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应南京航空学院数理力学系的邀请,日本名古屋大学工学部情报工学科鸟居达生教授和静冈理工科大学工学部计算机科学科铃木千里教授,于1992年9月8日至9月17日来南航进行了题为“计算数学系列讲座”的访问讲学活动。讲学内容有:(1)计算数学在日本的发展;(2)基于孙子定理的逼近理论;(3)求解非线性方程的高精度方法;(4)Hammerstein方  相似文献   

2.
应国家863高技术计划智能计算机专家组和南京航空学院的联合邀请,美国科学院院士、加州理工学院计算与神经系主任、化学及生物学教授、世界著名神经网络专家J.J.Hopfield博士自4月25日起在我院举办了为期2.5周的“人工神经网络”讲座。全国与此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航空学会和日本航空宇宙学会共同发起、南京航空学院和东京大学联合举办的“China-Japan Joint Symposium On Aerodynamics and Aircraft Design”(CJSAAD'90)今年9月27—29日在南京航空学院召开。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余承业教授、屠德彰副秘书长、南航朱剑英院长、中日联合主席杨岞生教授、相原康彦教授以及南京市王荣炳市长等参加了会议开幕式。出席会议的双方代表有63名,其中教授、副教授39名,另外一部分年青新秀登坛报告,尤为引人注目。代表们分别来自日本东京大学、大阪府立大  相似文献   

4.
以朱剑英院长为团长的南航代表团一行5人,应俄罗斯5所航空院校的邀请,于5月21日至6月12日,先后对喀山航空学院、乌法航空学院、萨玛拉(古比雪夫)航空学院、圣彼得堡航空仪表学院、莫斯科航空学院进行了友好访问。代表团在喀山航空学院还参加了该院60周年校庆活动。  相似文献   

5.
由南京航空学院和北京自动化技术研究所等11个单位共同研制的《振动数字信号处理程序库》鉴定会于1985年10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国家科委委托北京市科委组织有关专家、教授成立了鉴定委员会,下设程序测试组和资料审查组等。鉴定会上,北京自动化技术研究所代表承担攻关项目的各研制单位作了工作总结报告,南京航空学院等单位作了程序  相似文献   

6.
一九七九年先后有十三批,十五名外籍专家和学者来我院作短期讲学。他们当中有:美国洛克希德飞机公司的设计和应力分析工程师牛春匀、美国普林斯敦大学机械和空间工程系主任伯格多诺夫、美国马里兰大学航空系教授柏实义、日本国立大阪大学工学部部长饭田周助、美国密执安大学航空和航天系教授刘维政、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教授卞学鐄、美国加省理工学院喷气推进实验室陈介中博士、美国加省量子动力研究公司总经理刘继福博士,  相似文献   

7.
经过两年多时间的筹备,由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和南京航空学院联合主办的1990年“工程中的振动问题”国际学术会议,于1990年6月18—24日在武汉—重庆顺利举行。与会代表150余名,其中外国代表23人(含家属2人),来自欧、亚、北美和大洋洲的九个国家和地区。会议由中国振动工程学会顾问、清华大学教授、南京航空学院名誉教授杜庆华先生任主席,中国科协、航空航天工业部和国家自然科基金会的有关负责同去亲临会议指导。 会议分两个阶段进行,18—19日假华中理工大学学术交流中心,进行了会议开幕式、大会学术报告和部分分组报告。19日晚全体代表登上武汉—重庆游轮“隆中”号,溯长江而上,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宇航学会、中国航空学会第四届航天运载系统专业委员会组织的第四届航天运载系统学术交流和研讨会10月31日至11月3日在我院召开。参加会议的有601、640、629研究所、上海航天局及其有关研究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空军工程学院、29试验基地和南京航空学院等30多个单位的代表100名,航天高技术专家委员会成员黄志澄研究员、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及大型运载火箭专家组成员施金苗研究员、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余承业教授、南京航空学院院长朱剑英教授也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9.
题词     
航空工业部部长英文祥同志题词航空工业部教育司司长姜学锦同志题词原第六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原南京航空工业专科学校校长、南京航空学院副院长邓永清同志题词呱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力学研究所研究教授、我院名誉教授林同骥的贺信与题词南京航空学院学报编委会: 接来信,欣悉今年10月是贵刊创刊三十周年纪念,谨附上祝词。专此祝贵刊取得更大成绩。林同骥1 9 86年6月15日气岭;题词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Келдыш中心和能源火箭公司、莫斯科国立技术大学及乌克兰航空学院共同研究出适用于高放热航天器的双相热调节系统,该系统具有较大的质量和较高的动力效率.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无损检测学会新技术专业委员会组织的全国首届无损检测新技术学术会议于1990年10月8—12日在我院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共102人出席了会议。 大会由中国无损检测学会常务理事兼新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陈积懋教授致开幕词,南京航空学院院长朱剑英教授、江苏省科协常委王适存教授、江苏省激光学会理事长苗永智副教授等到会并讲了话。  相似文献   

12.
最近,香港中文大学乔健教授应中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民主同盟主席费孝通先生的邀请,前来大陆参加学术活动并接受中央民族学院、山西大学的名誉教授聘书。5月7日,乔健教授又应南京航空学院副院长丁锡洪教授之邀,来南航作了“人类学与现代  相似文献   

13.
第二届俄中航空发动机学术研讨会于1992年9月29日至10月8日先后在俄罗斯莫斯科航空学院和乌法航空学院召开。此次学术研讨会是根据我院与莫斯科航院和乌法航院的双边协议而举行的。中方有来自我院和有关发动机研究所的20篇论文入选。另有近20篇论文进行了书面交流。内容涉及航空发动机的设计、生产及各个学科领域。  相似文献   

14.
学术动态     
“现代测试技术”研讨班在歙县举行 南京航空学院测试工程系和《数据采集与处理》编辑部于8月16日至23日在安徽歙县联合举办了“现代测试技术”研讨班,来自六省市厂、所、部队、院校和公司等20个单位的20余名科技人员参加了研讨班。研讨班分为三个专题: 1.产品质量计算机测试,包括原材料验收、筛选,工艺过程参数监控,产品检测和计算机辅助测试技术与理论,由南航计量测试教研室主任郑叔芳教授主讲; 2.计算机测控系统,包括智能仪器、测试系统、传感器技术和单片机应用,由南航测试工程系副主任张焕春教授主讲;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数学会计算数学会的关怀下,由南京航空学院、南开大学、航空航天部631所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全国逆特征值问题讨论会于1992年5月25日至30日在我院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40多位计算数学界和力学界的专家、教授、学者参加了会议,其中青年学者占一半以上。  相似文献   

16.
南京航空学院同香港理工学院联合举办的“第三届国际金属切削、特种加工及机械加工自动化会议”于五月十四日至十六日在我院举行。参加会议的有  相似文献   

17.
中韩航空第二次学术交流会在南航举行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民航学院与韩国航空大学联合主办的“中韩航空第二次学术交流会”于1995年10月19~20日在南航召开。交流会由南航民航学院副院长左洪福博士主持,副校长伍贻兆教授致开幕词。会上,中韩双方各自介绍了两所...  相似文献   

18.
首届中苏航空发动机学术交流会于4月15日至17日在南京航空学院举行,来自南航、西工大、航空航天工业部606所、608所、624所、011基地二所等单位的42名代表及苏联莫斯科航院、喀山航院、古比雪夫航院、克拉斯诺雅尔斯克航院的14名代表参加了会议。这次学术交流会是由南航和莫斯科航空学院共同发起,由南航负责组织的,意在加强两国之间  相似文献   

19.
1984年,有八个国家的96位学者和专家来我院参观防问,进行讲学和学术交流活动。其中包括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航天工程系吴镇远教授、英国布列斯托大学高级研究员赛顿博士和美国南加州大学航天工程系副教授何志明博士。由于上述三位学者的学识和对我国四化建设的热情友好态度,经航空工业部批准和备案,我院聘请吴镇远教授、赛顿博士为名誉  相似文献   

20.
由南京航空学院506教研室和南京汽轮电机厂协作研制的叶片制造计算机集成信息系统(简称CHS)首期工程于1991年4月11日正式由工厂验收,移交生产使用。 现场操作后,506教研室郑叔芳教授代表厂校联合课题组汇报研制情况,着重阐述CHS是高技术与我国国情相结合、计算机辅助技术与专业技术理论相结合的产物。CHS将叶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