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纳米润滑材料和润滑添加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介绍了纳米材料在润滑技术中的应用,包括纳米润滑油添加剂的研究进展(纳米材料的分散稳定性和摩擦学性能)等热点问题的研究,简要阐述了纳米复合润滑材料的研究进展;探讨了纳米材料的润滑机理。  相似文献   

2.
氟硅油的润滑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含γ-三氟丙基侧链的氟硅油在四球机上的润滑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润滑性不如酯类润滑油.可通过两条途径改进氟硅油的润滑性:加入润滑添加剂或是改进氟硅油的分子结构.含氯和含磷化合物作为添加剂虽能提高氟硅油的润滑性,但与氟硅油的相容性不好.通过在γ-三氟丙基侧链优化引入元素Cl,可明显提高氟硅油的润滑性能,其极压性能还优于酯类润滑油,并在齿轮试验机上得到了验证.含Cl氟硅油还具有优异的高温氧化安定性,对金属不产生腐蚀.  相似文献   

3.
对铝合金熔体中Ti细化晶粒的4种方法进行了分析,提出钛棚添加剂可以替代传统的AI-Ti中间合金,成为铝合金Ti元素的主要添加形式,并给出了在ZL201和ZL101A合金中使用钛棚添加剂的生产试验数据及熔化操作要点。  相似文献   

4.
从添加剂和表面改性两个方面,对某涡喷发动机密封部件摩擦副的摩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FROMULA 4-10和PC-7000两种添加剂,以及磷化和刷镀铟铜合金两种密封环表面改性方法,能够改善密封元件的摩擦性能。  相似文献   

5.
少烟推进剂中新型复合多功能添加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炜  朱慧  张仁  彭网大 《推进技术》1993,14(6):57-62
利用多种实验手段,考察了四种新型复合多功能添加剂对AP/RDX/AL/HTPB少烟复合推进剂力学性能,燃烧性能,热分解性能和工艺性能的影响。实验及分析证实,C-2和C-1两种复合多功能添加剂能显著改善少烟复合推进剂的力学性能,尤其是低温力学性能,同时还能提高推进剂燃速,是两种良好的多功能添加剂。  相似文献   

6.
对超疏水和超润滑防冰表面的制备方法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制备防冰表面的重要意义,重点介绍了化学涂层、表面微纳结构和液体润滑层3种获得超疏水和超润滑防冰表面方法的研究现状,并对防冰表面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铸造铝合金的晶粒细化与钛硼添加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铝合金熔体中加Ti细化晶粒的4种方法进行了分析,提出钛硼添加剂可以替代传统的Al-Ti中间合金,成为铝合金中Ti元素的主要添加形式,并给出了在ZL201和ZL101A合金中使用钛硼添加剂的生产试验数据及熔化操作要点。  相似文献   

8.
钛硼添加剂在铝合金整体结构车轮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生产摩托车铝合金整体结构轮时,用钛硼添加剂代替A1-Ti中间合金的生产试验结果。合金的力学性能稳定,符合要求,在强度值σb保持同等水平条件下,伸长率δ5提高20%~30%。  相似文献   

9.
滑轨防高温高速烧粘技术的应用研究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防高温高速燃气烧粘技术在工程应用中的环境条件,清洗、设计变更或配件更换、发动机改进、脂/干膜类润滑防护涂层、无机和有机防热/烧蚀材料、纳米功能涂层和技术的应用研究状况和进展进行了概述;介绍了冷/热模拟、发动机试车台模拟等防烧粘—腐蚀试验评估技术以及在这些技术领域取得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0.
用钢/铝合金摩擦副在M-200环块试验机上进行摩擦磨损试验,研究纳米SiC微粒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对润滑油润滑性的影响。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摩擦块的磨损表面形貌,结果表明:高载荷条件下(大于700N),纳米SiC微粒的添加显著降低了钢/铝合金摩擦副的磨损量和摩擦系数;纳米微粒添加量为0.3wt%,润滑油的润滑性最好。  相似文献   

11.
介万奇  周尧和 《航空学报》1987,8(11):605-612
通过NH_4C1水溶液二维凝固过程的模拟实验,研究了凝固过程中液相区内的晶体形成条件。结果表明,随凝固条件和时间的不同,型壁上晶体的游离、表面凝固产生“晶雨”及枝晶熔断均可在液相区形成晶体。  相似文献   

12.
一甲肼是一种重要的液体推进剂,分离反应过程所生成的水是确保一甲肼质量的关键。测定了甲基肼-水(MMH-H2O)物系在101.33kPa下的汽液平衡,以及电解质对其汽液平衡的影响。采用盐效应和溶剂化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电解质对MMH-H2O汽液平衡的盐效应。  相似文献   

13.
采用碳热还原氮化SiO2的方法在1 500℃制备了Si2N2O,并通过XRD和热失重分析,研究了Fe2O3对合成Si2N2O的催化作用及机理。Fe2O3对Si2N2O的合成具有显著的催化作用,加入少量Fe2O3可以使SiO2的转化率达到100%。Fe2O3的催化机理为:一方面,Fe2O3被C还原为纳米铁单质,并与Si形成Fe-Si液相,该Fe-Si液相可溶解SiO2和C颗粒,促使SiOC中间相在较低温度下形成,从而显著降低碳热还原反应的开始温度。另一方面,Fe-Si液相中的CO2与FeSi反应,通过形成SiO和CO而加速碳热还原反应的进行。  相似文献   

14.
氢气(H2)和过氧化氢(H2O2)具有较强的反应活性,能够增强碳氢燃料的燃烧过程。为了探究添加液态氢和液态过氧化氢对航空燃油燃烧特性的影响,以正癸烷为代理燃料,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比研究了H2和H2O2对正癸烷/空气燃烧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H2O2的增加,点火延迟时间显著缩短;而随着H2的增加,初始温度为1100 K时,点火延迟时间基本不变,在初始温度为1600 K时点火延迟时间略有缩短。随着H2O2的增加,层流火焰速度有所提升,而H2添加量对层流火焰速度的提高相对而言较小。富油燃烧时,CO排放指数随H2O2和H2的增加有所降低,NO排放指数有所增长。低压贫油燃烧时,H2O2和H2添加量对CO和NO排放指数基本没有影响;高压贫油燃烧时CO排放指数有所降低,NO排放指数有所提高,H2O2添加量的影响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5.
液晶流动可视化方法研究拟似冲击波的内部超声速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一个压力一真空超声速风洞中,剪切应力敏感液晶流动可视化技术被应用来研究方管内马赫数2拟似冲击波(pseudo-shockwave)的超声速流动。它主要提供关于整个流动的定性信息,诸如湍流边界层分离、再附着位置以及流动的维数等。而且液晶也反映了表面流线,分离区内的涡流和管道流动的角效应。使用两种不同黏度的液晶分别进行实验,分析黏度对结果的影响。液晶实验的结果与纹影照片所得结果比较吻合,说明了液晶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流动可视化工具。  相似文献   

16.
通过生产实践,用WMB液体动静压混合轴承代替一般滑动轴承来改造MG1432型磨床,取得了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7.
通过采用溶液法引入烧结助剂Y2O3、La2O3的工艺,研究了热压自韧Si3N4陶瓷的显微结构特征,着重分析了烧结助剂合量及配比对材料显微结构的影响以及材料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关系。结果发现,自韧Si3N4陶瓷中β-Si3N4柱状晶的双峰分布特征以及显微组织的均匀性对材料的力学性能起着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混合相态冰晶积冰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发动机内流的高温作用下,所吸入冰晶会部分融化为液态水,冰水混合相态条件下发动机内部表面会形成积冰,冰晶积冰会导致发动机喘振、熄火,甚至会由于冰脱落而造成内部结构损伤。为了对混合相态条件下冰晶积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NACA0012翼型为对象,通过数值计算分析研究了环境温度、马赫数等参数对积冰形态、收集系数以及积冰生长率的影响,并分析了融化率对积冰过程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混合相结冰条件下若达到最大结冰厚度,需满足有足够的冰晶和液态水含量条件;环境温度直接影响了湿球温度变化,而随环境温度升高,液膜的厚度和润湿范围也随之增大。此外降低环境温度或增大马赫数,翼型前缘驻点处结冰量和积冰速率均有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9.
王振国  鄢小清  刘昆  张育林 《推进技术》1996,17(5):18-22,34
详细描述了液体火箭推进剂(N2O4/UDMH)爆炸试验装置及其爆炸热过程特性测量。通过50kg、100kg、300kg三种不同推进剂总质量的爆炸试验,得到了推进剂爆炸火球内部温度场、辐射温度场、辐射热流场和火球直径等热过程特性参数。还分析了热过程特性参数随推进剂总质量、时间和空间位置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0.
袁在顺 《推进技术》1991,12(1):30-35
本文对烃类燃料的能量特性进行了分析比较.三种烃(CH_4、C_3H_8、RP-1)分别同液态氧组合,其中含氢较高的CH_4具有最高的比冲和较低的燃烧室温度,其燃烧产物中固炭量低于C_3H_8与RP-1.三种烃分别同液态氧组合的比冲均高于O_2/C_2H_5OH与N_2O_4/(CH_3)_2NNH_2.本文还指出了烃同液氧组合比冲随α与p_c变化的关系.最后,对烃类燃料性能改进问题进行了论述.结果表明,将一定量的液氢加入烃中混合燃烧可提高比冲,减少低α条件下燃烧产物中固态炭量.另一方面,通过加液氢还可使燃气发生器工质的R_cT_c值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