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阐述了卫星通用化、系列化和组合化 (模块化 )的基本概念和卫星实现“三化”的必要性 ,介绍了国外公用平台的现状 ,提出建立卫星公用平台的基本原则 ,给出了我国 5种公用平台的主要性能参数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卫星平台模块化柔性热控体系结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传统以被动热控为主的热控体系结构在适应能力、鲁棒性与灵活性方面的不足,以及难以满足目前卫星研制中平台公用化、通用化与诸多快速研制要求等问题,首先对模块化、柔性设计理论与方法进行了分析;然后结合热控技术的发展现状,构建出4种基于热总线的模块化、柔性热控体系结构;并在此基础上梳理出新型模块化、柔性热控体系结构面临的问题与解决途径。研究成果对于推动主动热控技术在我国卫星热控设计中的应用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小卫星模块化设计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天器工程》2015,(6):107-115
小卫星具有功能密度高、研制成本低、有效载荷种类多等特点,而传统的卫星设计方法都是根据具体任务对分系统进行定制化设计,导致设计出的卫星系统各异、接口形式多样、质量大、成本高,难以实现小卫星高性能、短周期和低成本的研制目标。文章针对小卫星的发展特点,结合应用实例,对美国、德国等研发的模块化小卫星的设计方法及关键技术,包括线性堆栈式分层模块化结构设计、即插即感知软件技术、标准化飞行器总线技术等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提出了我国模块化小卫星的设计建议,其中融入了通用化接口、标准化平台与部件等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4.
中型敏捷遥感卫星公用平台(简称"中型敏捷平台")是我国首个中等规模、敏捷遥感卫星公用平台研发项目,其研制目标包括完成平台设计开发、系统级试验验证、4项核心技术与8年寿命攻关、单机产品升级换代等。文章总结了中型敏捷平台的敏捷机动控制技术、高定位精度支持技术、通用化星载数据系统、高效率任务管理技术、整体式微振动抑制技术等方案特点,并对其应用效能进行了分析,例如平台模块化结构的良好任务适用性、通用电性验证平台的高效使用、核心技术的共享应用、新一代单机产品体系的广泛应用。该平台通用性强、任务适应范围广,后续可应用于低轨各类高精度、高效率遥感卫星任务。  相似文献   

5.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徐福祥最近表示,中国将运用新技术手段,通过建立一系列卫星平台,加快卫星研制速度,具备年均研制生产四至六颗卫星的能力,以满足国民经济的需要。为适应卫星研制平台化、公用化的趋势,确保各类飞行  相似文献   

6.
剖析了返回式卫星三化设计的三个主要环节,即提高设计成熟程度,采用公用平台以及开展模块化设计,并指出各环节的重要意义及工作中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7.
张立华 《航天器工程》2004,13(3):59-67,42
随着小卫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卫星研制任务大大增加,要“快、好、省”地完成小卫星的研制任务,公用平台技术成为关键。本文论述了小卫星公用平台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介绍了国内外近年来形成的几个典型的小卫星公用平台,对其技术特点进行了分析,对发展我国小卫星平台技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总结国外卫星公用平台(波音、洛马、阿姆斯特留等欧美公司制造的卫星公用平台)的发展情况和特点,设计卫星公用平台型谱框架,明确平台型谱的设计原则,选取最能体现卫星公用平台型谱固有特性的特征参数,提出一个科学、合理的卫星公用平台型谱框架,形成有序发展的、成熟的、可应用的卫星公用平台系列。  相似文献   

9.
士元 《中国航天》1999,(8):15-18
今年5月10日我国第一颗采用公用平台思想设计的小型科学试验卫星——实践5号小卫星顺利升空了。该卫星质量为298公斤,尺寸约为1.10米×1.20米×1.04米,主要用于空间单粒子事件测量及对策研究、空间流体科学试验和小卫星公用平台技术试验等。清华大学...  相似文献   

10.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标准化卫星平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首先阐述卫星标准化的三种形式——通用化、系列化和组合化的基本概念和卫星平台实现标准化的必要性;其次介绍了国外公用平台的现状,提出建立卫星公用平台的基本原则;最后给出8种公用平台的自重、平台尺寸、可支承的有效载荷重量、总功率、有效栽荷可用功率、姿态控制精度、测控能力、推进剂携带量、设计工作寿命、与运载火箭的兼容性等主要性能参数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徐福祥最近表示,中国将运用新技术手段,通过建立一系列卫星平台,加快卫星研制速度,具备年均研制生产四至六颗卫星的能力,以满足国民经济的需要。为适应卫星研制平台化、公用化的趋势,确保各类飞行器研制的需要,在国际市场保持一定竞争力,中...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卫星平台研制正在从传统的型号牵引,向"公用化"为导向、多任务应用、提升平台成熟度的新模式转变,这也符合国际航天工业发展的大趋势。本文在总结传统卫星平台研制模式质量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新模式的实践探索,提出了卫星公用平台的产品成熟度评价方法。该方法针对平台系统设计、总装总测和应用管理等工作,确定了主要成熟度控制节点及质量风险关注点,为产品成熟度理论在卫星领域的应用提供新的方法和工具。  相似文献   

13.
针对微小卫星的特点和发展目标,提出一种柔性化平台概念,该平台是在公用平台基础上的进一步改进,同时给出以标准化功能模块为基础的柔性化平台设计方法,并对基于模块化设计的"微型核"的研究成果以及整星一体化设计与集成的流程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已有遥感卫星平台产品在结构技术方面缺乏统一的需求分析和规划,公用性和互换性不强的问题,充分考虑后续任务需求,文章提出了新一代遥感卫星,通过进行结构平台及产品的开发和验证,发挥结构平台的通用化、模块化、结构型式简单、高承载、周期短、低成本、快速响应、高稳定性等特点。经高分多模卫星验证,结果表明:通过对新型遥感卫星结构的设计研究,满足总体构型、频率等各项指标要求,结构设计简单可靠,制造工艺稳定,完成多项试验验证工作,可为后续遥感卫星的结构设计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高分多模卫星(GFDM-1)作为中型敏捷遥感卫星公用平台(ZY2000 Remote Sensing Satellite Platform)的首发验证星,全面实践了基于公用平台的研制模式。文章结合卫星平台"一步正样"、时效要求高的特点,报告了项目管理思路与方法,即坚持以先进性、通用性、覆盖性、经济性为原则组织进行平台产品开发,100%选用平台产品化产品进行卫星平台产品选用控制,使用通用电性验证平台开展初样研制,采用系统工程理论进行工作分解,分级落实责任,有效保障了在24个月之内完成卫星研制。在此基础上,总结提炼了研制过程中的项目管理经验,提出了思考与见解,可用于后续卫星研制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基于卫星公用平台的卫星设计、制造理念,以卫星公用平台目录作为重要的采办工具,在当今许多国家的卫星采办项目中得以应用。本文在整理美国卫星公用平台目录建设、管理与应用领域的进展情况基础上,特别是研究分析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下属航天器快速发展办公室(RSDO)的运作情况,探讨了我国航天领域卫星公用平台型谱管理与应用的前景和方向,以及专业咨询机构在采办过程中的作用,为进一步深入实践航天产品工程理论提供了新方法、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卫星设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卫星设计的发展趋向,目前存在传统的单任务逐个分系统设计、多任务模块化设计加公用舱和“小卫星”设计三种方法。多功能结构、纳米技术与微机电系统、分布式卫星系统是将来变更卫星设计的有潜力的技术。科学卫星与商业通信卫星有着截然不同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FSW—0型卫星是我国研制的第一种返回式卫星,以其卫星平台为基础又相继发展了FSW—1和FSW—2型返回式卫星。FSW—0型卫星方案设计符合“先高后低和先外后内”的设计规律,贯彻了整体优化的设计原则,体现了公用平台的设计思想。述评FSW—0型卫星方案的提出过程和设计特色是一件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面向微小卫星在轨服务的连接分离技术的需求,针对一种模块化微小型卫星对接机构,分析其机构原理,推导了机构的运动方程,并利用MATLAB验证机构的运动学模型的正确性,结合仿真定量分析机构可能出现的干涉问题,给出了不干涉条件。为研制用于模块化微小型卫星的对接机构提供一种运动学建模和仿真分析的 思路 。  相似文献   

20.
敏捷机动技术是提升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成像能力的一项核心技术。文章分析了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发展趋势,提出了基于多种敏捷成像模式的新型观测需求,进而提出卫星平台敏捷机动技术的系统要求。结合中型敏捷遥感卫星公用平台(ZY2000 Remote Sensing Satellite Platform)研制,定义敏捷成像模式,分析平台机动能力,提出了卫星敏捷机动指标要求。针对敏捷机动技术的实现,系统性开展了工作,设计了小惯量的星体结构,开发了基于控制力矩陀螺(CMG)的控制系统和控制算法,采用了敏捷任务规划和管理方案,研制了高刚度太阳翼、大量程陀螺、125 Nms控制力矩陀螺等核心产品,开展了数学和半物理仿真验证。高分多模卫星(GFDM-1)作为中型敏捷遥感卫星公用平台的首发星,实现了敏捷机动技术的应用,验证了多种敏捷成像模式下成像质量满足需求。在轨结果表明:高分多模卫星的敏捷机动能力和成像质量满足设计要求,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