是我院成就最大、业绩最辉煌的历史时期。从1978年以来,我…  相似文献   

10.
<正>巴黎国际航空航天展览会是目前国际影响力最大的航空航天技术展览会。本文主要对第51届巴黎航展航天运输系统展出情况进行了系统介绍,并根据参展情况对国际主流运载火箭以及航天技术领域国际合作发展趋势进行了初步预测与总结。巴黎航展始于1909年,每两年在位于法国巴黎附近的布尔歇机场举行。100多年来,巴黎航展已经发展成为国际性的航空航天工业商品展销  相似文献   

11.
出于航天技术发展的需要,为了加强对国内外航天技术发展情况的报道,本刊将从1991年第7期改名为《中国航天》。改名后,本刊将继续报道世界各国导弹与航天发展动态。分析各国航天发展战略,介绍导弹与航天领域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展望人类开拓空间的广阔前景,探讨航天高科技对国民经济和人类的推动作用,此外还将刊登有造  相似文献   

12.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位于中国的经济中心和最大的工业城市——上海,创立于1961年8月1日,是中国航天科技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以科技为先导,经过40年来的发展,技术进步不断加快,研制水平不断提高,科技成果不断涌现,经营领域不断拓展,产业发展不断扩大,整体实力不断壮大。 目前,航天型号产品涉及战术导弹、运载火箭、应用卫星和载人飞船四大系列,民用产品经营领域涉及汽车零  相似文献   

13.
金壮龙 《中国航天》1999,(10):39-41
伴随着共和国50年的辉煌,上海航天科技工业走过了38年的发展历程。上海航天科技工业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上海航天局(亦称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为主体,上海市300多家科研院所、工厂、大专院校等配套协作单位组成。上海航天局现有员工22万人。企事业单位30多家,其中研究所17家,工厂12家,公司10家和1家上市股份公司,分别承担防空导弹、运载火箭、应用卫星、宇航工程等航天产品的研究、设计、试验、试制和生产;汽车零部件、办公自动化设备、机电产品、家用电器等民用产品的开发和生产;以及进出口贸易、房地产开…  相似文献   

14.
9月1日,为我国飞航导弹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三研究院迎来了建院40周年院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题词:“发扬两弹一星精神,完善飞航导弹体系”,表示祝贺。成立于1961年9月1日的航天第三研究院,是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关怀下组建的。他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开展了飞航导弹的研究、设计和生产。他们用了比世界先进国家少一半的时间研制出中国第一代飞航导弹,装  相似文献   

15.
出于航天技术发展的需要,为了加强对国内外航天技术发展情况的报道,本刊将从1991年第7期改名为《中国航天》。改名后,本刊将继续报道世界各国导弹与航天发展动态,分析各国航天发展战略,介绍导弹与航天领域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展望人类开拓空间的广阔前景,探讨航天高科技对国民经济和人类文明的推动作用。此外,还将刊登有造诣的专家、学者就提高我国航天技术水平所发表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航天》2001,(9):12-12
本报讯 中国的飞航导弹事业进入了不惑之年。 4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以及上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下,飞航导弹型号的研制工作,从 20世纪 60年代引进仿制, 70年代自行设计, 80年代创新,到 90年代全面发展,经历了创业、发展和创新三个历史阶段。几代航天三院人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把一个主要从事火箭发动机、空气动力研究试验的型号保障院发展成为一个集研究、设计、试制、试验和批生产为一体的飞航导弹研究院,完全靠我国自己的力量闯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飞航导弹事业发展的道路,结出了丰硕成果,创造了令世人…  相似文献   

17.
一、前苏联与美国开展空间军备竞赛的发展战略造成了航天的畸形发展,俄罗斯从前苏联继承的航天工业面临着崩溃的危险 俄罗斯的前身苏联为了政治和军事上的需要,为了争夺超级大国地位,冷战时期一直奉行与美国争夺航天领先地位的发展战略。航天科技工业是前苏联少数几个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领域之一,前苏联采取了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军事航天工业的策略。国防会议是前苏联导弹航天政策和计划的最高决策机构,由苏共中央总书记任主席,部长会议主席任副主席。通用机器制造部主管战略导弹、运载火箭和航天器的研制与生产。前苏联航天计划经费都…  相似文献   

18.
正通常在人们认识当中都认为钱学森是力学家,中国导弹、航天的开创者,航天之父。但从钱学森全部科学成就与贡献来看,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实际上钱老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从工程、技术、科学到哲学的不同层次上,在跨学科、跨领域和跨层次的研究中,特别是在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相互交叉、结合与融合的综合集成研究等方面,都作出了许多开创性的贡献。而钱老在这些方面的科学成就与贡献,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其意义和影响可能更大也更深远。  相似文献   

19.
《固体火箭技术》2006,29(3):F0002-F0002
西安航天复合材料研究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四十三所)成立于1970年5月是中国航天领域内集研究、开发、生产为一体的专业复合材料及工艺研究所也是我国固体火箭发动机复合材料壳体、喷管以及复合材料导弹发射筒最大的研制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20.
周武  杨建 《航天》2011,(4):6-7
人物素描 曾经有记者这么描写他:这是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一头银发,极显干练,一脸微笑,亲和谦逊,既具有科学家的严谨,又不失机智、风趣。 他叫栾恩杰,是在航天领域耕耘近40载的著名导弹控制技术专家和航天工程管理专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