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MultiGen视景仿真中大地形与航迹生成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MultiGen进行视景仿真时,为生成大规模地形,可以采用MultiGenVega中的大地形数据库管理模块LADBM在仿真时将多块连续的小地形动态装载,也可以将多块数字高程模型(DEM)或数字高程数据(DED)合并成一个大的DED地形,再利用MultiGenCreator将其转换成OpenFlight模型。大地形中航迹采用点绘方法来生成。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机场地势设计中就跑道高程的确定,纵、横坡度的选取,土、石方挖、填平衡这三个主要因素应注意的问题做了阐述,并就其对地势设计合理性(满足使用、方便施工、经济节约)的影响做了简单的探讨。提请广大机场设计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土壤类型图、地形图、全氮图等资料为数据源,利用ArcGIS 9.2建立广东省赤红壤数字高程模型(DEM),提取海拔高度、坡度、坡向和地势起伏度,探索大尺度下全氮分布与地形特征的关系.研究表明:全氮含量与海拔高度、坡度和地势起伏度呈负相关关系,并随着海拔高度、坡度和地势起伏度的上升分布面积迅速下降,在坡向上,则主要分布于平坦区域和东南坡.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面向山地区域光照变化下的鲁棒景象匹配导航方法。该方法针对山区景象匹配导航中光照环境不同造成的基准图与实时图像不一致问题,采取在高程数据上使用光照模型生成光照明暗图,利用数字高程图(DEM)得到水流汇集数据并生成山谷显著图,将光照明暗图与山谷显著图融合作为基准图;针对基准图与实时图中细节边缘的差异带来的误匹配问题,提出了基于形态学约束的Hausdorff距离边缘匹配算法。采用LANDSAT图像与ASTERDEM高程数据进行实验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匹配正确率高且鲁棒性好。  相似文献   

5.
正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是一定范围内规则格网点的平面坐标(X,Y)及其高程(Z)的数据集,主要是描述区域地貌形态的空间分布,是通过等高线或相似立体模型进行数据采集,然后进行数据内插而形成的。DEM是针对地形的数字建模过程,它利用有限的高程数据实现对复杂地球表面的近似模拟,是对地貌形态的虚拟表示,可派生出等高线、坡度图等信息。目前,可以免费获取覆盖全球的DEM数据方法有很多种,包括  相似文献   

6.
将遗传算法应用于机场地势设计优化。引用地势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建立了地势优化设计的适应度函数和评估方法;给出了遗传算法的应用步骤及其交叉和变异的方法。算例表明了在机场地势设计优化中。遗传算法能够提高效率。为设计出合理的飞行场地表面提供了途径。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机场工程地势数字化设计中工程数字地面模型的建立及其特点,并对其建立的方法和所达到的精度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8.
研究表明风力发电场可能会影响航管雷达系统,导致其工作性能下降,因此准确评估风电场对航管雷达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二次雷达信号特征给出了一种风电场对二次雷达影响的评估方法。首先根据二次雷达信号特征从风电场反射信号干扰方面分析了风电场对航管二次雷达可能产生的影响.然后阐述了以反射信号的时延来划分风电场影响区域的评估方法。最后通过在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数字高程模型)数据上的仿真实验来验证本文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9.
根据多个机场加厚层(加铺层)设计经历,结合实际问题,简单介绍了加厚层机场道面高程设计的方法,以及相关CAD应用技术和使用技巧。  相似文献   

10.
万伟 《机场建设》2005,(2):22-24
宁波栎社机场的地貌类型为滨海淤积平原,场区内地势平坦,河道纵横,地面高程为2.20-2.50m(黄海高程)。场区内软土层分布广泛,工程影响深度范围内的1、2和3层均为软弱土层,具有厚度大、含水量高、强度低、压缩性高等特点,在工程荷载作用下将产生大量的总体沉降变形。为此,地基处理的目的是通过预先消除软土层的固结沉降变形,以尽可能减少工后沉降的发生,从而满足机场道面的正常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1.
采用海量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的地景模型在军事与民用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快速绘制问题是三维真实地形信息可视化的一个关键问题。提出了动态数据子块的概念,通过经纬度和飞行参数索引快速实现数据子块的装载,再通过有效数据组织和改进四叉树方法实现地形快速绘制。新算法在嵌入式环境中实现了海量DEM数据的实时绘制,而且画面流畅,无滞后现象。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三维流动效应下非轴对称自然层流(NLF)短舱设计困难的问题,发展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技术的压力分布反设计方法。短舱参数化建模使用自由曲面变形技术(FFD),通过求解RANS方程和基于SST(Shear Stress Trans‐port)湍流模型的■转捩模型实现自然转捩预测,利用生成拓扑映射(GTM)模型建立短舱外形及其压力分布数据集与低维隐空间变量的映射关系,全局优化算法在隐空间高效寻优,获得与目标压力分布匹配的短舱气动外形,实现自然层流短舱的反设计。GTM模型建立了数据集在高低维度间的高精度映射关系,优化设计过程中无需反复调用CFD求解器,设计效率大幅提升。利用该方法对通气短舱进行三维优化设计,设计所得非轴对称短舱外表面的自然层流区最大长度达当地弦长的40.5%,比优化前延长了12.2%,验证了该方法在考虑三维流动效应下NLF短舱的优化设计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三维数字地形图生成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论述三维真实感数字地形图生成算法的基础上,结合数字高程模型(DTM)数据,用OpenGL在计算机上实现三维数字地形图的显示。  相似文献   

14.
以航空兵力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空中计算机生成兵力(CGF)的模型设计及实现技术。并对构造航空兵CGF系统的意义进行了分析,叙述了含有虚拟(VR)技术失工交互仿真实验系统的系统结构和分系统组成成分。同时还分析了CGF系统中智能数字飞机的模型特点,重点介绍了动力学建模方法以及编队模型匠建立及编队飞行能力的实现方法,构造出来的计算机生成航空兵力在实验系统中性能良好,满足总体要求。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应用系统科学的基本思想,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机场工程建设的特点进行了讨论,为建立机场工程优化设计模型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正>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建设交通强国、数字中国的战略部署;我国“十四五”规划专篇布局数字中国建设,明确提出了建设智慧民航任务。近年来,民航局先后印发了《四型机场建设行动纲要(2020-2035年)》《机场新技术推广应用管理办法》《智慧民航建设路线图》等政策文件,明确提出了建设智慧民航的任务,在机场领域以智慧机场为抓手。由此可见,未来将“智慧”融入机场全生命周期是行业关注的重点,尤其是利用切实有效的智慧化手段解决机场运行安全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17.
给出了PPP-B2b信号定位的观测模型和随机模型,详细阐述了PPP-B2b增强改正模型和参数估计模型,并进行了静态和动态定位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单系统,在30min的收敛时间内,北斗三号定位精度可以达到水平0.118m(静态)、0.176m(动态),高程0.208m(静态)、0.423m(动态)以内,GPS定位精度可以达到水平0.113m(静态)、0.163m(动态),高程0.206m(静态)、0.377m(动态)以内;对于北斗三号/GPS双系统,在20min的收敛时间内,定位精度可以达到水平0.092m(静态)、0.122m(动态),高程0.158m(静态)、0.312m(动态)以内。无论是收敛性还是定位精度,均能满足北斗三号精密单点定位服务指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现有的数字高程模型压缩方法大多从编码方式上进行优化,而很少利用其数据的自相关性。为此,提出了一种采用L-M训练算法的单隐层BP神经网络实现机载数字高程模型压缩的新方法,并给出了实现压缩的详细过程。论述了采用单隐层网络的理由,并根据机载要求的相对误差精度去选择最少的隐层节点数。通过选取ASTERGDEM30米分辨率的高精...  相似文献   

19.
障碍物数据集是国际民航组织在航空情报管理(AIM)体系下提出的一种基于航空信息交换模型(AIXM)规范的航空情报数据集,该数据集中障碍物的查询将直接影响机场净空评估与飞行程序设计。在分析障碍物数据集的时间与空间属性基础上,利用时空数据模型与航空信息交换模型规范,提出一种基于时间点和空间位置的障碍物数据集查询方法, 用于解决障碍物数据集的查询问题;构建障碍物查询与可视化系统,并通过设计随机实验和实例应用对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障碍物数据集查询方法能够提取出对机场净空与飞行程序设计有影响的障碍物,增强了飞行程序设计人员对机场障碍物分布的情景意识。  相似文献   

20.
针对机场空侧真实感三维场景建模的需求,提出一种采用机场地图数据库,在OpenFlight API支持下参数化生成机场空侧三维场景模型的方法。首先分析了AMDB数据库架构和数据构造;其次依据AIXM5数据交换标准,设计了针对机场空侧三维场景模型几何数据整合接口;然后提出了机场空侧三维场景模型的特征分类模型,并根据不同的分类设计基于OpenFlight API的场景树生成方法;最后通过实例构建了三维场景模型。该技术能够实现不同时候、天气情况下机场空侧三维场景的快速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