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侯成杰 《航天器工程》2013,22(3):126-129
梳理了现有的回归测试策略,并结合航天器软件参数修改错误的2个实例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回归测试策略。该策略借鉴回归测试用例集约简算法中的需求驱动方法,提出了基于构建程序-需求覆盖矩阵和测试用例-需求覆盖矩阵进行回归测试的方法,并给出了按照该策略实施软件参数修改测试的流程。最后,提出了将该测试策略工具化的设想,如研发代码变更影响域自动分析工具,或者使用已有的商用工具。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航天遥感器在地面测试过程中由于总线类型不同、总线协议不同、遥测参数不同、遥控指令不同、用户自定义测控等原因需要重复编写测控代码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新型测控通用平台架构并给予实现。此平台不仅提升了测控编码人员的工作效率,更提升了航天遥感器的地面测试覆盖性和测试效率,大幅度增进遥感产品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测试水平。  相似文献   

3.
卫星通信中基于网络编码改进的广播重传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伟  张更新  边东明  苟亮 《宇航学报》2013,34(2):231-236
针对传统卫星广播重传策略、链路高丢包率下的基于网络编码的广播重传策略和最大团策略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网络编码的广播重传策略。理论分析及模拟测试结果证明了改进的基于网络编码的广播重传策略较好地解决了传统卫星广播重传策略信道占用率较高、重传次数较多的问题,链路高丢包率下的基于网络编码的广播重传策略不能达到重传性能最优的问题,保证了卫星通信中的组播数据的快速、可靠的发布。  相似文献   

4.
UTMate     
<正>单元测试现状单元测试可在软件生命周期早期揭示代码缺陷,从而减少代码缺陷遗留到开发后期所引起的更多费用。而在目前的应用场景下,假如规范地进行基于需求的测试用例设计,需要单独设计测试用例,然后再把相关的测试用例在单元测试工具中输入执行,这导致测试的效率比较低下。因此在实际的单元测试中只针对代码结构设计测试用例用来满足标准的覆盖率要求,这又导致测试的有效性不高,单元测试既费时费力又难以发现有价值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飞行器总体不确定性建模与优化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考虑不确定性的飞行器总体设计迭代周期长、优化困难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裕度量化解耦策略的飞行器总体不确定性建模与优化设计方法。首先采用主动学习策略开展基于优化加点Kriging的阈值不确定性分析,实现了不确定性裕度的高效求解。进而提出一种适用于飞行器总体设计的裕度量化解耦策略,将双层嵌套的不确定性优化问题解耦为确定性优化与不确定性分析过程顺序执行,高效给出满足概率约束的优化设计方案。该方法解决了传统解耦方法采用嵌入式算法而导致的工程应用困难的问题。通过非线性多约束数值案例以及滑翔飞行器工程案例,验证了该方法能够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提高不确定性优化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6.
基于状态图的航天器测试用例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进一步提高航天器测试效率和测试覆盖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状态图的航天器测试用例设计方法,以状态图模型作为测试用例设计的依据,通过模型覆盖准则,由算法生成测试用例,并以自主热控功能的测试为例,对新方法进行了可行性验证,给出了原始用例和新用例的比较结果。该方法有利于准确衡量测试用例覆盖率,缩短用例设计时间,可为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针对空间大型机械臂地面测试验证面临的覆盖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等难题,对空间大型机械臂测试验证方案进行研究,提出了基于半物理仿真与物理验证相结合的测试验证系统,解决了单一测试验证不完全的问题。该方案根据不同测试验证目的和策略,设计了半物理仿真测试、桌面软连接测试、2维气浮台测试和3维悬挂台7自由度测试4个测试验证阶段,具有验证模式全、动态验证充分的特点。对空间站大型机械臂的测试验证结果,表明文章提出方案的有效性和验证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考虑到载人航天、探月工程中嵌入式软件的编译器存在差异,编译器生成的目标文件格式和嵌入式处理器的不同,基于嵌入式处理器虚拟化技术,提出一种通用的调试信息存储结构,支持不同目标文件调试信息的通用存储;提出一种条件断点控制技术和一种通用条件断点控制模型,实现了面向多种架构虚拟处理器的程序条件断点控制;完成调试器DIP开发和功能测试。将以上技术应用于载人航天、探月工程中多个安全关键嵌入式软件测试,发现了嵌入式软件中的深层软件问题。  相似文献   

9.
张中亚  顾佳宁 《航天器工程》2001,10(2):59-63,67
研究了目前通信卫星地面测试队伍组织的现状,对组织专业化测试队伍前后所需解决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做了详细的探讨,提出了专业化测试队伍组织的一种方案。  相似文献   

10.
故障注入是一种有效的测试和评价容错机制的方法 ,可被普遍应用于容错计算机系统开发的各个阶段中。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嵌入式故障注入的容错设备测试方案 ,称之为GFTE ,是针对以 80 4 86 ,80 386 ,80 86为处理器的容错计算机系统设计的。文中详细讨论了GFTE的三个组成部分 :测控模块、通用管理模块和注入器的设计 ,并介绍了这三个部分所采用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从物理板级验证与RTL代码仿真2个方面介绍了现阶段SOPC的验证方法,重点分析了基于SOPC的RTL仿真处理流程与运行机制,通过搭建SOPC软件仿真平台,完成SOPC片上系统硬件逻辑的功能验证与处理性能评估,最后提供了仿真覆盖率指标,可确保测试验证的充分性。  相似文献   

12.
卫星星座区域覆盖问题的快速仿真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卫星星座对地面区域的覆盖性问题,提出一种快速求解方法—经度条带法.首先将全球划分为若干个经度条带,并得到一个地面区域所在的纬度区间,然后根据球面几何关系和卫星覆盖与几何形状计算卫星对每个条带的覆盖情况,最后再综合统计得到覆盖率.基于此方法,推导了星座瞬时性覆盖和时段总覆盖的计算公式.数值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计算结果精确,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计算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贺泉  韩潮 《上海航天》2007,24(6):20-23
在分析多任务导航星座中心任务和附加任务的基础上,用n 1重覆盖率评价星座对地面的覆盖性能,基于运筹图论对多任务星座设计及选星方案进行了研究。仿真结果表明,由该法确定的选星方案可满足多任务星座的使命要求。  相似文献   

14.
BIT(Built-In Test)技术是一种能够显著改善系统或设备测试性能和诊断能力的重要技术手段.本文主要介绍了BIT技术的性能、特点、结构,分析了BIT技术在运载火箭测试中应用的意义和可行性,并详细提出了基于BIT技术的运载火箭测试方案以及方案中的关键技术和主要解决途径.研究结果表明此方案有效可行,并对其在航天测试中的应用给予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张淑娟 《空间电子技术》2019,16(5):76-84,90
针对微处理器固件缺陷隐藏较深,测试手段复杂且难度较大,测试效率低下,测试充分性难以保证等固件测试问题,在对微处理器固件架构和运行模式分析基础上,对微处理器固件运行模式和测试行为进行了数学建模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软硬件联合的固件测试流程。在此研究基础上,采用软硬件联合处理的方法,设计实现了一种微处理器在线固件测试系统。测试系统由固件测试插件、硬件接口以及外部测试软件组成,可以实现微处理器固件程序系统的自动化测试和判读分析。固件测试插件嵌入在固件程序存储区内,对整个固件程序区进行访问读取。硬件接口实现外部测试软件与固件测试插件的数据缓存和交互。外部测试软件实现固件测试结果数据读取、判定和覆盖率统计分析。结合具体应用进行了测试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固件测试覆盖率达到91.33%,整个固件测试时间不超过5s。  相似文献   

16.
非合作式星载双站雷达波束同步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海风  梁甸农 《宇航学报》2005,26(5):606-611
波束同步设计是星载分布式雷达系统总体设计的重要问题。针对发射卫星是非合作式的情况,给出六种可能的卫星姿态和天线指向参数方案。给出如下数学模型:针对一般编队,总结出波束指向同步的一般方法;提出一种基于波束指向同步的波束覆盖同步方法,并基于该方法,得到上述六种方案对应的波束覆盖同步方法;提出衡量姿态和天线指向控制能力要求的方法和覆盖能力模型,对六种可能的卫星姿态和天线指向方案,进行波束同步设计和波束覆盖能力仿真分析和比较,仿真结果验证了数学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7.
一种嵌入式网络视频服务器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一种基于嵌入式处理器的网络视频服务器。该系统采用Motorola ARM9处理器和嵌入式L inux操作系统,利用软件实现图像的采集、压缩和网络传输。试验证明,该方案用于视频监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马伟 《空间电子技术》2010,(4):17-19,74
文章借鉴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中基于优先级的任务调度算法,提出了一种具有一定通用性和实用性,可应用于单循环结合中断调度机制嵌入式系统中的业务队列设计方案。该方案内容包括:中断数据接收队列、多优先级业务队列设计及相应的调度算法实现等。  相似文献   

19.
针对空间非合作目标尺寸和运动特性差异大、现有基于单一特性的捕获方法适应性差的问题,设计了星图信息和运动特性相结合的非合作目标光学捕获方法。并结合硬件电路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DSP+FPGA异构双核目标捕获嵌入式平台架构,解决了在轨应用难题。通过全物理仿真试验对实现的非合作目标嵌入式捕获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进行了全面测试。结果表明,系统具备1024×1024@20p格式视频的实时处理能力。且对于不同运动速度、不同尺寸的非合作目标均能够准确捕获。采用蒙特卡罗方法随机生成了1000个初始视轴指向进行测试,基于电子星图模拟器和光学星图模拟器的目标捕获正确率均达到99.8%。综合而言,该解决方案的计算精度高,鲁棒性好,适应性强,能够有效应用于执行高精度非合作目标在轨监测和清理等任务。  相似文献   

20.
针对低轨星座机会信号导航中单星座构型和可见星数无法同时满足高精度、高可用性的难题,基于铱星、星链轨道参数,建立了单星座和混合星座模型,探究了各个星座覆盖重数、覆盖率及飞行器对上述星座的可见性。研究结果表明:飞行器可见星数随飞行高度增加而减少,随飞行器最小观测仰角增大而减少,星链和铱星的融合可显著增加纬度60°以上区域可见星数。铱星对全球不同纬度、不同时间具有100%全覆盖;星链目前覆盖区域向两极拓展,对全球覆盖重数最大为56,最小为0,未实现全球不同纬度、全时段100%的覆盖率,但中国区域星链覆盖率均优于美国区域。星链和铱星的混合星座使全球覆盖重数优于10,不同纬度、不同时间覆盖率达到100%,显著优于单星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